农民互联网衡水工作站站长:张宪浩

农民互联网衡水频道热线:15731876000

衡水新闻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衡水频道 >> 衡水人物 >> 浏览文章

饶阳县农民通讯员赵泽民:做农民也做新闻人

时间:2015年07月10日信息来源:衡水日报

  
饶阳县农民通讯员赵泽民:做农民也做新闻人
赵泽民在创作稿件。
饶阳县农民通讯员赵泽民:做农民也做新闻人
赵泽民(右二)与报社编辑和通讯员合影。
 
  赵泽民,生于1962年,衡水市饶阳县五公镇邹村人,爱好写作。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也开始了他32年的“农民通讯员”生涯。赵泽民扎根农村,在饶阳这片沃土上奋力追逐自己的“新闻梦”。他采写的稿件贴近“三农”,用普通农民的视角反映出时代的变迁。32年间,先后在中央、省、市各级媒体发表各类文稿4000多篇。赵泽民本人多次被评为衡水市“优秀通讯员”,被市委宣传部评为“模范宣传工作者”。

  在衡水新闻圈,说到农民通讯员赵泽民,很多人都会点头称赞。人们佩服他扎根农村,写出了许多“接地气”的好稿件,更钦佩赵泽民32年如一日,不求回报踏实采写新闻的敬业精神。是什么让一位农民执着于新闻事业,几十年间乐此不疲呢?记者决定一探究竟,让这位既做农民也做新闻人的农民通讯员,从“幕后”走到“台前”,谈谈自己的感悟。
  记者来到赵泽民家时,他正在认真地浏览当日的报纸。在看到自己的见报稿件时,赵泽民剪下来贴在了剪报本上。他说,干了32年农民通讯员,这几本厚厚的剪报本,是他最珍贵的收获。32年写了4000多篇稿件,赵泽民把部分稿件保存在这些剪报本上。在这些本子上,贴着赵泽民的“心血”,烙着他的“梦想”。
  赵泽民表示,他喜欢别人用“土记者”这个词来称呼自己。他认为自己既做农民,也做新闻人,在这两个身份之间,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写了这么多年的稿子,我看重的是自己的稿件能否为基层老百姓反映诉求,我要用手中的笔为农民‘鼓与呼’,用手中的笔记录农村的点点滴滴。”赵泽民说。
我是新闻媒体的农民代表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说自己是农民通讯员,是“土记者”。“土记者”对您意味着什么?
  赵泽民(以下简称“赵”):我是这样想的。我本来就是个农民,因为喜欢新闻报道,经常写稿子投给新闻媒体,干上了农民通讯员。我认为,自己就是报社、电视台等新闻单位选来的农民代表,是群众的代言人,我要为农民说话。
  记:您如何获取新闻线索,如何进行采访?
  赵:我都是白天种地做小买卖,趁着和其他人说话闲聊中,发现新闻线索。要是采访,都是在做买卖之便,中间插个空采访。白天干了一天活儿,或者走街串巷,挺累的。但是知道了新鲜事,晚上就想着要写出来,写着写着就不感觉累了,经常写到晚上12点。看着自己写出来的稿子,再苦再累都值得。
  其实,在我心里,自己早就把干通讯员作为自己的事业了,这也是一种乐趣。我是白天出去采访,晚上“爬格子”到深夜。有时遇上时效性强的稿子,赶写完后,还要及时送到新闻单位。经常是睡上两三个小时,就趁早赶客车去衡水,赶到报社、电台的编辑同志一上班,就把稿子送到他们手里了。时间长了,编辑记者们都熟悉我了,有的编辑还与我结成了亲密的“文友”。
  虽然辛苦,但是能为饶阳老百姓办事,解决点事情,我非常高兴。
  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赵:当新闻记者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我虽然是个“土记者”,也要有这样的觉悟。自己会写稿子,有这点长处,就应该为身边的老百姓说话。
  1988年,我在做小买卖的时候去了五公镇杨各庄村。听村里的老百姓们说,那年他们村里种了2000亩西瓜,可是西瓜丰产之后,却卖不出去。我当时想,这么多西瓜要卖不出去,农民可就赔钱赔大了。我就想试试,看能不能通过写稿发新闻,帮着把西瓜卖出去。我当时就去找村干部采访,当晚回来就写了稿子,第二天向《北方物价报》、《市场信息报》投了稿子。过了时间不长,我就看到报纸上刊出了《杨各庄村2000多亩西瓜愁销路》的报道。后来我就看到很多大车来杨各庄拉西瓜,一打听,原来是有辽宁、黑龙江、河北、山东、山西等地的客商来购买西瓜,一个多月的时间西瓜就销售一空。再次去杨各庄时,村干部拉着我的手一直感谢,说我为农村排忧解难。
  一开始,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真是没想到一个小稿子能有这么大的作用,这也坚定了我继续写稿子的信心。通过这事,我也有所感悟。
  记:是什么样的感悟呢?
  赵:好新闻,鲜活的新闻,都在基层。现在不都是提倡“走基层”吗?其实我一直在基层,因为我本身就是农民,和农民一直在一起。
  我写农村新闻,都是些农民的事。比如说农村的文化活动,村干部的事迹,怎么带领人们往好处奔,还有致富带头人的事。县里有些村的土路特别难走,大雨过后都是泥,我写了一篇稿子,提倡农村干部应该重视给村里修路。老百姓看了之后,感觉真是为自己说话,社会反响很好。
  经常有老百姓找我说事。有的老百姓来了说要和别人打官司,我就帮着他分析一下,平静一下心态,可能就避免了一场官司。
  记:为什么老百姓要找您去说事?
  赵:他们比较信任我,愿意和我说话,讲事。村里有人让我帮个忙,我还是全心全意去帮忙。我就是农民的代表,必须帮他们。
  我想,干通讯员,做新闻人,是自己的人生追求。
  记:想把新闻稿件写好,不容易吧。
  赵:我一开始写稿子,找不着门路。经常投了稿子,没有回信。
  后来我想,“丑媳妇不怕见公婆”,那时候为了提高写作水平,希望能得到编辑的指导,我就到衡水送稿子,也听听编辑们的意见。我都是一大早到了衡水,拿着稿子请教编辑,让他们给提意见。
  我印象最深的是贾存晓和张敬国这两位同志,他们对我很热情。见了我,立刻给我改稿子,告诉我这个阶段应该写什么方面的稿子,具体怎么写。那时候我还跑过石家庄,去找《河北日报》的编辑去请教。
  他们很热情,激发了我写稿子的积极性。同时,我感觉同他们交流,最重要的是改变了我写稿子的思维,不是就事论事了,而是从一件普通的事情看到一个道理,让农民们通过一件事受到教育。
  我就感觉写稿的范围扩大了,可以说是越折腾越大。由一开始写本村的事,延伸到邻村,再由邻村延伸到周边乡镇。近年来又发展到了县城,采写的内容也由农民、农村、农业扩展到学校、政法、金融、农林等各个方面。可以说,凡是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的足迹。
  记:您认为农民和新闻人是什么关系?
  赵:人们往往觉得这两者之间差距大,我做的事情,就是要把这距离拉近了,让两者之间发生关系。我是个农民通讯员,既要与土地和农民打交道,又要为新闻媒体提供稿件。农民需要知道新闻,也是新闻当事人。怎样让农民知道外面的事情,让外面知道农民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了。
  我认为无论做农民还是做新闻人,最重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一个人,无论多高的文化,有多少钱,都要先学会做人。人们常说,有才有德,德才兼备。
写稿是我生活不可缺的一部分
  记:您是一手拿锄头,一手握笔杆子。
  赵:人,得有个追求,要不人生就没有意义了。干通讯员,做新闻人就是我的人生追求。
  有人写过一首长诗,题目是《赞赞赵泽民》:“饶阳有个通讯员,执着写作三十年。登载报刊二十种,刊发稿件四千篇……坚持种田又写稿,饶阳城乡都跑遍。哪有新闻他先知,早出晚归为宣传。群众疑问他解释,国策义务宣传员。”说实在的,这真是我的写照,我听了之后很自豪!
  记:您是如何与新闻事业结缘的?
  赵:当初走上通讯员这条道路,源自于我从高中起对新闻事业的热爱。1977年,我上高中时,就自己订报纸——《河北科技报》。我当时看到这份报纸办的挺好,能学到知识,就定了。那时候,我也听衡水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因为接触的多了,当时就想,能写点新闻在电台、报纸上发表就好了,感觉是件光荣的事情,当时就有了这样的想法。
  记:订报纸的同学多吗?
  赵:很少,非常少。我省下饭费来,订报纸。说实在的,我看报纸的时候自己都不觉得饿了,喜欢看。那时候很多同学都借来看,都认为我订得好,我感觉自己的思想意识走的比较靠前。
  记:现在回想,当时订报纸对您的人生有什么样的影响?
  赵:我想如果当时没有订这份报纸,可能这辈子就不能与新闻事业结缘了。当时感觉这份报纸很神圣,能有这么多知识,让人们都信服。对编辑记者们很羡慕,也很崇敬,写出来的稿子能有很高的指导意义,能让这么多人看到,很羡慕。
  后来,我的第一篇稿子就是在《河北科技报》上刊发的。1983年11月26日,刊登了我写的稿子,题目是《有些户为什么养不好兔》。
  1978年,我高中毕业,回村里种地,成了农民。我最初的想法是,写稿子是我的一条出路。那时候,一名农村青年会写稿子,比别人有些长处,就有机会找个事干。
  记:1978年高中毕业到1983年第一篇稿件见报,这5年间您在干什么?
  赵:种地,卖菜,维持生计吧。这期间,也是试着采访写了一些稿子,也投了,但是没有发表过。
  记:这5年间没放下对新闻事业的热爱?
  赵:虽然家里困难,但也订着报纸,一直看,《衡水日报》、《河北科技报》、《农家乐》杂志。
  记:生存都出现问题了,为什么还要订报纸看报?
  赵:一方面是从报纸上学习知识,另一方面就是当时心里还是放不下发稿这件事。我举个例子吧,那时候我得为了生计奔波,在种地做小买卖的时候,养了一些家兔,我平时也接触了一些养兔子的农户,总结了一些养不好兔子的原因。当时就想,自己总结出来了一些经验,就愿意写成稿子投稿,要是能登出来,对农村人是有帮助的。投了《河北科技报》,编辑给我回了信,说我写的有价值,就发表了。
  记:其实,您这5年更多的是生活的积累,是厚积薄发的状态。
  赵:对,总是在观察生活,有了写稿子的素材。
  记:当时别人知道您写稿子吗?他们怎么看您?
  赵:他们认为一个穷光蛋,还订报纸、投稿,根本不是那块料。我发现事情了,去采访,有些人就嘲笑我,这么个庄稼小子还能写稿子?我就是放不下,就想着一定要提高业务水平,要发表稿件,让人们看看,农民也能写稿子。这种对新闻事业的坚持,支撑着我走过了这么多年。
  记:您执着于新闻事业,也获得了很多荣誉,市级“优秀通讯员”、“模范宣传工作者”。人们可以看到您的成绩,但是很难看到成绩背后您所付出的辛苦。
  赵:我给你举个例子,就说我两辆自行车的事吧。我住在饶阳县五公镇邹村,距离县城30里。我家里穷,买不起摩托车,只能做公共汽车到县城采访,但是从邹村到五公镇又不通公共汽车。为了到县城采访,我预备了两辆自行车,一辆放在家里,一辆放在县汽车站。我就骑着家里的自行车到五公镇汽车站,把自行车存下,乘公交车到县城后,骑上存放在县城的那辆自行车再到各单位采访。
  记:这个习惯您坚持了多少年?
  赵:到现在也是这样,最少有20年了。现在,在县城的车子至少换了4辆,家里的车子至少也换了5辆了。
  记:从自行车上,就能反映出您对新闻事业的执着,敬业精神。现在,您的执着也得到了回报,您在饶阳很出名吧?
  赵:现在知道我的人不少。很多人见了我说,原来这就是赵泽民,这么个土里土气的人啊!出了名之后,我还是个农民,还得踏踏实实做人,但我是个非农业户口的农民。
  记:非农业户口的农民?
  赵:因为做农民通讯员成绩比较突出,获得了一些荣誉,县里给我转了非农业户口。其实我转了非农业户口之后,基本上也没有什么区别,还是在家里种地。但我还是挺高兴的,这是我写稿子当通讯员得到的回报。还有就是,我的婚姻也多亏了新闻媒体。
  记:这是怎么回事呢?
  赵:我长得丑,家里穷,没人给介绍对象。我就写了一个征婚启事,投到《黑龙江青年》杂志,登出来之后,收到了来自13个省市57名女青年的来信,其中就有我媳妇给我写的信。经过5个多月的书信联系,我们都感觉挺好的,就把婚事定下来了。
  记:您的思想很超前啊。那时候的农村还不是很开放,您通过书信恋爱,等于现在的网恋。
  赵:我想自己就这么一点长处,会写稿,就借用这点长处吧。让我最高兴的是,我能用这点长处帮别人。我在采写新闻的同时,还经常用微薄的稿费资助那些比我还困难的人们。虽然捐的钱不多,但都是尽我的能力了,我心里很坦然,也很高兴。
  记:家里人支持您吗?
  赵:我媳妇和孩子都支持。比如说家里正好有事,我又得出去采访。我媳妇就说家里的事你别管了,我干了,安心去采访吧。虽然我采访没挣了钱,有时候还要往里面垫钱,但我的家里人都不把钱看得那么重,很支持我,我们愿意做精神上的“富翁”。
继续扎根农村,再干10年写1500篇稿子
  记:干了这么多年通讯员,您和其他县里的通讯员们都很熟吧?
  赵:都熟。我们县的范建民老师,武强县的刘金英老师,枣强县的杨双池老师,我们联系都很多。
  我非常佩服刘金英大哥,他比我岁数还大,对新闻宣传事业比我还执着呢。现在退休了,还在为武强县写稿子,是我学习的榜样。
  我下一步的目标是,不离开农村,继续做农民通讯员,再干10年,再写1500篇稿子。
  记:这个目标实现起来有难度吗?
  赵:干任何事情,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自己克服就好了。说实在的,在农村干新闻,耽误家里事,而且报酬也不多,一个月的稿费攒起来还不够买袋化肥的。为了采访,我买了一部相机、两台电脑,就等于耗费了三四千斤麦子。
  我的家庭条件并不富裕,主要收入就是5亩责任田的出产。为了适应写稿的现代化新形势,我不惜花钱购买了电脑、照相机,该配发照片的稿件,坚持配发照片,该发出去的稿件,几乎都是当天晚上用键盘敲打出来后立即传到各新闻单位。
  记:为事业拼搏的劲头是哪里来的?
  赵:我就是喜欢干新闻这一行,虽然我不是共产党员,但我热爱党的宣传工作,愿意做贡献。我觉得为老百姓说话,干的值,吃点苦也不算什么。我有家里人的支持,有社会上老百姓的认可,为饶阳、为老百姓做了一些事,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了。一个农民干了自己喜欢的事情,还称得上干出了点名堂,我很自豪。
  有时候我听到了新闻线索,去采访,被人看不起,被人说这说那,还有人说我干新闻是犯傻。当时听了,感觉挺委屈的,但是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我还要继续干。
  最早的时候,我想通过写稿子找个出路。随着年龄增大,写稿子多了,我的精神境界提升了,现在就是愿意干,就是执着于此。
  记:这种转变是怎么形成的?
  赵:在采写新闻的过程中,通过一篇篇稿件的刊发,帮助老百姓办了一些事情,也让外界通过我的稿件看到了饶阳的变化,这让我感觉实现了人生价值。慢慢地,我把做新闻人写稿子当成了自己的事业,而不是出于某种个人的目的去这样做了。
  记:很多与您同期的通讯员都走出去了,有的当了县级干部,有的到了市级甚至省级新闻媒体当记者。干了32年,您还是个农民通讯员,心里有落差吗?
  赵:我没想过那么多,就愿意踏踏实实地在农村。自己就干好自己的,别总是抬着头往上看,低着头走路,才能不摔跤。
  我说个事情吧。有一名邻村的小伙子,他年轻时候因为误会坐牢了,在坐牢的时候,在《衡水日报》上看到了我宣传饶阳县五公镇的文章。后来他一打听,知道了我的事迹,就经常注意我的文章。之后就给我写信,说愿意向我学习,多写文章,能为以后找条出路。我给他回信,劝他好好改造,多学知识,早日回报社会。等这个小伙子出来之后,他就来看我。我们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和老朋友是一样的。我把自己写稿子做农民通讯员的经验传授给他,他也虚心地学习。
  记:您让他重拾了生活的信心,树立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赵:我经常和他谈心,在我的鼓励下,他把写作当成了自己的事业,也经常给各个报社投稿子,成了远近闻名的“秀才”。现在这个小伙子也成家了,事业也挺不错的。
  这件事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力量:有什么比挽救一个人还更有意义的呢?
  干了这么多年,我还有一个体会。农民的交友圈子很小,和外界接触的比较少。我是农民,同时又是新闻人,让我扩大了自己的交际圈子,和新闻界的记者编辑们交上了朋友,实现以文会友。我有了自己的圈子,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其他的农民,实现自己的“文学梦”。
  我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些农民朋友爱好文学创作,但苦于没有学习的资料。我就把各类报刊送给他们看,让他们学习,并且将他们的作品往省市级媒体推荐。9年来,经过我推荐的16位文学爱好者的作品,登上了众多报刊。
  有人不理解我,问我,你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人家写着玩的,发表不发表,与你有什么关系呢?你有向媒体推荐的义务吗?
  我说我理解农民作家的艰辛,我不想让他们写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作品,还是停留在自我欣赏里。
  记:回顾这么多年,您有什么人生感悟?
  赵:爱好就是最好的老师,我就是爱好新闻报道,才走上了在农村做新闻人的这条道路。
  我通过和这么多通讯员接触,总结了一点:英雄不问出身,只要自己肯努力拼搏,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衡水日报记者 赵栋

(作者:赵栋 编辑:hengshui)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饶阳县农民通讯员赵泽民:做农民也做新闻人]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河北日报采编楼3层 邮 编:050013 办公电话:0311-67563570 办公QQ:2806279960 中国农民博客QQ群:213551375
Copyright 2013 nongm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3017983号 本网法律顾问:河北三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永健在线义务解疑、帮您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