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送福 微博 网站首页
首页 农民博客 农民图片 农民视频 农民问答 农民超市 农民论坛 农民招聘 农民微博 农福频道 农评频道
头条 网罗 图话 监督 关注 话题 种植 养殖 农资 行情 加工 农法 情感 两性 劳动 顾问 说理 历史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新闻频道 >> 朝闻天下 >> 网罗三农 >> 浏览文章
农民搜索

新农村“新”在哪儿,听听农民怎么说

时间:2013年09月26日信息来源:甘肃日报 【字体:

新农村“新”在哪儿,听听农民怎么说

  和政县城关镇教场村新建的房屋。今年,该县投资2000万元实施易地搬迁工程,将地处滑坡、泥石流区域的105户群众统一搬迁安置,让搬迁户住上了安全干净舒适的新房。

  农民也办车展了。8月21日,榆中县第五届民俗文化节上,由当地农民自发组织的“农民车展”备受瞩目。在榆中,高原夏菜已成为农村支柱产业之一。富裕起来的菜农,从入不敷出到今天在家门口选购称心的小汽车,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短短20个字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在我省各地,这些年来不断有新解读、新实践、新创造。农村的发展日新月异,农村的变化令人瞩目。农业、农村、农民,都呈现出和过去完全不同的业态。现代农业雏形初现。新型农村正在慢慢长成。

  新不新?好不好?让我们听听农民自己怎么说。

 

  家家有暖屋,村村有书香

  泥泞的巷道、破旧的房屋、走不出的大山,曾经一度是农村的标签,而落后的基础设施也一度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而今天,一切都在变,首先就是制约农村发展的“最后一米”打通了。

  走进宕昌县哈达铺镇金木村,新修的水泥路宛若缎带飘落在山水间,鲜花装点的农家小院里笑语连连,呈现出一番新景象。村主任王继平说,“这些年新农村建设让我们家乡真变了,过去,通往村里的小路凹凸不平,处处尘土飞扬。现在,道路宽阔平坦,两旁还栽下了许多花草树木呢!过去,大伙儿住的都是土棚房,下雨时漏雨,刮风时下土,有些房上瓦片都碎了。现在变成了一幢幢崭新的钢筋房、砖瓦房。”

  啥叫新农村?清水县红堡镇贾湾村村民田继祖说,村里现在家家户户住上了独立的小洋楼,好多农户家里装修得和城里人一样,铺上了地板,供上了暖气,安装了太阳能,购置了大沙发、彩电、冰箱、洗衣机,部分青年农民家里还购置了电脑和小汽车。还有休闲娱乐的文化广场,简直和城里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秦安县安伏乡杨寺村支书杨福喜说,以前进城走亲访友,刚到家门口就让换拖鞋,很不习惯。现在我们回家首先要换鞋子,不换鞋子反而不习惯了。

  而在崇信县,“牛羊进了温棚了,畜禽粪便入池了,油路铺到门前了,自来水通到锅头了,做饭用上沼气了,农民住上洋房了。”说起现在的新生活,农民自己编了这样一段顺口溜。

  当然,在新农村里,最显眼的建筑还是村村崭新的“农家书屋”。农闲时,村村的书屋里是来充电的农民,农忙时也有不少前来“取经”的农民。

  “这几年,我家的收入年年增加,主要得益于学到了很多科学种植的技术。你看,优质的玉米种子原来有这些特点啊!书上都给咱大伙说得明明白白了。”徽县江洛镇店儿沟村村民赵志虎兴致勃勃地说,“我今年打算再租些地,把规模扩大一些,争取有更好的效益。”

  让农民喜欢读书,让农民有地方读书,小小的农家书屋改变了整个农村的文化生态。

 

  致富有产业,增收有门路

  二十字方针第一条就是生产发展。不错,新农村建设不等于新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农村富起来。

  “蜗居大山度日难,移居平川富梦圆”,这是安定区老百姓享受国家易地搬迁政策过上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安定区巉口镇赵家铺村罗家大山上,本应炊烟袅袅的时候,村里却安静异常。“我们早不在这儿住了,都搬到河那边的新农村享福去了。”在这儿收割苜蓿的张有俊老人说。顺着老人的手势,记者看到祖厉河对岸公路左右两边,整齐亮丽的新农村建筑气势恢宏,俨然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以前这里山大沟深,年年干旱少雨,种一山、收一车、煮一锅、熬日子。”张有俊说,“现在搬出大山,生活还真变了个样。我老汉享福了。”

  “现在打工全凭技术,技术工干活轻松不说,收入还高,可吃香呢。”张有俊的儿媳张晓燕自豪地说。丈夫张永强在定西电大学了电器维修知识,在定西等地打工收入2万多元,张晓燕自己学理发,在自家一层门面开理发店年收入1万多元,加上退耕还林款,一年全家的净收入有五六万元。

  赵家铺村委会主任刘智邦说,搬迁出来的85户农户,大部分耕地实施退耕还林后,每户劳务输出不少于1人。光在本地开商铺、理发店、电焊部、粉坊等的农户有15户。2012年,新农村安置点上农民人均纯收入5800多元,其中5000元是劳务输出所得。

  一样的土地,不一样的种法。来到宕昌县庞家乡许家村,沿途看到成片的党参苗一片葱茏,碧水青山间,当归、大黄、党参、黄芪等各种中药材长势喜人。35岁的许文安,是现任许家村村主任,高中毕业后他就回家种地。那时候,家里的地大部分都用来种植小麦、洋芋等,只能解决个温饱。爱“折腾”的他,借着县上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东风,瞅准了药材育苗在全县是个缺口这个机会,2011年组织成立了宕昌县亿鑫中药材种苗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繁育党参、黄芪苗子。

  今年春季,许文安家的3亩党参苗卖了18万元。据他介绍,他家情况还不是最好的,村上卖党参苗子收入最高的人家能达到20万元,而合作社的社员,收入在15万元以上的占三分之二,20万元以上的有4户,其余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许文安乐呵呵地说:“今年村上小轿车就增加了30多辆,农用车和摩托车是家家都有,我们村开着轿车去种田的也不少。”

 

  文明树新风,家有新农民

  眼下正值高原夏菜收获的高峰期,皋兰县水阜乡砂岗村田野间一派忙活。每逢周末,家住兰州金港城花园小区的水阜乡砂岗村的村民徐生鹏就开着自己的桑塔纳,赶到村里去帮家里收获白菜花等秋菜。

  砂岗村是有名的“汽车村”,几乎每家每户都在跑汽车营运生意。前些年,村上被省上列为首批新农村试点示范村。一部分头脑灵活、市场意识强的经营能人率先致富,纷纷拿出积蓄到兰州或县城购买住房,有的开大车跑运输,有的买小车跑出租,有的开铺子搞经营,成为既当老板又干农活的“潇洒一族”。

  在泾川县,曾在河北打工的太平乡寨子洼村村民马海军是一名熟练的锻工。去年年初,他返乡投资80多万元,注册成立了泾川隆鑫牧业公司。通过土地流转,他承包了5亩土地,修建了两座养牛温棚,种植了20亩玉米和300亩苜蓿。

  秦安县陇城镇党委书记董文海说,新农村要培养造就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有一技之长的新型农民。

  在崇信县新窑镇戚家川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村里老百姓在家中也可以接通宽带,上网“冲浪”。村民王文远在查看网上的信息后,笑呵呵地说:“这几天的辣椒价格又涨了,我得赶紧去采摘出售了。”

  为了提高农民素质,崇信县还在广大农村持续开展了“三推三赛”活动,通过“村村推技术培训、户户赛创业致富;村村推法制政策教育、户户赛平安和谐;村村推环境整治、户户赛文明新风”的“村村推、户户赛”活动,将理论宣传、技术培训、环境治理、法制教育、文化活动等有机地融为一体,文明新风扑面而来。(甘肃日报 记者吴梦寒 实习生盛捷 李小龙摄)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热点排行
精选图片
    种粮大户忙收秋
    种粮大户忙收秋[查看]
    永年报友俱乐部2014
    永年报友俱乐部2014报纸征订动员会如期举办[查看]
最新博文
最新贴子
最新求购
最新供应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农民报主管 惠农文化传播主办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河北日报采编楼3层 邮 编:050013
  办公电话:网站0311-67563570编辑部0311-67562745发行部0311-67562175广告部0311- 67563195值班室0311-67562614传真0311-67563588
  驻地新闻热线:石家庄15933611158沧州衡水廊坊13503279812邯郸邢台13931037788保定张家口承德 13803279190
  Copyright 2013 nongm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0132号 本网法律顾问:河北三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永健在线义务解疑、帮您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