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送福 微博 网站首页
首页 农民博客 农民图片 农民视频 农民问答 农民超市 农民论坛 农民招聘 农民微博 农福频道 农评频道
头条 网罗 图话 监督 关注 话题 种植 养殖 农资 行情 加工 农法 情感 两性 劳动 顾问 说理 历史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新闻频道 >> 炕头夜话 >> 劳动之余 >> 浏览文章
农民搜索

关注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入学那道槛儿

时间:2013年09月26日信息来源:河北农民报-农民互联网 【字体:

河北农民报(农民互联网)记者 胡洪月
    在我国城乡之间,每天流动着上亿农民,农民工已经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于大中城市的角角落落。而在这些农民工的身后,有着数千万未成年的子女。这些孩子是一批游走于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是这些流动农民的心头之痛。
    在近日召开的河北省省直单位教育实践活动交流推进会上,省委提出,将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上学问题,作为克服“四风”问题的十件实事之一,要求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上公办学校“门槛高”“收费高”,与当地学生不平等的问题进行治理,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上学问题……
    好消息发布后,勾起了一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历经艰辛送孩子迈进城市学校门槛儿的心酸回忆——
关注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入学那道槛儿

    在保定定州市开诊所的单亲爸爸曹祖兴是个性格耿直的人,一心想把孩子送进城市公办小学的他面对老师的多般刁难,巧妙应付。尽管在孩子入学的道路上充满辛酸和艰辛,但结果终究是好的——
 

我就是不给老师送礼

    我老家在农村,自己在市里租房开诊所。儿子结束了一年级的学习生涯,去年9月份来到了我诊所附近的某街道小学,准备上二年级。然而,二年级班主任却告诉我:“需要进行升级考试,成绩合格的才能上二年级,不然只能去一年级参加入学考试。”我心想,还有这种事儿啊?于是就让儿子跟别的孩子一起参加了升级考试,结果是不理想,老师建议再上一次一年级,打好基础。我也正有此意,于是开学那天,我带着孩子来到了一年级教室,找到班主任。当时那个班主任冷若冰霜、面无表情,只是看了一眼儿子的升级考试成绩,又问了儿子几个简单的问题,就说孩子基础太差,让再去上幼儿园。我听了那位老师的话非常气愤,于是找到校长,把事情原委复述了一遍,最终我们顺利入了学。
    可那个班主任还是给我撂下话:“我只能是先给你带着,不能办学籍,如果俩月后期中考试不行的话,就得去幼儿园‘深造’1年。”我口头答应了,然而她竟让我签字确认。为了孩子,我也照做了,希望儿子不要让我失望。
    两个月很快过去了,儿子也很争气,全班30个学生,我儿子考试分数都在90分以上,排在第22名,这让我很欣慰。然而有一天,儿子说班主任让我去学校,下午我就去了。那位班主任和我一起来到校长室,当着校长的面说:“他儿子在班里学习还是不好,而且经常捣乱,不认真听课,严重影响别的学生。”她还说自己没本事管不了,让我儿子换换环境。我一听这话,顿时明白了,这是变相地让我送礼啊!因为我儿子好几个同学的家长都跟我说过这个事情,老师要是想让家长送礼了,就叫家长过去,说孩子的这个不好那个不行,他们都或多或少地给班主任送过礼。校长也在一边帮着老师说话,说什么“虽然你儿子排名不是最后几名,可他太难管了,学校方面感到力不从心,建议给孩子转校”。
    依照我的脾气,我是不会给人送礼的,何况她们这样明目张胆地暗示索要!我当即告诉校长和班主任:“我离婚了,家里也没有别人,我在这个街上开诊所,儿子必须跟着我,我也没时间和精力让他去远处的学校上学,希望大家互相配合,把孩子的学习搞上去。而且我也了解过了,他没有老师所说的那样捣乱,影响别人。”班主任和校长听了,互相看了看,谁也没说话,最后还是班主任说:“那就让你儿子上到年底,看怎么样,但是不能办理学籍。”对此我非常惊讶,不能办学籍就是上到六年级又有什么用呢?之后,校长和班主任就再也没搭理我。
    回到家我思前想后,决定托人找关系解决此事。第二天我就去了区委教育办公室,找到了总校长,跟她反映了一下这件事。总校长是我的老乡,一听我的叙述非常气愤,让我先回去,她给学校校长打个电话。谢过总校长我就先回家了。
    当天上午11点多,儿子的班主任给我打电话让我去学校一趟。到了学校后,那个班主任的态度真是360度大转弯,说话口气也好了,入学办学籍的问题也不是问题了。对此我心生感慨:看来我不给老师送礼是对的,因为送了第一次,她们还会想着第二次、第三次……人的欲望就是个无底洞,咱虽是个“外地人”,但要善于“斗争”。在儿子入学的整个过程中虽然充满辛酸和无奈,但结局终究是好的,能顺利地在城市学校的课堂上学习了。


  邯郸市飞鸿踏雪的二哥近日为孙子上学的事犯了愁,由于二哥得了癌症,接送孩子上下学有些困难。本想把孩子送到孩子爸爸打工的县城学校上学,可那高额的片儿外赞助费又让人望而却步。
 

4个班主任像“踢皮球”一样不愿接收孩子
 

    本家的二哥今年70岁,一直以务农为生,膝下五女一子,儿子排行老五,小名就叫五子,下面还有个妹妹。
    五子36岁,生有一男一女,男孩儿大,今年上小学六年级。五子前几年买了辆卡车跑运输,手里有了点儿钱,加上二哥一辈子的积蓄,今年春天在县城买了套三室一厅的楼房,夏天一家人就都转成了市里户口。照理说,有了市里户口,孩子在县城离家不远的一所小学上学应该算片儿内,学校理应接收。可全家为孩子上学这事儿,这学期一开学就开始跑,到现在依然没着落。
    五子去找学校领导,人家说要把孩子领来先考试,看看成绩再说。孩子去了,考得并不太理想,学校说就算考得好也不能马上来学校上学,必须等到户口转到市里所居住地半年后才可以有入学资格。如果现在想上学也可以,必须交片儿外费。那个校长还说:“你的孩子成绩不好,半年后如果来这儿上,马上就要面临升学考试,这样的成绩肯定会给学校拉分儿。因为你这一个孩子,让我们学校的名誉受到损失,这笔账怎么算?所以到时候即便能来这儿上,也得给学校交2000块钱,还不能是现金,我们不收现金,你可以办成消费卡送给我们,因为现在上面查得正紧。”
    听着二哥一筹莫展地说着孙子上学的事儿,我心里一阵阵纠结。二哥一个月前查出了贲门癌,前几天动了手术,现在刚出院,在家调养。如果这次孙子转学的事办不下来,就只能在离家3里的一所学校继续上学。因为五子常年在外面跑运输,以前都是二哥接送孩子,可现在他身患重病,哪禁得住每天这么折腾?在二哥看来,和孙子转学的事比起来,他的病都是小事。
    二哥无奈地说:“都是我这孙子命不好,这已经是第二次因为上学的事闹心了。”第一次也是因为转学的事,那是两年前我们村子里有一所小学,近年来,但凡老师有点儿积蓄的,都在市区里买了楼,想法调到城里工作,使得村里学校师资严重短缺,之后学生开始大量流失。据说现在只剩一个年级了,仅有十几个学生。听说学生们大多都转到离村3里外的一所区直属学校去了,那里一个年级四五个班,每个班达到六七十人。虽然仅有3里之隔,可到那儿上学也得交片儿外费。好在那里还能找个熟人托托关系,大约花了两千多块钱二哥才把孩子送进去。但孩子成绩却一直不太好,据说当时4个班主任像踢皮球一样,都不愿意接收这孩子。
    其实,我是看着这个孩子长大的,孩子绝对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只是因为在村里的学校,老师们疏于管理,加上孩子贪玩的天性,把孩子给耽误了。可哪个孩子不贪玩?由于基础差,现在孩子学习起来很吃力。
    最后,二哥无奈地说:“既然县里学校不愿接收,只能等他六年级毕业后,直接上县城中学了,那时学校还能不要?”
    从二哥家出来,我看到天上的一轮圆月,这才想起来那天是中秋节,可我的心情却非常沉重,突然想起一句对联:“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不知到啥时候,我们谈起教育来能是快乐的,而不是无奈的。


    读者刘长春的表弟李俊华在邢台市区跑出租,他整天起早贪黑地工作,就想攒点钱让孩子进市里的学校上学。他希望孩子将来能考上大学,改变全家世代为农的命运。为了这个梦想,全家人一直努力着。
 

只要能让孩子进好学校,砸锅卖铁都成
 

    中秋节放假,表弟李俊华回老家,说到孩子上学的问题,长叹了一口气:“到城里上学,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他心里始终有一个梦想:希望自己的闺女李翠翠将来能考上大学,改变世世代代为农的命运。
    如今,村里的小学已经没几个孩子了,老师也都是些将近退休的人,教孩子心有余而力不足,成绩也很不理想。为了让翠翠能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去年俊华特地带7岁的女儿到城里读书,他在邢台找了一个开出租车的工作,每月有近2000元的收入。他们租住的房子每月租金600元,加上日常开销,挣的根本就不够花。为了减轻经济压力,俊华媳妇还在超市找了一份工作,每月也有近千元的收入,虽然辛苦,但为了让孩子读书,两口子再苦再累也觉得值。
    俊华曾多次跟我说:“孩子在外地上学不容易。一开始问了好几个学校,人家不让进,理由是户口不在本地。在城里上学都是按划片招生。每次看到孩子渴望到城里学校上学的眼光,我的心都碎了。”
    后来,俊华在市里找到一个老乡,那人在城里打工好几年了,他打工的小区里正好住着那所学校的一个领导,或许可以通过这层关系通融一下。于是,俊华和那位老乡带着礼品,晚上就去了那位校领导家,可结果并不尽如人意。那位领导说:“你们来城里打工,挣个钱不容易,市里学校不好进,花销也大,我建议你们还是把孩子送回老家上学吧!”
    从那位校领导家出来,俊华内心无比苦闷。为了能让孩子到城里读书,农村家长往往要比城市的家长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
    托关系、找人情,最后一所郊区的小学终于同意接收俊华的孩子了。虽说这所小学没在市中心,但是能进入这所郊区小学,俊华一家已经很满足了。
    为了能让孩子具有入学资格,俊华两口子只好“打肿脸充胖子”,按照人家的要求,给了学校5000元的赞助费。俊华认为再穷不能穷教育,为了孩子上学,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她,努力给她选一个好学校,将来能考上大学。

 

    为了能全家团聚,石家庄市无极县的张冉决定离开老家,带着孩子到市里去找丈夫,找学校则成了全家人的头等大事。找关系、搭人情、低三下四地跟人家说话……最终的结果令全家人很满意。
 

跟孩子的前程比起来,金钱和面子都不算什么

    老公一直在市郊的一个工厂上班,儿子的小学生涯是在我的陪伴下在农村老家读完的。为了让儿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我与老公商量准备让儿子跟随他,选择市里的一所初级中学就读,他欣然同意了。可接下来的事情真让人头疼啊!
    不参与不知道里面的苦,当老公向工友咨询有关事情时,才知道这事并不容易。如果在老公打工的厂区就近入学的话,还好说一点。只要找个熟人,请学校的主事人喝上一壶,就可以了。但那个学校的师资等硬件条件差,与农村老家学校没啥两样。若是选择条件好的学校,那你可得好好琢磨琢磨了。第一,你得有熟人,没熟人事绝对办不成;第二,你得有资金,若没钱交借读费免谈。听了丈夫回来的叙述,我很沮丧。但就算再心疼钱,为了孩子,我们还是决定让丈夫托关系找一所条件好的学校,毕竟孩子的前程是重要的。为此,丈夫开始找熟人、托关系,我也做好了陪读的准备。一是能全家团聚照顾他们爷俩的起居;二来进城找一份工作,以填补孩子上学时的部分花销,帮丈夫分担一点负担。终于,在丈夫工友的帮助下,我们帮孩子找到了一所条件还不错的市里中学。学校主事人还不错,并没因为我们是农民工再额外收钱,只是按学校规定收了学校自己规定必须收取的费用。虽然有些不是国家规定收取的,但是只要孩子能顺利进入心仪的学校,我们都认了。
    为了办成这件事,费了我们很多心思,低三下四地给人家说了不少好话。但总而言之还是那句话,与钱、面子比起来,孩子的前程才是最重要的。
    (感谢读者李庆章对此文的帮助)

随迁子女就近入学免收学杂费

    就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就近免费接受义务教育相关工作问题,近日河北省教育厅发出如下通知:
    一、确保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学上。要通过积极扩大公办教育资源,落实好“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确保所有符合流入地政府规定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不能因城市拆迁、学校撤并等原因导致随迁子女失学。
    二、方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入学。要根据当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际居住情况划定义务教育服务学区或定点接收学校,保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入学。
    三、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经费到位。流入地政府要承担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责任,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列入教育经费预算,并按照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实际接收人数,向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公办学校足额拨付教育经费。
    四、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符合入学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一律免收学杂费,不得加收借读费,做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当地学生同等对待。要将家庭经济困难的随迁子女纳入资助范围,确保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
    五、对已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主的学校进行帮扶。要对以接收随迁子女为主的学校,在经费、师资、管理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
    六、开展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工作的监督检查。各市利用秋季开学时机,对属地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就学工作进行一次专项督查,了解掌握本地随迁子女就学工作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将督查结果作为今年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存在违规乱收费行为的学校,要主动清退违规收费,未主动清退的,要坚决对学校负责人予以处分。
     (通讯员 邓港)
省举报电话
0311-66005062
66005064


记者手记
    本文的主人公们多次提到一句话:“让孩子进市里上学,可不是件容易事!”这句话背后蕴含着多少艰辛和苦楚?
    如今,全省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上公办学校“门槛高”“收费高”,与当地学生不平等的问题进行治理,希望从农村来市里读书的孩子们都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顺利安心地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

(作者:胡洪月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上一篇:宋书明:我又拿起了写作之笔

下一篇:没有了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热点排行
精选图片
    永年报友俱乐部2014
    永年报友俱乐部2014报纸征订动员会如期举办[查看]
    农家书屋
    永年报友苗花娣自费办起农家书屋,受到村民的欢迎。报友俱乐部会长郑新民[查看]
最新博文
最新贴子
最新求购
最新供应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农民报主管 惠农文化传播主办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河北日报采编楼3层 邮 编:050013
  办公电话:网站0311-67563570编辑部0311-67562745发行部0311-67562175广告部0311- 67563195值班室0311-67562614传真0311-67563588
  驻地新闻热线:石家庄15933611158沧州衡水廊坊13503279812邯郸邢台13931037788保定张家口承德 13803279190
  Copyright 2013 nongm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0132号 本网法律顾问:河北三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永健在线义务解疑、帮您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