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暂无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379194907@qq.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28 篇
    回复总数:51 条
    留言总数:2 条
    日志阅读:11139 人次
    总访问数:24368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立三先生发表的博文
《光景》第六篇2[2016/6/3 12:12:45|by:立三先生]

(一六一)

回到县里,刘玉柱找来了贾士道、黄志新、吴学文,他们讨论这件事,如何上报,怎样上报?各自发表了意见。

这件事的始末都是黄志新陪同,首先让黄志新介绍了此次调查的始末,然后他接着说到,“刘玉生同志,在去年植树造林的‘城市美化,造福万家’古城公路绿化工程中,确实做出了很大成绩,付出了许多辛苦,作为一个植树造林先进,按照当时的环境,确实是应该的。不过树典型、评先进,首先必须把握大的方向,保证先进的带动作用。李瑞清同志,十几年如一日,把一切辛苦奉献给美好的植树造林事业,在辛苦劳动中找到快乐,在大山中找到幸福。可是李瑞清同志,所做这一切,并不为名为利,而是真正的造福于子孙后代,如果让我选,我就选李瑞清老人。”

吴学文,在他们中间是一个很少发表意见的人,现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得不说:“我觉得,评一个先进也好,评一个典型也罢,一切是为了促进工作,让更多的人们去效仿。比如说,我们当年的雷锋同志,他的事迹也并不是多么传奇,或者富有戏剧性,而他的精神真正在于告诉人们,要我们在每一个小问题的处理上,要有一种精神,一种为他人着想为他人奉献的精神,这才是我们塑造雷锋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像演戏一样,只是台上走一遭,脱了装还是本来面目。当然,每个人都有他的自身环境,像焦裕禄同志,是个县委书记,而我们生活当中,不可能都是县委书记,而更多的是广大人民群众,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不同的光彩,诸如我们塑造过的许多英雄形象。我认为,刘玉生可评为先进,并不需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李瑞清老人不愿意参评,那就算了。”

贾士道说:“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做必要的分析。刘玉生是项目建设的表率,是植树造林的英雄,他英雄在哪里?他的事迹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他的闪光点又是什么,仅仅是做了一个规划设计,几个月的辛苦工作,我们的许多参加这个工程的人员哪个不辛苦?再就是从市里争取了几千万元的资金,这完全是靠人员,靠关系,在现在形势下,可谓是典型,能够得到领导满意,可是老百姓认可否?再者,我们这个社会需要褒奖什么,需要弘扬什么,什么是老百姓的心声,怎样让老百姓从心底里认可,一个典型的塑造必须有它的深刻社会意义,像刘玉生这样的典型不报也罢,报上去反而成了老百姓中间的笑话。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不报刘玉生这个典型,而造成负面影响。对于李瑞清老人,我觉得现在上报还不是时机,还需要对李瑞清老人进行深入的调查和材料积累的一个过程。刘书记,我认为我们当前的工作不应该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这些无用的什么典型和先进方面,而是继续做好我们对城市建设的全面调查和梳理工作,当然植树造林和环境美化是一个方面,然而从整个发展角度来看,我们如何化解现有的弊端和即将发生的经济危机。”

刘玉柱最后说到,“既然这样,这个事到此为止,我们还是继续做好对房地产的调查。”之后,他们又聊了一些其他方面的内容,刘玉柱这天请了客。

(一六二)

对于房地产的调查,刘玉柱分别布置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第一,近十几年来,耕地被占用情况。第二,近十几年新增住房情况。第三,住房占用率及贫困缺房户情况。第四,城市建筑及周边区域建设状况。第五,住房建设与城市环境情况。第六,房地产开发政策及对当地经济建设的影响。第七,城市人口变化及现有政策。第八,城市交通与管理。第九城市商贸经济管理。在进行这九个方面调查前,他与夏共富进行了磋商,就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交流,然后召集了有关部门,抽调出一批精兵强将,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

在调查期间,刘玉柱认真阅读了李瑞清老人留给他的《笔记》,在有关城市建设方面的思想与他不谋而和,同时在阅读过程中也给了他很大启示,刘玉柱也写下了相关笔记。

《笔记》中写到:当我走进古城县城的时候,听到古城九个街道的耕地现在已经荡然无存了,这种建筑热已经波及到周边的村落,整个古城县城上万亩的土地变成了庭堂楼阁,应该说是安居乐业万家灯火了,可是每到夜晚,走在古城大街上的时候,在高大的群楼中间,只是隐约看见几盏灯光闪烁。

《笔记》中写到:我的家乡,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地方,它山清水秀,风光怡人,好一片世外桃源。可是他也并不封闭,现在家家都有电视,能够听到全国的消息。一条小溪从村边流过,滋养了这里的花草树木,滋养了这里的人畜鸟兽,每到夏季的时候,满山碧透,遍地开花,牛羊点缀,那是怎样的一个避暑的好地方。我依恋这个地方,我爱这个地方,因为那是生我养我的故乡。

《笔记》中还写到:在我家乡这个美丽的小山村里,由于人口的迁徙,因为没有人耕作,许多的土地闲置起来,变成自然生长的草摊,许多的不太华丽房屋空荡了起来,因此一年年变坏,有得甚至倒塌。为了理想,为了事业,许多奔向了城市的人们,已然是过着艰苦的生活,他们没有户口,他们没有依靠,每天的生活无从着落,看着淘金热的市场发懵,恨不得把别人的钱财全部装进自己的口袋,到头来,还是光着身子出来,最后还是极不愿意地回到滋养他的根源地方。

《笔记》中不仅记载了他的感情和思想,还记载了他许多的对当今世界的看法和观点。

《笔记》的最后这样写到:我是一个爱安静的人,听不惯城市的喧嚣和吵闹,外表华丽的装束下,掩饰不了内心的空虚,高大的建筑中装满了垃圾,许多乌烟瘴气的东西侵蚀着人们心灵,在相互追逐的狩猎过程中,一个个倒下,一个个又冲向前去,他们为了食物而奔波,他们为了地位而不惜一切,甚至糟践整个世界,美丽的森林变成荒原,朴素的本真变得缠绕扭曲,因此我离开了城市,回到了家乡,把我的爱献给家乡这片干净的土地。

(一六三)

时间飞梭,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调查的结果也出来了。

第一份调查报告中说,古城镇原来是九村、九寨、九庄堡。所谓九村就是将原来的古城旧区划分为九个行政村。九寨是古城周边的,在古代驻过军队的营房,随着历史的变革,后来发展成了村落。九庄堡,是指古城周边和原始村落。解放后,政府实行土地改革,把古城周围的五万亩土地,分配给了这二十七个行政村,直到改革开放,又把这些土地分配到个人手里。大多数行政村留有了机动地,作为集体公有,以备土地调整时候机动。改革开放后,人们逐渐富裕起来,当解决了温饱之后,然后想到的就是居住条件,人们开始从祖孙三代同堂的小屋中分离出来,搬移到宽敞明亮的大正房里。这样以来,古城东南部宽阔耕地,逐渐就变成了居民的住房。到了二十一世纪,由于土地的紧张,大片楼房开始兴建,大量的移民也移居县城寻求发展机会。在开始的时候,楼房供不应求,楼房的价格一路攀升,直到今天楼价仍有发展势头。就这样,大量的土地被占用,大量的耕地已流失。根据调查核实,古城九村的耕地基本消失已尽,九寨的耕地保留已不足三分之一,九庄堡的土地也已流失过半,古城镇农业耕作面临的局面,就是即将走出历史舞台。这里还没有包括近几年来修建高速公路、铁路和拓展公路占用的土地,如果全部加起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算起,古城总计耕种土地流失八万多亩。这是多么可观的一个数据。

第二份调查报告说,如果说住房紧缺,假如在二十年前,也可以说十年前,住房确实短缺,据资料显示,上世纪八十年代,古城城镇人口(指户口统计)是九万人,加上流动人口也不足十万,所需住房(当时多为平房)应当在三十五万间(每间按20平方米计算)左右,(这里包括商业用房及杂物用房等),而实际住房也就是二十五万间,占地面积一万亩左右,有许多人家可以说几代同住一间屋子,而且房子的质量相当低,每逢天阴下雨,许多人家屋子漏得都无法睡觉,都是几家人家或更多人共同拥挤在一个大杂院中。随着经济条件的变迁,到了九十年代末,好多人家从过去的大杂院、棚户区搬迁到了新居,楼房的建筑也开始兴起。这时的平房房屋也达到了三十多万间。但是当时的城镇规划滞后,道路崎岖不平,垃圾处理不当,特别是老城区,许多排水系统阻塞,经常造成污水泛滥,这个时候也确实需要对城镇进行规划和建设。在治理与规划老城区的过程中,许多企、事业单位先后为自己单位的职工征地建房,开发福利。在这期间,大约有二万亩耕地转化为住房。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发商们发现了商业契机,房地产业快速地兴旺发达起来,特别是许多矿区的职工住户,凭借着他们的高工资,高收入,由于住房购置不受地域限制,他们很快在城镇买上了自己的新房,而且,矿区总公司还为住户建造了矿区家属楼。这样以来,城市流动人口增加,这时的古城镇人口可达十二万左右(包括流动人口)。这样以来,住房仍有缺口,加上先富裕起来的那部分人兜里比较有钱,房地产业相当红火。楼房的建设自然要优越于平房,特别是集体供暖,煤气的普遍应用,解决的家庭小环境的卫生污染。在北方冬天,人们只要向房业交付取暖费,不在为早晨起来生炉子发愁。随着集体供暖的出现,楼房的优越性明显显现出来,再加上开发商的宣传与炒作,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银行利率的变化,各种住房基金的设立,许多楼房小区如雨后春笋般兴建起来。据统计,从九十年代末,到现在,已建成楼房小区53个,新增住房十二万套,(共计建筑面积1160万平方米,折合占地一万五千亩),还有7个楼房小区正在兴建当中,预计建成楼房一万六千套。这就是古城房地产现状。

(一六四)

就这样,一份份调查报告送了上来。按现在的统计,已经大大超过了人们的需求,人们的居住状况又当如何呢?这么多的住房,应当是古城人生活在小康世界,实际情况是许多住房空置着,仍有许多人还居住在大杂院和棚户区,当然从整体来看,住房难的程度已经得到缓解。据报告中统计,有三万人居住在棚户区,有五万人居住在新村平房,有四万人居住在楼房。十二万套的楼房,入住率还不能达到一半,这么多套楼房难道是销售不出去?错了,这么多套的楼房基本上百分之九十以上已经是有主楼。说到这里,不免想起一个成语——狡兔三窟。有的人家就有三套四套房子,有的甚至更多。在他们而言,房屋不仅仅是房,而是资产,是他们富有的象征,就像人们带的戒指一样,标志着他们的富有程度,也有前边张建国那样的替他人做嫁衣裳。由于房屋可以出租,有些聪明人,房屋也就成了他们赚钱的工具,他们只要把房屋出租出去,在家中就可以坐享其成,每年房屋的租金足以供养他们一家人的享用。在解放前,地主阶级只要拥有土地,他们就可以过上剥削的生活,现在许多地方,只要拥有多套剩余的房屋,同样可以有着比过去地主还要风光的生活。特别是街面房屋的出租,许多商家的赢利,几乎一半给了房主,用商家的话来说,不管你挣多少,你得先把房东的钱先挣回来,然后才有自己的利润,在成本核算当中,房屋及土地资产几乎占据整个成本的百分之四十到五十。可想而知,房地产现在为什么这样红。房地产的经营前边已经说过,那真是一本万利,但是那是指的占用耕地兴建的,如果进行棚户区改造就不一样,许多矛盾问题就出现了。

为什么?首先从购置房屋基地说起,同样是一千平方米的宅基地,从农民手中购买,有二十万元足矣,再加上相关部门的工作费用,最多也超不过五十万。如果拆迁棚户区,从私户中购买,可以达到三百万之多,这里且不说拆迁费用和与相关部门工作费用。相差如此悬殊,这就是利润。还有,从农民手中购买土地程序也比较简单,农民也算这样一笔账,一亩地,自己耕种70年,亩产粮食一千斤,如果是玉米,每斤一块钱左右,收入才能达到七万元,国家土地调整却补偿二十万元,这是多么合算的买卖,既不用耕种,也不用管理,地是国家的地,自己仅仅是个土地使用名额,就可以得到这样多的利益,农民何乐而不为呢?对于开发商而言,成本核算,利润核算,已是不言而喻了,对于相关部门,省去了多少拔“丁”字户的难度,这样做,难道不是几全其美的事?这就是为什么开发商宁可买耕地而不拆迁棚户区的原因。房地产生意要做,棚户区不愿意拆迁,政府部门投入的棚户区项目改造款项,也不能白白放在那里不用,自然也就投入到了土地征购方面了。

……

(一六五)

按统计数据来看,房地产的开发已经严重过剩,可是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依然在从各个方面支持着有关房地产的开发。显然政府的调节作用,滞后于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这就是当前摆在刘玉柱面前的主要经济课题,不得不使他进一步做深入的调查。

这天,他与黄志新、吴学文来到了财政局。财政局,自古就是一个敏感的地方,每个县委书记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关心当地的财务状况,而刘玉柱却过了这么多时间才来到这里,本身就是一件反常的举动,再加上先前几个月来,刘玉柱在党政关系,人事变革上的种种事件,刘玉柱早已让财政局所有人,觉出他不是一般的人,此次来到财政局,决不是例行公事,当然也包括局长袁华金。其实,在刘玉柱心里,他相信夏共富,财政管理本来就是县长份内的事,作为一个书记也其实不便过多地干预财政方面的事。然而这些年来,大多数的县委书记都把眼睛盯在了财政上,不像个一家之长,倒像个管家婆。也难怪,这些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都得向“钱”看。财政,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自然也是重中之重,不仅政府工作人员要看财政,许多经济大户也要看财政,只有政府的支持,才能得到企业的利润和发展,这也就方便了个别人,从奴隶到将军,最后到囹圄。直到现在许多政府官员才感受到,从政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尽管许多领导大都学过政治经济学,都也知道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掌握经济就等于掌握致富源头的闸门,同样的机遇,这道闸门决定了人的命脉。可是许多领导却败在了这闸门之上。刘玉柱并不想过多地染指经济(这里也指金钱),这也许是他的高明之处。即便是此时,也仅限于对现有政策的调查,并非直接涉足,刘玉柱的这种思想是许多官员很难理解的。

袁华金接到县委书记要来的通知,早已命人布置好了会议室,并在会议室的圆桌上摆放了果品。他把刘玉柱一行引到了会议室,落了座。这时刘玉柱说到:“老袁,(这样叫着显得亲切一些)把近几年古城的财政状况给大家做一个简短地介绍吧。”

“好的,古城是个大县……”袁华金滔滔不绝说了起来。

说起袁华金,可以说是古城实力派的老人物,典型的科班出身,完全是凭借着自己的实力一步一步升到这个岗位上的。二十多年以来,他工作认真,业务熟练,经验丰富,再加上积极肯干,倍受领导赏识,因此在他工作十年后,被推上了财政局长这个位置。在这个位置上他先后伺候过五任领导,多数领导已经升迁,也有一些领导锒铛入狱,要说是一根绳上牵动着许多人物,可是袁华金,在财政局长这个风险位置上,他却毫无风险,为什么?那就是原则,对原则的把握,对业务的熟练,对责任的清晰,尽管是一个搞具体业务的,却有着敏锐的政治头脑。也就是在那个年代,也就是一张科班的文凭,才可能有今天的袁华金,一个从家境困难的孩子,才可能变成今天的山凤凰,能够照顾到自己的亲友和儿孙,袁华金为自己一生的成就感到自豪。

袁华金大多数讲了一些当前的财政困难,以及他和前任一些领导是怎样克服的,以及当前财政状况的分散,税收状况的如何滞后,条理制度的不一致,等等。他举了好多实例,当然也包括许多空话、废话和套话,整个一个上午被他的讲话占去了两个多小时,许多人早已对他的讲话不耐烦了,但是刘玉柱仍然认真地听着他的汇报。

(一六六)

听完袁华金的自述,刘玉柱问道,“老袁,把近几年财政政策对经济生产方的影响,包括国家政策及政府投入情况,城镇建设住房改造情况方面的资金运营状况,土地使用和买卖情况,再说一说。”

袁华金看到了刘玉柱的真诚,看到了一个县委书记的意图,于是他开始说实话了:“从国家政策来讲,主要是住房基金政策,在财政方面没有其他过多的特殊政策,但是由于近几年来的住房热,土地热,政府财政上没有少花补贴,不仅仅是住房基金,财政上的许多城市建设项目,主要补贴在住房和交通两个方面。当然也有农业和农民方面的补贴,例如危房改造,经济庭院建设,村村通等,仍然建立在住和行方面,对于农民最大的现实莫过于出售土地,地本来是国家的,可是土地出售受益的却不是国家而是个别人或者是个别利益集体,的确部分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可是大多数农民会为此感到不公。话扯远了。前些年还有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目的在于扩大内需,然而这些并没有真正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生产,只是暂时性为个别厂家提供了一些国家优惠。最主要是这些项目的款项还必须由国家财政来出,总体财政能不困难吗?对了前几年,每年都要搞什么艺术节,财政在这方面每年的开销就是几千万甚至上亿,艺术节真正拉动了古城经济吗?艺术节真正受益的仅仅是那几家生产者,以及那些从各地来游玩的领导和商客们,对于县内财政来说,那是多大的亏空。也许有人说,艺术节推动了生产,带来了旅游,这几年过去了,查一下报表,算一下账,看一看全部的艺术生产和旅游的税收状况,仅仅几天艺术节开销那么多,而全县的艺术、旅游所带动税收能及其中的十分之一否?也许有人说,艺术节树立了古城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巨大形象,这个意义是更大。要说意义重大,一个小小的古城县的形象,还比得了整个中国形象?国家的强盛才是更重要的。这样浩大的形象工程,耗财伤物,政府财政能不紧张吗?老百姓能没有怨言吗?

不说这些了,还是说说这几年的房地产吧。国家本意是好的,为了解决职工和干部住房困难,增加了住房基金项目,这一项目的增设无疑拓宽了购房的空间,再加上银行贷款与购房首付制,大大方便了住房困难户的购置,自然也就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土地价格的变迁,通过出让土地使用权,给部分农民提供的优惠,同时也给开发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商业利润,在利润最大化的总旨下,商人会不惜余力地去争取利益,住房贷款自然也会收到明显的效益,但是县域财政则需要承担相当规模的经济支出,尽管个人承担了一部分,可是另一大部分需要县财政来负担。从职工和干部角度来看,这是多么高利率的存款,只要缴纳(存进)一千元的个人部分,国家就会补贴(赢利)一千元,可是大家都没有想过,就算是现在的低利率存款,不计利滚利,三十年就是一千多元,如果按利滚利的方式计算,二十年就能转回一千元,每个职工干部至少工作二十年,有的长达四十年,住房基金成了无形的低息借款,可是职工干部们并没有看到这一层,而住房基金的贷款利率却是银行的贷款利率。钱被别人挣走了,自己却高兴于这些优惠政策当中。从商业角度上说,住房基金可以获得利润,但是利润的走向归结到何处?也就是说某个部门做生意,县政府来出资金,而且是无本生意,不交税利的生意,只赚不赔的生意,何乐而不为。从财政而言,本来就很紧张的财政开支,却又增加了一层负担。”

(一六七)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在总体经济方面,经济杠杆的作用似乎表现的并不那么明显,根据社会经济的基本原理,经济发展应该是一个从萧条到复苏,由复苏到发展,然后再次走向萧条。然而这个萧条必然导致社会财富、资源的浪费。在这个过程中,房地产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在前些年,特别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房屋处于短缺状态,通过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到九十年代末,住房基本得到相对改善,也就是这个时候,人们在这种追求舒适宽裕的思想引导下,个人与社会的欲望不断膨胀,带来经济的膨胀,直到最后造成整个经济体系的膨胀。从矿业到交通,从建筑到房地产业,片面地追求了当前的经济利益,忽略了整个经济体系的发展。肥胖也是一种疾病,治疗同样需要花费代价的,否则,就会造成生活中的不便。房地产过度开发,大量耕地的占用且不说,首先从人力、物力上造成了巨大的消耗,在整个经济体系当中,房地产业倍受关注,引发出多少不必要的群体事件,而且在群体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又给各级财政上造成相当大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县财政方面,这些都是非预算性开支。更是影响到了财政状况的管理。”

袁华金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健谈的人,话匣子一打开,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这时候,黄志新说,“袁局长,刘书记下午还有安排,暂时先到这里吧。”

“哎哟,你看,我这话头一起竟然忘了时间,不好意识,不好意识。”

刘玉柱说,“老袁,你讲的很好,下午我有个会议,咱们改天再谈。”

“那好,大家就留下来吃个便饭吧。”

“不了,这儿到县委那边也没有几步,就不打扰你们了。再说中央三令五申,我们不要带头破坏这个纪律。”说罢,刘玉柱带领着大家出了财政局。

袁华金等人把刘玉柱一行送出了财政局门口。

刘玉柱等人,回到了县委,各自在食堂里吃了口午饭,稍作休息准备参加下午的会议。要说忙得还是黄志新,对于整个会议的准备工作,尽管上午已经做了安排,但它仍不放心,还需要再检查一遍,看看还有什么纰漏,好及时补上,这就是一个办公室主任的职责。针线笸箩,事无具细,样样都要管,而且还不能中间出现什么差错,一个好的办公室主任就是辛苦。不过黄志新确实是一块干办公室主任的料,每每遇事他都想的周全细致,总是能让刘玉柱满意,让刘玉柱放心,也许他就是老天专门为刘玉柱所安排的。

下午的会议照常进行。让刘玉柱感到不完美的地方就是上午好像袁华金有好多话还没有说完,他思考着上午的谈话,总是觉得还有些什么问题,于是他决定再与袁华金谈一次。

(一六八)

这天,刘玉柱打电话把袁华金叫到自己办公室。几句客套之后便进入了正题。

袁华金说到,“这几年财政困难,赤字严重,主要因素在于人事关系的连续调动,特别是主要领导和一把手,他们大都爱厂如命,严格治家,对自己领导下的工作单位犹如自己的私家财产,一旦企、事业单位改换主要领导人,除固定资产外,账面上不是赤字,就是零流动资金。没有一个领导愿意给下一任留下多少流动资金。后任一上台,还得先给前任擦屁股。要说各个单位经营大都是十几年,或是几十年的老单位,破产的破产,倒闭的倒闭,比如粮食系统。现在好多事业单位全靠吃项目,特别是这几年城市建设的发展,即便是像煤炭、交通、市政、烟草、电力、通讯这些好单位,假如项目停滞,每年丰厚奖金补贴,也会停发,吃惯好处的职工们照样骂娘。可是那些没有项目的单位和个人,光景过得就可怜多了,有的甚至连办公桌都买不起,单位职工放假,领导也就参加个例会,整个就是一盘散沙,没有经济来源,无论怎样节流,也无法凝聚干部职工的人心。再比如前些年,乡镇,有着三提五统,实行着计划生育罚款,大多乡镇的日子过得都比较滋润,可是这些年来,实行专款专用,项目管理,乡镇基本上成了空架子,一旦挪用一点,就面临着党纪国法,因此上,现在天天都有乡镇党委书记来到我这里哭穷,解决一个两个可以,要解决所有乡镇,我这个财政局长恐怕没有那么大能力。再者,现在的建设焦点集中在城市建设上,大多项目也是围绕着城市建设这个中心,有项目富得流油,没项目只好生拉硬拽,同样的一个县域内,形成这样的极大差距,我这个财政局长你说好当吗?在当今这个经济支撑的社会里,由于土地的占用和补偿,在县城的一个村党支部书记,比下边一个乡党委书记还打腰,我这个财政局长就更别说了。都来找我要钱,可是钱从哪里弄?刘书记,也是今天遇到您这样的好书记,好歹还能听我们下属埋怨几句,如果遇上一个不懂规矩的领导,我们可就惨了。他们哪里管你钱是怎么来怎么花,只要你把钱给他们弄来就行,他们可以随意花,有多少领导为此而进囹圄,教训啊!不过能够占据主要领导位置的人,大多数是聪明人,都是有一定办法的人,否则也竞争不到这个领导岗位。这不前几年,也是财政紧张,我们几个县里的财政局长,为财政紧张,联合向市财政局想讨个说法,市财政局长很快给了我们一个答复,他说,我们有第五十九号财政文件,让我们仔细阅读,我们当然知道其中的含意,但是我们考虑到整个干部职工的整体经济状况,再次复诉,得到的答复是你们怎么这么笨,出了事情自然有领导吗。有好多同志埋怨,同样是出差,差旅的标准大不一样,现在老百姓花的钱里最小的面值都是五角,可是我们的差旅执行的仍然是二块四毛钱,财政政策严重跟不上形势,许多有钱的单位制定了新政策,没钱的单位只能跟着老黄历跑,因此上当前的财政执行状况千奇百怪,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能不乱套吗?按上级文件要求我们开源节流,许多源头是开了,可是流向哪里?要说节流,节约从俭,没钱的单位不用减,也不够他们过光景,有钱的单位也节流,节了小流汇入了大流,节了明流走向暗流。刘书记您大概也知道“灰色收入”这个词,这些灰色收入是不在国家财政序列的。这正是有些临时工过得比国家干部、大学毕业生滋润的原因。……”

袁华金又跟刘玉柱谈论了满满半天,直到天色渐黑。

(一六九)

送走了袁华金,又使刘玉柱想了许多。

从车辆管理到住房改造,从住房改造到城市化建设,从城市化建设又到现代经济管理,最后再次想到去年党校学习的各门功课,在他心里现在已经乱成一锅粥了。忽然他想起找一个地方躲几天清静,认真思考一番,理一理这剪不断理还乱的头绪。于他决定暂时把县里的工作交给了黄志新处理,自己驱车进了京城。他在海淀找了一家旅馆住下,把车子放在了旅馆,然后又乘公交车去了国家图书馆。他出来原本带的东西不多,这次它特意带了洪文他们送给他的那台笔记本。

国家图书馆主体建筑由多层裙楼环抱着一座高层建筑,对称院落的现代墙体与我国古代宫殿屋顶相结合的建筑群所组成。中央主楼22层,高61米,设书库,可藏书2000万册;四周裙楼布置查目借书、阅览视听、学习休息等用房,共有30多个阅览室,3000个座位;西北隅有可单独对外的展览厅。

刘玉柱来到北楼阅览室,一头扎进去就是半个月。他查阅了许多资料,值得庆幸的是他在这里结识了留美归来的经济学博士汪明洋,大大开拓刘玉柱的思路,他们二人还对当前人们最关心的许多相关的经济现状、经济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也对今后的经济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他们的认识说来也很有趣。那是在刘玉柱进入图书馆的第三天,他一身的基层装扮,在这里显得土里土气,特别扎眼,却在经济藏书区转来转去。一个土老帽怎么能看得懂经济类的书籍?正巧汪明洋也来到这里查阅资料,他的形象一眼就引起了他的注意。出于好奇,汪明洋客气地过来和他搭讪:“先生,你在看什么书?”刘玉柱把手里拿着的书翻给他看了一看,上面写着《就业、利息、货币通论》,轻轻地说了句“《通论》”。汪明洋知道《通论》是什么分量,想不到一个乡巴佬居然也看《通论》,不由得肃然起敬,于是他找了一个话题,他们俩谈论起来。在谈论过程中,汪明洋感觉到刘玉柱的一些观点非常实际,许多问题尽管是朴素的语言,却有着深奥的寓意和学问。而汪明洋也不愧是喝过洋墨水的博士,知道的就是多,见识也广,言谈话语之间,让刘玉柱感到他的知识丰富,对经济学理论的见多识广,他们之间相互欣赏相互敬佩,进一步交谈,汪明洋才知道这个乡巴佬原来是个县委书记。这天临走的时候,汪明洋把自己的名片递给了刘玉柱,片子上写着留美博士。刘玉柱报欠地说自己没有名片,只好让汪明洋记下自己的联系电话和联系方式。他们约好第二天还要来到这儿见面,畅谈一些有关经济方面的具体问题,包括交通、住房以及城市建设方面的管理与改进。经过几天的交往,刘玉柱在博士的启示下,又学习了好多东西。最后他还给刘玉柱推荐了几本相关的书籍。

(一七○)

其间,他们在探讨当今社会的住房和交通问题时,汪明洋说到,现在都说美国发达,可是美国人并不把投资主要用于建筑和交通方面,也许有人会说,美国已经经历了多少年的历史,现在已经不需要建设更多的房屋,此言差矣,现在的美国仍然存在着贫民区,美国也并不是中国人所理解的美国,要么是资产阶级腐朽不堪一塌胡涂,要么就是美丽的胜过天堂。要说建筑方面的美丽,真正还是我们的苏、杭,青幽翠绿,鸟语花香,山水层叠。即便是美国的纽约,也没有像今天中国人那样,疯狂地为住房而拼命奔波,中国人的狂热,无不亚于精神病患者。当然这也与国人的传统理念有关。要证明一个人的富有,那就是看他对房子的拥有,对土地的拥有,这完全是封建社会的小农意识。这也正如当年美国的淘金热一样,最终得到的结果是古老原始土壤植被被破坏,许多平民仍然很贫穷,带来的是杀戮和暴力。多次经济危机的经验和教训告诉了美国人,过度的工业生产导致生存环境的污染,过度的经济开发导致土地资源的缺乏,过高的股市导致行业经济的滑坡。只有侵略和掠夺,才是一本万利的生产。转移和迁徙,改变了他们生存的观念,因此房屋只是一个居住的空间,利益是他们根本的愿望。因此上,那么大一座纽约城,人们对房价并不怎么感兴趣,只有工作和娱乐。所以美国人爱玩,好旅游,多探险。而中国,则是三十亩地一头牛,孩子、老婆、热炕头。这就是中国、美国在意识形态上的差距。房地产在中国之所以能够被炒的火热,离不开中国传统思想的因素,好舒适,多安逸,这也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几经波折多次衰败的根本原因。

刘玉柱谈到,从基层改善办公条件到楼堂馆所,从楼堂馆所到扩建开发,从扩建开发再到城市化进程,这一系列变化,确实改变了基层建设的面貌,那怕是从形式上,改变了基层的基本生活条件。发展是必要的,可是,有些地方做得过了头,就是浪费,就是犯罪,比如现在的房地产开发,现在房地产的热度已经波及全国,像我们一个小小县城,现在房屋就已经严重过剩,空置楼已经过半,楼房的使用价值不再是居住,而成为一种资产的象征,国家的政策总是滞后于现实状况的发展。现在的条件是群众的热度高涨,要想控制,又严重影响到县域乃至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影响到农民工就业问题,影响到社会机制的运行。如果不去控制,任其自由发展,最终肥皂泡的破裂必将给国家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现在就房地产的格局上来看,真是进退两难,他此次来京,也是在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办法。

汪博士又说到:“从现行股市来看,房地产的楼盘报价已经严重超过成本核算的数倍,乃至十几倍,真正得到利润的并不是完全归结于建筑商和农民工,更多的利益走向了开发商,走向了股市市场,而股市市场,那只不过是冒险家的乐园,是一个包装下的赌场,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掌握在赌徒手中,那样,这个国家的命运很难想象。从经济角度来看,股市的不断膨胀,必然导致股市的危机,房地产也不例外。亚洲的金融危机化解,完全是中国政府的财政干预,如果没有中国政府的干预,也许到今天也难以恢复,可是中国政府承担了多少代价,为多少国家买了单。假如现在政府采取措施,势必造成国家和个人的经济损失。但是,如果一个气球的破裂,假如是急剧的,造成的后果是爆炸,假如是将其内部气体的缓释,后果是平稳的结果,与其说让它爆炸,不如提前缓释,这样更利于国家体制建设,当然在缓释过程中不免要遇到各种阻力,导致各种负作用。也许中国的经济因此会出现暂时性的萧条,但是这要比出现大的经济危机强的多。也许房地产的限制开发,会引起股市的波动,股市本来就是赌博的场所,赌博自然要的输赢和损失。也许这种损失波及到某些当权者的利益,可是这些利益如果与国家利益来比较,又当如何呢?”

标签:光景     阅读次数(318) | 回复数(2)
上一篇:《光景》第六篇
下一篇:《光景》第九篇3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