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送福 微博 网站首页
首页 农民博客 农民图片 农民视频 农民问答 农民超市 农民论坛 农民招聘 农民微博 农福频道 农评频道
头条 网罗 图话 监督 关注 话题 种植 养殖 农资 行情 加工 农法 情感 两性 劳动 顾问 说理 历史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新闻频道 >> 午间课堂 >> 天下农资 >> 浏览文章
农民搜索

农资电商何所惧,我的市场我做主!

时间:2015年10月10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

中国传统的农资销售模式,农资产品从生产企业到用户手里,一般是通过县域经销商批发,零售店销售才能到用户;但最近一年多来,随着农资电商的强势介入,农资产品恨不得一步直接窜到用户手里,好像不这样做,就不能自诩为电商平台,虽然手段很残忍,目的很露骨,但渠道扁平化真能丢掉县域经销商和零售商吗?今天阿贵就来探讨一下,在这种趋势下,县域经销商何去何从?
无论哪种销售模式,都回避不了县域经销商,从传统销售模式来看,他是所有生产企业非常倚重的合作伙伴;从电商模式来说,也是所有平台绕不过去的坎;倒不是说我们代理经销环节怎么牛逼,但物流中转和分销功能,至少目前是离不开县域经销商,不要跟我说什么顺风、菜鸟之类的东东,5年以后再观后效吧;况且中国农资终端用户大批的小散消费诉求,我想任何平台的设计都不会高尚到这种服务水平;综合植保技术、物流配送、地域优势、资金实力等要素,我更看好县域经销商未来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创新升级,就目前来看,他们已经在电商渠道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
成为全国性电商平台的服务网点
无论传统电商行业的老大淘宝、京东,还是农资行业的农一网、田田圈、哈哈送、云农场等,都把县级网点看作合作伙伴,淘宝提出的“千县万村”规划,要用三年的时间,在全国1000个县,十万个村建立农村淘宝店;京东县级运营中心直接由总部接管,2015年预计建成600家,农资行业的农一网县域工作站,诺普信的田田圈等都在县域经销商群体中寻找加盟网点,所以开发农村市场的最后一公里,一定是依托县域网点在拓展,无论加盟、合资、合伙、服务都有机会,作为农资经销渠道的重要环节,县域经销商无疑备受关注和青睐;眼下约有25%的经销商已经找到婆家,无论跟谁玩,先不要谈未来,体验一下触电的感觉最重要。
入驻第三方电商平台销售
目前一般综合性电商平台都是开放型的,特别是传统的电商平台,如阿里巴巴、京东农资频道等都比较容易通过审核进驻,但运营和销量都不是很理想;业内专业的电商平台开放型的不多,能容纳经销商进驻的一般又不具备品牌推广能力,就像杂货店,精准度差,用户粘性差;所以县域经销商入驻电商平台销售的数量不少,但效果只能呵呵了。
肩负农资电商的物流配送功能
众多农资平台看重县域经销商,最核心的是解决产品配送问题,有提前备货接单配送的,有即时订单收转配送的,有临时中转服务的,等等,一句话,就是承载了产品物流中转功能;目前参与此功能的县域经销商也是苦不堪言,对于从事多年批发业务的经销商来说很难习惯和接受,与传统销售渠道的批发收益相比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但很多经销商朋友又怕跟不上趋势,掉了队,急于抢占农资电商的风口,所以跟着赔本赚吆喝。
成为众多农资电商平台开发C端的抓手
目前所有电商平台没有一家敢说自己直接做到C端,即能与种植大户直接对接的业务量都少得可怜。多数电商平台还是以抓零售店、抓代购、抓村店为主,但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C端,鉴于农资销售的这种特殊情况,农资电商要真正实现农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为C端的主体消费市场,个人感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一定要依赖于广大农村网络通信,终端操作工具,网购习惯培育等,只有这些环境和条件改变完善了,才具备我们农资电商爆发的可能性;所以,现在各种空推、地推、圈推等等,虽然如火如荼,但收效甚微;打通C端,是一项投入大,时间长的烧钱工程,还是让淘宝农村,京东农资这样一些有钱的主去玩吧,业内电商作为第二梯队有钱的话也可以奉献一下,而我们经销商,配合一下就行,不是阻止大家去开发C端,而是必须明确,谁控制平台谁就应该投入或去开发,因为,流量和点击率永远都是电商平台的命根子,交易才会有人关注我们如何配送,如何线下服务,所以经销商只能区域共享这些资源,永远不能掌控真正的消费者,今后跟着平台有点汤喝就不错了。
弥补了农资电商技术服务的短板
农技服务一直是大家关注的农资电商的短板,这个不错,现在是,将来也是,谁都不要吹牛逼,我有多少多少专家团队,我有多少多少农技人员,我有多少多少植物病虫害图谱,什么上传一张照片就全部搞定,一个电话,一个提问就保证立马解决问题,呵呵,吹吧,一句话,农技服务是严谨的,科学的,一定是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查看灾情,并结合当地环境,气候,土壤,用药习惯来诊断和服务的。目前的电商平台好像还做不到这一点吧,那么就只有我们最基层的经销商来做了,他们有长期积累的实战经验,有自己的农技人员,对当地种植作物和病虫害发生规律了如指掌,而且又能很快奔赴现场,农户依赖度高,信任度高,所以,我们经销商朋友又当之无愧冲在前面了;这个也没办法,我们既然触电了,既然不谈未来不谈赚钱了,就免费提供服务吧,反正线下也要做,至少还能从平台上享受价格的诱惑嘛,享受那些冲着平台而来的新用户吧。
以上现状,不知道我们经销商朋友看明白没有?是不是很纠结,很尴尬,电商的原理平台设计告诉我们,无界无限,信息对称,渠道扁平化,消费者终端,哪一条哪一环都跟我们经销商没关系,只要没关系我们渠道商何去何从,会不会在农资电商发展初期成为一个跳板,一个过客;现在已经有一些质疑的声音叫出来了,农资电商就是伪电商,不过是借电商的概念进行各种目的的炒作,农资经销商、零售商最终逃不出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怪圈,是吗?信吗?不知道,自个儿判断。
不过,阿贵有几点看法还是要与全国县域经销商朋友们共勉的。
理性看待各种
平台的诱惑
电商来了,好吧,好,价格低啊,低关你毛线,那是针对消费者的,我们不直接消费啊,我们是二传手嘛,当然有人说我们也可以拿来加价卖啊,还有空间,你自己都可以问问自己能瞒消费者多久?
电商来了,好吧,好呀,能帮我开拓市场,抓用户,试问,抓的用户是你的吗?你能控制吗?那是电商平台自己的用户啊,人家可是冲着电商平台来的,不是冲咱们经销商来的吧!
电商来了,好吧,加盟进去,吃喝不愁,不赊欠,不操心,接订单送货就行,请问目前哪个电商平台能养活你,你能彻底放弃线下经营资源吗?
啥也别说了,一定要清楚认识到,我们县域经销商跟电商合作,不要期望值过高,老老实实定位在物流配送和技术服务这个角色上吧。
一定要抓住自己核心的东西
什么是自己核心的,也就是自己有优势的,技术型的经销商当然要发挥技术服务优势,资源型的经销商要巩固产品和供应链资源,渠道型的经销商只有维护好自己的渠道,培育自己忠诚的客户;当然,还有政府采购、服务、价格、赊欠、人脉资源等等,无论何种优势,静下心来想想,最能坚守的,最不易被冲击的,其实只有提供满意的技术服务和全程作物解决方案,产品套餐组合,所以,各位可以对号入座了,你的优势在哪里?你需不需要转型创新,
选择自己合适的模式
找准定位,明白了我们的优势,你可以参考下面几种模式走下去:
第一种:继续坚持传统销售模式,不改变,不创新,不信邪,继续抵制所谓的互联网忽悠。可以活下去,3年5年都可以,特别是技术服务型的经销商还可更长一些,也许会越做越难,越做越萎缩;但对于年龄较大,思想保守,不想冲动的朋友来说,也算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第二种:线上线下结合,逐步过渡,走一步看一步,线下经营不能丢,甚至以线下为主,适当参与线上配送服务,并利用线上品牌、价格优势借机拓展自己的势力范围,也表明了自己参与的态度和积极性,看电商发展态势,再来决定未来怎么走;目前这类经销商较多,正在实践和摸索中,他们比较理智,虽然线上收益还不是很明显,且捆绑条件也较多,但可进可退,不会有太大风险。
第三种:彻底放弃传统的线下经营资源,全身心投入、加盟、拥抱电商,这种情况多见于合作意识较强的经销商,全部经营线上产品,甘愿为电商平台提供配送支持,提供线下技术服务,为合作方开拓市场,发展C端,大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气概,好佩服这种精神,温馨提醒一下,线上资源和终端消费者,你能掌控不?哪天快递小哥出现在田间地头了,你的价值还有不?富有冒险精神的经销商可以试试。
第四种:自己玩O2O模式,谁也不信,谁也不靠,自己的市场自己说了算,怎么玩?自己也搞个小平台,原来的线下资源全部转到小平台上,自己控制上游合作企业或供应商,下游用户也不变,自己开发,自己维护,自己收集交易数据,自己分析处理,不受任何第三方限制,同时重点在平台上推广作物解决方案,普惠大众,谁只要牢牢抓住了终端和全程解决方案,谁就是王者,今后无论与谁合作,可进可退,就主动多了;呵呵,这个想法新颖,要鼓励一下,但你要考虑得有专人来运营维护这个平台,同样需要走村窜巷去扫荡C端,把他们统统装进你的小平台上来,还得在当地有一定的技术服务能力;
掌握自己的命运
阿贵倒是对上面第四种模式比较感兴趣,符合条件的县域经销商不妨试试看,一来由经销商自己运营,积极性高;二来农资是比较特殊的商品,就像生鲜电商一样,适合区域运营或联盟运作,一般县域服务半径也就60公里左右;三是解决了当前农资电商最头痛的几个难题,比如现场技术服务、物流快速配送、消费者信任等问题,这些都是我们经销商多年经营沉淀下来的优质资源,只是借助互联网或电商这个平台工具整合一下,效率很快表现出来,而且在过渡时期不失为一种以守为攻的策略,今后农村电商市场培育成熟了,小平台随时可以与大平台对接,可以与上游资源对接,形成联盟后,可以导入别人的流量,可以信息流、资金流随时对接,留个接口就搞定一切。
再说从区域市场来说,农资产品区域性很明显,全国登记产品一万多个,真正在一个县域范围内用得上的不过几十个;规模较大的全国性农资电商平台40多个,产品最多的也有上千个,同样在一个县域适用的不过也是几十个,所以更多的消费者会关注产品精准投放问题,会关注作物解决方案和产品技术指导问题,这一切,小平台,小投入,小资源足够了,县域经销商完全可以游刃有余。
再有就是在解决质量问题,药害问题,药效问题等方面,反应快速,满意度高,不像全国性的大平台,容易推卸责任,拖延时间,处理不平等;
是不是有道理,自个儿掂量掂量吧。             阿贵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农资电商何所惧,我的市场我做主!]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贴子
最新博文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中国河北·惠农文化传播(石家庄)有限公司 办公QQ:2806279960 中国农民博客QQ群:213551375 业务电话:18233189910
Copyright 2013 nongm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3017983号 本网法律顾问:河北三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