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送福 微博 网站首页
首页 农民博客 农民图片 农民视频 农民问答 农民超市 农民论坛 农民招聘 农民微博 农福频道 农评频道
头条 网罗 图话 监督 关注 话题 种植 养殖 农资 行情 加工 农法 情感 两性 劳动 顾问 说理 历史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新闻频道 >> 炕头夜话 >> 说话说理 >> 浏览文章
农民搜索

说说咱村儿的变化(二)

时间:2014年03月11日信息来源:河北农民报(农民互联网) 【字体:

说变化 我骄傲
□张兰平(邢台南宫市明化镇大辛庄村)
  一说起我们村呀我就笑得合不拢嘴,拿老太太的话说就是做梦也没想到啊,变得跟城里没啥区别了。
  以前我们村是出了名的大破村,就拿我上高中的时候说吧,同学的父母问我是哪里的,我一说村名,他们都说“知道你们大破辛庄”。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的,我村光棍特别多,姑娘们都争相往外村跑,为的是能填饱肚子,而外村的姑娘更是没有一个愿意嫁到我们村的。现在不同了,只要大辛庄村名一说出口,马上迎来羡慕的眼光:“你们村可趁钱,富!”现在我们村的小伙子挑着拣着娶媳妇,外村的姑娘们都想方设法要嫁到我们村,就算小伙子模样不好也没关系,现实中就有好多其貌不扬的小伙子娶到了特别标致的媳妇儿呢。我们村现有人口可比户口本上多得多,好多嫁出去的闺女又带着家眷返回来了,有的找个旧房住着,有的找块空地盖上房子,有的买下人家不住的旧房子。我们村基本上没有空房子,盖好的新房刚搬进去,旧房马上就有外村的人来租住。因此,我们村的地皮特别值钱。
  我们村现在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不对,电话现在不行啦,都换成手机了,连老头老太太的兜里也都揣着手机,年轻人都换智能手机了。家家户户有电脑,甚至一家就有三四台电脑,台式的、手提的、平板的应有尽有。以前一个村没几辆自行车,现在很少有人骑自行车,就近办事骑电动车、摩托车,出村办事就开汽车。家家户户有汽车,有的一家有三四辆,人手一辆,我们村光五十多万的奥迪就三四辆,十多万二十几万的车就数不清了,像我家开的几万元的车属于最次的了。说到这,我想起我妈常说的,她当年上学时,去十几里外的地方上学,每天两个来回都是步行,那时一个村里仅有两辆自行车啊!
  以前在村里生活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遇到下雨天,脚从泥里拔不出来。现在每条街道都是水泥路面,宽阔干净,小胡同里都是砖墁地,不管晴天雨天,走起路来别提多痛快啦。
  以前面朝黄土背朝天,一把汗水一把泥地土里刨食,累死累活一年下来,除去交公粮交提留所剩无几。现在公粮提留农业税都免了不说,还给农民粮食直补,你说这一反一正,农民多收入多少啊!以前广播喇叭里一喊人们心里就害怕得哆嗦,不知道又要什么钱。现在喇叭一喊,不是给这就是分那,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领到养老金,不用伸手向孩子要钱了,个个眉开眼笑的。条件差的户可以申请低保,就连新农合也不用自己交钱。
我们村以前都是低矮的土坯房,现在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部分户建起楼房,开始是两层,后来有三层的,现在还有四五层的,年底没有竣工,开春接着盖。听说,五层楼顶上修成飞机场,可以停飞机呢。
以前夫妻吵架、婆媳不和的事情多得是,因为没钱啊,显得也不孝顺了,现在可没有这事了,人们哪有工夫吵架啊,都忙得不可开交。男人们出门收购皮毛,女人在家里雇上几个人拣料,每天干到很晚。腰包鼓了,要吃有吃,要喝有喝,老人那里不等要就给了。这婆婆和媳妇相处得那个好劲儿啊,媳妇一口一个妈地叫着,外人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亲闺女呢。
人们挣钱再忙,也要偷闲上上网,跳跳舞。总之,以前单调清苦的生活,现在变得多姿多彩啦!唯一不变的,就是乡亲邻里间的淳朴民风,一家有事百家帮的亲情。

揭 短
□刘彦清(衡水市阜城县阜城镇南旺村)
  2011年以来,村子里修了水泥路,粉刷了街面墙体,盖了办公室,安了路灯,建了广场,变化可谓大也。村里分3次强征村民的耕地种了46个大棚菜(人均半亩地,共150多亩),有70多户村民耕地减少,收入也随之减少。另有15户人家无偿使用村集体土地,收入增加了。不知扶贫到底扶了谁?
  自从2012年修了路,村民出入方便了,但是开车进村偷东西的小偷也方便了,他们偷电器、偷羊、偷狗,案件时有发生。去年冬季,多家为看门户散养的狗,被开车贼明目张胆地偷走。
  村两委办公室大门紧闭,夏天种满了青菜,冬季堆满私人玉米穗,一年四季不开放,其实空耗了国家的银子,太可惜了。
  粉刷墙面也算扶贫工程,村务公开栏就是一个摆设,被粉刷一新后更有了不再公开的理由。

百年家事折腾人
□常淑贞(衡水市景县青兰乡苏堂村)
  要说我们村子这几年的变化,我还真有资格,毕竟我是土生土长又嫁在本村的人。现在从吃穿到住行,好多新农村有的,我们村也都有了,人们真是活在福窝子里。今年春节,村民倡议移风易俗,集体团拜年。大年初一,在我的努力下,办得很成功,人们集合在休闲广场,在外打拼的人们,互相交谈着自己的感言,这也是给经常不在家的人们一个交谈的场地,说笑嬉闹,互相问候,唱歌跳舞,喜笑颜开,真正是新年新气象。
  年过了,又面临着新的烦恼,去年气候反常,去世的人比往年要多。那天村里过世一位老人,人们觉得丧事办得太铺张,嫌吹鼓手要价太高。因为村里形成的熟人关系,白事都不是自家张罗,那就肥了管事之人,给事主浪费不少钱。可村官不为民主事,助长了歪门邪气。再就是火化问题,拿几千块钱就可以不火化,不拿钱你就要倒霉,接下来就是乡里村里的一番折腾。

村貌差劲了
□马玉莹(保定市易县梁格庄镇中黄蒿)
  关于村里的变化,大都是越变越好,越变越美丽、整洁。我们村也在悄悄地变化着。去年村里大街上安装了30盏太阳能路灯,这使得这个小村子的夜景显得别有一番景象。然而变化最大的是村里的街道变得越来越窄了,都无法错车了。在2006年刚硬化了街道时,街道还较为宽敞,能错车。可是渐渐地人们就挤占街道了,他们以硬化路为界限,把硬化路面外要么搞了建筑,要么堆上砂石、土粪等,有的把硬化路还挤占了。这跟刚完成硬化路那阵子比起来,真是太差劲了,仅用脏、乱、差是概括不了的。还有村外临近硬化路有农田的农户,他们把路边的砂石铲上硬化路面,然后紧贴硬化路种地,更有甚者还把硬化路面覆上土种庄稼。
   以上问题,村干部也不愿拉下脸来治理,任其自由发展。我看这干部和村民的素质变得也太差劲了。生活陋

习仍没改
□杨秋林(秦皇岛市卢龙县燕窝庄村)
  比起前些年,村庄的确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随着农村净化、亮化的标准建设,咱农民自身的生活习惯也要相应跟上,比如垃圾乱堆乱放,任意排放污水,一直困扰着农村的环境卫生。尽管村里建起了垃圾池,还总是有人图省事随意乱扔垃圾,柴草粪便任意堆放,不仅严重影响村容整洁,也给我们自身健康埋下隐患。同时,即便村里建起了垃圾池,由于村集体没有资金支撑,致使垃圾不能及时清理,时间稍长便臭味熏天,令附近村民苦不堪言。
   垃圾的清理转运需要乡村制定出一个合理可行的规划来,只要村民与政府同心合力,那些不合时宜的陋习才能彻底改变,创造出一个崭新的村貌。

老爸爱说流行语
□刘如福(张家口市阳原县东井集镇东关街11号)
  老爸年纪大了,耳不聋、眼不花,在乡下还侍弄着十多亩地,每天出进乐悠悠,一副老顽童的样儿。这倒是让我们做子女的满心“偷着乐”——只要他身体硬朗,心情舒畅,爱折腾什么随他折腾,顺着他也算是尽孝吧。而为了能给他多创造条件,我给他订阅了几份报刊,让他也能了解一下外界。当他知道时,冲着我直嚷嚷:“花那些钱干啥?我这不就挺好的吗!”
  今年春节,我携老婆孩子回去看望老爸,见了面我问他那些报刊看了没有,老爸点点头说:“你真以为我是土老帽啊?这些带着孝心的报刊,我要不看,不憋屈了你们的心?”我和妻子相视一笑,谁知被老爸看见,他一副极认真的样子说:“你们可别当笑,我还要趁着有生之年,再多学些时髦的流行语,好在日常生活中发出更多‘好声音’哟!”这下,我们笑声真的憋不住了。
   村里修建了文化活动广场,每天聚集了很多乡亲,过年这几天,在外忙活的青年人几乎都回来了,有扭秧歌的,有趴在体育器材上锻炼的。老爸一把拉住我说:“看,上级政策多‘亲民’,修建了活动广场,每天来的乡亲们可多了。”
  老爸是个地道的庄稼汉,种了一辈子庄稼,生性并不算幽默的他,却冒出一些当今社会上流行的时髦用语,让人很难联想到这样的变化是出自一个老农民身上。那些流行的词语,早已逾越了以往那种吃好穿暖的物质变化语,就像是田野里青葱旺生的庄稼,尽管沾满泥土野香,却也满是时代的气息。

红白事变省事了
□张朝旭(辛集市)
  我们村这几年各个方面变化都很大,路修通了,自来水通到户了,电力设施大改造,家家实现了电气化,农民种地补贴直接发放到卡上,现在的农民生活真幸福。越来越多的农民把种地当成副业了,主要精力放到外出打工上去了。现在村里的常住人口,大部分是老弱病残,以至于民风民俗都随着发生了变化。
  村里成立了殡葬理事会,哪家有了白事,理事会为事主家提供从报丧到下葬的所有服务,实行有偿服务。谁家有了喜事,以前村民都在家里大摆宴席,招待亲朋好友,一般要折腾3天时间,而现在都到城镇的饭店婚宴厅,半天就结束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快了,物质生活提高了,就是乡情淡了。

留守老人不虚度 读书看报忙充电
□李向红(柏乡县固城店镇城阳村)
  以前,村民吃饱了就坐在一起打打扑克聊聊天,甚至还有很多人打麻将赌博,破坏农村风气。前几天,我到了藏书较多的退休老干部李振家里,发现有好几名村民正在读书。村民李之献拿着一本《生猪养殖》兴奋地说:“我养猪多年,以前因为不懂技术,猪生病了也不懂防治。我知道他这订阅着不少科技图书,只要一遇上技术难题,就到书上请教,如今成了村里的养猪大户。”
  在我的印象中,老年人在大街上晒太阳的特别多,仨人一群俩人一伙儿混天熬日子,现在我突然发现,老年人也变了。李军法是一位农资经销商,前几年成立了农民活动中心,他是咱农民报的老订户,来这里的也大都是咱们农民报的热心读者,其中不乏许多老年读者。李军法说:“现在农闲,来这里读报的人更是络绎不绝,我把这几年珍藏起来的农民报拿了出来,让大家阅读。”正在精心阅读咱农民报的李顺江也激动地说:“你知道吗,刚过春节,李军法老大哥就把在城里打工的、创业的请了过来,和大家一起说说话,或许从他们身上能找到新的致富项目呢。”

衣服多得没处放
□杜四妹(廊坊市大城县权村镇杜权村)
  过去村里的每一家人,都是一件衣服老大穿了给小的穿,夏天穿单的,冬天改成棉的。要是在城里有亲戚,去串一次门,就会带回一包人家不穿的衣服,邻居们看了都会非常羡慕。现在,人们穿衣可不再只求保暖了,样式要新,质地要好,看看村里的姑娘小伙儿们,一个比一个洋气。家家的衣柜都是满满的,妇人们坐在一起常说的就是:“哎呀,你说这些不穿的衣服往哪儿放啊,扔了舍不得,没穿过几次,一点都不坏呢,柜子里都放不下了,真让人愁!”

理事会改了红白事习俗
□何万志(廊坊市文安县滩里镇西新桥村)
  走进我村的红白事理事会,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那宽敞的大院,漂亮的彩钢房映入我们的眼帘,客厅内窗明几净,旋转式玻璃圆桌,崭新的凳子摆放整齐,室内装有大型空调,厨房内锅碗瓢盆等餐具、厨具应有尽有,井然有序。
  原先的村理事会,桌凳破烂,四处透风,冬天冻死人,夏天热死人,村民们有事都不愿意在这里办。一年来,村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组的指导和帮助下,多方筹措资金,整街修路,使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又投资23万元,升级改造村理事会,对原有360多平米的9间厂房进行改造,加盖彩钢顶,开宽加大门窗,将原有的木制门窗换成了铝合金门窗,室内吊PVC顶,地面铺瓷砖,1800平米的院内打成了水泥面。直径1.6米旋转式玻璃圆桌每桌可招待12人。
  同时,村两委完善了理事会的各项规章制度,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遏制大操大办。规定红白事每桌饭菜价格不得超过200元,菜不得超过10盘,红事不得超过20桌,白事不得超过30桌,缩小招待范围,取消事前席,既方便又实用,还有效地遏制了红白事给村民们造成的巨大浪费,受到了群众的称赞。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说说咱村儿的变化(二)] 的评论,总共:2条评论
yangqiulin1965 会员:yangqiulin1965  刚刚 2
孟老师把的是农民脉搏,集的是众家之方!
wanquanzhongzi 会员:wanquanzhongzi   今天 15:17 1
孟老师的话题是最贴近农民的!
 
热点排行
精选图片
    磁县女子书画协会书
    3月8日上午,磁县女子书画协会的会员在磁县粮斗庄小学举办笔会,庆祝三八妇[查看]
    广平东湖望鹅亭 全身
    日前,笔者在广平县东湖公园游玩,东湖公园南侧望鹅亭是广平县两镇五乡所有[查看]
最新博文
最新贴子
最新求购
最新供应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农民报主管 惠农文化传播主办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河北日报采编楼3层 邮 编:050013
  办公电话:网站0311-67563570编辑部0311-67562745发行部0311-67562175广告部0311- 67563195值班室0311-67562614传真0311-67563588
  驻地新闻热线:石家庄15933611158沧州衡水廊坊13503279812邯郸邢台13931037788保定张家口承德 13803279190
  Copyright 2013 nongm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0132号 本网法律顾问:河北三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永健在线义务解疑、帮您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