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送福 微博 网站首页
首页 农民博客 农民图片 农民视频 农民问答 农民超市 农民论坛 农民招聘 农民微博 农福频道 农评频道
头条 网罗 图话 监督 关注 话题 种植 养殖 农资 行情 加工 农法 情感 两性 劳动 顾问 说理 历史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新闻频道 >> 朝闻天下 >> 农民头条 >> 浏览文章
农民搜索

河北农民报总编辑陈兴旺撰文纪念铁杆报友朱永庆

时间:2013年10月24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

2013年10月25日《河北农民报》一版“纪念永庆”

河北农民报总编辑陈兴旺撰文纪念铁杆报友朱永庆

 

不要忘记永庆
河北农民报(农民互联网)总编辑 陈兴旺
  看到晓亮的来信,惊闻永庆去世,不禁潸然泪下。
  还记得那年到他家看他,简陋的居室显得破旧窄小。人住得简单,书“住”得却豪华,偌大的书屋里摆满各类名著和很多报刊;在自家临街的后墙上书写的黑板报醒目工整,并常有更新,供村民阅读提高。我们在他家院子里的小树下合影,其乐融融……
  还记得他在报友大会上叙述报友情深的慷慨陈词和标准的军礼,在报友们雷鸣般经久不息的掌声中,我惊讶他瘦弱的身躯里,包含了多大的精神能量啊!
  还记得他忍受腰椎病痛的折磨推广报农肥、宣传农民报,在泥泞的乡村小路前拉后推艰难前行,在车子抛锚的时候呼唤报友的帮助……
  还记得邀请他来石家庄开报友大会,他非要给我捎点家里产的东西,我没能拒绝了,除了玉米面还带了一桶鲜榨的花生油。没想到在辗转倒车的路途中,桶漏了,那金贵的油竟然在他连背带扛的蛇皮袋子里渗了一路……
  还记得他给我写的信、还记得他给报社投的稿,那字体是多么工整俊秀啊!那风格是多么恭敬严谨啊!那态度是多么一丝不苟啊!他把这项业余爱好视为生命,充满了敬畏并倍感自豪。他跟我说,有一次写稿到半夜,圆珠笔没有油了,他竟不能住笔,直到再买来一支新笔……
  我遗憾在他术后只派人去看了他,我本应该自己去一趟的,但确实没有人告诉我他得的竟然是癌症,包括探望回来的小孟和老袁。我甚至说像他这样的病,做个微创就可以了,但事情确实没有这么简单。这种遗憾还能弥补吗?
  “不要忘记《河北农民报》,不要忘记推广报农肥,不要忘记报友情。”呜呼!我亲爱的永庆报友!这是您的遗嘱吗?任泪水狂涌,模糊视线,洗涤着心灵。相对您的厚重博大,其实我们还很不足,竟让您如此牵挂。
  永庆走了,不会再有永庆。
  永庆走了,但还会有许多“永庆”们,或唤作两个名字叫“温暖”和“力量”——这正是我们河北农民报报友和报友之间、报友和报社之间无与伦比的情结。
  请不要忘记永庆!

河北农民报总编辑陈兴旺撰文纪念铁杆报友朱永庆

 

  2011年12月15日,陈兴旺总编辑(左)听说朱永庆身体不好,专程到他家里探望。

感谢信
报社、报农公司各位领导,各县报友俱乐部:
  我是朱永庆的儿子,今年8月我父亲患胰腺肿瘤住院做手术,因家庭条件拮据,后续治疗费遇到困难,你们得知消息后,慷慨解囊奉献爱心,对我们进行捐款资助。报社、报农公司还派袁春普、孟燕君同志到医院看望,并送来捐款。魏县、临漳、成安、永年等县报友俱乐部派员到医院看望并送来捐款。平山县一位农民从报纸上得知消息后,通过邮政银行汇来200元善款,不留姓名,他只说一句:“我是平山一农民。”在此,我想借贵报一角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父亲因是癌症晚期,虽进行了手术,但病魔还是夺走了他的生命。父亲在病床上多次嘱咐我,不要忘记《河北农民报》,不要忘记推广报农肥,不要忘记报友情。我要牢记父亲的临终嘱咐,年年订阅《河北农民报》,加大报农肥的推广力度,接过父亲手中的笔,继续办好黑板报,办好农家书屋,积极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科技知识,传播正能量,努力占领农村社会主义文化阵地,以实际行动感谢领导和报友们对我们的关怀!
  邯郸市魏县张二庄镇中烟村 朱晓亮

  农民互联网编者注:朱永庆住院治疗期间,受本报编委会之托,报友俱乐部秘书长孟燕君、报农公司副总经理袁春普亲自到医院看望,并送去报社、报农和报社领导的捐款5500元。同时,魏县报友俱乐部捐款1400元,永年报友俱乐部捐款950元,临漳报友俱乐部捐款900元,成安报友赵九仲捐款200元。几年来,本报总编辑陈兴旺还曾几次以个人名义资助过朱永庆。朱永庆的去世,报社、网站编辑部的同志和全省广大报友深感惋惜和痛苦。

  2011年5月19日《河北农民报》的《报友之家》版头条,编发了邯郸市魏县张二庄镇中烟村报友朱永庆致总编辑陈兴旺先生的一封信《我也把心掏给您》。《河北农民报》在编者按中说:“今日编发本报邯郸市魏县报友朱永庆4月4日写给本报总编辑陈兴旺先生的一封长信,这是一位铁杆报友掏给报社的一颗火热的、跳动着的心。朱永庆在信中说:‘尊敬的陈兴旺总编,实在对不起,写信过程中,我笔筒里的七八支笔不知什么时候都没油了。晚上11点我去代销点,可都关门了。我不想因为买支笔再惊扰人家休息,最后只好用软笔写完。虽然一封信换了好几个色,但我觉得不写完不中。’朱永庆虽然只是全省成千上万个平凡报友中的一员,但是他的不平凡事迹再次感动了我们,他是一名战士!在此,报社全体采编人员向我们可爱的报友鞠躬致谢,你们辛苦了!”以下是原文:

恋报情结难割舍

  我是一个退伍兵。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了《河北农民报》,从此一见钟情,每年“贪污”家里的几个钱订阅。通过读报,我对种植、养殖略懂一二,曾试着养猪、养獭兔、种菜,都有收益,我更加喜欢这张为农民办的报纸。
  1996年,我第一次在《河北农民报》上发表文章,到1998年就有10篇文章见报,发表率80%。后来外出打工,因为经常换工地,居处不固定,读报愿望落空,心中好个不舒服。为了能与《河北农民报》永不分离,便决定不再外出打工,在本村一家塑料颗粒加工厂上班,专门破碎废旧编织袋。这活儿一般人干不了,很脏很累,还有危险。特别是破碎水泥袋子时,嘴里、鼻子里、耳朵里、衣袋里都是水泥,可以说,浑身上下脏得不像人样,就像从水泥中爬出来一样。冬季,双手皴裂开口,能放下小麦粒,鲜血直流,疼痛难忍,因此,白胶布、冻疮膏离不了。尽管每天披星戴月地干活,挣的钱总不够花。从2007年大儿子结婚开始借钱,到今年正月一算,还欠债27400元。
  虽说我家的日子捉襟见肘,拮据到了极点,但我没有垮下去,因为有《河北农民报》这个精神支柱。前年永年报友郝卫国出车祸后,我从打工的厂子里借了50元,在结满冰的柏油路上骑车十余里到邮局寄给咱报。回来时一拐弯“啪”地摔在柏油路面上,自行车抛出一丈多远。回家吃了两天药……
  前年,我偷偷订阅报纸的事被妻子知道后,生了一场不小的气,我们半月谁也不理谁。她总是唠叨那句话“看那有啥用”。为减少生气,我只好拼命干活,她让我干啥我都立马去干。只要能看到心爱的报纸,受点委屈又算啥!
  去年岁尾,趁妻不在家时,我偷粜玉米订了份《河北农民报》。可能“做贼心虚”,也琢磨着为宣传报纸和“报农”肥埋下种子,我干农活总特别卖力,做家务十分勤快,刷锅洗碗打扫卫生,甚至经常帮妻子洗衣服。有时浇了一晚上地,第二天照样干活。我就这样不讲吃穿,不知疲倦,不觉低下,精神焕发,全因为有《河北农民报》这盏明亮的灯在心中点燃,哪怕在前进的路上脚被石头绊出了血,我也觉不着疼。
  白天忙碌,我便带着疲惫挑灯夜战,看完报纸再写点东西,起码要记录下当天的生活。我从1978年参军入伍开始写日记,就是外出打工的几年也从未间断。
  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今年农历二月初五,我与赵连臣、郭连和刘超群3位老资格的通讯员相聚魏县老邮局,拜他们为师。郭连送给我两本杂志,并握住我的手说“卖苦力的”;赵连臣送给我《中国农民调查》《魏文化研究》等书;刘超群除了送我书籍,还真诚地嘱咐我“要坚持写下去”。通过与知识渊博、德才兼备的报友聚会交流,我受益匪浅。

“报农”路上洒汗水

  今年正月十九,邻居家娶媳妇,到我家“拉桌”摆席。我高兴极了,心想,这不是宣传“报农”肥的好机会吗?我把两间屋收拾得干净利索,墙上用不干胶粘上了“报农”肥拜年挂历;院子里,我除了粘贴挂历,还把去年用过的“报农”肥包装袋用剪子剪开,四角用绳扯住;街门上的门神画像也被“报农”肥拜年挂历取而代之。参加婚宴的人谁见了谁问:“什么是‘报农’肥啊,以前还真没见过。”
  我宣传“报农”肥的劲头,来自2009年6月30日《河北农民报》创刊45周年特刊上陈兴旺总编的《把心掏给你》,来自韩冬、陈小朝两位编辑对《真情报迷》的诠释。我反反复复地看,感动得落泪。
  “报农”肥推出的第一年,我就跑到30里外的双井镇买了一袋搞对比试验。结果,上“报农”肥的小麦苗绿、苗高、苗壮,不上“报农”肥的苗黄、苗矮、苗弱。第二年我6亩小麦全用上了“报农”肥。今年浇返青水时,魏县报友俱乐部会长、“报农”肥经销商王俊发和俱乐部副会长赵成林开车送来10袋“报农”肥,邻居硬是要了5袋做试验。我只好开着烂三马车再去王俊发那里拉。
  回来时,道路被堵截,我只好硬闯。结果,油门被踩烂,又摇不开车,便两次拦住路人帮忙,还是摇不开。我只好打电话向赵成林同志求助。成林来了一看没油了,二话没说,迎着大风、猫着腰骑自行车打油去了。
  柴油钱成林同志付了。他回来后给三马车加上油、放放空气,总算摇开了车。他怕我路上再有麻烦,把自行车放在三马上,非要把我送到双井去张二庄的大道上。
眼看到了双井,道路又被截断。成林说:“调头。”他一路指挥我上了去张二庄的大道上,才顶着大风离我而去,并让我一到家马上给他打电话报平安。
车到胡村店,遇到一位朋友,我说现在自己正卖“报农”肥。他说:“拉这几袋子肥料,就算一天卖完能挣几个钱?”我没吭声。
  朋友啊,我不是光为钱办事,我是为河北农民报做点贡献,我是为推广“报农”肥努点力。这种心情,也只有热爱农民报的人才理解。
  一路之上,我见到浇地的老乡就问可曾见过“报农”肥,回答都一样“没有”。我让他们试一袋,他们都说“已经买好了”。停了十来次车,每次摇开都费很大劲。夜幕已经降临,车又没灯,我小心前行。
  到离我家二里地的刘庄村,巧遇“一条杆”的亲家,听说他还没浇地,便告诉他:“我现在卖河北农民报的‘报农’肥,这不刚拉回来。我试验两年了,不错,用吧。”他搬下8袋。
  我一进家门,儿媳妇就着急地说:“给你打了15次电话都不接,把人急死了。”我忙告诉她“开着三马听不见”。
  刚停好三马,邻居搬走了4袋肥料。吃晚饭时另一户邻居说明天要10袋尿素,还有一户也要10袋。其实家里的肥料已不足20袋,我还是说“行,不误事”,明天可以再去拉。
夜里12点,有人喊门,说他家浇完了地,让我接班。我说“中”,起身就去地里。次日凌晨5点,浇完地,回家换下泥衣服,顾不上吃东西,开车去王俊发家拉肥料。咱要保证不误人家使用,挣不挣钱事小,影响信誉事大。
  浇了一晚上地,又跑60里拉来肥料,真有些累,和身躺下休息。会儿不大,有人要肥料,还要送到地里,我说:“行,马上就去。”
送完肥料,睡意跑了。骑上摩托车,驮两袋“报农”尿素,一袋送给胡村店的妹妹家做试验,另一袋放在牙医赵宝亮家做招牌。赵大夫医术高超,微利诊病,方圆近20里的人都来这里看牙,冬天早上5点开始有人排队,一直到晚上十一二点才结束。在这里放一袋肥料很有意义。我买了张红纸,写上字贴在了他家院子里,内容是“‘报农’肥以天地良心为本,以质量信誉为本,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为宗旨,让你买的放心,用后舒心。‘报农’肥,不用不知道,用了离不了”。后面写上了我的联系方法。
  回家后,我不顾风大天寒又迷眼,骑摩托车去了河南省小孩的姨家送肥料。回来天还不黑,又骑自行车到本村4个肥料经销店送“报农”肥样品进行宣传。
  忙碌了一夜一天,该歇会儿了,可就是睡不着,满脑子都是“报农”肥的事。我寻思着咋宣传,或赶集上会,或走街串巷,高举“‘报农’肥料回报农民”的标语,高喊“‘报农’肥料就是好,种地农民离不了”的口号。还可以挨家挨户发放报纸和宣传单,到每个村搞投影,请歌舞团演出。谁家办红白喜事、老人祝寿、添丁祝贺……
  我不能忘记5年的军营生活,今天仍要发扬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军人精神。宣传“报农”肥,不怕磨破鞋。不愿坐飞机,但求有成绩。就算爬不上山顶,在通往顶峰的道路上磨炼才显得更有意义。我从不贪什么名利,只有一个心愿,陈总编把心掏给了大家,我也把心掏给您!


2011年12月31日《河北农民报》
拿什么奉献给您 亲爱的“朱永庆们”

河北农民报(农民互联网)记者 孟燕君

河北农民报总编辑陈兴旺撰文纪念铁杆报友朱永庆



看望永庆

  12月15日上午,邯郸市魏县张二庄镇中烟村农民朱永庆的家里非常喜庆和热闹,本报总编辑陈兴旺率3位编辑记者,在魏县报友俱乐部会长王俊发的陪同下,驱车几百华里专门看望他来了。前些日子,陈总编从本报曲周县报友俱乐部王振勇那里得知,优秀通讯员朱永庆本来生活就不富裕,近来又饱受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缠身的痛苦,便一直想去看看他。尽管陈总几番交代驻地记者和王俊发,不要提前告知永庆他要来中烟村的消息,但提前一会儿得到俊发电话通知的永庆,还是拖着一走动就疼痛的身子,坚持慢慢扶墙走上街头,翘首迎接陈总编一行的到来。当老远就认出永庆并急忙下车的总编辑,和自己读者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永庆已是热泪直流,一时竟哽咽着说不出话来,陈总编的眼眶里也泪花晶莹。朱永庆只是成千上万的河北农民报普通报友中的一员,是什么原因打动了总编辑?让我们一起走进中烟村,走进朱永庆的生活。

一位报迷

  朱永庆说:“我是一位退伍军人。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了《河北农民报》,从此一见钟情,每年‘贪污’家里的几个钱订阅。通过读报,我对种植、养殖略懂一二,曾试着养猪、养獭兔、种菜,都有收益,我更加喜欢这张为农民办的报纸。1996年,我第一次在农民报上发表文章,到1998年就有10篇文章见报,发表率80%。后来外出打工,因为经常换工地,居处不固定,读报愿望落空,心中特别不舒服。为了能与《河北农民报》永不分离,便决定不再外出打工,在本村一家塑料颗粒加工厂上班,专门破碎废旧编织袋。这活儿一般人干不了,很脏很累还危险。特别是破碎水泥袋子时,嘴里、鼻子里、耳朵里、衣袋里都是水泥,可以说,浑身上下脏得不像人样,就像从水泥中爬出来一样。冬季,双手皴裂开的口子里能放下小麦粒,鲜血直流,疼痛难忍,因此,白胶布、冻疮膏离不了。尽管每天披星戴月地干活,挣的钱总不够花。从2007年大儿子结婚开始借钱,到今年正月一算,还欠债两万七千四百元。虽说我家的日子捉襟见肘,拮据到了极点,但我没有垮下去,因为有《河北农民报》这个精神支柱。前年,我偷偷订阅报纸的事被妻子知道后,为减少生气,我只好拼命干活,她让我干啥我都立马去干。只要能看到心爱的报纸,受点委屈又算啥!有《河北农民报》这盏明亮的灯在心中点燃,哪怕在前进的路上脚被石头绊出了血,我也觉不着疼。”

一栏一报

  朱永庆在自家临街的墙壁上办了1个阅报栏,每当新的一期《河北农民报》来到,他看完后就立即放进阅报栏里供乡邻阅读。他还在街对过的墙壁上办了3块黑板报,分别是中烟村“普法园地”“农业园地”和“德孝工程”。“普法园地”宣传栏里,一首首打油诗读来朗朗上口,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把枯燥的法规条文解释得明明白白。“农业园地”里的内容,是当前小麦苗期的管理技术和一些科普知识。“德孝工程”则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目的,宣传真善美,让人从中受益。
  记者问:“你的黑板报文字清秀,版面整洁,为啥阅报栏上玻璃都坏了也不换一下?”朱永庆连连摇头:“日子紧巴些没关系,最让我难过的就是这阅报栏,一些不懂事的孩子老给弄坏,我修了好几次,把手都划破流血了。报纸上有这么多种植养殖技术,还有政策法律信息,乡亲们看不到多遗憾啊,所以,不管多困难我也要坚持办下去。”

161条标语

  中烟村沿街不少墙壁上,都用“中国红”油漆刷写了标语,如:“报农肥料,回报农民,货真价实,用户放心”“买报农肥,服务到田间”……有心人数了数,共有161条。村民说:“这些都是朱永庆写的,他简直就是个‘报农迷’。”
  朱永庆说:“我宣传‘报农’肥的劲头,来自2009年6月30日《河北农民报》创刊45周年特刊上陈兴旺总编的《把心掏给你》,来自韩冬、陈小朝两位编辑对《真情报迷》的诠释。我反反复复地看,感动得落泪。农民报是农民自己的报纸,我们都相信报农肥也是最棒的!”

10平米书房

  陈总编这次给朱永庆带来了纪念报友俱乐部创建5周年的《农民报友》一书、部分《河北农民报》合订本和《惠农宝典》丛书。爱书爱报的朱永庆如获至宝,立刻把陈总等人领进自己的书屋参观。
  因家境不好,朱永庆的书房结构很简陋,甚至有些透风,但占用的却是院子里唯一一间向阳的房子,里面书籍更是不少,涉及政治、经济理论和文学名著等多个类别,甚至很多书他都看过三四遍。
  记者还发现,书屋里不仅有书,还有朱永庆根据版面内容不同分门别类置放的报纸,以及墙上张贴的买书读书计划、宣传文化科技和“报农”肥计划以及读书和义务工作心得。
  尽管朱永庆给孩子盖房娶媳妇欠下不少债务,但他那不到10平方的书房里的精神食粮却很富有。他每年投入四五百元订阅各类报纸,“每年买书30本”。他在写于7月2日的《心声》中说:“把推广‘报农’肥当做一项使命,当做一项伟大而光荣的事业,当做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做一项义务。《河北农民报》是为农民办的,‘报农’肥是为农民而生产的。为了农民的增产增收,为了让‘报农’肥植根于农民的热土里,不怕嘴磨破鞋磨破,田间地头任奔波。百姓的认可是自己最大的愿望,百姓的丰收是自己追求的目的,百姓的笑脸是‘报农’给与的。‘报农’‘报农’,我要永远和你在一起,勇往直前,奋斗不息!”

4度敬礼

  12月27日,朱永庆受报社之邀到省会参加报友俱乐部创建5周年庆典大会。曾经扛过枪当过兵、回到报社娘家的朱永庆非常激动,他在作典型发言时,4次用标准的军人礼节向报社敬礼、向报友俱乐部敬礼、向陈兴旺总编辑敬礼、向身为报友俱乐部秘书长的我敬礼。他说:“没有俱乐部我就不可能认识全省这么多报友,就不可能接触到报农肥。是报社给了我们这个广阔的平台,我下辈子都回报不完。”会后,柏乡县报友俱乐部会长李向红等通过农民互联网博客发文称,会议期间朱永庆的几次敬礼最让人感动。

几多温情

  朱永庆患病的消息传出后,本报驻邯郸记者李月锋、“报农”肥邯郸区域经理王振勇、邱县“报农”肥经销商周秀河等都积极为他联系老中医和知名医院,有些报友还前去给朱永庆献爱心。张二庄镇党委、政委领导也大力支持朱永庆热心精神文明建设,承诺要送他一台电脑,让他足不出户就可以利用网络为乡邻服务。
  这次编辑记者走基层活动结束后,陈兴旺总编辑临走时交给记者一个信封,嘱咐“不要让其他人看见,也不要让其他人知道,悄悄交给老朱”。在报友俱乐部5周年庆典大会期间,记者一再追问前来参会的朱永庆才知道,那里面是陈总以个人名义送给他的1000元钱。

记者感言

  尽管家境不好,却喜爱读书看报,热衷义务科普和法制宣传,54岁的朱永庆劲头不逊壮小伙,令人敬佩。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火朝天的伟大时代,朱永庆无疑是一位崇尚科学的知识型新农民的优秀代表。在河北农民报报友俱乐部队伍中,“朱永庆们”有一大批,他们常年活跃在燕赵乡村,无私奉献,激情燃烧,谱写出一曲曲服务“三农”的赞歌。一张办在城市里的报纸,如何在这个手机、网络等新媒体不断兴起的情况下,继续服务好可亲可爱的“朱永庆们”,这是我们必须研究和钻研的课题,而深入持久地“到农村去”则是密切编读关系、做到“三贴近”的重要途径。声势浩大的编辑记者驻村活动,我们去年做了,今年也做了,河北农民报必将永远这样做下去!

河北农民报总编辑陈兴旺撰文纪念铁杆报友朱永庆


永庆哥哥,您安息吧!——河北农民报报友俱乐部秘书长 孟燕君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热点排行
精选图片
    河北泊头市:7万亩种
    河北泊头市:7万亩种肥配套玉米获得高产 河北农民报(农民互联网)记者孟燕君[查看]
    邯郸大名县人骂人有
    今天出差到大名县,在县城东环路东边的新市场附近,写着这样的骂人的标语真[查看]
最新博文
最新贴子
最新求购
最新供应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农民报主管 惠农文化传播主办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河北日报采编楼3层 邮 编:050013
  办公电话:网站0311-67563570编辑部0311-67562745发行部0311-67562175广告部0311- 67563195值班室0311-67562614传真0311-67563588
  驻地新闻热线:石家庄15933611158沧州衡水廊坊13503279812邯郸邢台13931037788保定张家口承德 13803279190
  Copyright 2013 nongm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0132号 本网法律顾问:河北三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永健在线义务解疑、帮您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