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送福 微博 网站首页
首页 农民博客 农民图片 农民视频 农民问答 农民超市 农民论坛 农民招聘 农民微博 农福频道 农评频道
头条 网罗 图话 监督 关注 话题 种植 养殖 农资 行情 加工 农法 情感 两性 劳动 顾问 说理 历史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新闻频道 >> 朝闻天下 >> 网罗三农 >> 浏览文章
农民搜索

关注城镇化中的不良倾向

时间:2013年09月24日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字体:

被“农转非”的农民

我舅舅原来住在城乡结合部,农村户口,有五亩三分地。在前年的城镇化进程中,当地政府联合开发商低价征用了他们村里的所有田地和房屋,开发商在他们村的田地、宅基地上建起了高尔夫球场、农家乐、酒店、商场、停车场等。

村里的农民原来独门独户,现在住进了安置楼房,户口也由农业转为“非农”。以前,他们到田间地头劳作,日子过得快;现在无所事事,窝在家里闷得慌。他们失去了养家糊口的家当,有手艺的还可以靠手艺赚钱,没手艺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心里发慌。

舅舅说,他们村大多数村民都希望有田可耕,有地可种。劳动虽然辛苦一点,但过得踏实,心里有底。

湖南长沙市 张闻骥


给农民一个自由选择空间

不久前,镇里来了一帮人,到我们村视察一番,最后将我们现在居住的这个庄子划入拆迁范围。拆迁的时间长则三五年,短则一两年。听说要拆迁,庄子上的居民一下子紧张起来,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我在这里住了一辈子了,我死也不走;有的说,我们搬走了,原来的地怎么种啊?有的说,拆了住得好好的房子再到镇上去买楼房,我们买不起也不划算啊。不管怎么说,人们真的担心,忽然有一天推土机就开进村里,强行推倒我们住得好好的房屋,摧毁掉我们的家园,我们被迫离开养育自己的土地。

作为农民,每个人都希望过上安稳平静的生活。多少年来,土地一直是农民生存的依靠。现在,政府要征收农民的土地,让农民搬到镇上城里去居住。又有人拼命地催促农民进行“土地流转”,把土地流转到少数人手里,然后进城去打工。但打工者的生活又怎样呢?谁都知道,一般农民进城打工做的都是最脏最累的工作,收入更是微薄。加上进城后生活成本明显增加,很多农民的生活水平实际在下降,还不如农村里普通人家的生活。我有一位亲戚就是这样,以前在农村种地时不愁吃穿,平时开开心心的,后来把自己的土地全送给了别人,全家都搬进了城里。进城后,亲戚先是找了个简单的工作,很快就下岗了,以后到处打零工,也挣不到多少钱。孩子大了又要花钱娶媳妇,亲戚真是愁白了头。为了省钱,亲戚平时很少到菜市场买菜,就连普通的白菜、韭菜都是到乡下跟亲戚朋友要一些回去。这位亲戚说,早知现在这样,还不如在农村种地生活得好。

不管怎么说,政府搞城镇化,首先应该尊重农民的基本权利,给农民一个自由的空间,允许农民自愿选择进城还是留在农村。政府不能强行征地、强行拆迁、强迫农民进城。

江苏射阳县 朱乃洲

 

地没了,姑妈闲得慌

姑妈家去年拆迁了。她说,拆迁后地没了,自己成了闲人,没处寻钞票了。农业收入一直是姑妈家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一年养五季蚕能卖两万多块钱,养7头羊到年底能卖6000多块,种一亩地菊花能卖1万多,种毛豆、豇豆、黄瓜等蔬菜一年也能卖近万元。地一没,这些需要依附土地的收入就全没了。

姑妈今年50多岁,还有力气挣钱,也想挣钱,但到市区上班一则来回不便,二来工作难找。她想在家附近找份活干,可一些工厂的活累不说,还经常加班,而且太专业,她这个年龄又没多少文化的农民干不了。

像姑妈这样被拆迁后断了经济来源、有劳动能力却无所事事的农民,当地还有很多。拆迁后农民被“闲置”,剩余劳动力无法转移,折射出政府主导的城镇化,没有着眼于“人的城镇化”,没有充分考虑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不能就业,补偿款的好处就会抵消掉,会使农民对城镇化产生不满情绪,引发社会矛盾。政府应及时稳妥引进一些第三产业和轻工业产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让失地农民有机会在家门口就业。城镇化给农民带来的应该是希望,而不是失望。

浙江桐乡市 姚孝平


半拉子的“六车道” 

前两年曾去过中部地区的一个镇,镇党委书记带我们参观其“大手笔”——那是离镇不远处的一条路,以前是条机耕路,现在正在“改造”。书记说,要将这条路拓宽成六车道的大马路,曰:超前规划超前建设,打好基础工作,为招商引资服务。当时看到大型机械正在施工,路两边的农田被毁了不少,心里就存疑:这是一个人口不多的小镇,镇上的工业并不发达,车辆也有限,全镇经济还是以劳务输出为主,修这么宽的路,有必要吗? 

过了两年,我又一次来到这个镇,看到那条路已经成形,坯子出来了,就是没浇水泥、铺柏油,马路上长了不少草。问附近的村民这是怎么回事,得到的回答是:这个镇规模小,在去年撤乡并镇过程中,被并到附近一个镇了。当然,以前那位雄心勃勃的书记也调走了。眼前这条大马路,也就这么成了“半拉子”工程,被弃置了。

江苏常州市 梅子雨


失地农民养老成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迅速加快,失地农民这一群体迅速膨胀,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据笔者调查了解,用地单位在征用农民土地过程中,大多采用的是一次性补偿的方式,将每亩几万元的征地款交到失地农民手中。俗话说:“钱到了手,饭到了口。”一些失地农民手中有了钱后,除了拿出一部分存进银行外,便开始大手大脚花销,根本就不考虑将来养老的问题。虽然现在年过60岁的农民每月能领到几十元的养老金,但由于数额所限,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问题。

谈起将来自身养老问题,许多失地农民仍是传统思维:有儿有女就不用担忧将来老了怎么办,养老那是子女的事!也有一些失地农民开始考虑将来老了之后的生活问题,也愿意拿出一部分钱来参加养老保险,但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对形形色色打着保险公司旗号、进村入户揽保费的又不太放心,便也只好将大部分征地补偿款存进银行。

山东日照市 陈维津

人民微博·微话题

@莺歌燕舞:城镇化的过程是一个急不得的过程,是一个城乡生产不断发展、到了一定水平自然形成的过程。首先是农村实现机械化,大批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而城市又需要这些劳动力,能安置和消化这些劳动力,相应的保障也能跟上。这个过程需要多长时间,这要看发展速度。

@庆邑:城镇化务必使入城者有生存保障,不顾民生的城是空城,不容纳低收入群体的城是官城,捞钱改造的城是虚城,政绩贪腐叫鬼城。只有为人民立根本,才有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孙骏毅:由于盲目“摊大饼”式的城镇化建设,造成的问题很多,如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新建住宅空置率高,医疗和教育配套设施跟不上等。我去过一些地方,本来是秀山丽水民风淳朴的江南古镇,经大拆大建后变成洋不洋土不土的怪物。

@阳光飞翔彩云飞:招商项目不能落地,财政收入乏力,于是城镇化就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的强劲“动力”。我看到当地政府的口号很强势:“掀起拆迁新高潮”、“大干100天”。在这种心态的驱动下,城镇化建设异化为“摊大饼”造新城,侵犯农民合法权益时有发生,城镇化变味了!

@强我中华2100:城镇化打破了中国农村几千年的自然发展模式,搞行政干预,以资本圈钱为目的,富了开发商和既得利益者!

@益昌人.blog:城镇化不能成为新一轮的圈地狂潮。无限制的拆迁改造,让周围环境变得面目皆非,这不是发展的方向。

@Aqno:我在近期城中村改造中的遭遇充分体会到,一要规划先行,既前瞻又可行。首先考虑百姓民生、集约土地利用和环境。二要依法有序分步进行,坚决杜绝强拆、逼拆。三要根除政绩工程。设立制度和广泛监督,确保公正公平。

(方可扬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3年09月17日 20 版)

 

莫让失地农民失掉未来

《 人民日报 》( 2013年09月24日 20 版)
 

回乡碰到一位远房亲戚,聊天间知道其所在的村及周边土地被通知要征用,现在一家人正为今后的出路而焦虑。他家栽了8亩果树,一年收入好几万;还养了五六头母猪,母猪生的猪娃一窝就卖几千元。家里收入不错,不但衣食无忧,还供两个大学生上学。但这突如其来的征迁打乱了一切,尽管各项赔付都按政策执行,他们也将搬进镇里统一修建的楼房居住,但没了果园,不再养猪,以后的日子将何以为继?他除了种地再没有手艺,家中还有两代老人要侍奉,无法外出打工,怎能不焦虑?

这位亲戚的诉说引人深思。现在,不少地方在搞城镇化建设,引导农民集中到城镇或中心村居住,建立农村社区。政府注意按政策文明拆迁,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并让失地农民拿到合理的补偿,再让他们住上统一建好的房子,这就够了吗?亲戚的诉说表明,这还不够!拆迁后,失地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帮他们找准发展路子。

应该看到,失去土地以后,多数农民的谋生手段是短缺的。他们不可能人人去经商,不可能人人外出打工,更不可能人人都当创业的小老板。他们熟悉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且家里有老有小,无法远走。所以有些农民只能就近寻求收入和职业都不固定的短期工来度日。原先农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可以是免费的,即使青壮年外出打工,老人和小孩在家种田及喂猪养鸡等都可以赚些收入,在解决食品供给外尚可应付家中一般性开支,使外出务工赚回的打工钱成为家里的净收入。但失去土地后,这一切都落了空,即使勤劳也未必能保证丰衣足食,失地农民所遇到的困窘是难以想象的。


显而易见,帮助失地农民找准发展路子,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譬如,可以借助邻近的工业集中区对失地农民实施订单培训、定向输送,让他们转变为“产业工人”,共享工业发展成果;譬如,由地方政府组织,从就业培训、信息服务、劳动保障等方面入手,为失地农民转移务工牵线搭桥,通过培训实现再就业;譬如,以创业促就业,为失地农民多方面多层次“造饭碗”;譬如,组织失地农民从事企业的水电气装配、劳务派遣、保洁绿化、物业管理等服务;再譬如,组织他们搞设施农业、搞农产品[-1.06% 资金 研报]贩运……只要努力,办法总是有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要为失地农民着想,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把帮助失地农民找到和走好以后的劳动致富路当做大事认真抓好。政府切不可满足于拆迁时执行了政策,农民得到了一定补偿就行了。如果农民既失掉了土地又失掉了发展路子,就会失掉未来。

陕西咸阳市 周荣光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热点排行
精选图片
    永年报友俱乐部2014
    永年报友俱乐部2014报纸征订动员会如期举办[查看]
    蓟县首届苹果节
    蓟县马伸桥镇西葛岑村首届苹果节暨喜迎中秋国庆欢乐农家联谊会,农历八月[查看]
最新博文
最新贴子
最新求购
最新供应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农民报主管 惠农文化传播主办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河北日报采编楼3层 邮 编:050013
  办公电话:网站0311-67563570编辑部0311-67562745发行部0311-67562175广告部0311- 67563195值班室0311-67562614传真0311-67563588
  驻地新闻热线:石家庄15933611158沧州衡水廊坊13503279812邯郸邢台13931037788保定张家口承德 13803279190
  Copyright 2013 nongm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0132号 本网法律顾问:河北三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永健在线义务解疑、帮您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