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庄稼
  • 性别:女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q123@163.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398 篇
    回复总数:38 条
    留言总数:1 条
    日志阅读:132535 人次
    总访问数:390945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zhuangjia发表的博文
传统风俗与民间文化[2007/5/20 12:28:00|by:zhuangjia]

             傅培宏


 


民俗,是民众精神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辩证地看,在中国的民俗里,有唯物的,也有唯心的。但不管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它们都以民间文化的面目呈现在民众面前。民俗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载体,经过千百年地丰富和传承,流传至今,充实和帮衬着人们的生命和生活。


笔者生于斯长于斯的诸城这块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沃土,亦有着内涵宽泛的节日民俗。这些民俗,和其它地方的民俗一样,既有它的共同点,也有着与众不同的地域特性。现将几例记录如下,以飨读者。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大的传统节日。春节里,各具特色的节日风俗丰富多样,有迎家堂、上祖坟、年夜守岁、初一拜年、初二出门、元宵灯会等,贴门神便是过年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


每逢春节,全国各地都有贴春联的习俗,通红的春联贴满家中所有大小的门,将这个最大的传统节日映衬得热热闹闹,喜气洋洋。


那么,贴春联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应该说,这个习俗的由来有着漫长的历史和深远的文化渊源。


相传东海的度朔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枝伸向东北方的鬼门,天下所有的鬼都由此出入。神荼和郁垒是桃树下把门的两位神仙,专门对从此出入的鬼的行为进行检查,发现不规者就捆起来喂老虎。这就是人们传说中的“鬼怕桃木”


春秋以来,每逢春节,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放置在门两旁,作为两位神仙的替身,以防鬼魅。后来,有人索性在两块桃木板上画上神荼和郁垒的画像替代做工费时的桃人,这就是“桃符”


到了唐朝,门神便被人们换成了秦琼和尉迟敬德。原因是唐太宗李世民生病闹鬼,夜不能寐,老听见宫外有鬼叫,大臣们纷纷出主意,想办法,议奏由为建立大唐立下汉马功劳的秦琼和尉迟敬德两位大将把守宫门。两位大将也自告奋勇,尽职尽责,太宗果然大病初愈。大臣们不忍心让两位功勋卓著的武将长久辛苦,就命画匠将两位将军的像画在门上,以镇邪驱鬼,平民百姓也争相效仿。从此,两位将军的画像就成了“门神画”


随着刻版印刷术的出现,门神进入了全盛时代,内容也有了很大改变,到清光绪年间,“年画”这一称谓正式出现。除两位大将的画像外,年画的内容还有五子登科、金鸡报晓、麻姑献寿、连年有余等。


在门神的“桃符”时代,人们不仅在桃木板上画像,有的还在板上题词,称为“题桃符” 。题桃符的内容无外乎是些吉庆祥瑞的联语,联语起初就讲究长短对等,与后来的春联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


据楹联学家考证,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后蜀皇帝孟昶写的。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说明当时的春联仍称“桃符”


“桃符”和“春联”一脉相承,桃符上面画像和题词,春联上只是题词,画像和题词的内容是一致的,反映了人们祈求平安,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如今,春联的作用大多只是用来装饰和烘托热闹的节日气氛。当然,它们延续传统文化的作用是重要和不可代替的。


 

标签:风俗     阅读次数(418) | 回复数(0)
上一篇:沈阳12姐妹控诉“白大夫”
下一篇:别让“作秀”式宣传伤害好人好事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