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保密
  • 性别:保密
  • 地区:保密
  • QQ号:暂无
  • Email:ztsbd@163.com
  • 个人签名: 保密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304 篇
    回复总数:3147 条
    留言总数:40 条
    日志阅读:230103 人次
    总访问数:395113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踮着脚摘星星22发表的博文
温暖一个家[2016/4/28 8:22:40|by:踮着脚摘星星22]

温暖一个家



    喜欢文字,倒与文学无关。

    那些年,冷不丁闯进新闻领域,竟一发不可收拾。虽是“土记者”,却敢与正规军叫板。写出的新闻叫好又叫座,赢得满堂喝彩。不出几年,河北省好新闻奖以及《人民日报》金奖的加身,让我这个无名小卒在那个偏远的山区小城名声大噪。我也因此受到好运垂青,幸被上级选中,成为了都市里的一员。

    每天陷在无尽无休的公文中,间或写些新闻报道,还是与文学没有任何的交集。直到有一天,青丝染白发,皱纹满脸爬,身体的机能已无力支持那熬人的文字时,我毅然选择了离开。于是,体内原本就不安分的因子开始跳动,期望着文字能倾听自己的心声,进而产生共鸣。此时,我走近了文学,时年刚好知天命。

    都说文字是相通的,当我进到了文学领域才感到,此话并不尽然,文学犹如圣殿,瑰丽无比,色彩斑斓。炫目之下,原本的热望渐趋冰凌,还未冲出起跑线,腿已经开始打颤。

    一个偶然的机会,好友骏介绍我加入了保定文友群和晚相遇。我这个散兵游勇的“文字虫”,掀开幕布的一角,看到了外面的天。借助这个平台,知道了保定作协“文友会”这档子事,就像一个游子回到了故乡,断了线的风筝被接上了线绳,我有了终于找到组织的亢奋。

   “文友会”像一块磁石,吸附着我不老的文学灵魂。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文友会”——激动,渴望,本不是我这个年龄的人该有的,可我无论如何也把持不住自己,躲在一隅,心“怦怦”跳得厉害。当主持人让新文友介绍一下自己时,我脸红耳热,语无伦次,于我这个当过多年办公室主任的人来说,算是大失水准。这一切都源于太过在意。

    我的文学修养不是一般的差。上学的时候极度偏科,语文是我的梦魇,所以书读得少,文学积淀薄如片纸。当我听那些文学前辈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把文学讲得妙语生花时,我的心情是复杂的——走进去,意味着艰难的攀登和跋涉,缩回来,不免憾事一桩。我终究还是选择了前者。

    几次“文友会”,主题不一,却总能让我心有触动,收获满满。那次,是长笑小说专题研讨,捧着那篇《过年好》,我先后看了好几遍。本对小说一窍不通的我,受到各位老师踊跃发言的感染,竟被撩拨得热血沸腾,主动加入到了发言者的行列。我清楚地记得,我说的那些话既不在行,也不在理,肤浅,不着边际,甚至可笑。不过,老师们却给了我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我有了一种真实的融入感和归属感。

    笃信“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把偷师学艺得来的东西,咀嚼后转化为给养,催生我尚显羸弱的肌体。我开始踯躅而行,从散文随笔切入,算是一个起点。提笔方知,生产那些优美的文字,是何其艰难的一个系统工程。我把自己囚禁在陋室,只影孤灯,用漂洗的灵魂与文字轻声对话。老婆劝慰“别着了魔!”我笑答“不疯魔不成活。”水大终能泡倒墙,不停笔地写作,一篇小散带着露珠跳跃出晶莹,我的心也跟着颤了好几颤,瞅着那篇千字文,就像欣赏一件经过自己精心雕刻打磨的艺术品,成就感油然而生。却原来,文学离我并不遥远,她一直就在我的身边,只不过由于我的粗心,把她忽略了而已。

    与文学亲密接触,让我忘了烦忧,尽管每天趴在电脑前,冥思苦想,码字成行,颇有些劳心费神,但因了那份发自心底的喜爱,竟也神清气爽,触发灵光。散文随笔变成铅字的机会越来越多,其间还时不时尝试杂文写作,给文学美餐添加了更多的作料。所谓“聚沙成塔,聚腋成裘”,量的积累终会带来质的变化。壮着胆子参加了几个文学赛事,起初只是想掺和掺和,凑凑热闹,谁成想还收获了意外惊喜。全国第三届“鲁迅故里杯”杂文大赛银奖,河北省作家协会第五届、第六届“我的读书故事”大赛优秀奖,全省“记忆乡愁”散文大赛铜奖……一连串的奖项,让我这个初涉文学领域的新兵,很是有些受宠若惊。迈过了文学这道坎,我深知,前面的路并不平坦,但既然走出了第一步,我就没想再回头,无论遇到荆棘还是险滩。

    万事开头难。自打有了第一次参加“文友会”的经历,我像上了发条的闹钟,发出苍劲的“哒哒”声。“文友会”一如精神推手,指引着我的路向,更像久违的家,温润着我的心房。在博客和微博里,和那些心目中的文学名家成为互粉,让我始料未及,他们的空间,他们的博客,成了我经常驻足的地方,羡慕,“嫉妒”,浏览,学习,走东家串西家,用虔诚丈量着差距,用内心感知文学的魅力,那份滋养,沁人心脾。这其中,和刘素娥主席互为好友,最出乎我的意料。徜徉在她的博客里,欣赏着那些深邃的文字,方知文学更是一个智慧的宝库,意蕴深远,遥望天际。在我尚显荒芜的博客园里,时不时留下刘主席的串串足迹,尽管她不曾泼墨,写下哪怕只言片语,但我分明看到了她的眼神,分明感知到了她的内心,那是对文学新人的关爱和希冀。让我心生感念,平添动力。

    那两次“文友会”,我没齿难忘,精神被俘获,竟不自主地觊觎起了小说。翟英琴、贾为的儿童文学,陈玉兰、李永生的小小说,听着当事人的叙述,咂摸着专家的点评,如一剂强心针,刺激了我敏感的神经。从没想过涉足小说,那天,却从心里涌出一股热流:要不,咱也试试!得到陈玉兰老师签名的《秦家戏班》,不过一个起始,夜阑人静,斜倚在床,饱览优美的文字,竟忍不住击节叫好,惹得身边熟睡的妻子好一通埋怨。

    喜欢小小说,最早源于著名作家赵新老师,他那透着泥土芬芳的文字,总会在我的心里产生共鸣,于是,我那篇《阅读始于泥土香》洋洋两千言的文字上了省报。赵新老师不知作者是何人,七拐八绕找到我的电话,那些鼓励的话语,让我这个无名小辈受宠若惊。从此,对小小说和闪小说渐进痴迷。每当小文见报,赵新老师的电话温暖而至,总会在我的心里掀起不小的涟漪。

    依着保定文友群这个平台,我将习作发给陈玉兰老师,原本只是想试试运气,倒是陈玉兰老师的那份谦恭,那份热情,那份真挚,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从点到面的点评,很像是手把手的传授,构思,技巧,文字表达,由懵懂到清晰,陈玉兰老师的耐心,让我心存感佩,激动不已。

    我的闪小说作品终于守得云开雾散见月明,刊上《保定日报》“竞秀”副刊的那一刻,我泪眼朦胧;此后,多篇作品见诸报端,我心生慰藉。感念那些默默支持我的老师,感恩“文友会”,也感谢自己的努力。又一件喜事来临,我荣幸地被吸收为保定市作家协会会员。做梦也不曾想到的事冷不丁成为了现实,带给我的不仅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责任。有了这样温暖的一个家,灵魂不再流浪,精神有了依靠,踏实勤奋地进行创作,已成不二的信念,我相信坚持的力量,更相信有付出就会有收获。为此,我将不遗余力,在文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在文学的星空里飞得更高。

071000河北保定市七一中路152号人民银行保定市中心支行赵同胜

阅读次数(235) | 回复数(6)
上一篇:依恋狼牙山
下一篇:把好“方向盘”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