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姓名:保密
  • 性别:保密
  • 地区:保密
  • QQ号:暂无
  • Email:943509870@qq.com
  • 个人签名: 保密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26 篇
    回复总数:97 条
    留言总数:2 条
    日志阅读:22069 人次
    总访问数:46630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文安报友发表的博文
渐远的吆喝声[2014/10/22 11:07:04|by:文安报友]

在三四十年前,文安的街头巷尾,经常可以听到一阵阵富有感染力的叫卖声和招揽活计的吆喝声。那些抑扬顿挫的叫卖声和吆喝声,各具地域特色,或洪亮高亢,或婉转悠扬。时间一长,人们一听到叫卖声,就能根据其行腔运调,判断出是何地的、何种商贩或手艺人在叫卖、吆喝。

    我的记忆“u盘”中,拷贝的大多是四十多年前的“文件”。“羊——肉唻!”一声凝练的带有京味儿、京韵的叫卖声,能听出两道街。从高亢悠长的“羊肉”二字,到“唻”字的短促轻收,无一不突现出围河人卖羊肉时的叫卖特点。一听“破(泼)烂儿地卖——唉!有废铜烂铁地卖——唉!”就知道是XX村人。“称(yao)——鱼唻!有小濠根儿,小麦穗儿,称(yao)——鱼唻!”,这是XXX村的人。“脆萝卜(发音:沛),赛梨不辣的脆萝卜(沛)”这是XX村的人。XX村人种蔬菜,虽没有苏桥、下码头成规模,有论道儿,但他们种的萝卜,一咬一汪水儿,不带一点辣味儿,而且价格低廉,毛八分一个。卖萝卜人把毛巾托手里,用刀子给萝卜削了皮,再纵向劈成长条,往你手里一放,会说:“冬吃萝卜夏吃姜,药铺大夫闲得慌。吃去啵,谁谁谁喝茶——消寂寞,解热渴”。

    “臭——豆——腐——!”这前两字一字一顿,第三字拖腔悠长的叫卖声,是那样的熟悉,并根据其把“臭”字喊成“瞅”字的语音特点,就知道是高碑店卖臭豆腐的来了。这声音常常在中午的艳阳下响起。我们放学回家后,拿着一块棒子(玉米)饼子,攥紧奶奶给的二分钢镚儿,风一样,追随着叫卖声来到街上,几个人争先恐后地将钢镚儿递过去,不错眼珠的盯着人家用手中的竹夹子,从小木匣里取出方方正正,有半个厘米厚,有二分钢镚儿般大小的腐乳块,放在一张旧书页裁成的小纸片上。我们常常是托在手心里,很想一口吃下,可又总是舍不得,于是就咬一口饼子,舔一下豆腐,直到走进校门,走进教室,有人闻到了这特殊味道,并投来羡慕眼光后,才用饼子咖从纸上轻轻地刮起,边深深的闻着,边放进嘴里。那种香臭香臭的味道,至今还能忆起,或许是源于曾经深深的闻过,已经沁入心脾。

    那时的商贩们大多是外来的,起早摸黑,长途跋涉,经受着风吹日晒,有推着木制鬼头车走街的,有骑着自行车串乡的,都极为辛苦。小商小贩是小本经营,一般赢利甚微,那时爱敲榨和捣蛋的地痞流氓极少极少,但时不时的会遇上下乡的“革命者”,把用来换钱的瓜果梨桃或老腌咸菜、臭豆腐、泥娃娃等,被这些人就地拍卖或销毁。看到有些买卖人,在飘雪的街上,用冻伤的手背,抹着泪水,推着空车走出村子时,我年少脆弱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做买卖、耍手艺的吆喝,就是广告,为的是招揽生意。也许是小时候住在大村子里的缘故,时常见到换油的、卖豆腐的、灶膛灰换火柴的、磨剪子戗菜刀的、扎笸箩簸箕的、锔盆锔碗的、卖山楂糕的等等,像走马灯一样,在街巷里一个跟着一个走。有时一位精明干练的年轻人,喊着:“修理锁,配钥匙!”刚刚走过去,后面不远处一位五大三粗的汉子,腰里挂着的家伙什,垂至膝盖以上,一走一悠耷,吆喝着走来:“劁猪呵,打——驴蹄哟!”转过街去,一位从白沟(口)趸来泥娃娃的老人,刚刚停放下手推车,顾不得抹一把汗水,就将一个个涂上鲜艳色彩的泥胎大公鸡摆出来,然后,扯开干裂的喉咙,高声吆喝起来:“有稀烂——头发,换——娃娃喽!”接着又将黑色微型泥埙——小泥嘀吹的直钻孩子们的耳蜗,之后,大人孩子围拢过来。有一位长丰卖咸菜的,也将驮着两斗咸菜的自行车,靠在街边墙根,边看热闹,边突然喊上一声:“老——腌——咸——菜吆!”这一声,有时会将孩子大人招过来一些,说不定柳斗里的腌蒜或辣椒,会卖出一些。

    要说有特点,还是那位卖杂货的高阳老张,人长得脏兮兮的,头发毛苍苍的,厚厚地嘴唇一天到晚唱唱喂喂。他每到一处,放下车,先用总是喝酒喝的红红的眯缝眼,撒眸周围人群,然后按性别、年龄划分出消费群体,有针对性的取出一样或两样物件儿,边演示边唱:“你瞅瞅东,望望西,不买我的买谁的?......”有时他故意和人群保持一定距离,用一种戏曲小调唱上几口:“打的愿意打,挨的愿意挨,不打不识自己走过来。买的愿意买,卖的愿意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买卖不成仁义在,仁义在。”每当人们挑选完要买的货物后,他还不紧着收钱,会用肥厚的手打着拍子说上一段小快板或唱几口京东大鼓——“送女上大学”。我听得最多的是他的小快板:“东西街,南北走,出门碰上个人咬狗,拾起狗来打砖头,一下让砖头咬了手。......”

    叫卖声、吆喝声,它丰富了当时社会的色彩,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渐行渐远了,这是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使然。由于怀旧,人们时常会模仿几句,听得出,行腔走韵上缺少了真实和沧桑。我有时也会喊上几嗓子,尽管远离了那特定的社会环境,也总能从中感到荡气回肠的酣畅。

标签:叫卖声 吆喝声     阅读次数(1828) | 回复数(6)
上一篇:臭小打媳妇(小说)
下一篇:与友联对

loading...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优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