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范炳功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409446941@qq.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163 篇
    回复总数:827 条
    留言总数:6 条
    日志阅读:99421 人次
    总访问数:282080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hhfbg发表的博文
今昔话海鲜[2015/6/3 6:57:55|by:hhfbg]
   那天在集市买了三斤小毛蚶,花了10块钱,三斤小海蟹,花了25,都很鲜,毛蚶张着嘴,从壳缝里露出黄嫩的娇体,一碰就又闭紧了,海蟹也是活的,在铁盆里乱爬。回来烧水入锅煮熟,不一刻全家几口人就噼噼啪啪的吃了个净。虽然这种档次的海鲜不宜招待客人,但自己吃就其价格来说也是便宜,其味道的鲜美并不因为个头小而逊色,但是,这比起当年渤海湾的海鲜还还是稍逊一筹。

  记得小时候,在黄骅城里住。黄骅有几十个渔村,那时海货资源非常丰富,价格很低,老百姓吃一顿大螃蟹是很平常的,不像现在,吃完了不对别人炫耀一番就像是昧了良心似得,那时我随祖父住在城区西部的财神庙,我也在附近上小学,离着水产产公司很近,通常卖的海产品有毛蚶、螃蟹、皮皮虾,鲫头鱼等,螃蟹也称梭子蟹,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没有产出卵的,还有一种是产过卵的,前一种贵,2毛钱左右,后一种大家管它叫“老虎”,2分钱一斤,还不好卖。清明时节的梭子蟹满籽满鳇,蒸熟就热揭盖儿,清香扑鼻,蟹体中间鲜红的籽块可吃满口,洁白如玉的蟹肉更是又嫩又肥,吃螃蟹腿是个技术活,将两端各掐去头,用嘴一咗,一条蟹肉就被抽进嘴里,蟹腿肉劲道,别有风味。“老虎”螃蟹就不行了,揭开盖子里面很空,蟹肉也是很瘦的。所以不值钱。那皮皮虾在活着时,身子一仰,腿脚动起来频率很快,外观也很漂亮,晶莹的身体外壳边缘上凸起长长短短的红、蓝色的楞线,就像穿着镶了彩线的铠甲,我还听有人把皮皮虾叫“琵琶”虾,因为那形状想象起来真如此样。还有鲫头鱼,就是“小黄花”,大头细尾,最大的有十几公分,全身闪烁着一层金黄的磷光,大多数人们对它们都是一个同样吃法,将头掐下来抠去头顶上的沙石粒,然后用刀剁成肉泥状煎丸子,身子和煎出的丸子一同下锅,其味道鲜美独特,其它鱼类都不具备。只是在六十年代初,人们吃不起食用油,在艰苦的日子里,鲫头鱼只是用清水煮,吃的人们有些反胃。毛蚶当地人称“麻蛤”在那个年月里,也救过好多人的命,吃毛蚶也有门道,放上少量的水,一旦开锅,沸水漫过锅中的毛蚶,毛蚶就全部张开口,即可迅速出锅,一经过时,它们就会在临终之时“咬紧牙关”不再松口,让你吃起来付出好多时间成本。在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那个年代的“鳎嘛”鱼,(学名应该叫比目鱼吧)很大,剥下的皮小孩子们经常縵小鼓,而今这种鱼只有“鳎嘛尖儿”(很小的一种鳎嘛)在市面上有。想买大的小市场见不到。

     还有平日里常吃的虾米,统称“雪雪米”,洁白润泽,浓浓扑鼻的海鲜味好浓,人们都喜欢就着小葱吃,品尝那种特有的鲜香,商贩们在春天里走街串户吆喝着卖,年年如此。

   当年渤海资源丰富,渔民们就凭一只只小帆船在海里飘摇劳作,那时没有机船,远海危险去不得。勤苦的渔民为生活是付出了很大代价的,现在近海资源枯竭,渤海湾的海鲜已成珍品,自然生成的鱼虾稀有上市,现在各渔村有好多渔民都不再上船,改为在海边养殖,下海逮鱼的渔民都换了大铁壳船,去远海捕捞,拉回来的海产品也远不及渤海湾的价钱高。

阅读次数(686) | 回复数(2)
上一篇:有人不喜走平路
下一篇:海鲜今昔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