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刘新奇
  • 性别:男
  • 地区:河北深州大屯镇潘家村
  • QQ号:957821200
  • Email:nanfangyuren@126.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94 篇
    回复总数:175 条
    留言总数:1 条
    日志阅读:380331 人次
    总访问数:529720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leshengkongj发表的博文
征战西北屡建奇功屯垦戍边巩固国防 [2022/7/18 17:42:57|by:leshengkongj]

征战西北屡建奇功屯垦戍边巩固国防



记深州市太古庄镇南梨园村退伍军人二等功臣李振海



刘新奇

热血男儿上战场,消灭蒋匪胡宗南

我是党员永不忘,永丰战役冲在前。

硝烟战火大荔县,渭水河畔攻西安。



剿匪卫疆戍边防,青春洒在戈壁滩。

返乡工作常勤奋,廉洁奉公人称赞

赤心不变永向党,振海不愧好党员



——题记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

李振海老人和退伍军人儿子李兵近照



    李振海,1927年11月8日出生,中共党员,深州市高古庄镇南梨园村人。1948年至1950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2纵队2军6师16团二连服役,参加过著名的陕西永丰镇、大荔县战役和解放西安,荣立二等功一次,授予“人民功臣”奖章一枚。1950年3月入疆调入16团1营运输连任文书,1952年因工作突出荣立二等功一次,并颁发证书。1953年,调入新疆焉耆县农二师工程队任文书,因工作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一次,受到师政治部通报表扬。1954年调入伊犁县工二师14团政治处政法股,任副股长。1948年3月入党,1964年7月转业回本村务农。退役后任村生产队保管员和出纳。

       2021年7月26日上午7时,趁着夏日清晨的凉爽。我骑上电车路过石济高铁,行驶在衡井和深磨路上,来到了高古庄镇政府退役军人服务站,8:30分,见到了工作人员孙晓燕。我说明来意,她热情地拿出电话,联系人民功臣李振海的家人。

      我在退役军人服务站办公室的东墙上,看到退伍军人光荣墙上写着学习英雄模范展职责担当的文字,下方为三名功臣英雄的照片,排在第一名的照片下方介绍:复员军人,李振海南梨园村人荣获二、三等功。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

李振海老人正是我采访的对象,人民的功臣。

       孙晓燕说:不巧,他的家人没有联系上,是否改日再来采访。

     我说:好吧。嘴里答应着,心里却想,我冒着酷暑,从家到这里40余里我都跑了,不如到老英雄家中看看。

于是,我出了镇政府,骑电车沿着石津灌渠二分干南岸的油面路往东行走,大约15里的路程,来到了位于龙治河北岸的南梨园村。

       南梨园村的环村路和三条街道,皆为水泥筑路,干净平坦,绿树成荫,村外为绿油油的庄稼茁壮成长。也许是天气炎热吧。大街上没有人走动,我初次来,不知老英雄家在何处。

我于是在大街旁的树荫下休憩片刻,看看有没有老乡可以打听。在村北的街道上来了一名中年妇女,我上前打听老英雄李振海住在哪儿?这位妇女热情地说:他家在这街的东头,我领你去。

    我问:你村叫南梨园村,想必有北梨园村村吧。这位妇女说:你猜对了。我村的村北5里地就是北梨园村。据老人们说,南北梨园村是一个村,以前村南有梨园而得名。明朝末年有部分村民南迁立村后,冠以方位名村:北梨园村、南梨园村。我村叫南梨园村,有六百多口人,1995年前,我村属北马庄乡,现在属高古庄镇管辖。

    说着,我们来到了李振海的家。李振海的家在这趟街的北面一个胡同路东的第二家。木头稍门上,红色“光荣退役军人之家”和“共产党员家庭”的牌子熠熠闪光。院中整洁,正房和配房错落有致。来到屋中,李振海的女儿李芝热情地和我们打着招呼。我说明来意,她说,老人年事已高,耳聋的厉害,交流起来比较困难,我们弟兄姊妹7人是听着老人的故事长大的,我把知道的事情告诉你,我不清楚的再问老人。于是,我打开了录音笔--------

接过大哥的枪继续战斗

    李振海,男,1927年11月8日出生在深县(现深州市)西马庄乡(现为高古庄镇南梨园村)南梨园村。南梨园村地处黑龙港流域,滹沱河故道,低洼盐碱。村民们面朝碱土,背朝天,苦熬苦曳一整年,好年月一亩地也收不了百八十斤粮食。所以,流传着一首歌谣:“苦水井,老碱洼,红荆连着碱疙瘩。世世代代做牛马,死亡线上强挣扎。”真是春天白茫茫,秋后秃光光,饿死兔子,干死蛤蟆的盐碱滩。李振海家更是贫困,父亲李福多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常年在外扛长活,母亲张玉格在家照顾老人,抚养三个男孩和二个闺女,农闲时为他人缝缝补补补贴家用。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不久,日本鬼子的铁蹄踏入冀中平原。日本在魏桥、高古庄、英武村等地修建据点和岗楼,进行黑暗统治,日伪军经常到村里骚扰,抓村民给鬼子修炮楼,挖防护沟,修深磨路,日伪军天天抓人。

李振海的大哥李振余受深南地下中共党员的影响,加入了村民兵自卫队,积极参加游击队作战,设路障、埋地雷、破公路、割电线。李振海作为村儿童团团员常常站岗放哨。

      南梨园村的青年们思想觉悟很高,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青年们纷纷踊跃报名参军,年仅18岁的李振余在1943年参加冀中第六军分区七十二团,这个团主要以第四十地区队为主,加上深县大队、深束县大队整编而成。李振余所在部队在藁城一带作战,先后参加了马庄攻坚战,夜袭土贤庄火车站,解散顺中、南营、朱家庄等村“自卫团",水安阻击战,巧袭塔元庄伪警察所等著名战斗,牵制了城内日伪军的北侵,有力地支援了藁无地区的抗战。经过多次战斗,日伪军节节败退,广大农村根据地又重新连成一片,冀中第六军分区七十二团向日伪军发起局部攻势,迫使日军进一步向石门及铁路沿线县城退缩。1945年7月23日,李振余所在的部队攻克兴安据点,李振余冲锋在前,不幸牺牲。年仅20岁,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献出了年轻的宝贵生命。

      1938年共产党掌握了村政权,抗战中时刻不忘发展学校教育。李振海十岁(1939年)在本村上小学,正是战乱时区,那时小学上课是两套课本,有日本的石印课本,也有共产党油印的抗日课本,学生日常学习抗日课本,谁也不看鬼子的书。上学“打游击”今天在村北大沟里上,明天就上村南大沟里上,把抗日课本不学的时候或日本来搜查时就埋在土里。老师向学生宣传抗日思想,教唱抗日歌曲。1945年秋,李振海在高赵圈村上高小,老师经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李振海励志要报效国家,向大哥振余学习。在村里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思想觉悟提高很快。1948年3月在村党员周根福和周根旺的介绍下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

当时,深县土改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翻身农民“打老蒋,保家乡”的热情高涨,很快在深州大地形成了“母送子、妻送郎,参军保家乡”的热潮。南梨园村党支部领导村民开始支前,组织妇女做军鞋军被,李振海的母亲张玉格和两个姐姐可卖力气了,男人们组织担架队上前线。为了保卫胜利果实,村支部书记在征兵动员会上说:我们抗战八年,打走了日本鬼子,过上了和平日子,现在有人要抢我们的胜利果实,我们坚决不答应,只有打败国民党反动派,我们才有好日子过,男青年当兵上战场,保卫我们的胜利果实。

那时,李振海决心像大哥李振余一样,作为年轻的共产党员,决定报名参军,接过大哥的枪继续战斗,报效国家。1948年3月,李振海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来到了城里(指深县县城)在城镇小学集合,县兵役局领导分发了军装、布鞋和干粮。领兵的干部进行了简短的动员令并发布行军命令,经过三天的行军,来到了石家庄振头镇,进行驻训。

永丰战役炸暗堡荣立二等功



     李振海二十有一,身高一米六五,两只眼睛炯炯有神,青春靓丽,穿上军装,更是魅力十足,精神抖擞。

点击查看原图

战士们每天跑步出操,接受政治思想教育,熟悉军队训练科目。

在训练场上,战士们个个生龙活虎,意气风发,都铆足了劲投入训练。

在新兵训练科目中,李振海非常刻苦,他牢记首长的话,训练多流汗,战场少流血。除了正常训练外,李振海常常自己加大训练量,练习投手榴弹、打靶、刺杀等项目。训练一个月后,李振海在部队军事项目考核中,取得了优秀成绩。受到了部队首长的表扬。李振海从一个懵懵懂懂的乡村青年迅速成为一个训练有素的优秀战士。

接下来,李振海的部队开拔,风雨兼程,经过山西到达陕西省的蒲城县。李振海正式成为一名西北野战军2纵队2军6师16团1营2连的一名战士。军长是王震将军、师长为张仲翰。

    当时,西北正是天字第一门生“西北王”胡宗南固守的地区,他企图联合西部的马步芳、马鸿逵等土匪军阀做最后的反扑。当时形势非常错综复杂,但我们的解放军战士坚信,胜利是属于我们的。有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正确领导,有我们第一野战军司令员——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

1948年1 1月上旬,按照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联合发起了淮海战役。为配合淮海战役,阻止胡宗南集团调兵增援中原战场,并收复与巩固澄城、邰阳、白水地区,解决部队粮食问题,保障部队进行冬季整训,西北野战军前委于1 1月6、7日召开会议,决定在11月中旬发起冬季攻势,再歼胡宗南集团2至3个师,改变渭北拉锯与相持局面。战前,各部队进行了深入的动员。

     11月25日,李振海所在的第二纵队和第三纵队主力向永丰镇胡宗南的第七十六军发起攻击,战斗至26日晚,完全肃清永丰镇外围据点,全军被龟缩在东西长600米、南北宽300米的镇内。

以第二纵队集中全力围攻永丰镇。李振海和战士们一起挖掘坑道进逼镇堡墙下,在猛烈的

     为纪念永丰战役牺牲的革命烈士,陕西省蒲城县于1958年在永丰村建立烈士陵园。大门正面“永丰革命烈士陵园”和碑身“永丰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为王震将军题写。园内纪念馆陈列有永丰战役遗留的炮弹和战士的遗物20余件,墓区安葬着在永丰战役中牺牲的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六旅政治部副主任刘英等330名烈士的忠骨。



解放大荔县手榴弹炸掉敌机枪手

     为了教育大批刚参军的解放战士,李振海所在的部队进行了冬训,部队进行诉苦活动。以连队为基础,开展当兵为什么,就是解放受苦百姓,为的是把革命进行到底,解放全中国,为的是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蒋家军。李振海是一名党员,又有文化,就当起了思想政治和文化教员,在全连开展对新兵的培训工作。经过一个月的学习培训,全连的战士思想觉悟提高的很快。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在陕西省蒲城、铜川、耀县、富平、淳化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春季作战。

     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为歼灭胡宗南集团有生力量,扩大渭河以北解放区,造成夺取西安的有利条件,清除西安外围的国民党军队。

     1949年3月4日,李振海所在的部队接到命令,解放大荔县的战斗打响了。

     李振海身为爆破小组组长,身先士卒,在战友的掩护下,用炸药包把城门炸开了一个大口子,城门楼被炸塌,两侧的部分城墙也被炸开一道十多米宽的缺口。李振海连队从爆破口勇猛冲入城内。在嘹亮的冲锋号声中,我大部队从南城门突破口像潮水般的涌进城里,各路部队破城攻入后立即按预定方案开始向中心发起进攻。这时,城内敌人乱作一团,其它攻城部队利用爆破威力纷纷登城,各部队大胆穿插、分割包围敌人,乘敌混乱之际,猛打猛冲,各个歼敌。

    李振海勇敢地冲在前面,耳边的子弹呼啸而过,身边的战友一个一个倒下了。李振海手臂一挥,手榴弹像长了眼睛一样,准确地落在掩体内敌机枪手的身旁。顿时,敌人的机枪哑巴了。战斗结束了,李振海隐约感到小腿处有些疼痛,用手一摸,才知道被子弹咬了一口,负了轻伤。

       大荔县战役,全歼敌自卫团三个中队,俘敌自卫团副团长以下二百余人。李振海的出色表现,得到了上级的嘉奖。

      1949年3月,李振海被批准为中共正式党员。

4月间,李振海所在的部队传达学习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议,进行党的城市政策教育。同时部队转移到咸阳地区,强度渭河,为攻占西安做好战斗准备。



强渡渭水解放西安



       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天翻地覆的一年。4月21日,国民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毛主席、朱总司令命令全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

    在西北战场上,西北军经过冬训,如虎添翼,“向渭北,向西安,向关中平原上大进军”的战歌,鼓舞着全军指战员。胡宗南部在我军强大攻势的震慑下,很快将主力向后收缩,伺机逃往四川。为了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解放大西北,总部发出了“打到西安去,活捉胡宗南”的战斗口号,激励着全体指战员,乘胜追击,奋勇前进。

     5月19日晨,李振海所在的16团从三原城北出发,急行军百里,到达咸阳。望着渭水滚滚东流,河上唯一一座铁桥,已被敌人拦腰炸断。沿南岸河堤,敌人筑有地堡工事。渭河是西安的第一屏障,抢渡渭河则是16团解放西安的关键一环。

    各连营召开战斗动员会,开始准备工作。5月20日晚,李振海带领突击队走在最前面,他们如同入水的蛟龙,不顾水深齐腰,博浪前进。突击队的前面是配备冲锋枪腰间挂满手榴弹的尖刀班,后面是跟进的肩扛炸药包的爆破组,随后跟进的是上了刺刀的冲击队。渡河开始,进展比较顺利,快到南岸时,敌方枪声四起,子弹射入河中。16团的迫击炮、重机枪一齐开火,把敌方的火力压了下去。李振海突击队蜂拥登岸,随即,各连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敌保安团一部分被消灭,一部分向西安溃逃。与此同时,其他部队成功地涉过渭河,登上南岸。

    李振海所在的16团负责攻西安的西门。爆破组直抵西门城下,把两包二十斤的炸药在城门下端安放好,部队迅速向西门两侧散开,同时点燃了导火索。只听“轰”的一声巨响,西门被炸开了。李振海和战友们冒着滚滚浓烟和飞落的碎石,迅速地冲进了城门,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其他部队在玉祥门、大北门、中北门等进入城区。这时,南北大街乱作一团的敌军,全部做了俘虏。

大约上午10点钟,古城西安解放了。李振海和战友们异常繁忙和紧张,除了担任城防警戒外,还要组织值班部队,一些工厂还需要保护,防止敌特破坏。李振海和战友们严格执行党的城市政策,对市民秋毫不犯,保卫了一批重要目标的安全,并把缴获的大量物资转交政府。西安市军管会主任贺龙司令员,对李振海所在的部队做了表彰。



剿匪卫疆守边防



    李振海所在的部队,在彭总的指挥下,与兄弟部队并肩作战,驰骋在西北战场,参加了许多著名战役,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部队征尘未洗,在王震的指挥下,挺近河西走廊,继续追歼国民党残部,解放大西北。

     李振海所在的部队统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二军步兵第六师。

     部队离开兰州,每天行军七、八十里,经过松山城,翻过乌鞘岭,来到了武威地区。这里北临大沙漠,千里浩瀚,南依祁连山,白雪皑皑,中间夹着一条东西走向的狭长地带,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河西走廊。在这里,有稀疏的居民点,有大片的沙漠、戈壁,这就是古丝绸之路。是新疆连接内地的纽带和咽喉,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河西走廊地贫人希,村庄零落,缺水缺粮,风沙弥漫,部队连续行军,走沙漠,越秃岭,把一切困难踩在脚下。

      16团的领导号召干部、党员,在长途行军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李振海主动帮助新战士,帮思想、帮生活、帮行军,背着枪弹、背包、干粮袋。保证战士不掉队。每到一处,李振海就帮战士烧水洗脚。

      1949年9月,李振海所在的部队和其他部队按照党中央指示:大军陈兵嘉峪关,促使新疆和平起义。同时1949年,党中央、毛主席命令,挺进新疆,一手拿镐,一手拿枪,投入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在酒泉休整时,部队接到了上级命令,全体官兵进军新疆。新疆是个什么样子?大家有许多疑虑。有的传说新疆冷时解小便需用棍子打,不小心要冻掉耳朵;夏天沙地里能烤熟鸡蛋,墙上可以烙饼。有的听了当地民谣:出了嘉峪关,两眼泪不干,往前戈壁滩,往后鬼门关。怕回不了内地老家。有人担心,新疆汉人少,女人少,找不到老婆,当一辈子光棍,等等,战士思想很混乱。

    团党委根据上级指示,在部队中深入进行形势教育、民族政策和城市政策教育,培训战士骨干。李振海既是党员,又立过功,在战士当中有威信。李振海参加了骨干培训,聆听了部队首长张仲翰(后任新疆兵团政委张仲翰)的教诲。在骨干培训会,张仲翰指着地图说,你们仔细看,新疆的"疆"字,好像是仓颉老先生专门给我们新疆造的。新疆的三座大山脉,全是东西走向。北面与俄国、外蒙交界的阿尔泰山,把新疆分成那被两部分的是天山,南面是昆仑山。三座大山正是"疆"字的三横,三横当中的两个"田"是两大盆地,南疆的塔里木盆地,北疆的准格尔盆地。三座大山两个盆地的西面是国界,所以要以"弓"守土 。新疆占全国六分之一的土地,人民勤劳,土地肥沃,矿藏丰富,是我国的边防重地,需要我们去建设,去开发。现在新疆还有十万国民党军队,尽管他们宣布了起义,还必须按照解放军的制度进行改编,我们一定去执行这个任务。最后,他号召全体党员,团结非党员战士,不怕艰难困苦,去完成这一光荣任务。他还引用了一首名诗: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需芳草地,人间到处有青山。

     李振海经过培训后,思想又提高了一大步。他给战士做思想工作,要大家破除地域观念,作为一名革命战士要不畏艰苦地执行进疆的使命。通过动员教育,统一了思想,为执行进疆任务,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上级给李振海所在的部队发放了冬季被服。全团举行了阅兵式,接受了王震张仲翰等首长的检阅。

     1949年10月1日,李振海的步兵第六师万名指战员齐集甘肃河西走廊重镇张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月10日,李振海所在的步兵第六师由甘肃张掖出发,进抵酒泉、玉门、敦煌一线集结待命。不久王震命令师长张仲翰迅速组成一支先遣队,于11月4日抵达新疆南北疆分界处的天山咽喉焉耆、 库尔勒地区进行踏勘布点。

     1949年11月底,李振海所在的连队到达迪化市(今乌鲁木齐市),担任卫戍迪化市的任务。为克服燃料短缺的困难,全团同志自己动手挖运风化煤,供取暖和炊事之用。李振海分到了“战斗队”,参加平叛,剿匪战斗数十次,活捉了一批叛匪的大小头目,维护了迪化专区的社会秩序。





青春洒在戈壁滩



· 1950年3月,张仲翰师长向第六师指战员传达了党中央指示,号召全体指战员,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屯垦戍边”的伟大号召,掀起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不占群众一分田,戈壁滩上建花园!”新疆解放初期,毛泽东要求王震:你们既要当战斗队,也要当生产队和工作队。10万大军把青山碧水、耕地沃野让给人民,自己开垦荒田。

· 李振海调入新疆省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县步兵第六师16团运输连担任文书工作。李振海和战士们一起开始,铸剑为犁,屯垦戍边巩固边疆,用坚毅和柔韧与荒原沙漠展开新的斗争。

· 李振海说是做文书工作,可不是一直坐在办公室。那时进疆的军垦战士,都住过一种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用泥草盖的房子—— 地窝子,进房子时要下“楼梯”。还有更多的战士,喝过渠水、塘水、泽地里的水。寒冬腊月天,到外面捡一块冰回来化掉洗脸。生活非常困难,吃喝都成问题,李振海白天和战士们一起下地干活,开垦荒地,人工拉犁,播种。冬天,在天寒地冻里勘测和平整土地,挖水渠,样样活都要抢着干。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李振海的文书工作,多是利用休息时间来完成。每天晚上来整理军事日志,填表,上报各种材料,常常工作到晚上12点才休息。在工作中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经常把纸张废物利用,甚至自己掏腰包买来日常工作办公用品,大大节省了连队的开支。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过冬的军衣缝缝补补接着用,省给更需要的同志用。

由于官兵的艰苦奋斗,李振海所在的16团开发出焉耆垦区,1951年6月,官兵吃上了自种的蔬菜,7月吃上了自种的粮食和瓜果,第二年驻疆部队主副食全部实现自给,此后年年向国家交售大量富余的农副产品。

    李振海的勤奋工作得到了上级的认可。1952年荣立二等功,颁发证书。在立功登记表上这样记载:中午不休来填表,晚上工作到12点,常用废纸利用,节约棉衣军鞋。

    1953年2月,步兵第六师全体就地转业,执行农垦任务。同年6月5日,新疆军区转发中央军委命令,步兵第六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农业建设第二师,所辖十六团、十七团、十八团依次更名为农业建设第四团、第五团、第六团。师部驻焉耆。

李振海调到农二师工程队担任文书工作。农二师工程队工作非常艰苦。焉耆垦区南濒博斯腾湖,北望巴音布鲁克大草原。作为工程队白天李振海和施工队人员到施工现场劳动。

    焉耆县地处天山南麓,系南北疆交通要道。贯穿塔里木垦区的218国道是最有名的“三跳路”国道,即:“车在路上跳、 人在车上跳、心在肚里跳”。班车由于长期在搓板路上颠簸,又脏又破到处灌风。车过尉犁县城后,全是砂石路、土路,从车的缝隙处,灌进来的浮土呛得人喘不过气,一不留神头又撞到车顶。汽车驶过之处,浮尘飞扬,遮天蔽日,像一条滚动的黄色长龙,人在车中就像坐在风浪中行驶的小船上一样,时而波谷,时而浪尖,颠得简直散了架。等到下车时,一个个像 “灰老鼠”,除了两只眼睛,已是面目全“灰”。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

李振海和施工队员进行公路勘测,然后进行修这条公路,光焉耆段一干就是半年。经过艰苦的劳动,这条公路畅通了,农二师工程队全体人员,受到了上级的表彰。

    李振海白天上工地干活,晚上还要做他的文书工作,每天的工程统计,工程进展材料汇报,干部及战士的履历档案等文书工作都要完成。常常晚上工作到12点钟,通过辛勤地工作,各项文书工作都能保质保量提前完成,受到师部的表扬,1953年12月,被评为师级模范共产党员。师政治部通报表扬,并记三等功一次。在立功证书上这样记载:统计工作积极负责,晚上工作至12点钟,填写干部履历书提前完成,受通报表扬。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李振海和这些军垦战士将热血与汗水化合与分解,在这片“兔子不拉屎”的荒凉戈壁上调和出美丽和谐的生命之绿色,这支曾经驰骋战场的部队,在新疆大漠边先后开发出焉 耆、库尔勒、塔里木、若且四大垦区。

      1954年,中央军委决定将新疆驻军除一部分部队整编为国防部队外,其余所有部队整编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步兵第六师奉命改编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二师。今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为了加强对驻疆人民解放军生产部队的领导,使生产计划纳入国家计划之中,并使广大干部战士真正安下心、扎下根,长期屯垦戍边,中共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于8月6日复电:“同意22兵团与新疆军区生产管理部合并,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同年10月7日,新疆军区发布命令,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李振海所在的部队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

点击查看原图

     李振海无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还是在屯垦戍边工作中,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和模范共产党员,并多次立功。1960年1月,李振海调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工程第二师(伊宁市)14团政治处政法股,任副股长。担任团队的安保工作,为团队的安全保障做出了重大贡献。

甜蜜爱情和幸福家庭

      1952年1月,朱光华17岁在西安卫生学校护士专业毕业,正是人生纯洁美好的花季时代,梳着两个羊角辫,青春飞扬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1952年1月的一天,朱光华听到广播,军队招收女兵。作为一个西安土生土长的女孩,特别兴奋。她要报名参军,从小经过国民党黑暗统治的西安,老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再看看现在解放的西安,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西安解放时解放军官兵对百姓秋毫不犯,个个英勇威武,真是令人羡慕。

     朱光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家人,得到了父母的同意,支持孩子参军。

     1952年2月,年仅17岁的朱光华告别了父母,穿上军装,离开了繁华的城市,来到了新疆兵团农二师焉耆医院,成为一名光荣的军队医院助理护士。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

      当时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焉耆医院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县城开都河南岸。条件比较差,挖地窝子作病房,因陋就简。

      17岁的朱光华看到这条件,顿时有点懵。当护士长将那顶神圣的白色的、负载着天使光环的燕帽,轻轻的戴在她的头顶时,忽然有一种莫名的责任感,她知道,这就是使命!我是一名白衣天使!同时也是一名解放军战士。

      朱光华开始将人生最美好的芳华奉献给了护理事业,用一颗纯洁善良的心、悉心的护理每一名生病的战士、温暖的语言,为病患战士解除身心的痛苦。

      1953年8月,李振海到焉耆医院办事,顺便到病房了看一下住院的战友。李振海来到病房,看到一位穿着白大褂,戴着燕帽的女护士,正在聚精会神地给战友注射。注射完毕后,战士看到李振海来看他,非常激动。他高兴地对朱光华说:朱护士,这是我的战友,战斗英雄,人民功臣李振海。朱光华看看眼前这位个子不高,但是非常精神的小伙,竟是战斗英雄,非常佩服。

    李振海和朱光华在战友的撮合下,开始谈起了恋爱。1954年1月,李振海和朱光华在连队举行了简朴而喜庆的婚礼。两床被子合一块儿就算是一家,李振海收获了甜蜜的爱情,组建了幸福的家庭。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



       一年之后,李振海和朱光华的爱情结晶第一个女儿李梅出生了,夫妻二人高兴地合不拢嘴。随着岁月的推移,二女儿李玲、三女儿李英、四女儿李芝相距出生。小家庭洋溢幸福的笑声。

    李振海的父母年事已高,且体弱有病。李振海远离新疆,实在是照顾不了。李振海考虑现在战争已经结束,大哥在抗日战争中已成烈士,我应该回家尽孝,赡养父母。于是,李振海向上级递交了转业报告,上级没有批准。1964年7月,李振海再次打转业报告,阐述理由,最后上级批准携妻儿老小回家务农。

    这位冀中汉子,20岁参军,跟随部队飞越太行,强渡黄河,先后参加永丰、大荔县、西安战役等十多次大的战役,一路解放了蒲城、大荔、西安等16座城市,转战大西北,西出嘉峪关,跨越大沙漠,翻越祁连山,最后抵达新疆焉耆、库尔勒、伊犁等地,胜利完成了解放新疆中南部的任务。“屯垦戍边、劳武结合”肩负起建设新疆、保卫新疆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离家16年,归来已是四个孩子的父亲,这一路,没有让组织照顾,辗转数日,乘汽车,倒火车,长达十多天,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南梨园村。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李振海回到村后,把自己的军功章锁在抽屉里。全身心投入到新农村建设。自己家有困难从来不向政府伸手,在生产队里,李振海是党员,公正无私,干活处处起带头作用,群众都选他当大队出纳和保管,十多年来,廉洁奉公,丝毫不差。

    李振海上孝父母,下育子女,勤俭持家,后来添了一个女儿,两个儿子。虽然子女多,也严格要求,常常教育儿女:要干净做人,清白做事。在2020年春,武汉发生疫情,李振海作为一名老党员捐出100元,奉献一片爱心。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

     采访即将结束,在高古庄镇政府工作的小儿子李兵夫妇回来看望父亲。李兵说:你好,刘老师。我在《深州老兵风采录》一书中读过你写的文章。我说:这些老前辈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大写特写。

    李兵说:我小的时候,我总是依偎在父亲身旁,抚摸那几枚尘封已久的军功章,听父亲讲过去的战斗故事,听着听着就激动地留下眼泪,父亲也留下了眼泪------

    李兵受父亲的影响,1990年12月应征入伍,在8185部队205团方志敏团队服役。1992年3月入党,担任班长,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4年12月复员回家,转业到镇政府工作。



点击查看原图

     我要起身向老英雄告别,老英雄穿上已经褪色的军装,军装上挂满了历次荣获的军功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光荣在党50周年纪念章。起身送我,在儿子女儿的搀扶下,坐上轮椅,一直把我送到大街上。我挥手致意,李振海老人依然看着我,阳光照在金光闪闪的奖章上,就像一座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开拓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

                                                  202181日星期日草就

标签:leshengkongj     阅读次数(458) | 回复数(0)
上一篇:巾帼更胜须眉
下一篇:还 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