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孙顺超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823462403@qq.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969 篇
    回复总数:1400 条
    留言总数:19 条
    日志阅读:633836 人次
    总访问数:1103551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sunshunchao发表的博文
我的乡愁之二---家屋[2014/11/10 14:41:50|by:sunshunchao]

           乡愁是什么之二---家屋

点击查看原图

    这里说的家屋其实不是我家的祖宅,因为祖宅已经跟我的一个本家叔叔调换了。说起祖宅还有很多故事,还是留在后面另开一题吧。

    1979年弟弟出生,我们狭窄的老宅里已是八口之家。当时政策是,有两个儿子的大队可以批给一块宅基地。父亲写了申请,大队支书指着村子东南角一个大坑说:“你要能把它垫起来,要多大,给多大!”这近乎慷慨的承诺在当时却不易实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生产力还极不发达,个人没有拖拉机,三轮车更是八十年代末的产物。社员自己能动用的,只有一辆独轮手推车。

    于是,我的爷爷和我的父亲像传说中的愚公一样,用两辆手推车推土来垫这块庄基地。好在当时用土方便,无非在旁边挖一个更深的坑,取出里面的土,来垫旁边这一个坑。

    地基垫得差不多了,开始脱水坯。这脱水坯可是个力气活,黑土和成泥,填在枣木做的模子里,用铁丝做的弓弓弦削平了,然后端起这几十斤的几块湿泥,走到铺着细沙土的场子里,把坯扣出来晾晒。如此反复,一天下来,会累的人腰酸背痛。好在当时人们都有很强的互助精神,一家有事,亲戚朋友都会来帮忙。中午,不过吃一顿白面烙饼而已。

    脱好的水坯要烧成红砖,当时盖房的人家都会自己烧砖。挖一个圆圆的深坑,底层设计好通风道,再挖几个圆形小坑,里面放进棒子核,浇上柴油点着。铺上一层碳,帮忙的人们抱着干透了的水坯一层层码在里面,不时再铺一层碳在上面。等填满了,用土封住上面。砖窑一连好几天都冒出滚滚浓烟,等火息了,一窑红砖也就烧好了。

    这样烧来的砖是金贵的,所以八十年代初建的房子,多数还是外面红砖,里面土坯的“假卧砖”。而要强的父亲愣是盖了周围唯一的一处“真卧砖”房,没用一块土坯在里面,而且进深也是“五路檩”,就是屋顶用五根檩条,比一般房子宽出一米多。

    1983年,我们一家欢天喜地地搬进了新居。虽然当时这里还属于村郊,东面是一个大坑,前面是一条河沟,我们的新居像个半岛一样,那么突兀。出门,放眼就能看到五华里外的村庄。

    1983年,也是农村全面开始实行生产责任制的第一年。那一年,年轻的父母就带着我们三个孩子,在这新居上开始了新的生活。父亲养了一头牛,几头猪,还种了十来亩地的棉花。每天天不亮,我们小孩子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勤劳的父亲就起来了。喂猪、喂牛,下地干活。父亲总有干不完的活,直到如今,不到天黑,父亲是不进家门的。

    我结婚的时候,用祖传的老宅换了一套现成的房子,凑活把事办了。

    九十年代末,弟弟也到了结婚的年龄,再盖一套房子提到了议事日程。这时,村里已经不再免费发放宅基地了。于是,花钱把东边的大坑买了下来。我们哥俩开着一辆农用三轮车,利用两个冬天,把两层楼深的大坑给填平了。2000年,六间带套间的新房拔地而起,也给急需房子娶媳妇的乡亲树立了榜样。随后几年,几个大坑和一条河沟相继被填平,盖起座座新房。

    这新房子,我只住了两个冬天。2013年来辛集做买卖,属于我的那三间房就闲置起来了。闲起来的房子就不愿住,之后每次回家,都是住在父母那三间房子的东头,也是我少年时代住的那一间。

    不知从哪年开始,乡下人开始进城买房,确切点说是买楼房。原先是在城里工作、经商的买,在村里办企业的买。后来发展到村里种地的也买,没钱的借钱也要买。进城十二年来,我一直是住在租的房子里,前面是门店,后面是宿舍,卫生间、厨房都很齐全,比之单元楼并无逊色。最大的好处是方便,省去上下班之苦。门前是假山绿地,再往前就是繁华的十字街。开得门来,面临闹市。关起门来,自成一体。闹中有静,怡然自得。

    也不知从何时起,一些朋友开始劝我买房。什么地皮越来越少,建材越来越贵等等诸多理由。确实,睁眼闭眼之间,辛集这个小城的房子已经和省城同价。于是,嘲笑和惋惜又相继而来。朋友们说我错过了买房的最好时机,还说做几年买卖,不如买几套房子。

    看周围的朋友,有的已经坐拥了几套房产。我知道,有的是真有钱。有钱不花,死了百搭。自己的钱,买几栋楼、几座别墅都不为过。可也有贷款当了房奴的,住进小区当了市民,自己有了房子,还给上小学的孩子买上一套。房子是有了,但每月为还按揭还要去透支信用,活得未免也就有点累了。

    每次回村,总有人问:“买楼了没有?”我总是淡然一笑,说“没钱买。”我说没钱买楼,自然没人相信,甚至我自己都不信。但我的确没有在这辛集买楼的打算,绝不是我唱衰楼市。因为楼价的涨跌,对于一个没有需求的人来说,是没有一毛钱关系的。好比这两年的黄金价格,哪怕黄金与白菜同价摆在地摊上,吃炒饼的人还是会选择白菜的。

点击查看原图

    说得有点远了,归根结底,我是一个对农耕文明情有独钟的人。这些年,虽身在闹市,却以隐士自居。客居城市,乡愁时时萦绕在心头。家乡的田园家屋,时时入得梦来,挥之不去。城市的喧闹与繁华毕竟不是我所喜欢的,待到功成身退,回得家去,住进家屋。日日躬耕于田园,天天奉父母于晨昏。把酒东篱,看那白云苍狗;品茶论道,坐拥花开花落。比起那PM2.5笼罩下的城市,岂不快哉?

阅读次数(860) | 回复数(4)
上一篇:登封龙山赋赏析(二)
下一篇:河北省种子协会财务报告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