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送福 微博 网站首页
首页 农民博客 农民图片 农民视频 农民问答 农民超市 农民论坛 农民招聘 农民微博 农福频道 农评频道
头条 网罗 图话 监督 关注 话题 种植 养殖 农资 行情 加工 农法 情感 两性 劳动 顾问 说理 历史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新闻频道 >> 朝闻天下 >> 网罗三农 >> 浏览文章
农民搜索

一家两代人义务架桥270座 近万村民过河不蹚水

时间:2016年12月19日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体:

  一家两代人义务架桥270座 近万村民过河不蹚水
  简易的水泥板桥畅通了村民出行的路,这些都是陈传成和妻子涂相平的功劳。 王有震 摄

  中新网驻马店12月19日电(韩章云 王有震)在河南省泌阳县马谷田镇,群山环绕的村庄多被一条条小河割裂开来,小河上架着的一座座简易水泥桥出自一对夫妇之手。几十年间,陈传成和涂相平夫妇已经累计在村子周边架桥几十余座,上万村民过河不再脱鞋袜蹚水了,而老陈家义务架桥的传统已经传承了两代人,两代人累计架桥270余座。

  在马谷田镇罗店村,提起陈传成和涂相平夫妇,乡亲们没有不说他们好的。夫妻俩的好口碑都源于他们的热心肠,村子周边的小桥是他们义务搭建、维护的,每一个进出村子的人都能从中受益。

  12月18日,记者在罗店村看到,村子边蜿蜒而过的小河并不宽,水也不深,但是如果没有简易的石板桥,想要过河要么脱掉鞋袜蹚水,要么绕行很远的路找到正规的桥。

一家两代人义务架桥270座 近万村民过河不蹚水
 
  隔个两三天,涂相平就会带着工具把村子周边的几十座桥巡视一遍,架桥、护桥已经是家里的一项传统。 王有震 摄

  记者了解到,目前正是农闲时期,52岁的陈传成在几个月前外出务工了,平日里维护桥梁的担子就落到妻子涂相平肩上。

  “我隔个两三天就过来看看,哪座桥需要培土加固了,哪座桥需要换水泥板了,还是得常盯着,毕竟这都是简易桥,水大了就容易冲坏。”记者见到涂相平时,她正穿着及膝胶鞋,扛着铁锹,一座桥一座桥地“巡视”,而架在小河上的石板桥在周边的村子里有几十座,“巡视”工作并不轻松。

  涂相平告诉记者,附近村子里的桥几乎都是他们夫妇搭建的。“从我嫁到他家,就一直在修桥、护桥,我跟他一起装沙袋、搭桥墩,架水泥板,也没细数过修了多少座桥。”在涂相平看来,护桥、架桥已经成为家里的一件必做的事情,就像地里的庄稼,总要去种一样。

  72岁的罗店村村民何长兰回忆道,其实,从陈传成的父亲开始,修桥补路就已经是老陈家的一个传统。

  “陈传成的父亲陈德忠是俺们这儿远近闻名的木匠,哪个桥坏了,哪个路不平了,他都可热心地去修。以前没有水泥板,他就在河上架木板,方便了可多人。”

  18年前,陈德忠去世后,陈传成夫妇就接过了老父亲架桥修路的活。由于夏季水势较大,修好的木桥、水泥板桥经常被冲毁。冲毁一次他们就修一次,据不完全统计,几十年来,他们一家两代在周边几条河道上相继架桥270座。

  陈传成和妻子修好的桥造福了一方百姓,而村民们也对他们的功劳念念不忘。

  “以前冬天蹚水过河冻脚,老人小孩都受不了。人家传成拉来楼板搭的桥,方便了两岸群众,真是做了大好事了。”62岁的马谷田镇衙门店村村民王功伟说,这附近几乎每个村子里都有陈传成夫妇俩搭的桥,方便了无数人。

  当记者问道,这么多年建桥、修桥花了多少钱?涂相平哈哈一笑,说他们也没算过。“修桥花多少钱我也不知道,他(陈传成)是在做好事,我没意见,也不生气,我还要和他一起做。”

  记者在电话里与陈传成沟通时,他最放心不下的还是村里的桥。“我不在家就委托我爱人去看看,该修就修修,等我打完工回家了,我还是要把修桥、护桥的事情做下去,老百姓只有出行方便了,才更有幸福感。”陈传成说,不仅他要修好村子里的桥,他也希望儿子长大后也能继承家里的这份“事业”,为乡亲们的出行“保驾护航”。(完)

(作者:中国新闻网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一家两代人义务架桥270座 近万村民过河不蹚水]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贴子
最新博文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中国河北·惠农文化传播(石家庄)有限公司 办公QQ:2806279960 中国农民博客QQ群:213551375 业务电话:18233189910
Copyright 2013 nongm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3017983号 本网法律顾问:河北三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