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送福 微博 网站首页
首页 农民博客 农民图片 农民视频 农民问答 农民超市 农民论坛 农民招聘 农民微博 农福频道 农评频道
头条 网罗 图话 监督 关注 话题 种植 养殖 农资 行情 加工 农法 情感 两性 劳动 顾问 说理 历史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新闻频道 >> 炕头夜话 >> 说话说理 >> 浏览文章
农民搜索

老人再婚你咋看?(五)

时间:2016年05月24日信息来源:河北农民报 【字体:

老人再婚你咋看?(五)
欢迎参与网上正在进行的话题:①遭遇欠钱不还该咋办?②校园暴力,你怎么看?

老人再婚你咋看?(五)
一切随缘
□孟燕君

  沧县皮中良提议发起的老人再婚话题,涉及到家家户户,当然也涉及到小孟的家庭。2003年,娘突患脑栓塞加上心脏病离世,爹当时才61岁。爹娘是患难之交,感情好得没法说。娘走后对爹的打击非常大,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爹都不停地唉声叹气。本村几位热心人跟小孟和弟弟两家商量,打算帮爹找个伴儿,儿子儿媳全都支持。可爹见了几个都不满意,爹对小孟说:“想找你娘那样的好人,不好找啊!我和你娘感情这么好,我不想再找了。”渐渐地,爹就主动放弃了那个念想。爹把娘的遗像放大,挂在堂屋里,逢年过节供奉菩萨时,总忘不了给娘摆一份供品。前几年爹在石家庄的西清公园管理儿童乐园,作为长子,小孟每逢周末和节假日,都要和老婆孩子前去团聚,一家人热热闹闹,加上每天和天真浪漫的孩子一起,爹渐渐快乐起来。2009年,小孟的弟弟在老家临西县创办了沛公粮棉种植专业合作社,开起了“报农”肥料门市部,爹就回家看起了门市,每天帮着记账、出货,忙得不亦乐乎。门市上天天人来人往,不少亲朋乡邻和爹一起喝茶聊天,读《河北农民报》,爹根本就不寂寞。爹精神矍铄、身板硬朗,有吃有喝不缺钱花,生活得有滋有味。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爹习惯了“老板爹”的生活,小孟心想,这不也挺好的么?
  通过阅读来稿发现,不少子女支持老人再婚,使老人的晚年生活幸福美满,小孟也替他们感到高兴。而饶阳县顾会君老师的一篇《爹,我错了》,把所有的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让小孟感到一丝难过的同时,也被做子女的这份孝心所感动。小孟认为,一切随缘的好。常言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家庭的生活环境和经济状况都不一样,每个单身老人的想法也不尽相同。支持老人再婚者有支持的理由,反对者自有反对的道理。谁家都有老人,谁也都会老。小孟希望大家多站在单身老人的立场去思考,有意再婚的帮忙撮合,无意再婚的也不要勉强。你说呢?

爹,我错了
□顾会君(饶阳县五公镇邹村)

   老伴,老伴,老有所伴,两位老人在一起,有共同的话题,能够培养共同的情趣。在饮食起居中相互体贴照顾,会感到精神愉快,身心健康,这是子女的孝心无法替代的。
  记得我娘去世时才60岁(爹和娘一般大)。娘的突然离世,使爹整日萎靡不振、唉声叹气,整个人瘦了一大圈,也苍老了许多,好像变了个人似的。我每次回家看他,小弟都说爹看电视直到没有了信号,电视还开着,爹却早已睡着了。我当时听了还不以为然,总认为是爹太困了,忘关电视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才慢慢体会到,爹是太孤单寂寞了,电视是他的伴儿,只有开着电视他才能够安心入睡。每每想到这,我的心如刀绞一般疼。因为,在娘离开我们两年后,曾有邻村的一位退休教师,丧偶后看中了爹的厨艺和人品,托人上门提亲,爹也有再婚的想法。当时的我们,从内心深处就转不过这个弯儿,排斥任何人占据娘的位置,总觉得这样对娘不公,由此,爹也就打消了再婚的念头。一晃20年过去了,20年啊,可想而知,爹是怎样熬过来的!现在想想真有些后悔,总觉得对不起他老人家,特别是今天看到孟燕君老师发起的这个话题,更增加了我的负罪感。现在,爹已是八十多岁的人了,我无论怎样孝顺爹,也弥补不了他老人家这二十年来的孤苦。
   为此,我想说:丧偶老人的子女们,你们和我一样,各有自己的家庭,平时忙于工作,忙于照顾子女和一些家庭琐事,即便是再孝顺,因精力有限,陪伴老人的时间也相对较少,这样就无法面面俱到照顾老人的生活,为了老人能够幸福快乐地走过余生,尊重老人的再婚选择吧,这样也会减轻你们挂念老人的精神负担,以便安心工作,也不会留有我这样的遗憾。

儿媳帮公公找老伴
□朱彩娟(石家庄市肖家营小学)

  同事小刘和老公都在石家庄市区上班,公公婆婆在行唐县老家生活。几年前她婆婆因病去世,公公也变得失魂落魄、无精打采。小刘和老公因为无暇照顾老人,不得已,把公公送到了养老院。小刘总以为在养老院里有同龄人唠嗑,有相同爱好的老头儿老太太一起玩儿,公公会过得很开心,没想到公公的状态更差了。没办法,只能把公公接到石家庄一起住。
  一天,公公在聊天时说:“你们把我送到养老院就是不想管我了呗?”小刘解释:“我们给你找的养老院那可是咱县里条件最好的,如果不想管你了,还花那么多钱干嘛?”小刘又试探着问:“那你觉得在单元楼里跟我们住开心不?”公公说:“唉,这不跟笼子里的鸟一样啊!天一亮,你们都去上班了,还是我一个人。我看啊,我还是回村里自己住吧。”小刘也清楚,公公一直生活在村子里,有婆婆的时候,老两口去鼓捣鼓捣那点菜地,在胡同口和那几个老相识下下棋、侃侃大山,闷在城市里,陪伴公公的只有电视机而已。这些话让小刘改变了赡养老人的策略,她想,要是再给公公找个老伴,公公是不是又可以继续他那快乐的晚年生活了?
  当天晚上,小刘悄悄发动老家的亲戚,开始给公公找新老伴。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周末小刘和老公带着公公回家相亲的时候,她看到了公公眼里难得的精气神。两位老人聊得很是投机,于是老爷子老太太重新开启了夕阳红的温暖生活。平时老太太在家做做饭、收拾收拾家、种种菜地,上镇赶集的日子,俩人骑上三轮车,买点日用品……因为有了这些有规律的日子,小刘说她的公公身体也好了,精神头也上来了。
  当然,老年人再婚确实涉及到财产分配这样敏感的事,小刘说他们提前跟两位老人沟通了,他们都希望自己死后依然和原配合葬。两位老人的子女也商量好了,一旦一方先去世,另一方就回到自己子女身边,保证老人老有所养。

两个再婚家庭的故事
□刘彦清(阜城县阜城镇南旺村)

  话说东村、西村各有一位表亲,西村这位表兄甲某比我大一轮,教师出身,东村的表兄乙某比我大8岁,是位大夫(民间的土郎中)。他二人都有再婚的经历。
  甲某63岁时死了老伴,他的一双儿女都在省城石家庄做公务员,收入可观,不可能辞职回家侍候老爸。而已经退休的甲某身体倍棒,吃嘛嘛香,又能歌善舞,加上有丰厚的退休金,也就不安分起来,拈花惹草的老毛病时有发生,弄得满城风雨。他的儿女听说后就想方设法为老爸张罗后老伴。世上无巧不成书,也就有那么一位女教师丁某两年前死了男人,二人性格相投,都爱唱歌跳舞,当然是一拍即成,甲某和丁某弄了一个合同婚姻——说是丁某吃住在甲某家里,负责做饭洗衣等等家务,甲某和丁某死后各回自己的家同原来的老伴合葬,甲某付给丁某每月300元作为劳务费用。双方签订了婚姻合同并得到了公证。不想三年前丁某因病离开甲,甲只好跟儿女去了省城,住进了养老院,于今年病故。
  再说东村的老表乙某今年79岁,有俩儿一女,门里出身当大夫,这多年积攒了不少的家底(估计有几十万吧),三年前死了老伴,老伴的病和死,花掉他一半积蓄,所幸的是乙某精通医道,虽不能日进斗金,却也是衣食无忧。两年前,乙某为找女保姆弄得全家鸡犬不宁,乙某经常出诊,家里要人看家,洗衣做饭也确实离不开人。老伴一死,他心里着实空虚得不轻,儿女都有自己的工作,不会扔掉工作回来伺候他。乙某同孩子们商量雇佣保姆之事,不但没有征得同意还引起一场“世界大战”,他的几个孩子认为老爸一辈子积攒几个钱不容易,雇个保姆实际就是找了一个后妈,那老爸的钱就会悄悄地流入到后妈的口袋。生性任性的乙某最后还是通过朋友关系,愣是从衡水市桃城区挑选了一位比他小40岁的中年保姆兼职老伴,日薪50元月薪1500元。心灵手巧又勤奋贤惠的保姆把乙某伺候得干干净净、齐齐整整,这下倒是把乙某的儿女和他的弟弟妹妹彻底征服了。乙某可以放心地去行医养家挣钱,保姆也有了一个安静的职务和一个舒心的家。
  从这两例家庭来看,老年人再婚与否,取决于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家庭经济实力,两者缺一不可。更不能少的是有一群能够理解老人心情的家人。

舅妈和姨父喜结良缘
□曹祖兴(定州市南城区曹庄子村)

  我有个堂哥,舅舅去世一年后姨妈也去世了,两家儿女都支持老人再婚,张罗着给爸爸妈妈找对象。不知道是谁看看这个瞅瞅那个,灵机一动提议:何必东奔西跑,眼前这个不是更好?于是,让堂哥的舅妈和姨父很自然地走到了一起,这样一来亲上加亲,两家儿女的感情比以往更深了。特别是两位老人,走过开始时的尴尬难堪,迎来了如沐春风、出双入对、琴瑟和鸣,失去老伴后的精神萎靡不振也随着心情舒畅而荡然无存,一下子仿佛年轻了十几岁,日子更有奔头了。尤其是困扰俩老人多年的心脑血管疾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身体恢复了健康。

反对再婚 4点原因
□张桂梅(043200山西省稷山县稷峰镇马家巷农技站)

  在我们这里,再婚的老人少之又少。即使个别退休的男性老人有退休金想再婚,也只有男到女家的份儿。除非老人的子女都是国家公职人员,有工资,才能把女性老人娶回家。年轻人不愿意老人再婚的原因主要有4点:
  一是观念上难以接受,特别是老年妇女再婚,不少人觉得面子上不好看,好像他们养不起母亲,或是对母亲不孝。二是年轻人认为,老年人在看病就医等方面的花费往往较高,自己的老人不管不行,后老伴得病若花费过大,不管吧说不过去,管吧,医疗保险以外的费用都需要他们负担,实在负担不起。三是怕落进以结婚为名诈骗钱财的陷阱。此类案件频频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出现,给本来就困难重重的老年再婚增添了更大的障碍。四是怕老人再婚后把退休金全部花费在后老伴身上,自己的老人受连累,该管的部分管不到位,出力不讨好。

我们给父亲找老伴
□何万志(文安县滩里镇西新桥村)

  母亲过世得早,当年才65岁。父亲比母亲大1岁,是建国初期的国家基层干部,一心扑在革命工作上,很少顾家。母亲太不容易了,在那艰苦的年月里,既要孝敬爷爷奶奶,又要抚养孩子,还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既当妈又当爹,含辛茹苦,把我们兄妹4人拉扯大,直到成家立业。生活好些了,母亲却病魔缠身,受尽了折磨。母亲的去世使我们全家都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之中。最难接受这一现实的还是父亲,尽管母亲在世的时候常和父亲吵架,父亲依旧精心侍候母亲。
  为了不使父亲感到寂寞孤独,我们哥仨三家轮流到老宅跟父亲同吃同住。一年多过来,父亲考虑我们工作繁忙,向我们提出找一个老伴,为我们减轻负担,儿女们也理解父亲,因为我们侍候得再尽心,也不如一个老伴方便。于是我们兄妹4家就帮着父亲找老伴。附近村里年龄相仿的单身老太太确实不少,我们托关系找门路提了不少,但因女方的各种顾虑,特别是传统观念的束缚,儿女们不支持,一个也没撮合成。又通过婚介公司介绍了几个,哥哥还跟着父亲去石家庄相亲,最终也没成。后来经人介绍与黑龙江的一位大姨结婚。双方儿女们都理解和支持二老,关系处理得也很融洽,二老的晚年生活很幸福。街坊邻里都夸我们兄妹孝顺老人。

给想再婚的老人出主意
□胡云峰(孟村回族自治县王帽圈村)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单身老人衣食无忧,再找一个老伴,寻求精神慰藉,共度余晖,追求幸福,无可厚非,还会得到儿女的祝福。但目前老年人再婚多是通过媒人或中介介绍,见过一两次面,就仓促结合共同生活,缺乏对彼此的脾气性格、健康情况和子女矛盾等方面的了解,导致一些老年伴侣经常发生纠纷,直至分手,对老人造成不必要的精神伤害。笔者认为,老人及其子女要先相互了解。
首先,对对方的健康状况和脾气性格要有一个全面了解,这是老人幸福的基础。二老健康至关重要,老人再婚是老年人双方的幸福,不是一方的满足,更不是“雇”一个不花钱的“老妈子”,同样,脾气性格相差太大,也不利于婚后的和谐相处。这就要通过彼此接触坦城相待,或者向亲朋好友“多方打听”深入了解。
  其次,对对方的家庭情况和家庭成员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老人可以对子女做到有言在先,将来是自己生活,还是共同生活,以利家庭融洽。笔者朋友的母亲去世后,父亲再婚时就明确,婚后两位老人单过,去世时由各自的子女发丧,各入各的祖坟。当时虽觉话说得过透,但后来两位老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两边子女也相安无事,又不失为上策。
  另外,老人还要对彼此的经济条件有一定的了解,以利于婚后生活。
  最后,二老再婚时最好办一张结婚证,用法律保障自己的幸福。

有个老伴儿,真好
□多风书(平山县温塘镇米家庄村)

  这是邻村的一位叔叔和婶子结婚后的真实故事。十几年前,邻村的叔叔得了病,婶子照顾了两年后,叔叔离她而去,婶子整天闷闷不乐。两个女儿都结婚嫁到了外村,患有精神病的儿子不高兴了就对母亲破口大骂,母亲气得泪水横流。左邻右舍的人看不惯,但是面对这样一个家庭也没办法,老人的苦日子真是没有尽头。
  村里有人提出让婶子再婚,撮合婶子和村里一个和她年龄差不多的死了老伴的男人结婚。俩人经过接触,感觉有共同语言,于是就结婚生活到了一起。俩人共同下地劳动,回到家里一起做饭、洗衣,特别温馨。婶子的脸上有了笑容,那个叔叔每天也是乐呵呵的。
  一次,婶子在地里干活肚子疼,叔叔就将她背回家,赶紧找来医生给她看,喂她吃药,给她做好吃的。叔叔不舒服了,婶婶跑前跑后忙个不停。彼此间细心的照顾和呵护,使俩人都感受到再婚的幸福。
(作者:河北农民报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老人再婚你咋看?(五)]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贴子
最新博文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中国河北·惠农文化传播(石家庄)有限公司 办公QQ:2806279960 中国农民博客QQ群:213551375 业务电话:18233189910
Copyright 2013 nongm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3017983号 本网法律顾问:河北三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