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寺营乡中心卫生院院长庞建彤

农民互联网新农村工作站站长:王志胜

农民互联网新农村频道热线:15369028555

新农村新闻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新农村 >> 创业先锋 >> 浏览文章

“大家富了才是真正富” ——记商都县农民企业家谷守江

时间:2015年10月21日信息来源:新农村频道

  

乌兰察布日报见习记者 邓秀秀

  “老谷他是个实在人;老谷他人挺好的;老谷他守信用,跟我们说到做到……”提到老谷,农民们对他的夸奖几天几夜都说不完,那么,这个人人都说好的老谷到底是个啥样的人?

  老谷,全名叫谷守江,今年45岁,是商都县鑫磊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也是商都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这么多光鲜亮丽的身份,但他更愿意说自己是个地道的农民儿子。他眷恋着自己的家乡,他有着一颗不忘百姓的心,自己富了还不够,他得让父老乡亲都富了,都过上幸福的好日子。

4000元开创了一辈子的事业

  他姓谷,也确确实实的和粮食打了多半辈子的交道。1992年,乌盟工业学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商都县外贸局工作,平稳的日子一直到了1998年,这一年他下岗了。下岗后,为了生计他来到了西安,因为大学学的是金融,所以在西安顺利找到了工作,当然也学到了先进的理念和知识,这一待就是4年。

  2002年,他回到家乡商都县杜家村,看到农民种的蔬菜卖不出去,来收购的商贩又把价格压得很低,在城市的那几年吃了不少苦,也学了不少经验,自然眼界也开阔了许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他想了一个办法,他们能来收购,为什么我们不能把菜运到外地市场销售?就这样,他用自己这几年积攒下来的4000元购买了农民们的西芹,并和其他五个合伙人开始跑农贸市场,收购农民的西芹自己卖到各大市场。跑了20多天,转了河南、安徽、徐州等地20多个市场,销售了20多车40多万斤西芹,挣了5万多元。他和其他的合伙人都觉得能继续干,并且要规模化经营,从此,他就开始了和蔬菜打交道的生活。

成立合作社带领农民致富

  2008年,谷守江在商都县注册成立了鑫磊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且通过流转农民的土地建立了蔬菜基地,将旱地改为水地,配套先进设备,进行合理化种植,并统一管理,通过现代化的种植,亩产较之前有了显著提高。

  农民也发现现代化种植能增产、能挣钱,但是配套设施、打井等都需要钱,农民手里没那么多钱,谷守江得知后以每亩115元租回300亩农民的旱地,经过合作社打井配套后变成水地,再以低于市场价返租给农民,如果实在是特困户,就会给予他们一定的资金支持,三年来,共帮扶了200多户,为他们垫付资金50万元。并且定时派科技人员为农民进行指导,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人均收入达4000多元,最高的能达到10万元,农民日子过好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经过几年辛苦的经营,规模化发展,现在社员有540户1689人,入社社员平均每人每年增收2300元,家家户户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盖起了大瓦房,家电一应俱全。“我们孩子能上大学多亏了老谷,他从不拖欠我们的钱,收菜的价格也比其他人高,我们都愿意把菜卖给他,他人很实在,我们有啥困难都找他……”社员温栓枝激动地向记者说到。还没等温栓枝说完,王宏老人就忙着说了起来:“我们是移民过来的,以前在老家种旱地,一共20亩,年年靠天吃饭,天不下雨收成就不好,日子过得很是艰苦,现在我们种1.5亩的地,靠这一亩半的地一年就能收入2万多元,可是过上好日子了,唉,他这个人就是好,给我们说到哪儿应到哪儿,价格公道,钱给的也快”。

  这几年,谷守江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他跑遍了各大城市的农展会,学习先进的种植理念和种植模式,并把这些高科技运用到种植中,经过合作社种出来的蔬菜都是无公害绿色食品,而且将产品进行了改良,生产出了香蕉西葫芦、迷你小南瓜等新型菜品,并且建立了农产品加工厂,在北京、呼和浩特设立了办事处,2013年11000亩蔬菜种植基地申请了“绿色食品”认证,为农民脱贫致富打下了良好基础。

  合作社的90后会计王睿说到谷董时笑得很开心,她说:“我们谷董可是个时髦的人,他不仅懂金融,更能玩得转高科技,现在合作社就充分利用互联网,开了天猫店、微店等网上商店,线上线下同时卖蔬菜,生意很红火”。

为政府分忧解难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谷守江不但带领农民致富,让农民过上好日子,也积极参加县里的每项活动,献计献策,争当模范表率。在2012年县里开展的“三资清理”工作中,谷守江起早贪黑,找思路想办法,最后商都县荣获了乌兰察布市“三资清理”工作第一名。今年旧城拆迁改造,工作难度大,时间急,但他圆满完成了任务,几位拆迁户还给他送来锦旗。他说:“金奖、银奖,不如人民的褒奖;金杯、银杯,不如人民的口碑。要把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作为鞭策自己的动力。”

  谈到将来的打算,谷守江微微一笑说:“今后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准备筹建1000吨净菜车间、1000吨恒温库各一座,在实施的同时再引进适销对路的新品种和新技术,充分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增加农民收入。”

  一位45岁的农民企业家,在自己富起来的同时,不忘家乡父老乡亲,十多年来一直在帮助农民致富的道路上努力奔波着……


(作者:乌兰察布日报 邓秀秀 编辑:xinnongcun)
网友评论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中国河北·惠农文化传播(石家庄)有限公司 办公QQ:2806279960 中国农民博客QQ群:213551375 业务电话:18233189910
Copyright 2003-2016 nongm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3017983号 本网法律顾问:河北三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