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送福 微博 网站首页
首页 农民博客 农民图片 农民视频 农民问答 农民超市 农民论坛 农民招聘 农民微博 农福频道 农评频道
头条 网罗 图话 监督 关注 话题 种植 养殖 农资 行情 加工 农法 情感 两性 劳动 顾问 说理 历史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新闻频道 >> 午间课堂 >> 天下农资 >> 浏览文章
农民搜索

  解说“农药残留”质疑

时间:2015年10月10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

“涕灭威”西瓜、“乙草胺”草莓……一个个关于农药残留的“新闻”,让公众闻之色变,更让很多农产品产地和农户遭受当头棒击。夏日渐近,各色瓜果蔬菜又将集中上市,有“毒”传闻是否又将如影随形?……记者采访权威专家,解开消费者关注的几大疑问。
高毒农药,一直长期没有禁止?
在刚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中,对农药的使用实行更严格的管理,禁止将剧毒、高毒农药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药材。
由于是在食品安全法中首提剧毒、高毒农药的禁令,一度被解读为我国高毒农药一直可以用于上述产品。
“从农业部门的规章,到国务院条例,对高毒、剧毒农药都作出了范围的限制,严管下,使用比例也逐年下降。此次在食品安全法中,是将这一禁令提升到了法律的高度。”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所长隋鹏飞说,十年前,高毒农药在农药中占比近30%,现在不到1.7%。
农药残留=不安全?
“农药如果使用规范,是安全可控的。但不少消费者都认为,有农残就等同于不安全,甚至故意去选择‘虫眼菜’。”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说,这是混淆了“农药残留”和“农残超标”的概念。
专家介绍,蔬菜使用农药很正常,全世界无一例外。只要严格执行停药期和严格用药范围,农药残留是可以降解到安全标准范围内的,而此时产品就是安全的。
蔬菜农残超标,这个“很普遍”?
从农业部近年来的例行监测结果看,食品农药残留合格率也正逐年提高,2014年全国各类蔬菜的合格率已达96.3%。
来自农业部蔬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信息也显示,近年来甲胺磷、对硫磷等禁用农药基本没有检出;氧乐果、克百威等限用农药的检出和超标的次数也大大降低,已不是造成蔬菜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检出值也逐步降低,虽然仍有部分蔬菜有农药残留检出,但普遍检出值并不高,基本都低于限量值。
含致癌物质,就会“致癌”?
厉曙光说,“不合格”不等于不安全,更不等于“有毒”;含有致癌物质不等于一定“致癌”,还需要看剂量和接触的时间,这需要明确区分清楚。“简单说,就是要说清楚多长时间、多大量。”“如果真的出现不合格,该罚就重罚,但没必要用耸人听闻的说法,去挑战消费者的接受度。”厉曙光说,这既不科学、更不理性。
一次检出问题,防范一类产品“很必要”?
多位专家表示消费者缺乏专业性,在食品安全信息上更是“宁可信其有”,有时候导致一些个别现象被不断放大。
专家认为,目前市面上公布的蔬菜农残检测结果主要来自于三方面:政府部门、第三方检测机构和媒体。但检测仅仅对样本或该批次负责任,因为一次检测超标,就去否定整个行业,甚至永远远离这一农产品,完全没必要。
农户一次次“中枪”,该咋办?
在新媒体时代,牛奶致癌等谣言不时在朋友圈、微博刺激着消费者神经,对农业造成的损害动辄过亿元……
有专家认为,“一是传播谣言者影响力远远超过辟谣的人,二是消费者倾向于把他们最先接收到的信息当真,三是消费者对负面的消息更容易相信。”
专家认为,政府监管部门、科普组织都应加强与公众间的“风险交流”,及时释疑解惑,成为不实信息的“过滤器”、网络情绪的“缓冲器”向消费者传递理性的声音,才能逐步消除公众的焦虑感。       广明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  解说“农药残留”质疑]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贴子
最新博文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中国河北·惠农文化传播(石家庄)有限公司 办公QQ:2806279960 中国农民博客QQ群:213551375 业务电话:18233189910
Copyright 2013 nongm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3017983号 本网法律顾问:河北三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