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送福 微博 网站首页
首页 农民博客 农民图片 农民视频 农民问答 农民超市 农民论坛 农民招聘 农民微博 农福频道 农评频道
头条 网罗 图话 监督 关注 话题 种植 养殖 农资 行情 加工 农法 情感 两性 劳动 顾问 说理 历史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新闻频道 >> 午间课堂 >> 天下农资 >> 浏览文章
农民搜索

叶枯唑能否实现再度崛起?

时间:2015年10月10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

1.叶枯唑的过去:鲜花与掌声
叶枯唑,是1970年代中国少有的自主创制的新农药。 
在1970年代,因为水稻白叶枯病的年年大发生,当时国内外缺乏防治白叶枯病的有效药剂,于是催生了“叶枯唑”新药剂。 
最先研发出“叶枯唑”的,当属四川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叶枯唑的诞生,为当年的化工研发人员,赢得了应有的鲜花与掌声,改变了当年主要依靠进口日本农药“敌枯双”(1986年被停用)的局面。 
叶枯唑的诞生,为我国水稻细菌性病害的防治,立下了汗马功劳。叶枯唑,具有内吸性,治疗效果明显,对水稻白叶枯病具有理想的效果,药效好,价格实惠,性价比高。 
由于中国的《专利法》是直到1984年才正式颁布出来的,因此1970年代出生的叶枯唑,在当年是属于国有生产技术,产权不清晰,难以受到专利的有效保护,于是,在1980年代,叶枯唑生产企业一下子冒出了20多家。 
1979年,“叶枯唑制剂生产技术”,获得浙江省科学大会二等奖;1982年,由浙江省温州市工科所和温州市农科所等,合作开发叶枯唑可湿性粉剂成功,当年就正式投入小试,在大田使用上取得较好防治效果,1984年扩大化生产,获得浙江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长期以来,提起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药剂,主要是以叶枯唑为主导,辅之以农用硫酸链霉素、菌毒清(辛菌胺醋酸盐)及代森铵等,而这后面3个药剂防治效果,均不如叶枯唑,因此,水稻细菌性病害的庞大市场,在1980年代,催生了很多集体所有制及私有制(民营)农药生产企业。在当年,因为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年年均有大发生,导致叶枯唑市场供不应求,出现了代理商“拿钱、排队、等货、抢购”的火爆局面。 
1990年代,叶枯唑生产厂家又冒出了20多家。2000年之后,还陆续地有10多家企业继续申请叶枯唑的登记生产。 
因此,直到2008年,在国内登记叶枯唑的企业,累积有55家之多。 
同时,因为叶枯唑对水稻白叶枯病的卓越防效,合理的价格,性价比高,一直成为出口东南亚水稻国家的主要药剂。 
叶枯唑制剂,是国内最早实现“制剂出口”的本土农药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是亚洲区域水稻细菌病害的主打药剂。 
“叶枯唑原药生产技术”,2004年被列入《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编号982903X之中,属于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农药生产技术。 
在1978—2008年间,叶枯唑赢得了自己辉煌的30年。 
2.叶枯唑的现在:落寞与冷清
随着叶枯唑登记企业的不断增多,导致市场价格搏杀,批发价格混乱,零售利润穿帮,厂家无利可图,于是只有偷工减料;加之我国水稻制种技术(包括杂交水稻的品种改良)的不断进步,水稻的白叶枯病,在逐年地减少,只有少数年份,偶尔零星地发生;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也只有出现在台风年份,假若无台风及暴雨天气,则几乎不会发生水稻细菌性病害。于是,自2008年之后,叶枯唑市场逐步地变得落寞,“水稻无病”,市场消失,叶枯唑从原来热火朝天的局面逐步地变得冷清下来。 
2008年的“农药临时登记清理政策”,一下子清理掉44家企业的叶枯唑“临时登记证件”(LS临时登记),市场上从原来55个登记证件一下子缩减为只有11家叶枯唑的正式登记证件(PD正式登记),但是这也无法挽回叶枯唑昔日的辉煌。 
3.叶枯唑的未来:难题与悬念
在此期间,虽然有少数几家企业在白菜软腐病和番茄青枯病上进行了扩展登记,但是,叶枯唑再也没有恢复到当初的“主打”地位。
自1970年代诞生以来,叶枯唑一直只有制剂的登记,却没有进行原药的登记,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2014年9月《叶枯唑安全风险座谈会》在温州召开。会议上,达成初步意见:一是需要补充叶枯唑原药登记;二是需要企业自己联合做慢性毒理试验;三是叶枯唑登记资料的再评估。 此外,会议上还提及到:叶枯唑分解代谢产物不明朗、慢性毒理学试验缺失、田间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等。这些,都需要企业重新联合试验,集体回答参会者的质疑与提问。 
但是,快一年时间过去了,叶枯唑企业联合试验,还是没有眉目,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小算盘,都在计算着各自的利益。 
目前市场上,叶枯唑制剂(20% WP),低廉的价格,刀片一般的薄利,导致大多数厂家都没有兴趣与动力,再在叶枯唑上投入时间、金钱和耐心。 
叶枯唑,曾经是中国自主创制农药的骄傲,如今却处于尴尬之中,未来则处于“悬念”之中。 
那么,一个没有利润的产品,在市场上究竟还能走多久呢?
当年,叶枯唑的诞生,培育了一大批的农药生产企业。很多企业的发家、崛起也依赖于叶枯唑的生产。如今,经过30多年的价格竞争,叶枯唑已经无利可图,也有可能被企业逐步地放弃。 
任何一个产品,要想在市场上保持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其前提条件也许需要很多个,但首要条件则在于该产品要有合理的利润空间。在有适当利润的前提条件下,企业才会有步骤地进行“老产品的维新运动”,例如:对叶枯唑不断提高含量、深入扩展登记、改变剂型包装、更新登记对象、适当地提高售价等。 
从叶枯唑的历史中也可以看出:依靠“低价竞争”,哪怕是再好的产品,最终也只会走入死胡同里。低价营销策略,导致企业无法二次对产品进行“升级和换代”。 
没有利润的产品,哪怕终端市场有需求,企业也没有兴趣去“维新和改造”。 
幸运的是,业内还有少数几家企业,还在“叶枯唑”领域里继续坚持和守望,他们希望独立地做出慢性毒理试验报告,解决叶枯唑原药登记问题,然后对叶枯唑进行“维新运动”:提升含量、改变剂型、更新登记、扩展作物,然后适当地提高价格,走出一条“老树开新花”的维新之路。
              熊兴平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叶枯唑能否实现再度崛起?]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贴子
最新博文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中国河北·惠农文化传播(石家庄)有限公司 办公QQ:2806279960 中国农民博客QQ群:213551375 业务电话:18233189910
Copyright 2013 nongm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3017983号 本网法律顾问:河北三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