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送福 微博 网站首页
首页 农民博客 农民图片 农民视频 农民问答 农民超市 农民论坛 农民招聘 农民微博 农福频道 农评频道
头条 网罗 图话 监督 关注 话题 种植 养殖 农资 行情 加工 农法 情感 两性 劳动 顾问 说理 历史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新闻频道 >> 午间课堂 >> 天下农资 >> 浏览文章
农民搜索

改革阵痛不能全由农民承担

时间:2015年10月10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

  改革是必须的,调整是必要的,但是改革发展的阵痛不能都让农民来承担。粮食毕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农民种粮,本身就是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一份责任与担当,市场波动的成本也不能全让农民来支付。眼下,如何保障种粮农民利益和积极性至关重要。
当前,国家粮食主产区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的玉米自南向北逐渐进入成熟期,然而,丰收在望的农民却高兴不起来。不久前,国家发改委、粮食局、财政部、农发行等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定为每斤1元,这比去年临储价格每市斤最多调低了0.13元,也是自2008年国家推出玉米临储政策以来,临储价格首度出现下调。
连续7年上涨,首次下调就是如此大幅度,既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2008年以来,在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保障和托市下,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年年上升,玉米价格也一路走高,2008年,临时收储价每斤还只有7毛多,但到2014年,已经猛涨到1.13元,上涨了近60%。
然而,与国内玉米价格单边上扬相反,国际市场价格已连续3年走低,下调前,玉米进口价和国内临储价的差别已经达到了每吨600元左右。这直接导致了两个后果:一是玉米进口量猛增,二是玉米库存高涨,“洋粮入市,国粮入库”,部分主产区出现了“收不了,储不下,销不掉,财政补不起”的局面。
可以说,今年玉米临储价较大幅度调低,既是市场倒逼的自然结果,也是产业调整的必然选择。将临储价水平尽量贴近市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引导粮食价格回归市场。既有利于鼓励饲料和深加工企业等多元市场主体多收粮、多存粮、多用粮,有利于促进国内玉米产业长期健康发展;还能释放信号,合理引导市场预期,积极稳妥地引导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对于农民而言,也是一次深刻的市场意识培训和风险精神的教育,因为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
但是,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玉米临储价较大幅度调低,对农民利益带来的冲击也是实实在在的。近年来,随着粮食价格上涨,种植成本也不断攀升,农资、劳动力,尤其是流转土地的价格,很大程度是建立在去年粮食价格的基础上。而今,每斤收储价格下调了0.13元,对农民尤其是规模种植户而言,影响可想而知。调整结构、改种改制,是一个改革的过程,暂时农民还难以适应,短时间内还会存在不少困难。改革是必须的,调整是必要的,但是改革发展的阵痛不能都让农民来承担。粮食毕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农民种粮,本身就是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一份责任与担当,市场波动的成本也不能全让农民来支付。眼下,如何保障种粮农民利益和积极性至关重要。
收储价格已定,关键是要让粮食卖得出、卖得顺、卖得好。按照政策,今年玉米临储收购执行时间调整为2015年11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启动时间比往年提前20天左右。这有利于农民收获后及时卖粮,也有利于充分利用好烘干能力,尽量减少玉米霉变。同时,收储主体也增加了中航工业集团与中粮集团、中纺集团一同作为中储粮公司的补充力量,有利于扩大仓容能力和收储进度。必须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做好准备工作,确保资金、设备到位,按时启动,严防压级压价和给农民打白条的行为。对于可能存在的玉米霉变等质量问题,既要严格执行收购质量标准,各地也要及早做好质量不达标粮食的收购处置具体工作方案并适时启动,确保不出现农民“卖粮难”。同时,还要积极调动饲料和深加工企业等多元市场主体参与收购。
调整转型期间,面对改革的目标和保障粮食安全、农民利益的需要,首先,必须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支撑的投入,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严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不管怎么调都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调下去;其次,对于一些改种改制的农民,加大对他们的补贴和各项扶持;第三,在防范风险前提下,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种粮大户的金融支持,以免其资金链条出现问题影响下一季生产。总之,要不断创制强农惠农富农新的抓手、新的平台。
与此同时,各地也可以从眼前实际出发,探索在其他环节给予农民一些有效的扶持。例如,农民晒粮难是一个普遍问题,可以将农村中的停车场、篮球场、文化广场等利用起来,提供给农民作为临时晒粮场地;对于一些有能力、有基础的种粮大户,加大补贴力度帮助他们购置烘干设备,或者以合作社为载体,向农民提供烘干服务等。另外,每到粮食销售时节,都是经营主体给农民支付地租、清还农资赊账的时候。这个时候给他们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以免其转而求助高利贷或者低价贱卖粮食;对于一些在银行已经贷款信誉良好的客户,也可以适当延长还款期限,防止逾期还款影响信用等等。
从长远发展来看,尽管当前玉米收储价格大幅度下调,但是依然高出国际市场价格不少;我国玉米连年丰收,库存不断增加,阶段性供大于求的格局进一步加剧;市场需求持续疲软,对玉米价格走势形成了压制,未来玉米价格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对此,农民要有充分的市场预期和准备,适时调整种植结构。但是调整之后种什么,也是一个问题,粮食主产区的政府部门要做好有效引导和服务,既要调整,也要避免盲目性,同时着眼长远大力培育新的产业上下游的支撑力量。相关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也要充分考虑到农民的承受能力,既要持续推进改革,也要实现平稳过渡。在统筹考虑各方市场主体利益和意愿的基础上,要始终坚持把农民利益放在重要位置。
唯有如此,我国粮食安全的大局才能守得住,我们方可期待,经历改革阵痛的玉米市场会真正走向成熟。农民日报 施维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改革阵痛不能全由农民承担]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贴子
最新博文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中国河北·惠农文化传播(石家庄)有限公司 办公QQ:2806279960 中国农民博客QQ群:213551375 业务电话:18233189910
Copyright 2013 nongm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3017983号 本网法律顾问:河北三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