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互联网聚焦三农频道工作人员查询

聚焦三农工作站站长:程金箱

聚焦三农频道热线:13653386251

综合新闻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聚焦三农频道 >> 人物报道 >> 浏览文章

追记平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齐庆三:把新闻写在大地上

时间:2015年09月09日信息来源:河北日报

  

追记平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齐庆三:把新闻写在大地上

  2013年9月12日,齐庆三到北滚龙沟村采访,很少照相的他让同事给他在板栗树前拍了一张照片,这也是齐庆三留下的最后一张工作照。 杜庆奎摄

河北日报通讯员 范会成 闫鹏飞

河北日报记者 杨威力 王峻峰

  2013年11月11日,平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齐庆三同志由于心脏病突发,倒在了自己为之奋斗了22年的工作岗位上,年仅44岁。

  22年,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齐庆三于清贫中不懈坚守,于坚守中笔耕不辍,毕生坚守着一个信念——把新闻写在大地上!

  追求事业的最高境界,把完成每一项工作都当作攀登高峰的过程,到达顶峰就是他的目标

  齐庆三1969年12月出生,1991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因文字功底深厚,参加工作后不久,他便被平山镇“挖”到镇办公室,负责起草讲话、公文等文字工作。

  平山镇是平山县第一大镇,镇办公室人才济济,初出茅庐的齐庆三并没有被人们怎样看重。但时间不长,齐庆三就凭着自己扎实勤奋的工作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崭露头角,并逐渐扛起重要文件起草的重担。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把完成每一项工作都当作攀登高峰的过程,到达顶峰就是他的目标。”曾经的同事闫振平回忆说,“1995年镇人代会期间,庆三接到了撰写一篇重要文件的任务。按惯例用个一天、半天时间就能交差了。但是庆三认为,那几年正是全国上下改革开放深入开展,区域经济迅速崛起的难得机遇,他向领导建议这份文件一定要把上级的精神真正融会贯通在里面,这样可以方便基层干部群众贯彻落实。”

  最终,领导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齐庆三买了一堆方便面,搜集了中央、省、市、县的一系列有关文件,把自己反锁进办公室。三天后,“咣当”一声,办公室的门开了,舒展着双臂的齐庆三从办公室走了出来。反复修改了8遍的1万多字的文件起草终于完成了!“要不是有一个坚强的信念顶着,他早趴下了!”闫振平说,“那个文件对工作的推动作用特别大,各项工作的进度明显快了一个节拍。”

  虽然日常的文字材料已经够繁重了,可齐庆三仍然觉得自己还没有做到更好,他开始研究报纸上的稿件,尝试把镇上较为突出的工作和做法写成新闻稿投往报社。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在《河北日报》、《建设日报》(现《石家庄日报》)等报纸上不断出现齐庆三的稿件。1996年,齐庆三被县委宣传部“挖”到了新闻科,由此开始了17年的新闻宣传之路。

  2009年2月21日,县里开了个三农工作汇报会,要求农口部门汇报当年的重点工作安排。会上,12个单位的负责人作了汇报。这样的会议能有新闻?正当同事们发愁时,齐庆三以他惯有的新闻敏感性对同事说:“这些人的汇报都是脱稿儿发言,没有大话套话。咱们就从改会风、转作风角度写!”第二天,现场新闻《平山县工作汇报会吹出务实风》刊发在了《石家庄日报》头版头条。

  寒来暑往,从一名不起眼的通讯员到新闻科长,再到主管新闻宣传的副部长,齐庆三撰写发表新闻稿件1360多篇。这些“豆腐块儿”、“千字文”,见证了齐庆三追求卓越的不懈努力,传递了平山发展的“强音”。

  宣传干部要有敏锐的目光和敬业的精神,他的职责是要让更多的人关注平山关注老区

  2002年12月5日至6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要求革命老区平山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平山县广大干部群众牢记重托,不辱使命,全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如何宣传好平山,进一步提升平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全国乃至世界关注平山,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新闻科一班人在齐庆三的组织下,各抒己见。“交答卷,就以交答卷为题,干部是‘答题者’,发展是‘考题’,群众是‘考官’。”经过一番讨论,齐庆三灵机一动,“咱就在总书记到西柏坡学习考察的周年之际,邀请上级媒体实地采访,把县里的工作报道出去。”

  齐庆三带领新闻科一班人,分组包片,深入采访,加班加点整理出1万多字的详实素材。胡锦涛同志在平山考察1周年之际,老区平山“交答卷”的报道在省、市党报头版头条刊发。当同事们都在欣喜时,他却皱起了眉头:为什么《人民日报》看不上我们的稿子呢?于是,他找了该报多篇头条,组织新闻科一起研究学习。3周年的时候,齐庆三一边抓紧和该报驻河北记者站联系,一边和同事们准备素材。终于,2005年12月8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了《平山老区奋斗3年换新颜》。这开创了改革开放以来平山县新闻报道的先河。那天,齐庆三拿着报纸,逐字逐句地看了又看。2007年9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革命老区平山县成“太行明珠”》一稿,这又是在他的精心策划下完成的。

  刘海涛是平山的生意人,近几年,回到家乡葫芦峪投资1亿多元搞荒山开发,并摸索出“大园区、小业主”的全新模式。这样一个高投入、高水平、高效益的农业开发模式,让已经担任宣传部副部长的齐庆三捕捉到了:“这对于全省的荒山开发,具有重大的引导意义。”2012年,他和同事到葫芦峪深入采访,撰写了《荒山开发的葫芦峪模式》一稿,在市级报纸刊发。但他依然感觉这样重大的典型宣传还远远没有到位。2013年5月,他又邀请《河北日报》5名记者,一块儿到葫芦峪蹲点采访了3天2夜。随后,在《河北日报》头版头条和一版显要位置,连续刊发了3篇长篇通讯,全面宣传和介绍了葫芦峪的开发模式。这一组重头报道,引起了省委和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们专程到葫芦峪实地考察调研,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如今,葫芦峪已经成为全省开发荒山、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面旗帜。

  有人找齐庆三请教成功秘诀,他把挂在嘴边的话又说了一遍:“报纸天天印,新闻天天有。就看我们有没有‘新闻眼’,能不能从习以为常中发现新闻。”

  他热爱宣传工作,工作中能达到忘我的境界

  1998年8月,平山县西部山区突然遭受特大暴雨袭击。齐庆三主动请缨,到重灾区北冶乡采访。

  险溢河纵贯北冶乡,暴雨过后,由平时的不到20个流量,猛增至880个流量。河床陡、滚石多、水流急,当地人这样形容险溢河,“险溢河,水不深,晴天白日鬼拉人!”意思是说,当人们趟过河道的时候,很容易被水底的滚石夹住腿脚,瞬间被水流卷走,夺去生命。

  看着执意要过河深入一线采访的齐庆三,乡里的同志劝他:“路都断了,爬山过河太危险,你就在乡政府附近看看算了。”但是齐庆三还是坚持上路了。不通机动车,他就骑自行车,连自行车也走不了的地方,他就步行。有时,一天好几次趟过险溢河。经过三天两夜的连续奔波,他走遍了北冶乡所有的重灾村。

  完成了采访,齐庆三连夜赶写稿子。等把稿子写完,已是凌晨5时。顾不上休息,他又步行七八里路,赶上第一趟班车,把稿子送到了石家庄日报社。第二天,反映灾区干部群众抗灾自救的通讯《冲不垮的堤坝》,在一版显要位置刊发。这篇来自重灾区一线的鲜活报道,极大地鼓舞了干部群众重建家园的士气和斗志。一批批社会各界捐助的救灾款物,也跟着这篇报道提供的线索,源源不断送到了灾区。

  2000年冬季的一天,和同事一起到林业局采访的齐庆三,突然胸闷气短、冷汗淋漓,被紧急送往县医院。半路上,随着不适症状的消失,他不顾大家的劝阻,固执地返回林业局和同事一道完成了采访任务。可是,要强的他并不知道,这是病魔对他的生命发出的第一次“黄牌警告”。此后,类似的症状又出现过好几次,他始终都没有放在心上。

  2012年12月9日凌晨2时,在单位值班的齐庆三突感身体不适,实在难受得不行,便喊来也在值班的司机帮他捶背,想坚持到天亮再说。凌晨5时,司机看他不见好转,硬把他拉到了县医院。检查后,齐庆三被紧急转送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这一住就是28天,等他走出医院时,心脏里已经放进了三个支架。

  出院后没歇几天,齐庆三就返回了工作岗位。每当有人问起他的病情,他就会轻描淡写地说:“心脏放上支架,有了‘主心骨儿’,这回没事儿了。”他像个“好人儿”一样,活跃在各个工作场合……

  即使在他生命最后的两天多时间里,他依然在为宣传平山奔波着、奋斗着:

  ——2013年11月9日,星期六。上午,齐庆三把要在《石家庄日报》推介平山旅游资源的稿件准备好,等周一给领导审定。下午,在单位审定下周一要在《平山通讯》上刊发的稿件。晚上,在单位值班。

  ——11月10日,星期日。上午,在单位和同事一起商量专版稿件的提纲和主要内容。下午直到深夜12时,在单位和同事们共同撰写、修改、审定专版稿件。

  ——11月11日,星期一。早上7时,赶到单位对前一天的稿件再次进行修改和润色。之后,与同事一起骑自行车去送审稿件,途中突然发病晕倒。9时29分,经县医院全力抢救无效,齐庆三被病魔夺去了年轻的生命。

  齐庆三走了。44岁,青壮之年,事业未竟,心愿未了……


(作者:范会成 闫鹏飞 杨威力 王峻峰 编辑:pingshan)
网友评论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中国河北·惠农文化传播(石家庄)有限公司 办公QQ:2806279960 中国农民博客QQ群:213551375 业务电话:18233189910
Copyright 2003-2016 nongm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3017983号 本网法律顾问:河北三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