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送福 微博 网站首页
首页 农民博客 农民图片 农民视频 农民问答 农民超市 农民论坛 农民招聘 农民微博 农福频道 农评频道
头条 网罗 图话 监督 关注 话题 种植 养殖 农资 行情 加工 农法 情感 两性 劳动 顾问 说理 历史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新闻频道 >> 朝闻天下 >> 网罗三农 >> 浏览文章
农民搜索

多名河北官员将孩子送往内蒙古高考 资格被取消

时间:2015年06月08日信息来源:澎湃 【字体:

多名河北官员将孩子送往内蒙古高考 资格被取消

  6月4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大多数高考考生都拿到了准考证,而刘小乐(化名)的准考证却还“躺”在当地教育局招生办的柜子里。

  此前,有人举报刘小乐是“高考移民”,其父母是河北省公职人员。

  在今年高考开考之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接到大量举报河北各级官员将孩子送往内蒙古参加高考的举报电话,被举报的官员分布在河北各地的党委组织部、公安局、水利局等众多部门。

  在5月25日之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已经清退了几百名来自河北的“高考移民”。然而,从5月25日到高考开考这段时间,该中心的高考举报电话依然响个不停。

  一些执拗的“高考移民”家长甚至在劝退之后,还跑到内蒙古当地信访部门去上访。

  这些家长将孩子送往内蒙古参加高考的热情如此之高,以致于在河北催生了一个倒卖户口的地下产业。这些人通过自己的关系网络帮河北家长迁移户口至内蒙古,从中收取好处费,是为“移民中介”。

  而河北各级官员拥有更多的“门路”,更容易将全家户口迁移至内蒙古以便孩子参加高考。

  5月28日,澎湃新闻获得了一份高考举报名单。

  名单显示,内蒙古考生刘小乐的父母是河北公职人员。其父亲是河北承德市森林公安局一名警察,母亲则在河北承德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上班。

  当日,澎湃新闻向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咨询此事。工作人员通过招考网络查询发现,刘小乐在高考报名库里的信息显示,其父母均为“自由职业”。

  澎湃新闻调查发现,刘小乐原本是河北承德人,其身份证号码也显示是河北承德籍。

  6月5日,澎湃新闻记者在河北承德见到了刘小乐的父亲刘子彦,他目前任职承德市森林公安局刑侦执法大队大队长。

  刘子彦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为了让自己孩子在内蒙古顺利参加高考,刘小乐从高一时就转学到了内蒙古。

  “我们一家三口的户口现在都在内蒙古,我在赤峰市元宝山区银河小区B区买了房子,我自己在那边盘下了一个服装店,什么户口、纳税证明、营业执照,这些东西我都是齐全的,我完全符合内蒙古的高考政策,我又没有弄虚作假。”刘子彦说,这次高考之前,他们已经被有关部门调查过好多次了。

  6月5日下午,河北承德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一位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刘子彦的妻子身体不好已经好久没有来上班了。刘子彦告诉澎湃新闻,妻子现在内蒙古跟着孩子陪读。

  刘小乐的学籍在位于赤峰市元宝山区的内蒙古平煤高级中学,这是一所伴随着元宝山区平庄煤矿的兴盛而发展起来的学校。该校官网显示“高考状元校”的宣传字样,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的文理科状元均来自这所学校,该校教学质量在当地首屈一指。

  直到6月6日上午,高考前一天,其他考生已经开始提前察看考场的时候,刘小乐才最终拿到了高考准考证。 

  与其他已经被“清退”回河北的“高考移民”不同,刘小乐的情况要更复杂一些。

  根据其父的讲述,全家户口已经迁往赤峰市且有纳税证明,刘小乐也已经在内蒙古平煤高级中学连续就读两年以上,完全符合在内蒙古参加高考的条件。

  不过,刘小乐在高考报名库里边的信息显示,他的父母是自由职业,这跟实际情况不相符合。

  刘小乐学籍迁入内蒙古平煤高级中学之后,是否一直在该校连续就读两年以上?澎湃新闻记者试图联系该校进行证实,但对方得知记者身份后,挂断电话,随后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赤峰市元宝山区教育局招生办李姓主任告诉澎湃新闻,就在6月3日,还有纪委部门的工作人员来招生办调查刘小乐的事,“在结果没有下来之前,我们只能先让孩子先考试。”

  刘小乐绝非孤例。

  5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考务监察处处长格日乐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从他们得到的举报情况来看,有许多河北公务员家长都将孩子送到内蒙古参加高考。

  她表示,由于这些举报还在调查之中,目前还不能向媒体公布这份名单,但她向澎湃新闻记者确认,这些公职人员“有党委组织部的,公安局的,派出所的,水利局的,还有学校老师等”。

  格日乐说,这些公职人员分布在各个行政序列里,以县级公务员居多。

  “考前查出是‘高考移民’,取消考试资格,考后查出,取消成绩,录取后查出,取消录取资格。”6月2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考务一处处长张培文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不管是不是官员子女,他们对待“高考移民”的态度是一视同仁的。

  据格日乐介绍,2014年年底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已成功清退1465名“高考移民”,这其中有几百人来自河北。此外,在高三学业水平考试数据库中,还有区外身份证号的考生10932人未参加高考报名,这些拥有区外身份证号码的考生往往是调查重点。

  原春玲是一名内蒙古赤峰市高考学生的家长,她女儿班上有一位辽宁同学。“这位同学是从小就在这里就读的,今年都被反复调查了好几遍。”她说。

 从2012年开始,内蒙古加大力度清退“高考移民”。这源于当年的一次高考事件。

  “当年湖南大学在内蒙古录取了10名文科考生,后来在给这些学生邮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发现其中6位考生的家庭地址都是在河北的。为此湖南大学方面还专门打电话给我们,怕弄错了。”5月28日,格日乐对澎湃新闻记者说,调查后发现这6名考生都是河北人,“最后还是录取了,因为这些学生都符合我们当年的招考政策,我们那时候要求考生父母的户口必须在内蒙古。但考完后,他们立马把户口又迁回河北了。”

  “这种例子太多了,他们‘移民’过来都是冲着好学校来的,在内蒙古考高职和高专倒是没有任何限制,但他们也不愿报考。”格日乐表示,“高考移民”挤压了内蒙古考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

  2012年以后,内蒙古对待高考移民的政策在不断完善。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在2013年3月14日修订出台的《关于区外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内蒙古参加中考和高考工作的意见》中规定,截止到2014年4月1日,从自治区外迁入的考生,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可在内蒙古参加2014年普通高考:一是本人具有内蒙古高中阶段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学籍,且连续就读满2年;二是本人取得内蒙古户籍满2年;三是家长在内蒙古拥有合法稳定住所、合法职业且纳税,或按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均满2年。

  2014年11月27日,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又公布了一条重要招生政策,《关于<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户口从区外迁入我区者在我区参加高考的相关条件界定工作实施办法(暂行)>的补充意见》,对于考生报考条件进行了进一步约束。

  以社会保险缴纳为例,该补充意见规定,“参加2015年高考的此类考生,应缴纳2013年和2014年的全年社保,且缴费时间应为相应年度的1月至12月。推后一年缴纳的上一年社保,不予认可。”

  这其中,考生具有内蒙古高中阶段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学籍,且连续就读满2年是关键。

  “好多考生将学籍空挂在内蒙古,然后自己在河北上学,完了来这里考试,为了杜绝这种情况,我们是要求必须在内蒙古连续就读两年以上。”格日乐对澎湃新闻记者说。

 5月25日,河北张家口市贾姓女士儿子被“清退”回河北,实际上她儿子一直在河北上学,没有在内蒙古连续就读两年以上。

  同贾姓女士儿子一起被“清退”的总共将近有一百名考生。这已经是从2014年年底以来,第3批被“清退”回河北的“高考移民”了。

  6月2日,张培文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河北考生之所以“移民”内蒙古参加高考,除了地缘上接近以外,主要还是因为分数线的落差,“我们的分数线和他们差了将近90分,再把试题难易程度加上,100分是绝对有的”,清退这些“高考移民”,也是为了保证内蒙古考生公平竞争高等教育资源。

  虽然被清退,但为了让这些学生今年顺利参加高考,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和河北省教育厅通过协商,在5月25日这天,河北省招考部门专门“开了1小时的网”,让这些被内蒙古“清退”回来的学生参加高考补报名,保证了这些学生今年在河北能够顺利考试。

  这个时间点早已过了高考报名期,距离正式考试也就不到两周时间。

  “这些学生还算幸运,这要是5月25日以后查出来的,要么放弃今年高考,要么报高职高专。”格日乐说,“但一些执拗的家长在接到孩子被清退的通知之后,仍然不愿意回河北,甚至还跑到内蒙古当地信访部门去上访。”

  澎湃新闻调查发现,这些家长之所以不愿意接受现实,是因为他们在前期进行了大量投入,没有换来回报,心有不甘。

  如上述贾姓女士,她本是河北蔚县人,为了让儿子考个高分,她找到一家能够办理内蒙古户口的当地“移民中介”,交了4万元钱的中介费。一开始,这家“移民中介”确实将她的孩子顺利地在包头市报上了名,但最后还是被查出退回了河北。

“都被赶回来了,没捡着便宜。”6月5日,贾女士在电话里对澎湃新闻表示,像他们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但今年都被赶了回来”。

  贾女士对澎湃新闻表示,“我们想去内蒙古,但没门路,不就找到中介了吗?”她表示,这两天要照顾儿子高考没时间,等到儿子高考完,“就去找中介理论”。

  据她介绍,她找的这家中介就在蔚县建设大街上,有一段时间,她还看到这家中介门口挂着一个“代办宁夏、内蒙古户口”的招牌。

  2015年1月份,央视曾曝光呼和浩特市曙光中学“空挂学籍”事件,许多河北考生的学籍在这所民办中学里,但学生却在河北上学。此事被曝光后,张家口部分家长为了讨回中介费跟“移民中介”对簿公堂。

  6月5日,澎湃新闻联系上一位河北省承德市“移民中介”。这位自称是王先生的“移民中介”在电话里告诉记者,“现在不好办了,都规范了。你孩子要是被退了回来,还得找我不是?”

  不过,他还是同意帮忙打听,如果能办,双方还要签订合同,办个户口多少钱,入个学籍多少钱,等等都要“明码标价”。

  “你要熟悉内蒙古的招考政策,还要有门路和关系。”王先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5月28日,格日乐对澎湃新闻记者说,“他们把我们的政策都研究到极致了。有的考生在包头上的学,父母的工作单位在呼伦贝尔,家里的房子却买在(乌兰察布市)丰镇。你说这正常吗?他们这样做就是让你不好调查连续就读的事情。”

  “要想在这里落户,买房子是个比较简便的办法。”6月3日,赤峰市公安局元宝山区分局户政大厅一位女性工作人员对澎湃新闻表示,“有了新房房产证,加上户籍证明就能办理这里的户口了。”

  赤峰市一家房产公司的销售主管崔姓女士甚至对澎湃新闻表示,只要在她们公司买房,户口的事她来搞定。

  以刘子彦买房的赤峰市元宝山区银河小区为例,其物业处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小区的房子的二手房都是当地最贵的,价格在4500至5000(元/平方米)之间,河北人来这里买房的也很多,“附近有学校,医院,火车站,很方便。”

  赤峰市元宝山区教育局就位于银河小区A区院内7号楼对面。

  “河北公职人员‘移民’到内蒙古的,一般都是通过买房。”一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人士对澎湃新闻表示,这些河北公职人员将子女送到内蒙古参加高考,带了个坏头。

  “一旦他们在这里高考取得成功,会引来更多人效仿。”张培文说。

(作者:熊建鹏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多名河北官员将孩子送往内蒙古高考 资格被取消]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热点排行
精选图片
    鄂尔多斯之旅
    鄂尔多斯之旅张兰平摄[查看]
    万亩小麦即将成熟  
    邯郸地区的小麦即将很成熟,估计再有三天麦客们会全面发起“总攻&rdq[查看]
最新博文
最新贴子
最新求购
最新供应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农民报主管 惠农文化传播主办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河北日报采编楼3层 邮 编:050013
  办公电话:网站0311-67563570编辑部0311-67562745发行部0311-67562175广告部0311- 67563195值班室0311-67562614传真0311-67563588
  驻地新闻热线:石家庄15933611158沧州衡水廊坊13503279812邯郸邢台13931037788保定张家口承德 13803279190
  Copyright 2013 nongm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0132号 本网法律顾问:河北三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永健在线义务解疑、帮您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