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送福 微博 网站首页
首页 农民博客 农民图片 农民视频 农民问答 农民超市 农民论坛 农民招聘 农民微博 农福频道 农评频道
头条 网罗 图话 监督 关注 话题 种植 养殖 农资 行情 加工 农法 情感 两性 劳动 顾问 说理 历史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新闻频道 >> 朝闻天下 >> 农民头条 >> 浏览文章
农民搜索

记者调查:留守家庭最需要什么

时间:2015年05月15日信息来源:法制日报 【字体:

原标题:记者调查留守家庭最需要什么

□本报记者赵丽

  “流动家庭和留守家庭已经成为家庭的常规模式。”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中的这一结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去年,国家统计局公布流动人口总数为2.53亿,这意味着,在我国,不到6个人中就有1人属于流动人口。《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调查表明,在流动家庭中,2人户中夫妻共同流动的占81.7%,3人户中夫妻携子女共同流动的占84.7%,流动家庭平均户规模为2.59人。在农村,留守现象比较突出,其中留守儿童占农村全部儿童的35.1%。

  如此众多的流动人口对家庭的渴望有多大?他们身后又反映出怎样的问题?《法制日报》记者深入留守家庭,试图勾画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以及留守老人这些特殊人群对于家的渴望。

  留守儿童

  自闭忧虑孤独寡言的童年生活

  一张废弃挂历的背面,稚嫩的铅笔线条简单勾勒出这样一幅画面:白云下,爸爸、妈妈和一双子女站在屋前,开心地笑着。

  这实在不能算是一幅好的绘画作品,但对11岁的燕燕(化名)而言,却是她心底的憧憬。

  燕燕的家,在山东省苍山县东泉里堡村。苍山县,是山东省的劳务输出大县。燕燕的爸爸在3年前因冲动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母亲为了贴补家用只能外出打工。燕燕和3岁的弟弟成了留守儿童,寄居在姑姑家。

  每天早上6点起床,帮姑姑做好早饭,整理好弟弟的洗漱之后,燕燕背上书包开始将近1个小时的“跋涉”。

  崎岖、尘土飞扬、上坡下坡……在经过20分钟的山路后,燕燕终于迈上平坦的马路,但问题随之而来。这是村庄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每到早上和晚间就会车来车往川流不息,但没有人行道。燕燕在这条人车混行的马路上,要走将近半个小时。车多的时候,她往往是和车辆“擦肩而过”。

  中午,花1元钱买的1个馒头和一袋豆奶就是燕燕的午餐。下午放学后,走完1个小时的路程回到姑姑家,做完作业就开始帮姑姑挑水做饭。对燕燕来说,做家务是她的主要任务,有些时候甚至是抢着来做。

  燕燕的姑姑说,燕燕很懂事,也许是这样的生活经历让她有些早熟。

  燕燕总是喜欢一个人默默地去做事情,看到有客人进屋,就搬把椅子过来;客人递给她零食,她的第一反应是喂给姑姑的孙子……

  她也不喜欢说话,给人的感觉是害羞,甚至有些拒绝。与人相对时,燕燕总是低着头抠手指甲。如果有人问起她的父母,会看到滴落在她手上的泪水。

  燕燕的眼神里似乎总有一丝忧愁,只有在谈到她最喜欢吃的5毛钱一块的炸鸡时,她才会笑起来,“太香了”。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也指出,留守的学龄前儿童主要由祖父母照料。由于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的学习压力普遍比较小,与家庭成员的交流互动比较少,对家庭氛围的评价不高。由于父母不能及时地沟通,他们的情感倾诉对象主要是同学和朋友。

  留守妇女

  “不安心”“不安全”的辛苦生活

  “农忙的时候,他每天打一个电话回来,叫我少干活。他在外面打工担心我在家里的情况,我也很担心他的身体。他每年回家住十几天,看他身体虚弱的那个样子,我的眼睛都哭肿了。平时生活压力太大了,夜里睡不着觉,什么事情都考虑:房子没盖,孩子上学,活干不下去。太难了”;

  “丈夫常年不在家,我们的生活一片空荡。但是他在外面赚钱,大家手里有钱,心里也安稳些。如果两人都在家,心里不空荡,但是生活上紧张,经济上就是一片空荡了”;

  ……

  这是一群留守妇女的心里话。

  “第二个孩子出生后,我丈夫便开始外出务工。”在记者曾经采访的湖南省岳阳县长坪村,刘秀一脸疲惫地说,为了家庭生活,自己一天到晚忙碌不停。

  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给上学的儿子和女儿做饭,上午要洗衣服,下午要喂猪、喂鸡、做家务。除此之外,刘秀家有两亩水田,种植水稻;0.5亩旱地,种了一些蔬菜;0.2亩山地,种了一些松树。插秧、打药、割稻、浇水、除杂草等所有的生产劳动都由刘秀自己承担,有时还要上山砍柴。

  “丈夫在家时,这些农活都是他做,但现在谁也靠不上,只能自己做。”刘秀说,由于丈夫务工收入并不多,她从来舍不得花钱雇工,也很少请人帮工。

  终日劳累让刘秀看上去很瘦,她说自己常常感到头晕眼花、心跳加快、眼睛肿痛,但很少去看病,难受的时候就吃些药。这个村里,和刘秀有着相似“家境”的几十户人家,几乎所有男性劳动力都外出“捞钱”,把家庭的担子卸在妻子的肩膀上。

  对此,《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也指出,留守妇女,因为丈夫外出,现在从事体力劳动的比例比非留守妇女要高,健康状况相对差一些。

  面对身体的苍老,让这些留守妇女更加惶恐的是她们随时可能面临“玉碎”的婚姻。因长期分居,夫妻在一起相处时间少,双方缺乏交流和沟通,感情日渐疏远。

  留守老人

  “老无所依”与精神孤独空虚

  董华和杜梅的家,在湖北省监利县裴铺村。这个村庄,如今已有了新型农村的样子,一排排两层小楼的房子,显得很气派。只是,不少新房子大门上的锁,已经有些锈迹了。村里的“常住人口”――老人,仍习惯于老旧的瓦房。

  面对和自己儿子差不多大的记者,老人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孩子们出门打工挣钱,盖了新房子,但是都不回来住了。”董华老人虽已过古稀,但身子还很硬朗,除了照顾两个孙子辈的孩子,还要去地里耕种。到了季节,甚至背着沉重的农药罐子在高过她身高的棉花地里呆上一个多小时。

  “原来,一到夏天,吃饭的时候,我家老屋前面就挤满了人,一边说笑,一边拿着盆子大的碗吃面条。晚上,大人小孩都到这里乘凉,到了半夜,还有人在这里摇着蒲扇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董华坐在自家老屋的门口,看着门前的小院说,现在他们都出去了。

  如今,董华只能与妯娌杜梅相伴,互相照顾。两位老人最怕的就是有个头疼脑热,为了省钱,小毛病都硬抗了过来。

  “我们的身体硬朗着,要不然苦的还是自己啊。”董华回忆说,2012年春节,连续高烧让年过八旬的杜梅几近昏迷,自己只能佝着身子,拉着一辆两轮板车带杜梅去诊所。

  “从我们家到最近的诊所,两公里的路,我走走停停,不知道走了多久,就是感觉好慢。”董华说。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也显示,留守老人家庭,由于子女外出打工,经济状况相对较好,但是子女外出加重了留守老人的生产和生活负担,超过一半的留守老人还需要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超过一半留守老人患有慢性疾病,从家庭成员获得的支持和照料比较有限。

  此外,缺少精神慰藉也成为困扰我国空巢老人的主要问题之一。

  “儿子常年不在家,老是想儿子。也没啥办法”;

  “电话费贵,没什么事他们也不会打电话回来”;

  ……

  这是记者在山东省苍山县六合村采访当地留守老人的实录。

  精神慰藉的缺失,并不独在农村留守老人身上出现。在城市,留守老人的精神生活同样不容乐观。

  “每天像窝在鸽子笼里一样。”住在北京市西城区真武家园的李奶奶患有心脏病,两个儿女均在国外打拼。她告诉记者,自己平常很少出门,主要是怕在外面晕倒,“现在记性不好了,有几次在街上突然就忘记了回家的路。每天吃完饭就干坐着”。

  和农村留守老人一样,李奶奶最盼望的也是过年,“像小孩子一样了”。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赵丽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记者调查:留守家庭最需要什么]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热点排行
精选图片
    赞皇出事了
    赞皇出事了。 农民互联网史继锡摄[查看]
    无牌执法
    近日,笔者途径邯郸市磁县县城朝阳路时,发现磁县城市管理局一辆无牌无照的[查看]
最新博文
最新贴子
最新求购
最新供应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农民报主管 惠农文化传播主办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河北日报采编楼3层 邮 编:050013
  办公电话:网站0311-67563570编辑部0311-67562745发行部0311-67562175广告部0311- 67563195值班室0311-67562614传真0311-67563588
  驻地新闻热线:石家庄15933611158沧州衡水廊坊13503279812邯郸邢台13931037788保定张家口承德 13803279190
  Copyright 2013 nongm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0132号 本网法律顾问:河北三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永健在线义务解疑、帮您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