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茶余饭后 >> 美文共赏 >> 查看帖子

865

查看

1

回复
主题:《再剪报》文选(2689)决定你生活品质的几个思维 [收藏主题]  
liuchuntai 当前离线

3858

主题

2167

广播

34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大三

用户积分:252290 分
登录次数:15123 次
注册时间:2009/5/4
最后登录:2023/3/15
liuchuntai 发表于:2017/1/28 11:29:00   | 显示全部帖子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再剪报》文选(2689)

决定你生活品质的几个思维

    经济学教授张维迎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到几个可以改变生活品质的经济学思维,现摘取其中3个,希望有助于我们。

    自由竞争是件好事情

    让“利己之心”产生“利人之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由竞争。没有自由竞争,“利己之心”就只能导致“利己之行”。

    中国农村有句老话,叫“匠人要发,房子快塌”,意思是工匠要发财,就必须把房子的质量盖得差一点。

    只有房子一盖起就塌,才能不断有生意。但这个发财“秘诀”只可能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才有用。如果有竞争,为了争夺生意,工匠们必须提高建筑质量,让消费者满意,那些盖房质量差的工匠就不会有生意。

    尽管自由竞争是好事,但在现实中却频频遭受非难。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它颠覆了传统社会的模式。在传统社会中,所有的生意、交往只有在熟人之间才能发生,这看起来很有人情味。而自由竞争让人们对于邻居和陌生人差不多一视同仁。恰恰是自由竞争改变了这一切,让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

    结果比动机更为重要

    在现实中,人们常常以动机来判断某项行动的好坏;但经济学家却认为,即使一项行动的出发点是利己的,只要它的结果是利人的,那么这项行动就符合市场道德,值得肯定。

    亚当·斯密曾在《国富论》中论述道:“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于屠户、酿酒师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的自利的打算。”屠夫、酿酒师和烙面师虽然有着利己之心,但客观上做出了利人之行,因此值得赞许。

    相比之下,那些利人的动机导致的损人后果倒是十分值得重视。例如,政府希望实现充分就业,让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有工作可干。但是,如果政府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规定所有企业一旦雇用职员就不能解雇,那么企业雇用员工时就会更加慎重,反而让更多的人难以找到工作。

    制度比人强

    宗教和传统道德哲学多以改变人性为目的。但在经济学家看来,人性是很难改变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制度来改变人的行为。

    例如,在人民公社时代,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很低,农作物经常歉收。而在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人还是那些人,地还是那些地,但粮食产量却大幅度增加。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就在于激励制度变了,而不是人性变了。这说明,有些看上去是人性的问题,其实归根到底是制度的问题。

    那么最重要的制度是什么?产权制度和个人自由。只有个人财产得到有效保护,人们才有积极性创造财富,才有技术创新;而只有在个人享有充分自由的前提下,人们才会将个人的善变成社会的善。

   [摘自《读友报》] 载第694期《再剪报》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