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杨柳青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liuqing7257@126.com
  • 个人签名:             报友之家  发展之路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699 篇
    回复总数:199 条
    留言总数:8 条
    日志阅读:175843 人次
    总访问数:470950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loveylq7758发表的博文
老区村的“幸福曲”[2009/1/8 20:33:00|by:loveylq7758]






老区村的“幸福曲”


  (李冠雨 王艳君 柳青) 滦县油榨镇北杨庄子村是革命老区村,村里人祖祖辈辈靠天吃饭,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日子。可如今走进这村,眼前的一切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平坦的水泥路贯穿村子的大街小巷,农户家里庭院整洁、宽敞明亮,博士灶、沼气池、吊炕也渐渐出现在普通人家。“要是没有改革开放,我们村不会变的这么好,这么快!”村民们如是说。


  据这村党支部书记李晓峰回忆,改革开放前,农村都是集体经济,吃“大锅饭”,整个村子只有一眼井,家家户户一大早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排队挑水。后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在农村实行,这才渐渐地解决了大伙儿的温饱问题,村里打了一眼深井,自来水管道接到了家门口,从此告别了挑水吃的历史。


  说起住房条件的改善,村里人的感触更深。以前,家家户户住的都是土坯房、茅草房,勉强能够遮风挡雨。如今,村子里70%的农户都盖上了“北京平”,还有4户人家盖起了二层小楼房,冬暖夏凉,住着心里甭提多踏实。村民李富来靠养猪致了富,为了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他还在自家建起了沼气池,用沼气做饭烧水,每天的沼气用不完,就招呼街坊四邻都来他家一起用,小日子过得美滋滋的,“咱现在的日子比城里人能差哪儿去?”


  村民王庆今年50多岁,四个儿女都是大学本科毕业生,如今都有了各自的一番事业,他和老伴儿也随着儿女们一起搬到上海生活。每逢清明节回老家扫墓,听到周围的人夸自己命好、有福气时,他总是说:“还不是沾了国家政策的光,沾了改革开放的光。”原来,当初因为家里穷,他根本无力供儿女们读书。为了使4个孩子顺利完成学业,老两口先后向银行贷款10来万块钱。如今儿女们有了出息,不仅还清了债务,还带着他们过上了以前不敢想的生活。“要不是国家有好政策,这银行能贷款给咱普通老百姓?”王庆逢人便说。李晓峰介绍,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村里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了,以前一个村庄也超不过两三个,可现在,仅最近两年就先后考上了四五十个大学生,“生活条件好了,才有能力供孩子们上学啊”。


  以前,北杨庄子的路不好走是出了名的,一到秋收,村里人更是犯怵,庄稼地里到自家门口没有一段平坦路,因为怕翻车,村民们连手扶拖拉机都不敢买。再看今天,村里集资为大伙儿修好了水泥路,播种机、收割机、拖拉机、汽车等也随之在村子里悄然多起来,从种地到收割,一律机械化,村民们再也不用为种地收秋犯愁。


  高玉中作为下派到这村的帮扶老干部,对如今北杨庄子老百姓的幸福生活看在眼里:大米白面天天吃,水果家家户户备着,空闲了,老人孩子到小广场上溜达一圈,锻炼锻炼身体,生活的惬意自不用多提。“咱们农村的百姓过上了如今的好日子,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福”,他满脸欣慰。

标签:农民文化报     阅读次数(112) | 回复数(0)
上一篇:赵老太太的小红本
下一篇:唐山路北韩城幼儿园成立家委会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