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刘雅林
  • 性别:男
  • 地区:饶阳县里满乡郭村
  • QQ号:0
  • Email:liuyalin1972@126.com
  • 个人签名: 卖蜂蜜,写文章,欢迎朋友来捧场,QQ647934481手机15930370545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6112 篇
    回复总数:7606 条
    留言总数:62 条
    日志阅读:2578800 人次
    总访问数:3191217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liuyalin发表的博文
退休後朱鎔基: 不談工作 自稱草民[2008/9/22 23:01:00|by:liuyalin]











退休後朱鎔基: 不談工作 自稱草民
2008-9-19











朱鎔基拉京胡

【大公網訊】退休後的朱鎔基,過去的嚴厲與嚴肅漸漸淡去,面相溫和慈祥了不少,笑容也日趨增多。他現在的最大原則是不跟任何人談工作,但喜歡同普通人聊天。他看書、練書法、拉胡琴。興致來時,還會與夫人勞安一起「婦唱夫隨」地來一段京戲。他的每一天平和而充實,正過著一個退休老人含飴弄孫的幸福生活。

閉門謝客在家讀書

2003年3月,朱鎔基正式從國務院總理的職位退休,溫家寶接任總理。

當了七年副總理和五年總理的朱鎔基,退休後,一下子從公衆視野中銷聲匿跡。時至今日,一年過去,不見蹤影的朱鎔基,一切都好嗎?這位昔日威風八面的鐵腕人物,離開轟轟烈烈的政治舞台後,其退休生活又是一番怎樣的情景?

一年前,朱鎔基任期屆滿時,海外媒體曾熱衷揣測他的去向,有說他可能回清華教書,有說他可能回故鄉歸根,有說他可能以某種方式盡餘熱。

至今看來,這些揣測無一正確。

正式退休前,朱鎔基在最後一次聽取香港特首董建華進京述職時,曾向在場詢問其去向的記者透露退休後,將閉門謝客,在家讀書。

果然,告退政治生涯後,他深居簡出,低調異常,不再於公衆場合露面。

與退休後的朱鎔基接觸過的人透露,現在的朱鎔基,常以「一介草民」幽默自稱,他的心態也完全回復到平民百姓之狀。以前,他當國務院副總理和總理的時候,屢次自我感慨身上的擔子重,壓力太大日子不好過。現在,他無官一身輕,每天的日子過得自在而鬆弛。

最大原則不談工作

退休後,朱鎔基最大的原則,就是不談工作。他明確表示,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已不在職的他,要求任何人都不要再和他談工作。

離開中南海的總理座椅後,朱鎔基並不固定在北京居住。他去過上海,去過湖南,也去了廣東。無論在北京,還是在外地,他都極力避免與地方官員接觸時談及工作。中國的慣例是,即使退下來的國家領導人來到某地休養,當地領導人亦會進行禮節性拜訪。每當這些官位在身的人來訪時,快人快語的朱鎔基總是開門見山先行表態:不談工作。

朱鎔基在任時,是個公認的「工作狂」。自一九五一年朱鎔基從清華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後,包括被打入「右派」的監督改造在內,他總共工作了半個世紀又兩年。五十多年的工作,早已成為他的生活習慣和第二生命,不過一年前,他說放下就放下,絲毫不留餘地,也足見他的個性。

朱鎔基之所以如此重視「不談工作」的問題,自有其深刻的考慮。他作為前任,已經把工作徹底交接給後任溫家寶,如果他再戀棧地指手畫腳,不僅對國務院新班子的領導不利,與自己的做人風格也不符。為此,聰明的朱鎔基避免與任何人談論涉及「工作」的話題,不願意帶來哪怕一丁點的被動影響。為求雙重保險,他同時還要求身邊的工作人員替他把關,婉言謝絕親朋好友之外的拜訪者。

文筆上乘記憶力強

朱鎔基在位時,盡管工作繁忙,但他每日的閱讀量仍然相當大,除了文件和匯報材料外,堅持閱讀國內報刊、海外報刊、英文原版報刊。那時,海外各個層次的來訪者,只要和朱鎔基見面交談過,幾乎無不佩服他的知識面和記憶力。現在,雖然他離開了政治舞台,但從小培養起來的閱讀習慣,卻沒有什麼改變。只不過,現在他無需再讀文件和匯報,可以把更多時間轉向興趣閱讀。退休後,他開始有計劃地閱讀過去想讀但沒大塊時間讀的書籍,文史哲、科學、人物,種類繁多。

過去,人們對朱鎔基的記憶和口才有所領教,但對他的文筆水平可能知之甚少。朱鎔基在歷來重學的湘風熏染下,年輕時文筆就表現出色。據他的中學同學回憶,朱鎔基在湖南長沙一中就讀時,有兩門功課頗為突出,一門是國文,一門是英文,他的國文作文和英文作文常常被學校作為範文陳列於玻璃窗中。

朱鎔基上大學雖然選擇學習工科,但他曾對記者這個行當表現出濃厚興趣。1948年,他在清華大學參與主辦過一份名為《曉露》的校內油印報。他身兼數職,又是采寫,又是刻板,又是給讀者復信,雖然很辛苦,但樂此不疲。1999年春節前夕,朱鎔基以國務院總理的身份前往國務院參事室拜年,見到時為參事室副主任、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大公報》著名戰地記者呂德潤時,高興地對呂德潤說,:「你曾經是我的偶像。」並欣然與呂德潤合影。

喜歡京劇擅長拉琴

朱鎔基1928年10月1日出生。他是個遺腹子,還未從母親腹中降生,父親便已因病過世。10歲時,他母親又撒手人寰。他從小被三伯父朱學方收養。

三伯父喜歡京劇,會拉京胡,耳濡目染下,朱鎔基也成了小戲迷。後來,朱鎔基考入長沙一中,正巧教師中也有京劇愛好者,於是朱鎔基的京劇癮得到進一步開發。在票友老師的訓練下,朱鎔基不僅唱得有板有眼,而且拉得也有腔有調,在長沙一中時還出演過《賀後罵殿》里的趙光義。

寄宿於學校的朱鎔基,經常在宿舍里與同學們自娛自樂,每逢節假日,只要朱鎔基在,宿舍里就會傳出胡琴聲。有個舍友學會了兩句《擊鼓罵曹》,就去找朱鎔基伴奏,結果「平生志氣運未通,好似蛟龍在淺水中。有朝一日春雷動,得會風雲上九重。」被唱得荒腔走板,與朱鎔基的胡琴無法合上調,惱得朱鎔基調侃挖苦,「我這真是對牛彈琴啊!」引得宿舍的同學大笑不止。

少年時的愛好,現在又成了朱鎔基老年的愛好。隨著時間的推移,朱鎔基這個老京劇迷,變得愈老彌堅,拉胡琴已經成為他退休後的一大樂趣。朱鎔基在副總理和總理任上,曾比較低調對待自己的京劇愛好,所以內地人基本上都不知道他喜歡京劇,更不知道他拉京胡還有一手。

朱鎔基的工作人員中,有一位胡琴拉得蠻有水平,為此朱鎔基不時會同這位身邊人切磋琴藝,有時還會謙虛地向他學習兩招。更幸運的是,朱鎔基的夫人勞安也是個京劇愛好者,她過去學過梅派和荀派唱腔。朱鎔基夫婦二人在清華讀書時,曾先後在清華京劇隊當過票友。現在,當兩人興致都起時,在家來場夫妻京劇會也不是罕見事,夫人吊好嗓子開腔時,朱鎔基坐在一旁,用京胡為夫人伴奏,其「婦唱夫隨」的情景,煞是其樂融融。

樂於聊天談笑風生

朱鎔基與妻子勞安的感情,了解他們的人都衆口一詞地說好。朱鎔基與勞安的結識,得益於朱鎔基中學時的一位同窗好友,勞安是朱鎔基一位名為勞特夫同學的妹妹。勞安性情溫和,且幹練。她嫁給朱鎔基後,無論朱鎔基政治上受到什麼衝擊,她始終不離不棄,與他攜手共患難。在朱鎔基卸任前,她以總理夫人身份露面時,總是面帶微笑默默地伴在夫君一側。

生活中,勞安對朱鎔基的關懷無微不至,從起居到飲食。朱鎔基以前在領導崗位時,除非工作需要,否則他都回家吃飯。朱鎔基與毛澤東同是湖南老鄉,衆人皆知毛澤東酷愛吃辣,但朱鎔基卻不怎麼吃辣,他吃得比較清淡,對湖南的笋子和干菜情有獨鐘。朱鎔基不抽煙,不喝酒,身體運動基本以散步為主,講究的是持久而非劇烈。

朱鎔基已過了七十五歲,進入晚年後,身體上難免有些小毛病。朱鎔基退休以來,做過一次小手術,切除了一個良性腫瘤。聽說,這個小瘤子曾讓勞安分外緊張,甚至讓她寢食難安。當朱鎔基的小腫瘤割下後送病理檢驗證實確為良性時,勞安激動地流下了眼淚。之前,其實所有知情者都認為那不過是個良性小瘤,不會有大礙,所以連中央有關部門都沒有報告,但唯有勞安對那小瘤放心不下,直揪心到水落石出。

別看朱鎔基以前嚴肅得嚇人,現在他去醫院看眼、看牙時,其人到哪里,笑聲就跟到哪里,且談笑風生的水平煞是了得,醫務人員經常樂成了一團。

書法蒼勁卻極吝賜

朱鎔基曾是清華大學的博士生導師,還出任過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和名譽院長。朱鎔基的清華教授頭銜並非虛戴,他確實帶過4位博士生,那4位博士生的名字分別為楊宏儒、陳文、趙平、劉鐵民。朱鎔基1987年擔任國家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時,兼任了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後來,他調到上海任市長、再調入國務院任副總理,當導師善始善終,堅持把4位博士生指導畢業。朱鎔基對他所帶的博士生,從論文的選題,到論證的方法,逐一過目,論文最後的答辯評語,也是他親自擬寫。

朱鎔基的字,寫得遒勁瀟灑。讀者不妨看一下他1988年

阅读次数(448) | 回复数(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