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刘雅林
  • 性别:男
  • 地区:饶阳县里满乡郭村
  • QQ号:0
  • Email:liuyalin1972@126.com
  • 个人签名: 卖蜂蜜,写文章,欢迎朋友来捧场,QQ647934481手机15930370545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6112 篇
    回复总数:7606 条
    留言总数:62 条
    日志阅读:2576691 人次
    总访问数:3188869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liuyalin发表的博文
魏巍是安平的女婿[2008/8/26 17:35:00|by:liuyalin]
 魏巍和他“最可爱的人”
库屠左夫 发表在 参考文摘 华声论坛 http://bbs.voc.com.cn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红色情缘

        魏巍和他“最可爱的人”


             



  军事作家魏巍的名篇《 谁是最可爱的人》 ,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曾经感动和激励着一代人,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魏巍还曾发表过一首诗一一《 塞外晚歌》 :“如果战友允许我要寄一支歌给一个淳朴的乡村的女儿… … 谁叫我在织布机旁将你碰见/谁叫那琐碎的日子在我们身边留恋… … ’这首诗是专门写给自己的妻子的,诗里洋溢着作者的一腔柔情。魏巍说:在家里,她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的妻子叫刘秋华,他俩是1946 年结的婚,至今已携手走过了近60 年。如今,两个女儿、一个儿子早已成家立业,平日里,家中就只剩下老两口和保姆。
  
  
谁叫我在织布机旁将你碰见


  1920 年3 月6 日,魏巍出声于郑州城内一户平民家庭,原名魏鸿杰。他少年时期父母双亡,依靠勤工价学,勉强完成了师范的学业。1937 年,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10 月中旬的一人清晨,满怀报国壮志的魏巍打点行装,怀揣十几木书和刚创作完成的长诗《黄河行》,偷
偷上了一列货车,辗转找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却没有被收留。他接着又扒货车返潼关,渡黄河,到山西临汾,终于在马牧村找到了八路军一一五师干校,干校录取了他。新的政治生命开始了。魏鸿杰将笔名“魏巍”用作正名。1938 年初,八路军一一五师干校并入延安抗大。1938 年“五一节”,18 岁的魏巍在延安加入了共产党。不久,他从延安抗大毕业,被分配到晋察冀老一团一营任教育干事,后调一分区政治部任通讯干事。
  刘秋华是河北省安平县报子营村人,1925 年生于一贫苦农家,是家中的长女。17 岁那年,父亲在鬼子“扫荡”中惨遭杀害,弟妹尚幼,母亲体弱,她便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做饭、挑水、洗衣、织布、下田收种,什么都干,是里里外外一把好手。而且,她16 岁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 岁担任村妇女自卫队指导员。
  1944 年春节,魏巍和两位战友一起去慰问“子弟兵的母亲”李杏阁妈妈。还未走近李妈妈的家,远远地就听见了织布机的响声。跨进大门,见织布机旁坐着一位年轻姑娘,正神情专注地织着土布。见有客人来, 姑娘便放下手中的梭子,笑吟吟地站起身,又是让座,又是倒水,然后又把正在外面发动群众做军鞋的李妈妈给找了回来。同去的战友告诉魏巍,这位姑娘叫刘秋华,是李杏阁的堂孙女。望着刘秋华俏丽淳朴的面庞、麻利干练的身影,魏巍的心里突然升腾起一种异样的感觉,姑娘的一颦一笑始终萦绕心间,挥之不去。
  不久,部队驻地搬家,魏巍恰巧被安排住进了刘秋华家里。年轻的心总是敏感的,渐渐地,两人都从对方眼中读到了牵挂。“我们交往虽多,但那毕竟是子弟兵与老百姓的关系。但每次接触,都有一种说不出的亲近感。”魏巍后来深情地回忆道。
  不久,魏巍随部队开赴新的战场。刘秋华也带着弟弟参军了,她被分配到《前线报》社做通联工作。之后,魏巍、刘秋华虽然见面不是很多,可在战争硝烟中萌生的爱情之花,却在心中愈开愈艳。
  1945 年8 月16 日, 日本投降后的第二天, 魏巍突然接到命令,让他火速到晋察冀七分区政治部去当宣传科长。第七分区所在地正是刘秋华的家乡,恰好刘秋华也要回一次家,于是,两人相约一起上路。皎洁的月光下,他们边走边谈,走了整整一夜,天亮了,魏巍终于走进了刘秋华的心里。“那是我一生中最快乐、最美好的一夜。直到那个夜晚,我们才彼此捅破了这层纸。”
  1946 年3 月19 日, 魏巍与刘秋华举行了热烈而简朴的战地婚礼。几天后,魏巍又随部队踏上了转战的征程。


    谁叫那琐碎的日子在我们身边留恋

  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小两口无处为家。虽然两人都在一个军区, 但相聚的机会却少得可怜。1947 年春节后,刘秋华生下了大女儿魏欣。而此时的魏巍正随部队攻打石家庄,别说回家,就连个电话都打不通。直到三个月后,石家庄战役彻底结束,魏巍才在部队休整期间抽空赶回家看了女儿一眼。当了爸爸的魏巍没有陶醉于小家庭的温暖,他的心依然在战场上。一篇篇诗作在战火中飘飞,鼓舞着战士们奋勇拼杀。这下可苦了刘秋华,她不但要行军打仗,还要带孩子,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只有打完了一次仗,夫妇二人才能小聚一次。
  1949 年夏,党组织安排魏巍担任起义的国民党将领傅作义部骑兵团的政委。由于刘秋华身怀六甲,魏巍把她留在陕西咸阳,自己立即投入到了改造旧军队的工作中。身在咸阳的刘秋华生下二女儿,身边没人照顾,硬是喝了一个月的稀粥??
  新中国成立后,魏巍、刘秋华先后进了北京,并在部队驻地有了一个相对固定的家。作为一个“老革命”, 刘秋华完全有条件走上领导岗位,但身为魏巍的妻子,她又必须为丈夫的事业作出牺牲。于是, 刘秋华从部队转业到了地方,心甘情愿地当起了丈夫的“贤内助”。对于妻子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魏巍感激不尽。
  1950 年5 月,魏巍奉命调到解放军总政治部工作。不久,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几个月后,魏巍被派往朝鲜战场了解美军战俘政治思想情况。到了朝鲜,调查任务完成后,魏巍来到志愿军前线部队。在这里,他耳闻目睹了许多撼人心魄的英雄故事, 决心留下来。
  1951 年2 月, 魏巍回国,调解放军文艺杂志社任副主编。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魏巍一边忘我工作, 一边抓紧时间赶写朝鲜见闻录。1951 年4 月11 日,那篇记录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无畏精神、凝聚着魏巍激情与感动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被《 人民日报》 破例放在社论位置发表。
  那天,刘秋华正好在单位,发现几个同事正对着报纸抹眼泪。她拿过报纸,把文章一字一句从头到尾读完后已是泪流满面。刘秋华深为志愿军的事迹所感动,也深为丈夫而骄傲。
  当晚,刘秋华特意买了一瓶酒,执意要敬丈夫一杯。魏巍笑了:“要敬也该敬我们的那些战士啊!" 刘秋华却哭了,她说:“战士们该敬,你也该敬,因为你也是一名战士,也是一位最可爱的人啊!" 同年10 月,魏巍的多篇朝鲜见闻录结集出版,出版界更是“洛阳纸贵”。举国上下,前线后方,到处谈论着“最可爱的人”这个最美丽的新名词,并将它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动力。“最可爱的人”也成了几十年来中华大地上运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


      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1965 年,越南战争升级,魏巍奉命前去采访。当时,美军依仗其先进的装各,尤其是性能良好的飞机整人狂轰滥炸,十分疯狂。荣市,是越南北方通向南方的一座重要城市,也是美军轰炸的重点从之一。美军飞机天天轰炸,使整座城市几乎成了废墟。某国的一位记者,写了一篇名为《 死城》 的通讯,把越南人民的抗美斗争写得毫无希望。
  魏巍反其道而行之,写了一篇《 战斗的城》 。提炼这样的书题,是为了激励越南人民奋发斗争的志气。魏巍还写了全而反映抗美援越的报告文学《 人民战争花最红》 等。1966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魏巍作为“文艺黑线人物”、“周扬的人”等被“揪”了出来,他的那些脍炙人口的作品也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大毒草”。猛然间跌进“政治深渊”的魏巍,心里痛苦至极。从枪林弹雨中跋涉过来、一直对党忠心耿耿的他,实在想不出自己到底做错什么。为了不让性情耿直的妻子担心,他强抑着心中的苦水,从不诉说。
  1 966 年11 月下旬的一人晚上,晚饭热了好几次了,还不见丈夫回家,打电话去,对方不接。刘秋华急了,安顿好3 个孩子,急忙赶去找魏巍。门卫说,“你家魏巍正在接受审查”。一向为人温和的她,一下子像是变了个人,风风火火地冲进会场,跟那些正在批判魏巍的人据理争论… … 而对日益憔悴的丈夫,刘秋华强忍痛苦安慰道:对党和人民,只求问心无愧就行了。彭老总、贺老总都挨批斗,你什么也别怕,天塌下,有地顶着。
  期间,有几个“红卫兵”跑来动员刘秋华“跟黑线人物魏巍划清界线,回到人民的队伍中来”。刘秋华对来人轻蔑地说:魏巍1937 年就参加革命,为党奋斗了几十年,你们现在却硬说他反党,真是可笑,荒唐。能写出《 谁是最可爱的人》 的人会是坏人?我们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我还不了解他?我们是在战争炮火中走到一起的革命夫妻,枪林弹雨都拆不散,你们几个小毛孩一句话,就想让我跟他离婚?做梦,没门!
  后来,多亏时任北京军区代司令员郑维山出面才给魏巍解了围。他说:一、魏巍同志的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一、作品基本上是好的;二、和周扬是一般关系。须知,当时能得到这样的评语就相当不错的了。特别是被称呼为“同志”,就说明不是“敌我矛盾”,仅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而已。这对忠贞不渝的革命伴侣,凭着对党的坚强信念,挺过了那段艰难岁月。1976 年“四人
阅读次数(479) | 回复数(0)
上一篇:姐夫戏小姨
下一篇:芯链生活到底是骗局还是致富途径?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