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张振波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732114073
  • Email:zha732114073@sina.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29 篇
    回复总数:25 条
    留言总数:2 条
    日志阅读:9848 人次
    总访问数:18106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zha732114073发表的博文
话说赵州“木牌坊”[2009/6/3 9:47:00|by:zha732114073]

话说赵州“木牌坊”


赵志勇


 


从赵州“石塔”脚下东行约二百米,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小街叫城隍庙街,街名肇始于明洪武二年所建的城隍庙。听老辈人讲,旧时,农历四月初一要过城隍庙会,唱戏四天。城隍庙前商贾毕集,百货充牣,丝竹笙管,终日不绝。时光到了二十世纪,城隍爷的日子就不那么太平了,1936年,身高丈余的城隍爷塑像被后生学子们拉倒。1950年,城隍爷的安身之所又被拆建改作戏园子。这些我都没有赶上,以我的年龄,断然无缘看到传说中的城隍庙,但那个戏园子,到是我小时候常来常往的地方,那个年代里,有限的几出革命样板戏,我不知看过多少次。


城隍庙暗淡地退出了古城人的视线,可庙前那条街仍然被称作城隍庙街。小街上成年累月摆有各种风味小吃摊点,有卖羊杂碎汤、豆腐脑的,有压饸酪、烙油酥饼的。来这儿就餐的人三教九流都有,衣着考究的游客和上班族吃的是风味,而进城打工的农民,图的是实惠。食客们一任炊烟在餐桌上缭绕,一个个在摊主的吆喝声中大快朵颐吃得酣畅淋漓。这些纷至沓来的食客,伴着飘来荡去的饭菜香气,似乎还延续着旧时城隍庙会的繁华。


进城隍庙街南口儿,东厢为一家老字号饭庄“惠雅轩”,对过儿是搭起布棚卖羊杂汤烙饼的饭摊儿。我要说的“木牌坊”,旧时就立于两家之间,这座通衢牌楼通体木制结构,古香古色,精巧绝伦。“木牌坊”的大号叫“显灵侯”坊,它可大有来头。相传是250年前,乾隆爷颁旨建造的,不然,那牌坊上怎会书写“敕造”两字?或许古城人嫌“显灵侯”坊叫上去不顺嘴,总习惯地叫它“木牌坊”。


说起“木牌坊”,就必然提起当年住在我家对过儿的远门亲戚屈郁若。按辈份,我应该唤他为表舅,他生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卒于1989年,享年96岁。如果现在仍在世,已经是116岁的老人了。《赵县志》有段关于他的记述,说他“好看书,常背唐诗,懂医学,会阴阳学,记忆力强。”屈老先生矮矮的个头儿、瘦瘦的身材,镶一口假牙,为人很随和。夏天,不习惯穿上衣,裸露着排骨般弯曲的身子。午后,他总爱到我家和我外祖父喝茶聊天,他们谈天说地、论古道今,也说些家长里短、轶闻趣事。印象中,他们从不喝高档茶,多为两块来钱一斤的碎茶末,刚沏时茶香十足,颜色也好,喝上个三五碗,便状若白开水了。两位老人就靠廉价的茶末打发晚年的时光。屈老先生很会讲故事,肚里的故事就像桌上那把大茶壶里的水,总也倒不尽。星期天不上学,我就腻在他们旁边听他们讲故事。 “木牌坊”的故事我记得最真切。


据老人回忆,木牌坊座北朝南,为四柱三间三楼式构建,高5米,宽4米。从远处观赏,四根粗大的圆柱稳稳托起楼身,歇山顶,南北双出檐,上下内檐之间高15米。戗角起翘,戗角上伏鸱吻。牌坊的起脊上覆盖着翠绿色琉璃瓦,脊背承托起上层的牌楼,牌楼东西两端有嘲风、鸱吻压镇,似凌空出世,平添了几分灵气。木牌坊正中镶嵌有一块蓝底金字的楷书大匾“显灵侯”,字大盈尺、庄重敦厚。落款处书写有敕造两字。牌坊柱脚下的夹柱石四面均饰有瑞草祥兽图案,雕刻刀法细腻,形象逼真。夹柱石上端雕有栩栩如生的狮子,石狮子雕凿的温柔灵秀,招人喜爱,体现了我国古代匠人纳勇猛于柔美之中、融雄健于灵秀之内的高超才华。最为称奇的是,牌坊采用了古建筑中常用的木榫对花的工艺,无论是柱坊连接,还是斗拱牛腿撑顶,均为卯榫楔构相咬扣,不用一钉一锔,其形有收有放,有凸有凹,数以百计的榫头榫眼环环相扣,组合成精巧牢固的摔不散,将匾额勾连其间,浑然一体,既坚固耐久又具有装饰美感。当地有民谣这样称赞:“不使檩,不使梁,不使泥土盖成房(坊)。”这民谣既是人们对这座“木牌坊”建筑特点的高度概括,也是对它建筑艺术的称颂。为追求美感,工匠们将牌坊的主体饰以朱漆彩绘,这朱漆彩绘牌楼在翠绿的琉璃瓦、蓝色的牌匾和黛青色夹柱石点缀下,显得色彩斑斓,仪态万方。它还映衬、渲染、营造着城隍庙周围环境的气氛,使得庙宇更加庄重、肃穆、雅致、幽深。


“木牌坊”精巧的做工,令人叹为观止,它身上的传奇故事同样引人入胜。相传,250年前的一天,乾隆皇帝南巡途经赵州。皇帝所到之处无不黄土垫道,清水泼街。从新寨店、迎恩铺到城里的官道上跪满了迎驾的百姓。当乾隆行至城郊西关村北时,赵州知州上前迎驾。这乾隆可就纳闷了,心说,赵州知州刚刚跪迎过了,怎么又来了一位知州?就在轿内发问:“你是何人,竟敢冒充知州?”那“知州”见被皇帝看破了,就悄悄说:“俺是本地的城隍,特来接驾。”乾隆见是州城隍显灵心中暗喜,遂颁旨封他为“显灵侯”,又划拨白银二百两为城隍敕造了这座“显灵侯”牌坊。


我以为,这传说无非是附会在乾隆皇帝身上的一段神话,真正目的

阅读次数(507) | 回复数(0)
上一篇:多户农民交了钱却拉不了砖
下一篇:黄炎培与毛泽东谈历史兴亡周期率的精神今何在?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