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李文俊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0
  • Email:abcdef74967@126.com
  • 个人签名: 李文俊,男,一九六零年农历九月初八生。系河北省平山县大吾乡田兴村人。高中文化。上个世纪八十年末九十年代初参加过人民文学出版社业余作者培训中心的学习。几十年来在中央省市县各级报刊发表了三百余篇作品。现为平山县文联会员,《河北农民报》,《河北科技报》通讯员。 喜欢的人物:毛泽东、陈永贵、李小龙、吕小龙。 喜欢的音乐:高天上流云、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沧海一声笑、太湖美等。 爱好:写作、书法、朗诵、摄影、登山、旅游。 喜欢穿的衣服:中式对襟棉袄、褂子,黑色的直筒羽绒服。 喜欢的颜色:黑、白、蓝、青、棕。 邮箱:abcdef74967@126.com 手机:13833393079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586 篇
    回复总数:3880 条
    留言总数:512 条
    日志阅读:237463 人次
    总访问数:444795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abcdef1234567发表的博文
我心目中的陈永贵[2008/6/4 14:58:00|by:abcdef1234567]

我心目中的陈永贵


1986327日早上,我象往常一样打开收音机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当播音员播出一些新闻后,突然用低缓的语气播道:“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原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北京东郊农场顾问陈永贵同志因患肺癌,医治无效,于19863262035分在北京逝世,终年72岁”。刹时,我如五雷轰顶,象傻了似的呆在那里,陷入无比悲痛之中……


接下来我想,要是能到北京向这位刻满满脸皱纹的、饱经风霜的中国农民英豪作最后诀别,深情地向他的遗体鞠上三躬该有多好啊,那样我会死而无憾,但现实告诉我不可能做到。接下来就关注电视报纸吧,但遗憾的是电视报纸竟没有这方面的一点消息!


陈永贵在我的心目中是重量级的人物。要说为什么这样看重他,在心目中由衷地敬仰他,源自上个世纪在小学上学时课本上介绍他带领大寨人三战狼窝掌,治山治水的英雄事迹,源自于一位黄土地上的农民竟然成了全国劳动模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源自于身居要职,仍然头扎白毛巾,身着对襟疙瘩扣中式服饰,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源自于全国男女老少对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源自于全国人民每天都在学习他和他的大寨精神。陈永贵对于我来说太重要了,太宝贵了。


对于他为什么从一个普通农民竟能走上中央领导的位置,在他活着时,周围的人们就议论纷纷,认为一个大老粗竟能受到毛主席和全国人民的宠爱,太幸运了,有的甚至猜测他和毛主席有怎样的特殊关系。我认为,这些人也太不开窃了,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简单的很。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说过:“(我们的国家)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既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使广大人民群众翻身作了主人,就要选拔工农群众中出类拔粹的人物进入领导阶层,行使当家作主人的权力,而不是嘴上说说而已。陈永贵以他非凡的组织领导才能,雄辩的口才,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一经媒体披露就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重视,又经过长期的考察,认为陈永贵是农民阶层中难得的人材,所以选择了他,并委以重任(委以重任的还有工农出身的孙健、吴桂贤、李素文),


谈到陈永贵的才干,那真是不一般。上世纪四十年代,解放区人民响应毛主席“组织起来的号召,纷纷组织变工队、互助组,开展大生产运动。在大寨,最早组织互助组的人就是第一任党支部书记贾进才,他的互助组叫“好汉组”,组里的土地好,牲畜好,可谓兵强马壮。而陈永贵组织的“老少组”老少残弱,可由于陈永贵组织领导到位,大家齐心协力,战胜了“好汉组”,“老少组也由当初的9户发展到49户。陈永贵作为一个农民,却很有自己的主见,很多时候不为当时的形势所动。1958年全国一片浮夸风,,有关领导鉴于当时的形势,不把产量报高就不好推荐他当劳模,就派人做陈永贵的工作,劝他多报,只要把粮食亩产报到2000斤,保证他进北京当劳模,但陈永贵固执地说:“我没有打下的,一斤也不多报,打下的,一斤也不少报”,这就是当时的陈永贵!因为产量没有多报,而取消了进北京参加劳模会的资格。


1963年8月份,一场百年不遇的洪灾席卷了大寨,雨不停地下了七天七夜,大寨房倒屋塌,人们的情绪降到了零度。陈永贵参加完县人代会后赶回大寨,大寨的男女老少纷纷向他诉说着发生的灾害,要是一般的领导人,这时也会和大伙的心情一样,变的凝重悲怆,但陈永贵出语惊人:“灾是不小,可我还要给大家道喜哩!”大伙一听就愣了,有什么喜呢?只听陈永贵慢慢道来:“我真的给大家道喜嘛!不承认是喜?第一,遭了这么大灾一个人没有死,人在就是大喜事呀!第二,遭了这么大灾,几十头牲畜没有损失,这是不是喜?第三,咱们的粮食保住了,饿不了肚子,道不道这个喜?土地刮了,我们重新修起来,嗯?窑塌了,我们盖起来,走了旧大寨,来了个新大寨,该不该道喜?”几句话打开了人们的愁锁,正是陈永贵在灾难面前与众不同的表演,幽默风趣地谈吐,才振奋了大寨人的精神,在这里,你不能不佩服身为一村之主的陈永贵的魅力


陈永贵原先不识字,在全民扫盲运动中,开始学习文化,43岁脱盲,随着在领导岗位上的历练,以后认识的字也逐渐多起来,一般报纸上的字能看下来,但就是这样一位农民,却有一副出众的口才,1964年1月19日,陈永贵以劳模的身份被邀请到首都北京,在人民大会堂向10000多名首都群众作报告,陈永贵以朴实的农民打扮出现在讲坛上,手中没有讲话稿,完全是即席式的。他讲到“老少组”与“好汉组”,讲到三战狼窝掌,讲到战胜63年的特大洪灾和重新解释了自力更生的十大好处,整整讲了半天的时间,连一句话也不重复。到结束他的报告时,他表现的特别慎重:“我今年已经50岁了,记性不多忘性倒不少,保不住那些地方说错,说错的地方请批评指正”。在整个报告会上,他的讲话不时被热烈的掌声打断,到会的人们看着他头上扎的那块白毛巾,又听着他滔滔不绝的讲话,越发觉得陈永贵不是一般的农民。著名作家赵树理评价陈永贵:“陈永贵讲的真是生动,人才!人才呀!他没有提到毛泽东,但整个讲话都充满了毛泽东思想,他没有学过辩证法,,但从头至尾讲的是辩证法!太好啦!陈永贵了不起呀!”那个年代人们把能看一眼陈永贵,近距离目睹他的风采做为一种奢望。就在那次人民大会堂作报告回家的途中,在列车上不知是谁走露了消息,同车人几乎都知道他坐在列车的一节车厢里,各个车厢为此骚动起来,都想看看这位从山沟里走出来的风云人物,都怕错过这个良好的机会。列车长实在难于维持秩序,就领着陈永贵在列车上走了一个来回,满足了大家的愿望。


有人说,陈永贵在文化大革命中参与了夺权,以至好多人把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这些表现看作他人生的污点。我认为,看待一个人要客观地看,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有其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有他作为一代伟人自己的打算,运动中出现了反复和意想不到的问题,陈永贵也和其他普通人一样迷惑不解。看到从前自己的许多老上级老领导被揪斗心中更是挂满了许多问号。为此,他还专门坐上列车进京向周总理请教呢,周总理先是安慰,进而劝他要理解这场运动,对文革要抱积极参与的态度。回去后不几天,《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社论《劳动模范要站出来,支持无产阶级革命的造反运动》。在这个时候,陈永贵这个朴实的农民只有听党的话,积极参与并加入到“夺走资派权”的行列中去了。在那个年代,许多党的高级领导人都言不由衷,不能自控自己,我们能一二再、再二三地去嗔怪一个本来文化知识不多,一个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农民吗?谁要是不正视这一点,那他就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陈永贵和大寨人有着高尚的情操和集体主义观念。1963年大寨遭受了极大洪灾,外界纷纷发来慰问信,还不时给他们送来救济金、救济物,陈永贵对这些救济金和救济物一律拒收,收下的还要给人家退回去,这不是在作秀。他认为,大寨虽然遭了大灾,但还有可能比大寨遭灾更大的地方,大寨人完全有能力自救,国家的财力是有限的,把这些财力支援了别的地方岂不更好,他提出了“三不要”(不要国家救灾款、救济粮、救济物资),“三不少”(向国家卖粮不能少,社员的口粮不能少,库存的粮食不能少),经过大寨人的艰苦努力,不仅“三不要”做到了,而且“三不少”完全实现了,这一点在当时来说,就非常不简单!


陈永贵在他担任国家领导人期间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到处留下了他的足迹。此外他还会见了许多外国政要,出访过阿尔巴尼亚、墨西哥等国。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虽身居要职,仍然在大寨挣着工分,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他在中央会议上提出的“三三制”(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大寨,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中央,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全国跑),

标签:陈永贵     阅读次数(597) | 回复数(6)
上一篇:记者与通讯员比较谈
下一篇:桃花雨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