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牛社军
  • 性别:女
  • 地区:暂无
  • QQ号:1014514286
  • Email:niushejun1972@yahoo.com.cn
  • 个人签名: 地上没有公平,天堂也没有公平,因为人心的不公平,导致不公平的世界。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685 篇
    回复总数:1932 条
    留言总数:11 条
    日志阅读:207045 人次
    总访问数:448482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niushejun发表的博文
农村通信与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2008/5/5 6:24:00|by:niushejun]









电信强国系列研究“农村通信与农村信息化发展”课题组


编者按:“农村通信与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是电信强国系列研究的一个子课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对农业部、教育部、卫生部、信息产业部等相关部门及电信企业等进行了调研,并奔赴广东、江苏、陕西和河南等省开展实地调查,走访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涉农机构、通信管理局等,广泛了解各方面情况,还深入到村民委员会及农户家中开展调研、访谈,在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研究报告。课题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规划设计研究所、通信政策与管理研究所具体承担,信息产业部办公厅、电信管理局、综合规划司及通信科技委协调、指导,人民邮电报社参与。


一、农村信息化概念内涵及地位作用


(一)农村信息化的概念和内涵


农村通信是农村地区信息沟通的最基本通信手段,而信息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农村信息化是在农村地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涉农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农村经济增长质量,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1.对于农业(经济、科技、市场、技术):信息化主要是指信息技术在农业科技、市场、技术等方面应用和推广的过程。


2.对于农村(文化、社会、政治):信息化主要是指在农村政治、文化、卫生和社会等方面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


3.对于农民(人才):信息化主要是指农民掌握和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主要强调信息化对农民素质的提升过程。


(二)农村通信和农村信息化的地位和作用


农村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全面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到国家的信息化水平和进程,并对我国电信行业持续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1.农村通信和农村信息化的发展符合国家发展战略方向。在《2006年~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关于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的论述中,首先提到“推进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主要包括利用公共网络,采用多种接入手段,以农民普遍能够承受的价格,提高农村网络普及率。


2.农村通信和信息化发展顺应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国家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重点建设领域,我国从中央到各部委已经分别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和实施指导意见,农村信息化建设适应当前形势,顺应了历史的潮流。


3.农村通信发展与信息化建设促进行业持续发展。农村通信和农村信息化决定着我国整体的通信和信息化水平,其进度影响到我国电信强国的进程和发展。同时,随着我国城市电信市场的趋于饱和,农村市场成为电信行业新的增长空间,通过电信服务范围向农村地区的不断延伸,服务内容的不断丰富,对保持我国电信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我国农村通信发展和农村信息化现状分析


(一)通信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近几年我国农村地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村通工程”的顺利实施,为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截至2007年年底,六家基础电信企业克服种种困难,全国行政村通电话比例达到99.5%,29个省区市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电话。此外,四川省的行政村村通率超过97%,西藏村通率接近60%。全国(除西藏外)行政村通电话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村通信发展水平整体迈上新台阶。“村通”工程取得了很好的政治和社会效益,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拓展电信业发展空间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另外,“村通工程”由行政村向自然村推进,扩大和完善天地一体化的通信网络,充分利用地形和技术,把固定、移动、卫星通信网有机结合起来,使电信网实现对广大农村地区的全覆盖。2007年,全国自然村村通率提高0.8个百分点;全国已有上海、天津、江苏、广东、宁夏5省区市实现了20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


为解决农村互联网需求,信息产业部及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选择了部分省区市进行农村信息化试点和示范,研究在乡镇和较发达行政村开展宽带上网及其他信息服务业务的实现途径与方式,并积累经验,逐步推广。目前在全国范围内,97%以上的乡镇具备互联网接入条件,92%的乡镇开通宽带,部分行政村也具备了宽带或窄带上网能力。目前,上海、江苏、广东等省市基本实现行政村通宽带,北京、天津、浙江、贵州、山东、吉林等一批省市已经实现乡乡通宽带。农村电话网与互联网共同发展、相得益彰,构成了农村信息服务的基础平台和主要渠道。


(二)通信服务水平大力提升


随着农村基础通信网的技术水平和覆盖能力的大大提高,我国农村地区通信业务网发展迅速,农村通信服务水平得到较大提升。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农村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1685.5万户,用户普及率超过16部/百人,而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率也近3.1%。


(三)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初步形成


各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均建立了局域网和农业信息网站,许多涉农部门都建立了面向农业农村提供信息服务以及培训的网站平台,很多大的涉农企业或集团结合自己的业务开设了具有特色的信息服务网站,各大运营商推出了如中国电信的“信息田园”、中国移动的“农信通”、中国联通的“农业新时空”等信息网络平台,农业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初步形成,为资源整合创造了条件。


(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开始起步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正在得到广泛认识,各涉农部门已着手信息资源的有序、深度开发和利用,为宏观调控和微观决策起到了支持作用,有关涉农部门也建立起并逐渐完善信息采集系统。


三、我国农村通信和农村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通信和农村信息化发展机制尚不明确


我国农村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够顺畅,信息化建设协调难度大,农村信息化存在的投资分散、重复建设等体制性问题仍未得到完全解决。另外,我国农村信息化的管理、建设和应用三者分离,尚未形成统一的运作机制。


电信普遍服务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世界各国的改革经验表明,电信市场开放之后,新的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必须尽快建立起来,这不仅是电信发展的需要,也是电信市场公平竞争的迫切要求。建立以普遍服务基金为核心的机制,同时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是解决普遍服务问题的长效保障机制。


(二)我国农村信息化的供给主体缺位


我国农村信息化供给主体缺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政府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还没有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规划等应有的作用。涉农信息资源在政府供给的同时,应当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但农村信息化市场机制还没有形成。例如,信息垄断已经造成了农村教育信息化新的困境。二是农村信息站、农业协会组织、种植养殖大户等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三是农民既是使用者也是信息源,但是没有积极提供上行信息,反馈较少。


农村 信息化     阅读次数(278) | 回复数(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