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暂无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laonong123@tom.com
  • 个人签名: 植根田间,相知冷暖!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263 篇
    回复总数:51 条
    留言总数:24 条
    日志阅读:107392 人次
    总访问数:429502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nongmin123发表的博文
农民记者吴权瑞的几个小故事[2009/10/3 22:11:00|by:nongmin123]







文章见报后,吴记者都要拿出自己的原稿来对一对,看看编辑是怎么改的。



吴叔,何许人也?乃吴权瑞也。吴权瑞今年62岁,是英德市横石水镇的农民,近两年,他在《清远日报》和省级一些农村类报刊共发表了100多篇各类文章。200411月他被《清远日报》社聘为特约记者。他的事迹曾在《清远日报》和英德电视台“英洲之子”栏目中报道过。其写的《他乡抗旱忙我乡稻早熟》获2005年广东省新闻消息三等奖。


笔者与吴叔同乡,耳闻目睹了这位农民记者的几则感人小事。


特约记者不能说半点假话有一天,吴叔约我去采访,刚到他家,吴叔的电话就响了,吴叔讲了长达十多分钟的电话。原来,吴叔在去年415日写了一篇题为《清远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为村民筹建猪场》的报道,本市某县一位老板看了这报道后,也想让吴叔为他写一篇报道,宣传他们当地种植的养猪饲料,并对吴叔说每售1元饲料可给予5分钱的回扣费。吴叔当即就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并跟对方讲道理:什么饲料好不好,养猪农民喂了就知道;什么作为记者不能误导读者等等。说得对方挂机也不是,不挂机也不是。吴叔的较真是出了名的,每次写稿,他都一丝不苟,有一说一,绝不道二。他常说:“作为特约记者,绝不能说半点假话。”


有一次,横石水镇江古山村委为解决4000多亩水田的灌溉问题,决定为村民兴修一个陂头,叫“八字陂”。吴叔听我的“报料”后,认为可以采访,马上叫我用摩托车搭他到现场。车到了河边,不能再前进了,只能通过露在水面的石头跳过去。由于石头高低不一,年轻人过都要费一番功夫,考虑到吴叔的腿不方便(他曾患腰椎盘间突出压迫右腿神经,而卧床近一年,现虽已康复,右腿仍有点麻木,走起路来有点跛),我就对吴叔说:“‘八字陂’就在前面,你不要过去了,”我过去拍几个照片,问几个数据,然后交给你就行了。”吴叔摇摇头说:“不行,新闻很注重现场感。”说完,不顾我的反对,毅然拖着那不方便的腿,艰难地跳跳停停,终于过了河。之后也不歇歇,就采访起正在那里监督质量和进度的村支书和承建商。


每月要用完一批笔芯作为一个花甲之年的人,吴叔却常常说:“我是初中生。我要付出比别人多十倍的努力,才能取得一点进步,我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每次到他家里,总是看见他戴着老花眼镜,在那张非常简陋的写字台上奋笔疾书(说是写字台,其实是一个用来装衣服的高木箱)。每一篇稿件,他通常要修改七到八次,才能定稿。吴叔不会电脑,每次的修改就意味着重抄一次,其工作量很大,以至吴叔每月大概要用完一批笔芯。由于新闻的时效性非常强,吴叔往往白天采访,夜里写稿到一、二点,第二天早上六点便开始工作。正是这勤奋劲,使吴叔的报道见报率越来越高。吴叔还教给我一招:“每次文章见报后,都要拿出自己的原稿来对一对,看看编辑怎么改。”


记者也断家务事横石水镇一农户,由于其家父去世,留下一笔财产,两个儿子要与其母亲相争,于是闹发了一场家庭风波。淳朴的农民,以为记者是包管一切的,于是他们没有去寻求政府司法部门解决,而是打电话给农民记者吴叔。吴叔真的买车票就去了。当地的农民见来了记者,坐了一屋的人。吴叔了解情况后,明确表示妻子是丈夫遗留财产的第一继承人,谁也无法可争。同时,还为大伙讲了不少道理。也就奇怪,人家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吴叔却把事情一一理顺好,也不知道是那门子力量使然。事后,我问吴叔:“有新闻角度吗?”他说:“这类事,不具‘亮点’。”我又问:“那你打算写吗?”他说不打算写。我感到不可思议,决定打破沙锅问到底:“那你还去干什么?”吴叔说:“人家这么相信自己,能给一个家庭解决纠纷,我觉得比发一篇稿子更值。”吴叔从家坐车到那位农民家来回近40公里,解决事情后,主人留他吃饭,他也不吃。


农民爱看吴叔的报道在20041219,吴叔在《清远日报》以《湖北蔗商千里购得如意蔗》为题,报道了横石水镇农民当年种植的黑皮蔗粗长、节疏、水分够、清甜似蜂蜜、不花皮、蔗色靓等特点;同时,还报道了一湖北蔗商,行程1000多公里,辗转北上取道横石水,一举购得如意蔗后,市场反响强烈。没过几天,便有湖南、江西、安徽、河南、山东等地的客商纷纷前往横石水购蔗。蔗价不断攀升。果蔗增效、农民增加了不少收入。


2004年,是英德大旱之年。吴叔在《清远日报》以《蒲岭村旱天统一灌溉》为题,报道了东华镇蒲岭村铺头张村民小组选派出8名责任心强、大公无私的村民为该138亩农田按自然摇,不管谁家农田都统一自上而下统一管理、统一灌溉,避免了因争水灌溉农田,浪费水资源。此文见报后,许多村寨纷纷效仿统一灌溉,收到了较好效果。那一年,许多村民因旱欠收已成事实时,改种其它作物,吴叔敏锐地捕捉到这一信息,在20041118以《旱灾损失种菜补》在《清远日报》发表,不少农民进行效仿种植蔬菜,不再观望政府照顾。


横石水农民赖展家在20051015去赶集,在回家的路上捡到几张《清远日报》。在该报要闻版看到吴叔的《晚稻如何防寒露风》的报道后,引起他的浓厚兴趣。聚精会神看了一遍,他才知道去年因40年遇一大旱,又逢寒露风导致去年他家的晚稻减产的原因。于是,他回家后,便按照《晚稻如何防寒露风》一文所报道的办法对自家的晚稻进行管理,使他家的晚稻谷每亩基本达1000斤产量,较去年增产350斤。因此,这位农民常常地被《清远日报》吸引,从未订阅过任何报纸的他,却订了《清远日报》。


处处受人尊重的农民记者吴叔很为自己是《清远日报》的特约记者而感到自豪。


上一篇:林彪外逃死无全尸 周恩来因何嚎啕大哭
下一篇:供需两端发力解柑橘卖难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