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暂无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15533180169@163.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671 篇
    回复总数:1062 条
    留言总数:6 条
    日志阅读:145573 人次
    总访问数:244960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徐托柱发表的博文
浅谈“傻”气话人生[2018/6/5 22:07:15|by:徐托柱]

浅谈“傻”气话真性

           ---读王彦博《“傻”学兄留记》有感

徐托柱



我的朋友并不多。因为从小貌丑,舌宽语迟,很少有人和我长着“傻”相的交往。长大了,不抽烟,不喝酒,朋友更少了。偶尔碰到“傻”气的人,仿佛找到了同类。饶阳县著名农民通讯员赵泽民是我很少的朋友之一。

赵泽民大哥,知道我爱习作2016年春天送给我一本201512月出版的《安平文学》4

    向我推荐了王彦博老师写的《“傻”学兄留记》。他说,王彦博老师的学兄王振德很像你。我说,世界上真有很像的人吗?他说,你又冒“傻”气了, 哎呀,你这个你?看了就知道。

我一周连续看了近20多遍,完全被王彦博老师学兄王振德的“傻”气吸引了,越看越有味。

王振德的“傻”,是我五十多年来空旷的心,寻找的美丽的田野,是我求索生命的真理,渴望的美丽的真情。读着王振德的“傻”,也使我减少了一份行走的孤单,就在前方的不远处,我看到还有很多黄土人坚守“傻”气同行。

读着王彦博老师的“傻”学兄王振德,我也感受到作者眼中有一颗没有流出的泪珠,那就是对学兄王振德“傻”气做人的尊重,对“傻”气这种可贵人性品质的赞美。从而引起了我情感崩塌式的共鸣。世上还有王振德这样冒着“傻”气默默地做的好人。虽然木讷些,虽然吃亏些,但是,正是当今社会难得的“善人君子”,维护着传统的道德,延续着古老的社会基因,我不得不把我的体会写出来,浅谈解读一下王彦博老师的《“傻”学兄留记》的智慧人生。



我和王彦博老师素不相识,首先我为他交往王振德这样的“傻”气朋友感到高兴。通过赵泽民大哥我知道作者曾做过安平县某部门的一把手,相对交往的朋友必多,那么为什么偏偏对同乡发小一位普通的农民学兄念念不忘呢?他的行里字里,感觉不到一点儿官腔,虚话,堂皇,读他的这篇作品,是我接触的当今浮躁的文学少有的真实纯正。这就是我心中的文字,也是我文学的坚守,用纯净的语言,带给读者纯净的思想内容。

通读作者的此篇,首先被他的语言所吸引,不起眼的文字却蕴含着广博的人生道理。他的语言很有特点,干净简练,富有表现力,突出了中国语言的内涵作用。第二呢,他的题材很接地气,写一位当今的农民,一辈子的生活“傻”气,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立传,写出他们的苦乐忧愁。第三,文章的思想性很独到。他为学兄王振德“傻”气留名,也足见作者始终装着一个黄土人的真诚善良,他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彰显了人性的光辉。作者现在是城市人,又是“官”人。可是,他“屈”下身来,甘为学兄王振德的“傻”气立传,解读学兄的“傻”气人生,实际刻画了时代需要的“善君”轮廓,凸显了作者精神追求。第四,他的艺术风格很乡土。读着王振德,我好像回到了田间、小巷,遇到了久别的乡亲、街坊,作者也把自己也融化在黄土路上,不断地在我眼前勾勒出一幅幅恬淡、明净、悠长的农村生活画卷。我知道王彦博老师是孙犁的研究者,自然带着孙犁“荷花淀派”的文风,明了、简约、画面感强。我想到了“文以载道”这个词语,在这篇文章中,这是我体会最深的内涵。“在社会的舞台上,每个人一生都要留下自己的“表演”痕印,尽管因人而异,但“你、我,他”在行程中的一“招”一“式”都会记录于时光老人的记忆中”。我相信,这句话,将是作者人生闪光的名言,永远存在当代文学史和印在读者的心里边。

我想跟随作者的思路,把学兄王振德的“傻”气留名再做一次人生的思考。

先看“傻”学兄王振德少年时的“傻”气。王振德是留级生,做成了作者的学兄。作者由于经常考高分,深受王振德的喜爱。一次中午放学,下起了雨,作者和同学被困在教室。作者一声令下,振德钻进“水雾”去给大家取干粮,却被同学打浑喊出“傻振德”。尤其描写的王振德那句话,“拿的饽饽抹油不”。把一个心眼憨实的童年振德,留给了读者想象并在心中挂起了一幅纯真少年的图画。

世间确实需要这样的真情,作者难忘的也是童年的这种振德。也许作者从小学到高中,从农民到城市人身份的不断转变,很难再找到童年的感觉,很难再生发童真的那样情感。因而作者回忆学兄王振德冒雨送干粮的“傻”气,成为了时光老人,送给作者人生最珍贵的一幅“画”,这幅“画”挂着作者心中最怀恋的乡愁。因为有了振德,才留下对童年美好的回忆。也许随着审美趋向的改变,过去认为振德身上“傻”的东西,却成为了作者难忘的珍贵。。

是啊,朋友之间,师生之间,夫妻之间,同事之间,每个人扣心自问,在生命的长河中,有几处能够像灯一样把对方点亮呢?又有几幅真诚的图画挂在别人的心上呢?又有多少虚情假意,欺骗过别人和自己,欺骗过头顶的星星和脚下的大地?

真城是人的品质,什么时候丢了呢?每个人都要好好想想自己 这是我读《“傻”学兄留记》的第一收获。王彦博老师的笔锋,深层犁铧人的思维沟回,通过对王振德的童年“傻”气怀想,不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人与人之间首先做到的真诚吗?作者却把内心的呼唤表现在朴素的叙述中。你读懂了吗?

真正感染力的文学,不靠空洞的标语口号,完全是真诚的写作,情感的升华,通过自然而然的语言含蓄地表达,这种古老的民族文化写作手法,在作者的文章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运用。我想说,文学就是用纯正的文字表达作者纯正的思想、生活的诗情画意。我看到了黄土文化“荷花淀派”在安平的继承和发展,不得不说作者是又一位新生的力量。

作者随后写了王振德的四“傻”。这四“傻”分别是散媳妇“傻”,起圈“傻”,为别人挨打“傻”,过日子“傻”,把学兄王振德的“傻”名展现出来。然而这四“傻”,却带给读者不同的人生感悟,不同的生命思索。仿佛一幅幅带着黄土泥巴的农村风俗画,就把王振德的“傻”气通过不同的层次画面展现出来。

我感觉作者可能是位才艺的多面手,读着他的文字,我能听到歌唱王振德的梅花鼓韵,能看到王振德生活的素描,也能观赏王振德闪亮的登场。我完全被作者的写作震撼了。他擅长横截王振德最典型的形象面图,展现给读者。然而却启发了读者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另外本质的东西,从而引起了我的感情的波涛,一个浪一个浪拍打着我的心扉。

每当我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内涵发现,都会有对生命、社会、功名等产生新的认识,我不得不感叹,王彦博老师的艺术功底的深厚。如果不是饱含生命的独特见解,饱含着对人间之美的赞颂,是很难写出学兄王振德“傻”气的神奇。同样,我们不同层次的读者,当读完这篇文章后,都会有不同层次的启悟,因为王彦博老师书写的王振德的“傻”,正是生命渴求“美”,从而引起我们不同层次的思索和自我对照。这是我最不能放下阅读的主要原因,这是作者带给我的思想艺术感染力。

一说王振德散媳妇“傻”。王振德二十刚过就临门花烛,住着三间砖房,可推想上世纪七十年代必将是殷实之家。大凡富裕庄户才会有那个年代的村庄很少见到砖房。如果生产队打的粮食能够多一点分给社员,自然不缺吃穿,就是农村的好男人家。想必王振德是很多姑娘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户。于是王振德是娶了城里的千金。王振德用他的淳朴,感动着姑娘,以致怀上了“弄幛”。后来母命难违,却把姑娘休走了。我知道,安平是孝德之乡。作者没有写振德的心理活动,却用白描的手法,把振德写得很简单,展现了深沉的思想感情内容。

人活着很简单,有些东西并不复杂,是后天的观念把人的本性覆盖住了,人真得找不到真正的自己了。习惯用蒙尘的观念,去洞察世间的是非、善恶。果真那样吗?不见得。王振德呢散媳妇看来是做了一件“傻”事。然而,他为什么冒这样的“傻”呢?这就是很多人不理解的原因。其实王振德并不“傻”,他表现的很纯性,很理性,很宽广。试想过去的婚姻,很少以爱情为基础。大多数做父母的,给自己的姑娘寻婆家,不过先打听打听男方的家风,说理说面,小伙呢健健康康,为人诚信没有说道,就会促成结婚这件终身大事。以后过日子,那是结婚以后的事。

王振德对自己有自知之明。没有文化,只有对生活的热情,婆媳之间发生了龌龊,最煎熬的是自己。父亲去世的早,愿做一名孝子,也不忍母亲和媳妇每天生活的阴影。于是他选择了放弃婚姻,既然给不了对方幸福,也就不要给对方痛苦。他绝不会像流氓式的那样,拿着菜刀闯入丈人家,要是离婚就把全家杀了,更不会像某些没有教养的野蛮人,恐吓女方胆敢迈出院门,就把她的腿打断,农村不幸的婚姻比比皆是。而他选择了宽容,很爷们,表现了一个传统男子汉的大度。散了,都是解脱。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一段内心的痛苦历程。王振德做到了。我佩服他的人格魅力,他的散媳妇的“傻”,映照了我们生命很多要放弃的东西,因为它并不属于自己。也许这正是作者想要传递给大家另外的思想意义。

我由此想到,有些当官的把持权力,给老百姓办事要卡要拿,如果不这样,仿佛不足以显示权力的重要。甚至当成了自家的私有财产。谁给了你当官的胡作非为的权力?你又是当的谁的官?如果不给老百姓办事,赖在这个位置上不走,贪恋权力,甚至权钱交易,这样的为人处事,与王振德差之千里?起码也能照出冠冕之下的阴暗。天地之间有杆秤,每做一件事都要把自己的良心称一称。如何把自己的人品放在第一位?我想这样才会有不悔的人生。

我相信,每一位读者读到王振德散媳妇的“傻”,自然不会带来人生的无奈,而是能够被王振德的“傻”气感动,带给自己心灵的一颗泪花。

王振德撒媳妇的“傻”,难道他不知道散媳妇意味着什么吗?老娘再亲能跟一辈子吗?他势必也清醒这一点。但他没有因为自己的贪欲毁坏了媳妇未来的一生。他散媳妇,我认为是他人品一次升华,更是人生的一次美丽的飞跃。因为他走出了自私自利的后天观念的垢土,却像一朵浊世的清莲。这种“傻”气,是一个人对天地的承诺,做人的纯洁,清白,对生命良知的担当。

二说王振德“起圈傻”。用饶阳话说 就是起沤粪坑。在农村,这是最脏最累的体力活。起猪圈,起羊圈,起牲口圈等等,我初中毕业后也曾像王振德做过这样的生意。试想当年刚刚解散了生产队,王振德扛着粪叉走街串巷,帮人家起粪坑,如果没有切身体验的农村生活,是很难想象那种劳累的辛酸和凄苦。

那时想钱的道不多。王振德没有知识,没有技术,单靠卖“傻”力气吃饭。我也和他一样,有时碰到一人深的猪圈,我们光着膀子,呼吸着肮脏的臭气,有时感觉要快窒息了。身上还被成群的蚊虫叮咬,起出一个圈坑,浑身都被汗水泡着。像这样的活也不是常有,一些老弱病残的家庭才需要这些卖“傻”力的人。庄稼人的钱不好挣,有时碰到很穷的人家,自然也会少要一块两块的工钱。吃口干粮,有时你找个洗脸盆洗洗手的地方都找不到。所以,王振德做起圈生意,我深有感触。是,真的是一种“傻”,只有“傻”气的人,才会干这些“傻”气活。虽然挣几块工钱,这几块工钱才是生命意义的再现,是一个汗珠一个汗珠凝结成的真正的血汗钱。

我比王振德幸运,母亲说我不是做“傻”活的料。于是鼓励我回学校复读,这样我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农村也就少了一名光棍汉。庆幸后来没有像王振德一样,也去承包几个机关,企业的厕所营生。

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位置,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活法。一个人,高兴着做着自己想要做的事,而且是有益的,就值得做下去。因为各行各业都是应该存在的。在每一行业。做好了都会干出好成绩。因为一个人只有追求的美丽,人生才会美丽。

我可以想象得到,当他跳下猪圈,踩着脏兮兮的粪便一叉一叉向外清理的时候,当他套着驴车一桶一桶向外拉粪时候,他在想着什么呢?当他抬头望到斜视他的目光的时候,他心里又是什么滋味呢?难道他不想过一种体面的生活吗?难道他不想穿戴得干干净净在马路上行走吗?我想,每一行业没有低微和高贵之分,只有人心有高低和美丑之分。王振德这样的农民工,谁不欢迎。他不悲苦这个世界,他珍重内心世界的纯洁祥和。

于是,我想到有的干部下基层锻炼像游学镀金,每天想着跑关系,想着提升。从副科想着熬成正科,从正科想着熬成副处,从副处熬成正处......满脑子装的都是名利,这样的心态怎会干好工作,怎会装下为老百姓干实事的念头?像这样的干部与王振德的起圈差之千里?读罢王振德起圈“”,作者却给读者带来了广泛的四维空间。干一行爱一行,修心向善,摆好生命的位置。那么当官的肯定是个好官,为民的肯定是位好人。作者的艺术高超,就表现在这里。描写学兄王振德的起圈的“傻”,我读到了:正是大家和社会希求的人的本性回归。

三说他为别人挨打“傻”。有首歌唱到,遇到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种“出手”,在古老的中华文化中不是挥动着钢叉木棒的“杀”气,也不是无理搅三分“匪”气,更不是与民争利的“官”气和“霸”气。而是敢于担当的做人的“英”气和胸怀天地无私的“正”气。王振德就是这样的人,本是八杆打不着的旁人,当受到当地“官”人欺负的时候,他敢上前仗义执言,却被官人推到,致使腰椎两节错位。“傻”吗?十人九人肯定说”傻“。明明白白的受“官”人的气,吃“官人”人的亏。

讲理的人,遇到了无理的官,哪还有理讲?匪气的官遇到了有理的人,哪还讲什么理?我记得父亲对我说过,人啊有两件事不可做,一是“善”“遭难”的时候,不要跟着“恶”人“推墙”。二是不要欺负“哑巴傻子”说不出话,这两件事做不得,是有报应的。这就叫天理。

民间出殡就是天大的事。百姓家里死了人,就如一个家庭塌了天。上天都感到慈悲,你看人家哭得个泪人,运灵的车走过乡政府的大门,由于口误,“官”人却和孝子对峙,这种连人事都不懂的“官”人,还怎么称得上农民的公仆?即便“官”人有理,为什么不先让孝子三分呢?非得与民争利,給民心堵道,仿佛这样才显出“英雄霸气”。有些孝子看到了“官”人的跋扈却吓退了,只有王振德看不惯,拿出做人的“傻”气,去为村民遮挡“官”人的”匪气霸气”,自然没被打折胳膊腿就便宜了。谁能明明白白去送死呢?谁能明明白白不量力去吃亏呢?只有王振德犯这样的“傻”,遇到不平一声吼,敢与“官”人评理。要不这样,他也不叫王振德。我的“”哥哥呀。

我读到此段落,不禁为王振德的“傻”气浸满了泪花。王振德做人的“傻”,正是作者心中崇尚的英气正气。作者掩饰着自己的感情色彩,吝啬地用简短的文字把王振德为别人挨打的“傻”气表现出来。如果不细读此书,很多作者要表达传递给读者的观点,是很难发现的。一篇文章就是作者的灵魂再现。而作者生命世界的公正公平,不是直白的振臂高呼,也不是缠缠绵绵的娇柔造情,而是通过语言的表现力,故事的想象力,美丑的辨别力,心灵的感染力惠及每一位读者的思考。我们应该做人呢?

我想王振德挨打的“傻”,就是做人的真,做人的美。我们身边时刻发生类似的事情,当别人遭到无辜伤害的时候,如果你躲得远远的,虽然不是施暴者,你以各种理由推脱自己,我想你就是一个无声的帮凶。为什么?那时你的善心在哪?为什么不用正义的语言制止邪恶的行径呢?如果每个人做人“傻”气一点,就像王振德,哪社会上的“杀”气,“匪”气,“官”气就会少几分;人人都想吃亏,好人的正气不就长起来了嘛?自然一个正气多的人,做官就不会和民争利,一个善心多的人,自然也会做好一个好官。好官、好人多了,受益的是咱社会,更是咱老百姓。

四说王振德过日子的“傻”。王振德散了媳妇,没有再婚。日子过得津津有味,衣服换洗的干净,院子打扫的整洁。面对一些长舌“笑人无,气人有”的事故,总是乐呵呵的。不计较,不辩解。这种人生自然是一种超脱。有人一辈子活得很累,因为他放不下荣辱生死,有的人活得轻松,因为他对世间的名利看的淡泊。那么,为什么人们眼里看到“傻家伙”王振德过日子“心气”十足呢?

王振德没有像“别的光棍都胡吃闷睡”,因为他心里装着光景。在多半辈子的农村生活中,养成了“话”吃亏,“事”吃亏,他把吃亏让人当成人生的习惯。这是他身上独有的“傻”,这种“傻”气,是他活着的内容。他怎么就得穿着落魄,愁眉苦脸,到处行乞才是他应该的生活呢?他来到这个世界,不糟蹋一粒粮食,不说一句粗话,不干一件坏事,头顶星星,脚踩黄土,不亏别人的一句言语,一生积德行善,谁还见过这样的大“傻”子,不就他最“精”吗?如果生命有一个美好的归宿,人们可能不知道,谁去?只有王振德冒着“傻”气的人才去。我相信王振德是躺下能睡着的人,我推想,他绝不会“神经”失眠,或有“高血压”恍惚之类的隐痛。只有心里干净的人,才有这样的生命境地。我好羡慕王振的这种心智的“傻”。

看到王振德健康的心态,我倍受感动和鼓舞。不要把自己的不幸,当成蹉跎人生的原由。其实人生最大的不幸是失去生命的美好。我突然萌发了个念头,如果可能,我想有一天见到这个大哥哥。

王振德的“傻”气故事很多,正如作者记录的那样:“因为振德的一些动作,分明彰显出了他为人的本色”。下雨的时候,别人都往家门里跑,他却扛着铁锨向外跑,去疏通大街的水道;并去看住在低洼处孤老户的老妪......乡亲们有了红白喜事,他都包揽最脏最累的活烧灶膛.....他怀着童年的同学情谊,把自己的粮食打磨精细送给长大的作者......他给同学送粮食遭到婉拒后,也不心甘,继续把粮食送到家里......王振德的实心、纯心、真心、善心连同他的感恩之心,作者把这个社会最底层的“善君”轮廓勾画出来。我们生活需要这样的善君,我们生活需要多一点的“傻”气的王振德。

最后,再次感谢王彦博老师为我们写作了一篇人生的佳作,一部精神的食粮。我向大家推荐,如果有时间,还是读一下《安平文学》201512月第4期王彦博老师写的《“傻”学兄留记》。文章不长,共四自然段,三千多字,仅需要十几分钟读完。当你看了第一篇,还想看第二遍,这才是稀奇的文章,当官或做工的会受益无穷。我相信。







阅读次数(462) | 回复数(0)
上一篇:为“傻”学兄王振德留记
下一篇:徐托柱诗歌生命的独白系列之三人生恰似火车运行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