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崔军普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anpingxinhu@163.cn
  • 个人签名: 崔军普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63 篇
    回复总数:125 条
    留言总数:2 条
    日志阅读:131208 人次
    总访问数:153288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anpingxinhu发表的博文
我和孙犁先生是“同乡”![2018/1/18 15:26:36|by:anpingxinhu]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的很,干净的很,白天破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身子下面,就编好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又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的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相信大家对这段诗一样描绘的文字都不陌生,她就是出自当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先生的短篇小说《荷花淀》中的一段。孙犁先生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自1945年在延安《解放日报》创作至今,一直深受作家、诗人、文学爱好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所青睐,诗一样的韵味,画一般的点缀,让文中场面、人物跃然于纸上,自然而不生硬,清新而不妖艳,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受。我非常喜欢孙犁先生的散文,先生的散文简洁直达,不加臃肿的修饰,更没有扭捏与做作,她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清新而舒适的感受。

  在崇拜、喜爱、欣赏孙犁先生散文的同时,我还特别尊崇先生的小说,孙犁先生的小说有的是描写我家乡解放前的故事,浓浓的乡土气息,熟悉而又陌生的村庄,有情有义的人物,常常让我热血沸腾、激动不已。

  知道和记住孙犁先生是我在上小学的时候,那会儿,收音机里正在播讲孙犁先生的小说《风云初记》,书中人物鲜活动人的故事,熟悉的村庄深深的吸引了我。每天我都趴着吃饭桌听完小说才肯上学。有一天,上高中的大姐告诉我:‘你知道呗?这小说写的就是咱们这地方的事,书里的子午镇就是子文镇。’后来,又在课本上看到了孙犁先生的《荷花淀》,语文老师在讲《荷花淀》的同时,又介绍了孙犁先生,告诉大家:“孙犁先生是咱安平遥城村的”。自从知道孙犁先生是安平老乡之后,我就萌发了一个念头:到遥城村去找孙犁先生,看看先生长得什么样!(当时小,还不知孙犁先生早已不在家乡居住了。)

  一个冬天星期天的早晨,我匆匆吃完饭,跟爹娘说了一声,就出了门。踏过冰冻、一踩就“嘎吱,嘎吱”响的滹沱河,一路向南走去。那时农村交通工具匮乏,外出基本靠11路。走啊,走啊。也不只过了多少个村,走错了多少回路,终于找到了遥城村,在遥城村北口,我遇上了一位放羊的大爷,我忙走过去问:“老爷爷,大听一个人,孙犁先生家在哪住?”老人一听我问孙犁先生,便笑着说:“嗨!你问的孙犁先生老早就不在村里住了,现在就剩下了他们几间房,都空着哩!”一听孙犁先生不在村里住,我心里别提多么腻歪,也不知是累的还是饿的,我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许久许久才懒洋洋的离去。

  八十年代初,我参军到北京在部队从事新闻报道,有幸去公主坟什坊院《社会保障报》社学习。一个秋天的上午,时任安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王彦博老师找我,说有篇《孙犁与故乡人》的稿子要交给《光明日报》,因我在北京当兵,熟悉路,就陪彦博老师一同到光明日报社。稿子交到光明日报社没多久就刊登了,不仅篇幅很大,而且,还很受读者的青睐。

  九十年代,我出差去天津逗留了几日,办完公事,便想去探望孙犁先生,怎知阴差阳错把电话写错了,没能见到先生。后来方知,孙犁先生当时身体欠佳,如去打饶,定会影响先生修养。

   二零一七年金秋,《诗刊》杂志“孙犁文学奖”颁奖大会在安平县人民礼堂举行,中国作家协会、河北作家协会、衡水市作家协会、安平县文联的领导、孙犁家人代表、获奖作者及文学爱好者近千人参加。安平县委书记张福杰致开幕词。获奖者那一篇篇具有时代气息、贯穿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蕴的锦文,深深感染了我,我想起了孙犁先生的《荷花淀》,眼前出现了大片大片碧绿的荷叶浮在水面上,粉色的荷花是那么的美,那么的艳。。。。。。



阅读次数(486) | 回复数(1)
上一篇:难忘儿时捉迷藏!
下一篇:安平鲜为人知的李锡九故里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