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姓名:张国中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pingyinzgz@126.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yuguozheng1234
状态:离线
masiqi
状态:离线
liner
状态:离线
逆风飞扬
状态:离线
oneoneone
状态:离线
王志福
状态:离线
geyuanfang
状态:离线
wuyunxiang
状态:离线
梅君
状态:离线
l15132885508
状态:离线
-
日志总数:334 篇
回复总数:765 条
留言总数:22 条
日志阅读:1454399 人次
总访问数:1649244 人次



闲聊酒具 □ 酒具就是盛酒的器皿。如酒缸、酒坛、酒桶、酒壶、酒杯、酒盅等等。宴席的餐桌上最常见的盛酒器皿则是酒杯了。“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潦倒新亭浊酒杯”(李白)“劝君更饮一杯酒”(王维),“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举杯邀明月”(李白)。“酒逢知己千杯少”。关于饮酒与酒杯有关的诗句不胜枚举。另外,饮酒的器具还有樽、觥、壶、卮、碗等。如,“莫使金樽空对月”,“一片冰心在玉壶”,“金卮照雪斟”,“三碗不过岗”。 杯,既是酒具,亦是茶具。俗话说,“满杯酒,半杯茶”。倒酒要满杯,倒茶要相对少一些,这表示对客人的恭敬。 社会在进步,历史在发展,酿酒及盛酒的器具也在不断地变化。从前酿酒的场所叫做酒坊或烧锅。因为酒是烧出来的。所以刘伶醉酒的那出戏的唱词说:大烧锅喝黄了三百六,小烧锅喝黄了六百三。现在酿酒的场所不叫酒坊或烧锅,叫酒厂或酿酒有限公司了。 我国在夏朝以前就会酿酒了。那时候盛酒的器具是陶器,陶器不坚固,容易破碎,酒也容易蒸发或渗漏。再由陶器演变成瓷器。瓷器酒具内外涂上釉,光滑漂亮,经久耐用。较大的盛酒器具则是酒缸、酒坛等,容易储藏(陈酿多窖藏)。我小时候,家里有一个黑瓷酒坛,坛肚像南瓜形状,小小的坛嘴儿两边分别有耳子,可以栓上绳子提着,口小肚大的酒具可以防止酒的自然蒸发。岁月沧桑,那个酒坛不知哪里去了,如果保存到现在,有可能是文物了。 餐桌上最常见的饮酒器具就是酒壶、酒盅了。30岁以上的人对酒壶并不陌生,我见到的酒壶有铜的、锡的、瓷的三种,其中瓷的较多。酒壶的主体是下大上小的圆锥形,壶颈很细,壶嘴是圆周扇形,向外敞开,高约20厘米。酒壶容积太小了。一壶只能装二两酒,酒盅子就更小得可怜了。酒盅里面只能容下一枚板栗,却容不下一枚核桃。酒盅子大多是瓷的,满满一盅酒的容量通常只有二点五钱。我小的时候,常听大人们说,“从南京到北京,二两酒筛八盅”。 那时候在乡下,很少有人喝酒,只有逢年过节,亲朋聚会,办喜事,摆宴席才能看到喝酒的。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乡下还在使用这种酒壶和酒盅子。那时倒酒也很讲究,把倒酒叫“筛酒”或“斟酒”,还必须把酒烫热才喝。酒的容器太小,酒也特别珍贵,喝酒就如同吃香油一样,倒洒了一滴酒,就觉得十分可惜。 改革开放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农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酒具也随着时代不断改进,酒缸、酒坛等笨重的盛酒器具已经派不上用场,塑料大桶、小桶及各种各样的瓶装酒琳琅满目,色彩斑斓,酒的包装胜过人体包装。小酒壶、小酒盅已经不见踪迹。如今餐桌上的饮酒器具大多是光滑漂亮、晶莹剔透的玻璃杯。“斟酒”、“筛酒”等文绉绉的词语也靠边站了。酣畅淋漓,痛痛快快就是一个“倒”字或“满上”,端起酒杯就是二、三两。现在的乡下几乎家家有酒,人人饮酒。并且,也没有人再烫酒了。 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而酒在莽莽苍苍远古的表现则是大自然和人类智慧的结晶,因为再也没有比酒更值得让人类如此执迷和热血贲张了。饮酒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嗜好和习惯,随着社会一日千里的飞速发展,酒的容器及其包装也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时代……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榆林甸学区 |
阅读次数(99574) | 回复数(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