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辛向党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xxd.1950@163.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134 篇
    回复总数:251 条
    留言总数:3 条
    日志阅读:126370 人次
    总访问数:384918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文字虫发表的博文
忆当年的衣着[2016/8/8 14:13:13|by:文字虫]

忆当年的衣着

     



    这张照片是笔者1968年拍摄的。当时,我中学毕业后在家务农,利用业余时间当通讯报道员,到冀县城里参加宣传工作会议时,在冀县照相馆拍照了这张照片。照片上,左裤腿膝盖处,有一块很明显的补丁。

    看到这张照片,不由想起当年很困难的衣着。困难生活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后才逐渐好转。

    当年穿衣,人们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20世纪60年代前,农民大都穿自己织的土布做的衣服,且大部分有补丁。鞋也是穿家人做的。

    70年代初到1978年,土布衣渐少,“洋布”衣多起来,布料也逐渐有了哔叽、的确良、尼龙,等等,但当时人们因经济条件所限,在衣着上仍然是“有穿的就算”,并不能有“好”的追求。

    当时,衣服大都是买了衣料,让家人或请裁缝做,成衣基本没有,更别说什麽牌子了。

    当时,衣着颜色主要是黑、白、灰、蓝、军绿或白色加红、蓝条格。

    当时,人们基本上是一年两身衣服---夏(天)单(衣)和冬(天)棉(衣),春、秋凑合。且一件衣服一穿就是五六年。  

    有的人另有一身较好的衣服,只有过年过节、出门、赴别人婚礼等时,才舍得穿。有的人自己没有身像样的衣服,若去相对象或参加别人的婚礼,得找人借。有件新衣服,是当时儿童、青年人的热切盼望。成年人最希望的是有件羊皮袄、毛衣、毛裤。1978年穿皮鞋的,农村还基本没有,城镇也仅有20—30%的人。

    曾记得上世纪70年代初,县和公社(现乡镇)的干部们(因其他人搞不到),争相穿用日本产尿素包装袋做的衣服。将日本产的尿素包装袋(白色)洗干净,做成褂子,或染色后做成裤子。穿在身上后,上面还隐约看到“日本”、“尿素”的商标字。人们编的歌谣有:“大干部,小干部,个个穿着抖搂裤,前边是小日本,后边是臭尿素”。刚开始时,是不花钱,白要;后来,经营生产资料的部门要一点钱,每个袋0.5元。两个袋可做一件衣服(褂子或裤子)。

    对比当年,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呀!

阅读次数(183) | 回复数(3)
上一篇:为冀州电力点赞
下一篇:徒步去开会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