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辛向党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xxd.1950@163.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134 篇
    回复总数:251 条
    留言总数:3 条
    日志阅读:126669 人次
    总访问数:385880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文字虫发表的博文
冀州市最早的女“劳模”[2015/6/12 13:52:56|by:文字虫]
2015年6月12日

刊于《衡水日报》



                       冀州市最早的女“劳模”

   

刘翠苗(1914~1995年),女,中共党员。她于1936年22岁时,由本县今官道李镇西沙疙瘩村嫁到官道李镇南刘家庄村。历任南刘家庄村妇救会主任、副村长、公安员和4个村的“联村社”社长。

点击查看原图



刘翠苗遗像



   

                               老“劳模”



刘翠苗是冀州最早的女劳动模范。

据《冀县志》《冀州市志》载:她在南刘家庄村,于1944年办起冀县最早一批的互助组。互助组不但开展农业生产互助,还开了粉坊以增加收入,开展生活互助。

刘翠苗组织郭春苗、羡三翠等一伙儿妇女,成立起支前队,为八路军做军鞋等。她们白天做、晚上做,就连下地干农活时也带着鞋底,抽空就纳几针。1939年到1940年,7、8个月的时间内,她们做军鞋90多双、棉坎肩270多副,并且跑了30里地,送到八路军驻地王口村,有力支援了抗日战争。

刘翠苗于1944年被评选为晋察冀边区劳动模范。那时,被评选为劳动模范的,据历史资料记载,今冀州市域内仅仅2人,一位是她;一位是后来受到毛泽东主席和斯大林接见的全国著名“劳模”郁洛善。

刘翠苗于1950年,被评选为河北省首届劳动模范,参加了河北省首届劳模农展大会,获奖章1枚(下图上面那枚)。于1951年,被评选为河北省工农业劳动模范,参加了河北省工农业劳模代表大会,获奖章1枚(下图下左那枚)。于195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于“爱国增产奖章”1枚(下图下右那枚)。

据《冀县志》《冀州市志》载:今冀州市域内,1952年前,被评选为全国和省劳动模范的一共只有5个人。

点击查看原图

        

刘翠苗所获奖章



点击查看原图

刘翠苗1952年所获奖章



                                  保垒户

刘翠苗家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我党忠实可靠的“保垒户”。

为了掩护中共党的干部和八路军干部、战士,刘翠苗在自己家院内挖了地洞、地道。地洞挖在她家西屋地下,有1间屋大小,可以容纳10多人开会、可以容纳5、6人住宿,地洞进口开在西屋炕面上,洞口上用一扇门厨门板盖、掀,门厨门板上铺上麦秸、谷秸、草,再铺上炕蓆,最上面放一个炕桌伪装。地道挖到地洞出口,出口开在西屋东南角外、与南屋的间隙处。刘翠苗的大女儿王洪秀回忆:“曾经因为下雨,西屋与南屋房檐的雨水流到地道里和西屋地洞里,使西房与南房都裂了,西屋的土炕塌了。后重新修的房和炕。”

刘翠苗家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经先后住过杨秀峰(后担任河北省省长)、李书城(后担任昆明市委副书记)、徐耕耘(后担任湖北省公安厅厅长)、当时的区长高堤及男女若干同志。

刘翠苗平时照顾同志们的生活,烧水做饭,还站岗放哨,发现情况,及时用暗号通知同志们应付。同志们走时,有时还要带上她准备的干粮。

    一次,区女干部李敬轩与一名大个子男同志黎明时刚刚到刘翠苗家,就发现千户营炮楼的敌人扫荡进村来了,刘翠苗迅速让他们进地洞掩藏好。随即,敌人进了她家,她躺在地洞进口的炕上,假装正在“做月子”,骗走了敌人。

    后来,敌人好像知道了刘翠苗家是“保垒户”,经常住我党干部。于1940年3月的一天,敌人直扑刘翠苗家。那天,就她一个人在家。一伙敌伪军围着她,逼问:“八路藏在哪里?”她镇静自如地回答道:“我家没有八路。”敌伪军用5尺长的木棍子朝她浑身打,木棍都断成了3截,她咬着牙坚持说:“我家没有八路。”有个敌伪军用枪刺刀背抵着她脖子,说:“不说就杀了你。”她说:“杀了我,我家也没有你们找的八路!”这时,外面响起枪声,一伙敌伪军仓皇跑出去了。一个敌伪军临走还对她说:“交不出八路,要你一死。”



                                 老先进

上世纪60年代后,刘翠苗就没有再当干部,一直到去世,也没有去城市跟女儿生活,始终在南刘家庄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村民们都说:“老太太可是个‘老先进’。”

刘翠苗1944年3月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她动员丈夫参了军。因为她忙于工作,自己的两个几岁的女孩子根本顾不了照看。有时,孩子们到了午饭、晚饭时间,见不到她,饿得哭,经常被好心的邻居领到家里吃饭;到了晚上,她也是经常回不了家,两个孩子坐在家门口等待。一个孩子坐一个门墩,被人们戏称为“把门将军”“二门神”。后来,为了工作,她干脆把小女儿长期托付给了外村别人家。

上世纪50年代,刘翠苗一户一户地到家中动员人们“入社”。抗美援朝时,她带头捐献,她自己按两个大人,每人30斤、两个孩子,每人20斤,全家捐献了100斤棉花,得到上级表彰。为发展农业生产,她组织人们率先打“洋井”。

刘翠苗晚年虽然不当干部了,但是,仍然严格按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党员会一次不拉地参加。去公社、乡镇开会,因不会骑自行车,坚持步行,而且,从来没有迟到过。她主动地帮助村干部做计划生育、收提留、民事调解等工作。她经常给青年、少年讲革命传统。  

晚年,刘翠苗曾受过河北省省长杨秀峰省长接见。1983年,她69岁时,还被评上了“模范党员”。





                     (据档案资料及刘后人回忆)
阅读次数(731) | 回复数(2)
上一篇:蚩尤“首级冢”或在冀州
下一篇:徒步去开会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