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暂无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xushisuo@sina.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113 篇
    回复总数:181 条
    留言总数:6 条
    日志阅读:2274557 人次
    总访问数:2447924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许士锁发表的博文
疙瘩驴、小拉车、俩少年,难忘当年给砖窑场拉土的经历[2019/11/21 14:22:05|by:许士锁]

二、三十年前,冀南平原的田野上,经常可以看到一座座的砖窑,高高的烟筒,一到秋冬季节,便会冒出一股股的黑烟,随风飘向远处的田野、农家。

附近的农户,每当盖新房时,便会赶到砖窑,交上钱,就会有专门的人员用机动车,把砖给送到家。家庭经济条件不富裕的,为了省钱,就自己用畜力车、或者是人力车,一点一点地自己运回家里。

平原上的这些砖窑,多半是建在离村较远的地方,烧制砖坯需要的土,先是从砖窑近处取用。慢慢地,时间长了,近处的土没有了,便从远处的地里取。因此,这些砖窑周围,多是取土挖成的大坑,有的甚至会有十多米深,人站在坑上边往下一看都觉得眼晕。

于是,砖窑附近的村民,便会做辆人、畜都能用的小拉车,买头小毛驴,专门到砖窑上去帮着拉土挣个零花,挣不了大钱,可怎么也比闲着强啊!

靠拉土挣钱的村民,我们村里也有几个。我当时已经初中辍学了,看到他们挣钱,我也有些眼热,就央求父母,也想去靠拉土挣点小钱。二弟此时也已经不上学了,正好我们俩人一块去,互相有个照应。

父母同意了我们的想法。

记得当时应该是1981年。

家里已经有了一辆小拉车,铁制的,份量比较重,但至少不用再投资了。父亲又去镇上的集市,花了200多元钱,买了一头灰色的、当地人称之为“疙瘩驴”的小毛驴,还专门给它盖了一个小棚子,让它晚上就住在里边。

说实话,这头小毛驴,看上去实在是太小了,真担心它能否拉动一车土。父亲说,不用担心,这小毛驴就属于这品种,别看个头小,可有的是力气,拉一车土对于它来说,算不了什么。

第二天,我和二弟早早起床,把小拉车推出院外,套上小毛驴,直奔六公里以外的砖窑而去。

我们去的这座砖窑,有个名字,叫石佛砖窑场。是附近的石佛村的村办企业。

好在,当时,卖力气不用走后门。

我们直接找到了砖窑场的会计。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会计姓王,五十多岁的样子,胖胖的身材。听我们说想给场里拉土,他便推过一辆自行车,说,跟我走就行了!

出了窑场,王会计在前边不紧不慢地骑行,我和二弟则赶着毛驴车紧赶慢赶。

十几分钟后,到了一片荒地旁,那里已经有一些拉土的人在忙活了。

王会计随手一指,说,你们就在这里拉土吧,往下挖就行了。记住,把高地方留下来当个标志,最近我就按这标志给算工钱。还有,中午食堂里给你们免费热热馒头,想吃菜,要先到我那里买菜票。

从那以后,我和二弟就开始在这家砖窑场里,开始了三个多月的打工生涯,那时我们的年龄都是十五、六岁。

每天早晨,我俩都会早早起床,简单地吃点饭,再带上些午饭,套上毛驴车,奔向砖窑场,相对来说,这去时的路程比较轻松,毕竟人和毛驴都还没有卖力气。

到了砖窑场,要先把午饭(也就是三、四个馒头),交到场里的食堂里,那里有一口大铁锅,铁锅上边的蒸笼里,放着工人们的午饭,都用白布或毛巾包着,花花绿绿的。食堂里的师傅们会负责把这些午饭给蒸热、蒸透。

我们拉土的那片荒地,距离砖窑场还有一段路程,中间还有一处坡道,所以,车上的土不能装得太满,否则,就有可能上不去坡道,只能把土再卸下来,就更麻烦了。还有,这片荒地,最上边是一层近半米厚的红土,这红土不适合制作砖坯,必须把它们清理到一旁不碍事的地方,露出下边的白土,才可以送到砖窑场去。

刚去的那几天,正是初春,赶上了一场大风,一直刮了三、四天,漫天风沙,又冷、还睁不开眼,可人们没有一点停下来歇歇的意思,还是一个劲地干着。

开始,我和二弟只装个多半车,不敢装太多,后来,装上一车,先拉到坡道上边缷下来,再回去装多半车,走到坡道上边,再把之前缷下来的,装些上去,就能多拉些了。其实呢,反反复复的,总起来说是很麻烦的。

每到此时,就非常羡慕旁边那些用马、骡子拉土的人,人家的牲口力气大,装得满满的一车土,不费力气就上去了。相比之下,咱的小毛驴就差远了!还有,人家半天能拉八车,我们最多只能拉五车。实在是不能相比啊!

中午十一点五十分,砖窑场食堂开饭,人们陆续走进食堂,从蒸笼里取出自己的午饭,条件好些的,还可以花一、两角钱,买些菠菜汤、韭菜汤之类的,但多数人只是就是咸菜吃馒头。干了一上午的力气活,也累了、饿了,中午这顿饭,吃起来却是格外的香,两个大馒头,一小会儿就吃完了。

午饭后,可以休息一小时。但那时候的人们,被穷逼怕了,都想多挣点钱,于是,有的人吃过饭,顾不上休息,就又奔向了工作的场地。

当时,砖窑场里,还有许多外地的打工者,如四川、云南等地的,大都拖家带口,吃住都在场里。场里也很照顾他们,给他们在场里安排了住处,即每家可单独居住一到两个房间。这些房间,以南房居多,没有门窗,挂一条盖砖坯子用的草帘子就是门,窗户上钉着塑料布。用一些砖头在房间内的地上一摆,再往上平放一个草帘子就是床铺,房间内更是简陋,仅仅是一些必须的生活、起居用品。三、四岁的小孩子很多,有的一家有好几个,大人们似乎对这些小孩子不是太关心,任凭他们在场里四处乱跑。

就这样,我兄弟俩,在这家砖窑场干了一个春天,算了算账,挣了500多元钱,交给了父母500元,剩余的零头,也有20多元,我们兄弟俩舍不得花,一直保存了好长时间。后来,我还是跑到镇上,用属于我的那10元钱,买了几本书,记得有《中国神话》、《中国笑话》、《成语小辞典》等等,着实高兴了一段时间。

现在想起来,那时候十几岁的孩子们,自立意识都非常得强,只要有劳动能力了,就会觉得自己有义务、有责任去帮助家庭干农活、或者是去挣钱。虽然没有手机、电脑,也没有多种多样的娱乐方式,但绝不会有这样那样的抱怨,而只会默默地努力着、耕耘着,然后会收获着,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成功,也会感到很喜悦、很满足!

阅读次数(688) | 回复数(1)
上一篇:老太太超市耍“聪明”,反被营业员识破,结局让人想不到!
下一篇:想让侄子做到的,先看看亲生儿子做到没有!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