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赵泽民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13290583887@163.com
  • 个人签名: 欢迎您到饶阳来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88 篇
    回复总数:260 条
    留言总数:9 条
    日志阅读:49295 人次
    总访问数:108432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赵泽民发表的博文
(转发)赵泽民:做农民也做新闻人[2015/4/21 7:10:47|by:赵泽民]

赵泽民:做农民也做新闻人

本报记者

赵栋

赵泽民,1962年生,饶阳县五公镇邹村人,爱好写作。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也开始了他32年的“农民通讯员”生涯。赵泽民扎根农村,在饶阳这片沃土上奋力追逐自己的“新闻梦”。他采写的稿件贴近“三农”,用普通农民的视角反映出时代的变迁。32年间,先后在中央、省、市各级媒体发表各类文稿4000多篇。赵泽民本人多次被评为衡水市“优秀通讯员”,被市委宣传部评为“模范宣传工作者”。

48,拿到了还带着墨香的《衡水晚报》,赵泽民认真地把自己的见报稿件剪下来,贴在了剪报本上。他说,当了32年通讯员,这几本厚厚的剪报本,是他最珍贵的收获。

32年写了4000多篇稿件,赵泽民把部分稿件保存在这些剪报本上。在这些本子上,贴着赵泽民的“心血”,烙着他的“梦想”。

“在饶阳采访的时候,经常能碰到人惊讶地说,你就是赵泽民啊!,我经常在报纸上看你的文章。”赵泽民说,“为什么惊讶?因为那些人根本想不到,我这个‘曝光率’很高的通讯员,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农民。”



赵泽民表示,他既当农民,也做新闻人,在这两个身份之间,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依靠自己的坚持,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农民、为家乡做好宣传工作,做老百姓的代言人。

我是新闻媒体的农民代表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说自己是农民通讯员,是“土记者”。你为什么这样称呼自己?

赵泽民(以下简称“赵”): 我是这样想的。我本来就是个农民,因为喜欢新闻报道,经常写稿子投给新闻媒体,干上了农民通讯员。我认为,自己就是报社、电视台等新闻单位选来的农民代表,是群众的代言人,我要为农民说话。

记:作为一名“土记者”,不是专职采写新闻,更多的时间要去维持生计。

赵:我都是白天种地做小买卖,趁着和其他人说话闲聊中,发现新闻线索。要是采访,都是在做买卖之便,中间插个空采访。白天干了一天活,或者走街串巷,挺累的。但是要是知道个新鲜事,晚上就想着要写出来。写着写着就不感觉累了,经常写到晚上12点。看着自己写出来的稿子,再苦再累都值得。

虽然辛苦,但是能为饶阳老百姓办事,解决点事情,自己非常高兴。

其实,在我心里,自己早就把干通讯员作为自己的事业了,这也是一种乐趣。我是白天出去采访,晚上“爬格子”到深夜。之前,有时遇上时效性强的稿子,赶写完后,还要及时送到新闻单位。经常是睡上四五个小时,就趁早赶客车去衡水,赶到报社、电台的编辑同志一上班,就把稿子送到他们手里了。时间长了,编辑记者们都熟悉我了,有的编辑还与我结成了亲密的“文友”。

记:写稿子能为饶阳老百姓办事?能举个例子吗?

赵:1988年,我在做小买卖的时候去了五公镇杨各庄村。听村里的老百姓们说,那年他们村里种了2000多亩西瓜,可是西瓜丰产之后,却卖不出去。我当时想,这么多西瓜要卖不出去,农民可就赔钱赔大了。我想自己试试,看看能不能通过写稿发新闻,帮着把西瓜卖出去。我马上就去找村干部采访了。当晚回来我就写了稿子,第二天就向《北方物价报》、《市场信息报》投了稿子。过了时间不长,我就看到报纸上刊出了《杨各庄村2000多亩西瓜愁销路》的报道。后来我就看到很多大车来杨各庄拉西瓜。我打听了一下,有来自辽宁、黑龙江、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客商,一个多月的时间西瓜就销售一空。后来去了杨各庄之后,村干部拉着我的手一直感谢,说我为农村排忧解难。

记:您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吗?

赵:一开始,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真是没想到一个小稿子能有这么大的作用,这也坚定了我继续写稿子的信心。通过这事,我也有所感悟。

记:什么样的感悟?

赵:好新闻,鲜活的新闻,都在基层。现在不都是提倡“走基层”吗?其实我一直在基层,和农民在一起。因为我本身就是农民。

我写农村新闻,都是些农民的事。比如说农村的文化活动,村干部的事迹,怎么带领人们往好处奔,还有致富带头人的事。县里有些村的土路特别难走,大雨过后都是泥,我写了一篇稿子,提倡农村干部应该重视给村里修修路。老百姓看了之后,感觉真是为自己说话,社会反响很好。

经常有老百姓找我说说事。有的老百姓来了说要和别人打官司,我就帮着他分析一下,帮他去去火,平静一下心态,可能就避免了一场官司。

记:还做群众的思想工作?

赵:他们比较信任我,愿意和我说说话,讲讲事。村里有人让我帮个忙,我还是全心全意去帮忙。我就是农民的代表,必须帮他们。

我想,干通讯员,做新闻人,是自己的人生追求。

记:一个农民想把新闻写好,不容易吧。

赵:我一开始写稿子,找不着门路。经常投了稿子,没有回信。

后来我想,“丑媳妇不怕见公婆”,那时候为了提高写作水平,希望能得到编辑的指导,我自己到衡水日报、衡水人民电台来送稿子,也和编辑见个面能听听他们的意见。我都是一大早到了衡水,拿着稿子请教编辑,让他们给提提意见。

我印象最深的是贾存晓和张敬国这两位老师。他们对我很热情。见了我,立刻给我改了稿子,告诉我这个阶段应该写什么方面的稿子,具体怎么写。那时候我还跑过石家庄,去找《河北日报》、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的编辑请教。

他们很热情,激发了我写稿子的积极性。同时,我感觉同他们交流,最重要的是改变了我写稿子的思维,不是就事论事了,而是从一件农村中普通的事情看到一个道理,让农民们通过一件事受到教育。

我感觉就是写稿的范围扩大了,可以说是越折腾越大。由一开始写本村的事,延伸到邻村,再由邻村延伸到周边乡镇。近年来又发展到了县城,采写的内容也由农村、农业、农民扩展到学校和政法、金融、农林、党政等各个机关。可以说,凡是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的足迹。

记:您认为农民和新闻人是什么关系?

赵:人们往往觉得这两者之间差距大。我做的事情,就是要把这距离拉近了,让两者之间发生关系。我是个农民通讯员,又要与土地和农民打交道,又要为新闻媒体提供稿件。农民需要知道新闻,也是新闻当事人。怎样让农民知道外面的事情,让外面知道农民的事情,这里面就需要我的作用了。

我认为无论做农民还是做新闻人,最重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做人,干实在事。一个人,无论多高的文化,有多少钱,都要先学会做人。人们常说,有才有德,德才兼备。

写稿是我生活不可缺的部分

记:您是一手拿锄头,一手握笔杆子。

赵:写稿子是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根本离不开。

人,得有个追求。要是除了吃喝玩乐,不干点别的事情,那人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我愿意用自己的笔记录生活。

有人写过一首长诗,题目是《赞赞赵泽民》:“饶阳有个通讯员,执着写作三十年。登载报刊二十种,刊发稿件四千篇……坚持种田又写稿,饶阳城乡都跑遍。哪有新闻他先知,早出晚归为宣传。群众疑问他解释,国策义务宣传员。”说实在的,这真是我的写照,我听了之后很自豪!

记:您是如何与新闻事业结缘的?

赵:当初走上通讯员道路,源自自己从高中起对新闻事业的热爱。1978年,我上高中时,就自己订报纸——《河北科技报》。我当时看到这份报纸办的挺好,能学到知识,就定了。那时候,我也听衡水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因为接触的多了,当时就想,能写点新闻在电台、报纸上发发就好了,感觉是件光荣的事情。当时就有了这样的想法。

记:订报纸的同学多吗?

赵:很少,非常少。我省下饭费来,订报纸。说实在的,我看上了报纸,自己就不觉得饿了,喜欢看。那时候很多同学都借来看,都认为我订得好。我感觉自己的思想意识走的比较靠前点。

记:现在回想,当时订报纸对自己的人生意味着什么?

赵:我想如果当时没有订这份报纸,可能这辈子就不能与新闻事业结缘了。当时感觉这份报纸很神圣,能有这么多知识,让人们都信服。对编辑记者们也都很羡慕,也很崇敬。写出来的稿子能有很高的指导意义,能让这么多人看到,很羡慕。

后来,我第一篇稿子就是在《河北科技报》上刊发的。1983年11月26日,登了我写的稿子,题目是《有些户为啥养不好兔》。我永远都忘不了。

1980年,我高中毕业就不上学了,当时也没什么出路,回村里种地、卖菜什么都干过,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感觉,不上学之后,写稿子是我的一条出路。对以后有好处。那时候一个农村青年,会写稿子,比别人有点长处。当时会写稿子,能给新闻媒体投稿子,也不是一般人能做了的。有个机会,能找个事干。

记:1980年高中毕业,到1983年第一篇稿件见报,这3年间,您在干什么?

赵:种地,卖菜,卖水果,维持生计吧。这期间,也是试着采访写了一些稿子,也投了,但是没有发表过。

记:这3年间没放下对新闻事业的热爱?

赵:虽然家里困难,但也订着报纸,一直看。《衡水日报》、《河北科技报》、《农家乐》(现在的《河北农民报》)。

记:生存都在出现问题了,为什么还要订报纸看报?

赵:从报纸上学习知识,对将来有好处。当时心里还是放不下,心里总是有这些事情。我举个例子吧,那时候我得为了生计奔波,在种地做小买卖的时候,养了一些家兔。我平时也接触了一些养兔子的农户,总结了一些养不好兔子的原因。我就想,自己总结出来了一些经验,就愿意写成稿子投稿,要是能登出来,对农村人是有帮助的。投了《河北科技报》,不料编辑给我回了信,说我写的有价值,过几天就发表了。

记:其实,这3年更多的是生活的积累,是厚积薄发的状态。

赵:对,总是在观察生活,有了写稿子的素材。

记:当时别人知道你写稿子吗?他们怎么看您?

赵:他们认为一个穷光蛋,还订报纸,还投稿,根本不是那块料。我遇到事情了,去采访,一开始有些人嘲笑我,说这么个庄稼小子还能写稿子?我就是放不下,我也想,自己要提高业务水平,一定要发表出个稿件,让人们看看。农民也能写稿子。

自己最早的时候,想着通过写稿子找个出路。随着年龄增大,写稿子多了,自己的精神境界提升了。现在就是愿意干,自己就是执着于此

记:您执着于新闻事业,也获得了很多荣誉,市级“优秀通讯员”、“模范宣传工作者”。人们可以看到您的成绩,但是很难看到你成绩背后所付出的辛苦。在农村的环境中,付出的辛苦往往要倍增。

赵:说起写稿,可以说是很不容易。我给你举个例子把,就说我两辆自行车的事。见微知著吧,从这一点,就能反映出一些事情来。我住在饶阳县五公镇邹村,距离县城30里地。我家里穷,买不起摩托车,只能做公共汽车到县城采访。但是从邹村到五公镇不通公交汽车。为了到县城采访,我预备了两辆自行车,一辆放在家里,一辆放在县汽车站。我就骑着家里的自行车到五公镇汽车站,把自行车存下,乘公交车到县城后,骑上存放在县城的那辆自行车再到各单位采访。

记:这个习惯坚持了多少年?

赵:到现在也是这样,得有最少20年了。现在,在县城的车子最少换了4辆了,家里的车子也最少换了5辆了。

记:从自行车上,就能反映出你所作对新闻的执着,敬业精神。现在,你的执着也得到了回报。您在饶阳很出名吧?

赵:现在知道我的人不少。很多人见了我说,原来这就是赵泽民啊,这么个土里土气的人啊!出了名之后,我感觉自己没什么了不起,我自己还是个农民,还得踏踏实实做人。我就是农民,但是我是个非农业户口的农民。

记:非农业户口的农民?

赵:因为干农民通讯员成绩比较突出,获得了一些荣誉,县里给我转了非农业户口,吃商品粮,我非常高兴。其实我转了非农业之后,基本上也没有什么区别了,还是在家里种地。当时我也没找关系,要是找个关系,肯定能出去上个班。我也没有把这个当回事,自己还是挺高兴。这是我写稿子当通讯员得到的回报吧。还有就是,我的婚姻也多亏了新闻媒体。

记:为什么?

赵:我长得丑,家里穷,没人给介绍对象的。我就写了一则征婚启事,投到《新青年》杂志(原《黑龙江青年》杂志),登出来之后,收到了来自13个省、市、自治区的57名女青年的来信。其中就有我现在的媳妇给我写的信。经过5个多月的书信联系,我们都感觉挺好的,就把婚事定下来了。

记:你是个很思想很超前的人。那时候的农村还不是很开放,您通过书信恋爱,等于现在的网恋。

赵:我想自己就这么一点长处,会写稿,就借用这点长处吧。让我最高兴的是,我能用这点长处帮帮人。我在采写新闻的同时,还经常用微薄的稿费资助那些比我还困难的人们。虽然我捐的钱不多,但都是尽我的能力了。而且都是干净钱,我亲亲苦苦挣来的钱。我心里很坦然,也很高兴。

记:家里人支持您吗?

赵:我媳妇和孩子都支持。比如说家里正好有事,我又得出去采访。我媳妇就说家里的事你别管了,我干了,安心去采访吧。虽然我采访没挣了钱,有时候还要往里面垫钱,但我们家里人都不把钱看得那么重,很支持我,我们愿意做精神上的“富翁”。



再干10年,再写1500篇稿子

记:干了这么多年通讯员,您和其他县里的通讯员们都很熟吧?

赵:有熟的,也有不熟的。我们县的范建民老师,武强县的刘金英老师,枣强县的杨双池老师,冀州市的雷玉锋老师,我们联系都很多,在写稿方面也经常交流。

我非常佩服刘金英大哥。他比我岁数还大,对新闻宣传事业比我还执着呢。现在退休了,还为武强写稿子呢,是我学习的榜样。

我下一步的目标是,不离开农村,继续做“农民通讯员”,再干10年,再写1500篇稿子。



记:这个目标实现起来有难度吗?

赵:干任何事情,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自己克服就好了。说实在的,在农村干新闻,耽误时间,耽误家里事,而且报酬也不多,一个月的稿费攒起来不够买袋化肥的。为了采访,我买了一部相机、买了两台电脑,就等于耗费了五六千斤麦子。

我的家庭条件并不富裕,主要收入就是5亩责任田的出产。为了适应写稿的现代化新形势,我不惜花钱而购买了电脑、照相机,该配发照片的稿件,我都坚持配发照片,该发出去的稿件,几乎都是当天晚上用键盘敲打出来后随即传到各新闻单位。

记:为事业拼搏的劲头是哪里来的?

赵:我就是喜欢干新闻这一行,虽然我不是共产党员,但我热爱党的宣传工作,愿意做贡献。再一个,感觉自己为老百姓说话,干的值,吃点苦也不算什么。自己有家里人的支持,有社会上老百姓的认可,为饶阳为老百姓做了一些事,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了。采访的时候,有人喊我赵记者,我感觉很自豪,我认为这是他对我的认可。因为他没把我当个普通农民看,而是看做了一名新闻人。一个农民干了自己喜欢的事情,还可以说干出了点名堂,我很自豪。

有时候听到了线索,去采访了,被人看不起,被人说这说那。还有人说我干新闻是犯傻。当时听了,我感觉挺委屈的,但是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我还要继续干。



记:很多与你同期的通讯员都走出去了,有的当了县级干部,有的到了市级甚至省级新闻媒体当记者。干了32年,您还是个农民通讯员,心里有落差吗?

赵:我没想过那么多,就愿意踏踏实实地在农村。俗话说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自己就干好自己的,别总是抬着头往上看。低着头走路,才能不摔跤。我的意思就是立足自己,干好自己喜欢的事就行了。

我说个事情吧。有一名小伙子,和我是邻村的。这个小伙子年轻时候因为误会打架,打伤了人,进了劳教所。在被劳教的时候,在《衡水日报》上看到了我宣传饶阳县五公镇的文章。后来他一打听,知道了我的事迹,就经常注意我的文章。之后就给我写信,说愿意向我学习,多写文章,能为以后找条出路。我给他回信,劝他好好改造,多学知识,早日回报社会。等这个小伙子出来之后,他就来看我。我们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和老朋友是一样的。我把自己写稿子做农民通讯员的经验传授给他,他也是虚心地学习。

你让他重拾了生活的信心,树立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我经常和他谈心,在我的鼓励下,他把写作当成了自己的事业,也经常给各个报社投稿子,成了远近闻名的 “秀才”。现在这个小伙子也成家了,事业也挺不错的。

这件事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力量:有什么比拯救一个人还更有意义的呢?

干了这么多年,我还有一个体会。农民的交友圈子很小,和外界接触的比较少。我是农民,同时又是新闻人,让我扩大了自己的交际圈子,和新闻界的记者编辑们交上了朋友,实现以文会友。我有了自己的圈子,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其他的农民,实现自己的“文学梦”。

我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些农民朋友爱好文学创作,但苦于没有学习的资料。我就把各类报刊送给他们看,让他们学习,并且将他们的作品往省市级媒体推荐。9年来,经过我推荐的16位文学爱好者的作品,登上了众多报刊。

有人不理解我。问我你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人家写着玩的,发表不发表,与你有什么关系呢?你有向媒体推荐的义务吗?

我说我理解农民作家的艰辛,我不想让他们写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作品,还是停留在自我欣赏里。

回顾这么多年了,有什么人生感悟?

:爱好就是最好的老师,我就是爱好新闻报道,才走上了在农村做新闻人的这条道路。

再一个,我通过和这么多通讯员接触,总结一点就是英雄不问出身,只要自己肯努力拼搏,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此稿是《衡水日报》记者赵栋写的。

发表在2015416日《衡水日报·晨刊》



阅读次数(1021) | 回复数(5)
上一篇:饶阳警方处置一起精神病患者持刀伤人事件
下一篇:临西县这个代办点太不负责任了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