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暂无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hongshengwang66@sina.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348 篇
    回复总数:1064 条
    留言总数:6 条
    日志阅读:214825 人次
    总访问数:484643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王洪胜发表的博文
俺村夏粮一季“过黄河”受表彰[2014/4/5 17:34:50|by:王洪胜]

点击查看原图俺村夏粮一季“过黄河”受表彰





一天,从单位的相册里看到了一张老照片,那是出席盐山县夏粮丰收庆功奖模大会的上“纲要”,“黄河”的公社、大队,跨“长江”的生产队代表合影照,这张照片是1978年6月27日拍摄的,至今已有36年了,其中,有俺们反刘村的原党支部书记李学勤

(后排左4)



通过座谈,了解了与这张照片有关的那年那月的故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个提法,北方粮食亩产达到400斤就叫“上纲要”、达到600斤就是“过黄河”、800斤就是“跨长江”了。那时,在“以粮为纲”、“全国学大寨”号召下,人们把这三个粮食增产目标加以形象化。全县农村到处刷满了“上纲要,过黄河,跨长江!”的红色标语。 到七十年代末,围绕这一目标,全县各公社、大队、生产队形成了粮食生产比学赶帮的热潮,从农田基本建设,到施肥、春耕、秋收、抢种等等,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发展粮食生产。



李学勤记得,那时候,为了粮食“上纲要,过黄河,跨长江”,每天天不亮各生产队队长就争先恐后地敲响了干活集合的钟声,当时,社员都听话,安排什么活,就干什么活,从不挑剔,拔麦子活,按垅记工分,社员都是抢着干。农活忙时,生产队要送饭,社员事先将自家的窝头、饼子裹好集中放在一起,生产队负责管菜(炒茄子)、腾干粮。到了晚上,一帮社员集合到一块记工分,有说有笑。那时候,一个生产队,不管是男的、女的,还是老的、少的,一张口就能喊出名儿来。麦收脱麦子时,白天干不完,晚上接着干,饿了,生产队还能管顿馃子吃。有的干活受了伤,仍然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到了冬季,还要大干三个月,冬闲变冬忙,积肥的、平整土地的、运粪的,个个忙的不可开交。社员家里也要大造农家肥,堆成土方形状,按方合成工分。那真是地里红旗招展,村里热火朝天,那干劲、那精神面貌现在真的看不到了。那几年,粮食产量还真有了提高。特别是沿漳卫新河的刘范、常庄、刘集等公社借助漳卫新河地上水充足的优势,确实出现了粮食过黄河的大队、跨长江的生产队。1978年6月27日,李学勤披红戴花参加了县里召开的“夏粮丰收庆功奖模大会”,村里奖励了一面写有“抓纲治国学大寨,夏粮一季过黄河”的锦旗。会后,县领导和受表彰人员合影留念。今年年过七旬的李学勤,谈起往事有些兴奋。



一位县级老领导介绍,为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每年县里要召开三级干部大会,还要专门召开“上纲要,过黄河,跨长江”表彰会。那年代,虽然农民的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但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提倡的,不能因此而一概否定或讥讽当时这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和做法。



是啊,那个年代,农业科技不发达,农作物种子都是一年一年往下传,产量低,吃饭问题解决不了,生活水平低是不可避免的。  



如今,由于种子品种的更新、种植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加之党的惠民政策的实施,粮食产量逐年递增。农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民的日子红红火火!

(王洪胜)盐山县委农工部 13582710168

阅读次数(582) | 回复数(8)
上一篇:《河北农民报》让我收益匪浅
下一篇:叶庄村爱心饺子宴上表彰40个“好人”和“好家庭”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