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平辉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316574446@qq.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18 篇
    回复总数:73 条
    留言总数:0 条
    日志阅读:9863 人次
    总访问数:17996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高山流水发表的博文
王八河[2015/6/4 7:54:57|by:高山流水]
            王八河

    崇陵前面有条护陵河,河水一年四季从不断流,横跨河上有座石桥,是进出陵区的唯一通道,这就是王八河,陵东面有道延伸出去的山梁叫王八脖子,陵西面龙湖上边有个池塘,叫王八湾,池塘里几个泉眼常年冒水,寒冬腊月也不结冰,原先是个深潭,黑绿色的水深不见底,由于年久的冲刷淤垫,才成了现在的水塘。王八河流经旺龙,西大地,张各庄,北百泉,梁各庄五个村,据说,崇陵在选址时,王八河也是可利用的风水之一。多少年来人们对王八河.王八脖子.王八湾的叫法,一直延续到现在从没有改变。关于王八名字的由来,源于一个感人的故事。

    王八湾的对面,西坡根下,有一户人家,三间草房,一间团瓢,墙是一色的河光石磊起,房顶都是用红杉草遮盖,荆条编的梢门,院里鸡窝猪圈齐全,还种着几畦青菜。里面住着父子二人,父亲袁老敬四十来岁,为人憨厚老实,由于早年丧妻,自己又当爹又当妈的把儿子拉扯大,儿子已经七岁了,没钱供念私塾,只好跟着父亲干点活,闲在时也能跟着父亲学点字。袁老敬除了上山割点荆条,挖点药材,套几只兔子,来改善生活换点零钱以外,主要是给村里放官牛,那时候每家都有两三头牛,常说乳牛下乳牛三年五条牛,每天早上老敬站在村里一喊“撒牛喽”各家都把牛撒了出来,由老敬把牛拢起来赶往山上放牧,到晚上再赶回来喊一声“圈牛喽”,牛都认家,全各回各家。每年按季节大伙给老敬敛点粮食和鞋脚袜子钱,就这样父子俩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这天晌午,父子俩把牛群赶到潭边饮水,然后圈到树林里趴晌,老敬便坐在潭边树荫下的石头上,掏出火镰,拿出火石和火绒,用火镰一打,火星点燃了火绒,就势按在烟锅上,自由自在的抽起了旱烟。忽然,老敬发现脸面前的石头上有一只王八趴在那一动不动,个头有饭碗大小,墨绿色的盖子,被日头一照闪闪发亮,老敬凑到跟前打趣的说:“你也在家呆不住,出来散心啦,”儿子听到父亲说话,也赶忙跑了过来,一见王八立刻来了精神,不停的围着看,不时的拿草棍挑逗着玩,“它怎么在这呆着呀”,儿子不解的抬头问父亲,“那是因为水潭里太憋屈了,出来晒晒盖子,你别逗它了,让它安静会吧,”父子俩坐了下来,这个除了儿子没工夫和别人闲聊的老敬,这下可有的说了,从放牛到家长里短,想起什么说什么,王八好像能听的懂话,不时的伸出头来看看,一直到起晌,老敬才不舍的起身赶着牛群去放牧,等到第二天上午,还是照常。就这样,只要好天气,差不多每天晌午都会和王八唠会子家常,时间长了,老敬称王八为老弟,儿子就叫王叔,父子觉得越来越离不开它了。





    一天,父子俩赶着牛群回潭饮水,不远处过来一个摇铃的,摇铃的是一种买卖人,一条扁担挑着两个货柜,手拿着一个木柄上镶着一面小锣和一个小鼓,两边各栓着小木球,摇起来锣鼓一齐响,还会摇出许多花样来,他们走乡串村,专卖些针头线脑胭脂粉什么的,摇铃的越走越近,儿子眼尖,忙告诉父亲:“货箱子上栓着的像王叔,”俩人赶忙跑过去一看,果不其然,老敬赶紧拦住摇铃的问:“这王八是哪来的?”“我去潭边喝水,在那逮住的,正好回去有了下酒菜,”摇铃的说。“我昨天套住的一只兔子,换你这只王八你看行不行?”老敬商量着问,买卖人都精的很,随口说道;“那不行,这只王八要比兔子多卖好几个大子那”,儿子这时插上话来说:“这只王八是这里的潭主,它弟兄多着呢,你就不怕串村过河时把你冲走,”摇铃的听着一愣,但还是不撒口“这小孩怎么说话那,不换就是不换,”老敬赶紧接过话碴“你别跟孩子一般见识,其实我们换它一不是为了赚钱,二也不是为了吃肉,就是想把它放回去,你看怎么样?”摇铃的一想,见台阶就下吧:“那我得跟你们一块去放。”“好,就这么着。”老敬赶紧解开麻绳,把王八抱在怀里,一边叫儿子回家拿兔子,一边和摇铃的走向水潭,俩人一起把王八放回了潭里。经过这次变故,好多日子再也没有看见它上来。也许是害怕了,老敬想。但父子俩每天都坐在潭边等,希望着有一天还会见到它。时间长了,也就慢慢的淡忘了。

    下了一天的大雨,中间都没歇一会,雨天不用放牛,父子俩只好在家,眼瞅着河水慢慢的上涨,到了晚上雨不但没停,而且越下越大,瓢泼似的,又是雷又是风的折腾,老敬不敢睡觉,点着灯,瞪着眼,他明白住在河边,就怕河水上涨,一旦水进了屋子,得赶紧从后窗往山上跑,

    整整一宿,光听见风声雷声水声,还好,河水连院子都没进。后半夜,雨才住,天刚蒙蒙亮,老敬赶紧出去,开开梢门一看,一下子惊呆了,河边的庄稼和杨树全没了,满地的淤泥河光石,回头一看,自家的梢门上都挂满了淤渣,这是怎么回事啊,老敬正在纳闷,挨着住的几户乡亲也赶了过来,大伙都很惊奇,“我们的院子屋子里都泡了,怎么你这连水都没进呀?”,老敬说:“我也正在纳闷哪,没准是潭里的王八帮了我们。”随后把前面发生的事向大家说了一遍,“那没错”,“肯定是这么回事”,大伙七嘴八舌的说,“看来还是好心有好报啊。”吃过饭,父子俩来到潭边,对着深潭说了好多感谢的话。

    三个多月后的一个傍晚,刚要淘米做饭,忽然有人叫门,老敬赶紧开开梢门一看,吓了一跳,只见面前站着一位穿长衫带礼帽的先生,四十来岁的样子,手里提着一个食盒,老敬干张嘴说不上话来,多少年来,这个家里从没有来过这么体面的人,惊讶之余赶紧把客人让到屋里,忙着沏茶倒水,这才问:“先生贵姓?到我这有什么事啊?”“老哥你先坐下,”客人说,“我是你的王八兄弟呀,今天来一是感谢你们父子的救命之恩,再是忒想和你说会话,先前净听你说啦,我没法插嘴呀,”老敬一听,马上乐的合不上嘴了忙说:“哎呀太好了,可见到你了,赶紧上炕。”儿子在外屋听说也赶紧跑了进来,抱着客人的腿,王叔,王叔,叫个不停。老敬忙把炕八仙桌子放到炕上,王叔从食盒里拿出一葫芦酒,几样下酒菜,老哥俩盘着腿坐着对饮起来,老敬才接着话茬说:“以前的事你别放在心上,要说谢我还得谢你呀,上次那么大的水,我这院里愣一点水没进,多亏了你呀。”王叔笑着回答说:“老哥你就别客气啦,这点小事不值得一提,比起你们来,我还差远哪。”

老哥俩一边喝酒一边说个没完,从缘分说到交情,从过日子说到将来,越说越热乎,越说越亲近,不知不觉的到了将近半夜,王叔才恋恋不舍的起身告辞,随后说:“老哥,我今天来还有一事,就是向你们父子告别,我明天就要离开这里,奉命调往天飞闸管事了,”老敬一听,不由得愣了愣神赶忙问:“你升迁是好事,可咱哥俩还能见面吗?”王叔笑着说:“你放心,我会常回来看你们的,如果有事找我,你就对着水潭说一声,我已经交待给潭里接替我的兄弟,它们会告诉我,并且还会替我照顾你们的。”说完老哥俩拉着手出了院子,老敬看着王叔慢慢走远,可还站在那不动,一阵难过涌了上来。

    天飞闸,是人们下天津卫的必经之路,地势险恶,流水喘急,河里净是暗礁和漩涡,经常发生船翻人亡的事故,尽管经常的烧香摆供,可就是不管用,大大小小的事故经常发生,不久船家们慢慢的摸出来一条规律,只要船上有易州人,就会平安的渡过,从没有出过事,有易州的买卖家下天津卫上货,来这乘船,听说了这事,就向他们讲了有关王八和袁老敬的故事,船家们明白了这个缘由,赶紧的在天飞闸定了一条规矩,那就是没有易州人不开船,还规定易州人上船不但不收船钱,还要热情款待。打这开始,来往的易州人都受到了特殊的待遇,河上也再也没有出过事,袁老敬的故事也就传开了,还有人编写了西河大鼓,在书场上演唱。





    易州的知州大人去天津卫办差,来到了天飞闸,船家们一听说,赶紧的召集大伙热情接待,安排了上好的宴席,酒席间,众船家特别感谢知州大人,“是易州人给我们带来了福音,是易州来的王八给我们消了灾解了难,”船家说:“不光是易州人人义水甜,就连王八都这么讲义气,懂报恩,真是忠义之乡,还是大人治理有方啊。”知州大人也客气的说:“我们易州人到你们这受到这么热情的招待,我还要感谢大家,这事我知道,能帮你们些忙,也是咱们的缘分。”最后在众船家的恳切要求下,大人提笔写了“易州义士”四个大字赠给了大家,船家们把大人的墨宝镶嵌在了花梨木的牌匾上,挂在了头船的船舱里,打这以后,天飞闸风平浪静,在也没出过祸事。

知州大人回来后,先是派人编写袁老敬和王八的故事,接着把深潭,河流,山梁都以王八命名,并呈报保定知府,写进“易州州志”。又召见了袁老敬,赏给它五头黄牛,以示表彰,几户买卖家也帮着给老敬娶了房媳妇,给儿子安排进了学堂。打这老敬的名气更大了,可他还是照常放着官牛。王八湾,王八河,王八脖子的名字也一直延续下来,直到如今还被人们称呼着,袁老敬的故事也随着流传了下来。

阅读次数(874) | 回复数(7)
上一篇:“路不拾遗”
下一篇:宋爷爷上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