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何万志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weiran1956@163.com
  • 个人签名: 我是一棵小草,要为大地点缀一抹绿色。 or 廊坊市文安县滩里镇西新桥村 何万志 or 邮编 065809 or QQ1741086028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1308 篇
    回复总数:4676 条
    留言总数:64 条
    日志阅读:1033940 人次
    总访问数:1352136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hewanzhi发表的博文
父亲的坎坷经历[2014/10/24 8:18:30|by:hewanzhi]

父亲的坎坷经历

上周日回家祭奠父母,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了父亲的一个记录生活日记的小册子,我想给父亲整理一下保存起来,整理的时候,父亲坎坷的经历让我忍不住眼泪掉了下来.....---序言



    我为什么总有这样一个念头,总想去北京南,保定的涿州城东北边的一个村子--西张村。

        我对这个村子有感情,那是在1949年,北方地区连降大雨,沥涝成灾,民不能生活,人民政府移民,我和我母亲还有我的两个妹妹,都跟着我的娘舅,去到固安县柳泉区里的一个小村子(村名写得是金铺啦,我查了查没有这样一个行政村,也许是父亲记错了),住进了一户人家,这家老两口有一个继子,死在了撕票的土匪手里,留下了一个媳妇,还有一个小孙子,小名叫小印,究竟姓什么就忘记了,当时我和二姐一家一起移民的,外甥双林,外甥女双英,还有二姐夫我们两家生活在一起。



    来到了固安县的一个村子里,我们以讨饭为生,总觉得要来的东西不太多,当时讨饭给馍馍的不太多,给生、熟山芋(红薯)的居多。后来更不好要,我当时十八虚岁,不太懂什么事,不知道怎么合计的,边讨饭边向西移动,同行的还有我村的张同云一家,就是现在的怀义的一家,就去西行,我记得走到一个小镇子,叫刁窝,当时住着解放军,不知道谁联系的,部队管了我们几家一顿饭,可能是中午饭,到下午的时候就到了西张村,是当时的涿县二区,区政府所在地,经介绍到西张村的黄家街,住进了一座大庙里,让住在东禅堂。当时我母亲交际了一些好人,大家同情我们一家,让我和两个老人住在西禅堂。同住的有个老人姓高,他不是本地人,据他讲:“他是南宫冀州人,在西张村落户,后来听别人说他是个道观里的道士,外号叫高老道,高老道是个热心肠,很关心我们的生活。



    西张村黄家街的人都很善良,都关心我们的生活,一冬天除了讨饭,我和娘舅还有两个姐夫,(我的大姐夫也移民来到了这里),一起给村里的各家各户铡草,挣人家的玉米粒,究竟一天给多少钱或者玉米粒,我就忘掉了。挣来的玉米磨成面做粥喝,这是我长到十八岁以来,第一次以自己的劳动力换来的劳动果实,我勤劳善良的母亲,得到了我劳动所得的果实,脸上笑开了花,我自己也特别高兴,因为我可以用劳动来“养家”了。



    进入了腊月,将要迎新春过大年了,我母亲和姐姐们还在乞讨,还有我的两个妹妹也跟着一起去乞讨。快过年了,用什么面来包饺子呢,我的母亲操尽了心,不知道在那里,母亲换来了小白爬豆,跟一家好人借来一头大骡子去磨面。借给骡子家的主人,叫王桂生,他的老伴下肢瘫痪,不能下地走路,年纪估计比我母亲长几岁,也是生下了六个女儿,所以特别喜欢男孩子,我母亲在他家的院子里磨面,我去看母亲,这位大娘从里面看到我,高呼:“老大呀,屋里来,我看看你,说着从屋里爬到了二门外,我和母亲迎上前去。我呼叫着:“大娘”,她老人家的眼睛,上下打量着我,眼睛里散发着“热情”的目光。(里面有个小故事,就不在这里讲了)



    一晃四十五年过去了,我在涿县二区西张村黄家街生活过的情景,总会出现在脑海里,我总觉得自己对不起西张村的父老乡亲,这样多年了连封信都没有给写过,可我没有忘记你们的恩情。我的后半生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探望一次,去了一定去看看我那时候认识的一位好友胡勇,就回忆到这里吧,什么事也办不成了,提笔忘字,不像以前了,能记录或者记忆力好,开完会,能将会议的内容原原本本传达给广大党员群众,以及青年组织等都做好交待。



     这是父亲的结束语,这就是一个老人的生活态度:

   “加强锻炼从零开始,还要独创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来给自己助兴”

   “从现在起,新的生活方式开始”

   “新纪元开始,胜利万岁”

     

    这篇文章是我父亲的自己记录的,其中只有几句不通顺的语句我做了修改,父亲现在如果在世应该84岁了,请各位老师拍砖,但可以骂我老实和尚,已经去世的老人就别做评价了,谢谢各位老师朋友~!



廊坊市文安县  张军民

阅读次数(1239) | 回复数(6)
上一篇:文安县维扬武馆
下一篇:记古洁杜品静舞蹈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