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保密
  • 性别:保密
  • 地区:保密
  • QQ号:暂无
  • Email:g57892@163.com
  • 个人签名: 保密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5 篇
    回复总数:14 条
    留言总数:0 条
    日志阅读:2157 人次
    总访问数:8996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woainongmin发表的博文
一门四贡生[2013/4/10 16:48:56|by:woainongmin]

一门四贡生

大家也许听说过“一门三进士”,“一门三举人”,却少闻“一门四贡生”吧。今天就给大家说说岗头村郭氏一门四贡生的故事。

讲这个故事之前,要先为大家说说明清时期的考试制度。那时候,一个家庭读书人要出人头地,只有走科举的这一条路。先是进学堂读书,然后参加县级考试,考中者称为生员,也就是秀才,这算是得到了步入科举升迁的进门券,然后参加乡试,这个乡试可不是乡镇组织的考试,那是一个省组织的考试。考中者即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举人经会试而被录取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贡士经过殿试录取者为进士,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此三人为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二甲三名赐进士出身,三甲三名赐同进士出身。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在封建社会,要想出人头地,除了承袭,便是苦读。否则,只能永远生活在社会最底层。

那么何谓贡生?贡生是介于秀才和举人之间的一种身份。就是在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这些读书人统称为贡生,意为贡献给皇帝的人才。明清两代,贡生有不同的称呼: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纳贡;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贡生被送人京师国子监学习深造,肄业后由吏部派任知县、县丞、教谕等官职,因而入国子监的贡生又称监生,贡生也能被吏部直接选官。这种制度,扩大了由进士、举人进升仕途的范围,增大了朝廷选拔人才的范围。明、清两代沿用了这一制度,而且把它更加完善、详尽。在贡生里面,最优秀的就是拔贡

就是由朝廷在规定时间内,选拔到国子监读书的人。清初,每六年选拔一次,乾隆七年(1742年)改为每十二年一次。名额是每个府学二名,州、县学各一名;由各省学政从生员中考选,择优保送入京。这类学生就称为拔贡生。其次是岁贡。就是指明清时,每年或每两三年从各府、州、县学中选送生员升入国子监就读,这称为岁贡,如此录用的读书人便是岁贡生。然后才是“恩贡”、优贡例贡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一个家庭里,一连出了四名贡生的故事。而最值得耐人寻味的是这一门四贡生中,都是“隔辈”,爷辈考取了,孙辈继续传承。这个现象很令人惊奇吧!

根据《栾城县志》和岗头村《郭氏家谱》记载,岗头村郭氏家族分为东西两大支系,在东支系的掌门一系中约在清初康熙年间,郭氏九世祖郭兴就以优异的成绩被选拔送进了北京的国子监(当时全国中最高的学府)读书。其后,在乾隆年间十一世祖郭涵,再次被选送进国子监读书。到了道光十七年(即1837年),时逢丁酉,十三世祖郭书绶(郭论)荣登贡生榜首,被选送进京,进国子监读书。他是这次乡试中栾城的唯一拔贡。到光绪二十三年(即1897年)郭论的侄孙郭仙岛(郭步洲)再次喜获殊荣,成为唯一拔贡,进京读书。光绪二十七年即1901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颁令各府州县开设高等、中等、初等学堂。郭仙岛也就成为了栾城县最后一名拔贡,他的儿子郭铭磐也成为栾城县最后一名获得秀才称号的读书人。

笔者对这个家族一门四贡生,深感兴趣,专门对家族后人进行了走访,并查阅了相关史料进行考证,这才对这个家族“隔辈出功名”现象有了了解。原来这种现象原因有二,第一,就是科举制度十分苛刻,“十年寒窗苦读”呀,录取率很低很低,考中进士、举人那可不是一步登天呀,就是秀才也不是一考就过的,就别说十二年才有一次的拔贡考试。人生能有几个十二年呀?这是第一个因素。第二个最重要的是因素,根据该族家谱记载,岗头郭氏原系明朝开国功勋被朱元璋封为武定侯郭英的后代,在其后的“靖难之役”(也就是民间流传的“燕王扫碑”)中,郭英力保朱元璋的孙子建文帝,后来燕王朱棣称帝后,对据不投降的建文帝旧臣大加杀戮。郭英因其功高盖世,而其妹妹又是朱元璋的宁妃,才落得个赐死的处分,而其子孙被流放到山西朔州。永乐二年朱棣开始“自山西迁民充实京畿之地”时,郭英的子孙中一支,也即岗头村郭氏始迁祖,隐形易名为郭忠(字心诚),以忠诚之心,奉旨迁移,携妻赵氏,带着两个儿子,沿着桑干河来到了河北,又沿着滹沱河、运粮河来到了栾城县,在卧龙岗畔,北依卧龙岗,西沿运粮河,南附减水河开始繁衍生息,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个两千余人的大村落。因为是以流民身份,参加迁移,在那个年代没有功名简直就是社会的最底层,所以郭氏族训中就有“诗书传家”的传承,因为先祖曾因政治问题获罪,所以这个家族还有“淡问入仕”的传统。

纵观栾城有史志记载以来,栾城县第二个举人就出自岗头郭氏家族,自明代至清末,栾城县共有各类贡生计150余人,岗头郭氏就有10人。文化氛围如此浓厚的家族,入仕为官者很少,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阅读次数(405) | 回复数(2)
上一篇:写给我最爱的人
下一篇:换个心情再出发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