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姓名:多风书
  • 性别:女
  • 地区:暂无
  • QQ号:603930382
  • Email:hbpsdfs@126.com
  • 个人签名: 平山县人大代表、河北新闻网、河北农民报、河北科技报等网站、报社、通讯员。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709 篇
    回复总数:2543 条
    留言总数:23 条
    日志阅读:406104 人次
    总访问数:609268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duofengshu发表的博文
拜访农民作家郝崇书[2017/7/12 21:49:33|by:duofengshu]
拜访农民作家—郝崇书点击查看原图 2013年12月23日、星期一、上午笔者怀着尊重、敬仰、激动的心情随石家庄公益联盟大队一行五人前去平山县古月镇刘家沟村拜访了全国农民女作家——郝崇书。点击查看原图全国农民女作家——郝崇书当我们步入郝崇书屋时、我惊呆了、两个书柜、桌上、凳子上摆的全是书、其中一个凳子上放有一尺高的手稿,不用说一个农家、就是“书香之家”也未必能达到这样!不由的笔者顿起敬慕之心、单从这点来看郝老师不愧获的全国“农民作家”的称号,是挥墨之人的楷模。郝老师是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黑黑的脸庞、着朴素的的棉衣、农家棉布鞋。郝老师开始说起话来开始有些拘谨.......可谈起创作却变了样、滔滔不绝的话语、使她身上藴含的那种执着和顽强也一点点清晰起来。郝老师的父亲是1937年参加八路军、在解放战争中受伤、成为残废转业军人、她和两个哥哥、弟弟都是靠党的抚养费长大成人的。郝老师说:小时候父亲就常常对我们讲“生你们的是娘、养你们的是党”所以说、对党的恩情深深地灌输在幼小的心灵里、随着岁数的增长、这种感恩意识与日俱增、她默默的寻找着机会、随时准备着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才能和力量。郝老师曾任教15年,后在古月镇做过文秘工作,酷爱文学的她借此开始搞文学创作,并开始在报纸、刊物上陆续发表作品。1990年、郝老师看到了一本“平山党史资料”书里关于平山老党员的感人事迹、使她的眼前闪出一道亮光、心想:作为一个平山人、作为一名老革命的后代、让世人更多地了解革命老区的光荣历史、以激励后人奋发图强、这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就这样、一个大胆的想法诞生了,写书、用形象的、通俗易懂的文学作品展现革命历史、激励后人发扬光荣传统、用革命精神建设祖国,就这样郝老师于1995年弃工回家务农,走上创作之路。郝老师的写作过程更充满了艰辛、因为没有电脑(现时还是用手写)她只能用手写、写了改、改了写、几十万的书稿改数次、我们就可想而知了,有时一天写万字之多;她伸出右手让我们看、中指内侧有着厚厚的茧子,她说:“在那段写作的日子里、因为握笔时间长、中指都磨破了、时间已久就成这样”在看环境、在夏天酷暑时满脸的汗水往下流、流进眼里蛰的眼睛很疼、久了眼睛发了炎、肿的很厉害,冬天由于生不起火炉、屋内茶杯中的水都结成冰、双脚冻成疮、两腿关节炎阵阵发痛、为了取暖只好用被子盖上腿、左手捂着热水袋、冷得实在支持不住了、就起来跑跑、然后在写、有时候跟着阳光写。郝老师在创作之前的外出采访成为她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些年来,她曾到山西、陕西、北京、天津等多地采访。为写作“毛泽东在西柏坡的日子里”一书,她到北京采访一些当年的亲历者、见证者,生活拮据的她是背着干粮上路的。日间采访完毕,夜里就在北京车站候车室宿住,热水泡方便面,咸菜就馒头,编织袋就是她的“床铺”郝老师今年60岁,十八年间先后出版纪实文学“毛泽东在西柏坡的日子”、“七月流火”、“共产党之歌”和“新中国水电站之源”4部“红色书籍”,累计180余万字。2010年1月“毛泽东在西柏坡的日子”入选“中国百部农民作品”,同年入选中国“百位农民作家”。点击查看原图                   电视剧“西柏坡”剧本电视剧“西柏坡”系统再现了党中央在西柏坡一年零十个月里所完成的重大历史使命。郝老师撰写西柏坡历时6年,先后采访百余位历史的当事人和见证者,收集整理一手资料。在郝老师家的一口大水缸里,堆满了手写的废弃书稿。郝老师说:“习总书记在8·19讲话中强调了守住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性,俺写这部电视剧就是为了真实地再现历史,展现红色文化继往开来、延伸历史的价值,传递社会正能量。”郝老师还说:“目前我已开始进行“西柏坡”第二部的创作,希望不辜负人民的重托,尽快完成书稿。”郝老师生于红色的年代、环境,童年受到红色的熏陶,少年时代接受红色教育,青、中年从事红色工作,中、老年为了感恩、弃工、从事红色写作;郝老师的红色历史和著作、激励着人们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实现中国民族复兴、中国的梦而努力奋斗!愿郝老师的晚年生活过得红红火火!  

作者:赵文岭  



阅读次数(574) | 回复数(3)
上一篇:平山县温塘镇马舎口村驻村工作组扶贫纪实
下一篇:攀登苍岩山之感想

loading...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优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