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姓名:多风书
  • 性别:女
  • 地区:暂无
  • QQ号:603930382
  • Email:hbpsdfs@126.com
  • 个人签名: 平山县人大代表、河北新闻网、河北农民报、河北科技报等网站、报社、通讯员。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709 篇
    回复总数:2544 条
    留言总数:23 条
    日志阅读:409020 人次
    总访问数:614170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duofengshu发表的博文
岁月纪实[2017/4/10 9:54:31|by:duofengshu]
                                  难忘的岁月纪实



    一对木箱伴我四十年点击查看原图 1968年,也可以说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转折点,也是我一生中决定自己命运的一年,更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年。1988年3月份,我们一批骨干响应祖国“那里需要那里去,那里就安家”的号召,打起了背包告别了相处多年亲似兄弟的战友,离别了恋恋不舍的艰苦,紧张而有序的军营生活,带着肩负“三支两军”的重大使命,脱掉戎装扮换警装,来到做梦都不曾想到的煤都——撫顺,久日羡慕的无形战线——公安机关,一干就是一辈子,把整个青春年华献给了这一伟大事业。    到地方工作一段时间后,经朋友介绍认识一位女朋友——现在的“太太,”那时候正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当中,不管从那一方面谈,说的都是政治,讲的阶级路线,立场,谈经济的少,更不用说房产了,搞对象也不例外;处了一段时间,都觉得差不多,姻缘确立,便各自向单位组织作了汇报会,因那时处对象,结婚必须组织批准,否则就不能结婚;领导得知后就派人互相调查,还向石家庄我的父亲单位发了函调信,因我俩的政治条件都比较好,都是共产党员,那时“太太”是中层干部,本人是刚从部队复员,所以组织很快就同意批准。    婚期巳到,我们稍微也准备了一下,因本人家不在本地,只能依靠“太太”家了,那时是“革命”的年代,一切从简,准备也比较简单,老人给做了两床被,我们花四十多元买了一对木箱,这就是当时的家产,也就是这些物品陪伴我们渡过青春年华,特别是这对木箱任劳任怨的陪伴我们转战南北,至到如今,也只有这对木箱最有说话的权力,它们陪伴我们已经四十年有余,见证了我家庭的天翻地覆的变化;那时婚前准备一切就绪,只向组织(主管领导)做了汇报,两单位的其它同志一概不知,两个介绍人得知后一位给送了一尊毛主席的座像,一位给送了一对枕套,这就是结婚收的重礼;再说结婚吧,那更简单了,我们是旅行结婚;那是1969年的4月17日,我们登上吉林开往北京的列车,这也算正式结婚了,当天晚上列车广播里传出特大喜讯——我们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当日在北京胜利召开,这真是我们的“双喜临门”吧!也给我们的姻缘增加了政治色彩,所以说这一天也是我们一生中最难一忘记的一天。   密月度完回来后买了些糖果分发给单位的同志和邻居及友好,新婚假期也就随之后结束了。婚后我们就和老人住在一起,房子不大,只有四十多平方米,人口多,有两个老人,还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他(她)们都挤在外屋一个大土炕上,我俩挤在一个不到10平方米小屋里,用木板搭上舖,刚好睡俩个人,小屋内连个桌子都放不下,就把两个木箱子放在屋内一举两用,既放物品又当桌子,真是简陋极了。不几年便成了四口之家。1983年因家庭所需,调到石家庄工作,来石后全家人挤在不到二十平方米的一间房里,两家用一个厨房,都是烧蜂窝煤,满屋都是黑的,要是没窗户就好像到了矿井里似的;当时工资都不高,俩人一百多元,供养四口之家,生活还说得过去,那时候买什么都得用票:买粮用粮票,买布用布票,买副食品也得票;不用说没钱,就是有钱也没有买的,在文化娱乐方面,当时家里什么也没有,只能在单位通过看报纸了解国家大事,1985年托人在北京买了一台黑白电视,家庭才有了文化气氛;几年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策的变化,人们冲破经济束缚的封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奋发图强,发财致富,短短几年人们富了,国家强大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由过去的温饱一跃为小康水平,我们的中华巨龙矗立在世界东方!家庭富裕了,生活提高了,房子扩大了,高档的家具应有尽有,所以有时孩子要我把为我服务多年的木箱处理掉,理由是时代不同了,木箱过时了,都被我拒绝,但愿相伴多年的木箱为时代的变迁做证。忆祖国历史沧桑,颂今朝盛世辉煌,我们富裕了,生活提高了,但我们决不能沉浸在“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岁月之中,要知道我们还有的同胞温饱问题还没得到解决,世界上还有千千万万的人们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因此我们要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指导,不忘初心,与时俱进,奋发图强,为把我国建成为社会和谐,安定团结,蒸蒸日上,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贡献自己的一切!   



                   作者:赵文岭





阅读次数(318) | 回复数(4)
上一篇:清明节
下一篇:攀登苍岩山之感想

loading...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优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