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潘明会
  • 性别:男
  • 地区:宁晋县东汪镇洨口村
  • QQ号:1030614844
  • Email:1030614844@qq.com
  • 个人签名: 走过春夏秋冬,处处留点雄风。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521 篇
    回复总数:8497 条
    留言总数:85 条
    日志阅读:426230 人次
    总访问数:698643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nanhaiyimin发表的博文
闲言岁语[2018/2/4 9:56:23|by:nanhaiyimin]

    虚岁,是中国古老而特有的计岁方法。此外,各个年龄阶段,还会有不同称谓。像现代之U19U23与传统之花甲、古稀等。更有称谓,连性别一栏都囊括其中。比如豆蔻年华(女)、而立之年(男)等。

    古代,估计人们自觉落实活到老干到老。自进入阶级社会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除了皇亲国戚,一般人欲走仕途,须“统招”中出类拔萃——文有考场、武有擂台。遇招晋啥的,既没年龄坎儿,也无“退居二线”、“一刀切”的零碎。故在岁数上,即使计错也不会较真,更不会在乎生日差几天。当然,传说中的“六十活埋”时期除外。

    自近代“年纪”与国际接轨后,周岁成为官方年龄,而虚岁在民间继续沿俗,“两岁”并驾齐驱。到了现代实行身份证制度后,一部分国人除了虚岁和周岁,还多了一个“证岁”。有的虚岁等于证岁,有的周岁等于证岁,有的“三岁”毫不相干。至于证岁生日,不仅有阴有阳,而且,“不阴不阳”的也不少。一言以蔽之:证岁不一定就是实岁。但不争的事实是,公开、官方只认证岁;私下、民间只论实岁。此种应严谨而不严谨之现象,无疑在岁数称谓历史上,会成为最具特色的奇葩。究其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有人为的,也有疏忽的;有自愿的,也有被(强)迫的;有将对改错的,也有将错就错的。具体勿详,跺跺脚就可能揪出实例。一位街坊没“过五”就领养老金了;而另一位由于“1947”错登为“1967”,致死都未感受到“六张”之后的幸惠。

    岁数当前,不仅岁数“当钱”,且晋退攸关。于是乎,这成为一个焦点问题。

    初施身份证制度,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尤其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超级人口大国来说,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既情有可原,又在所难免。而当下校正,确实“改岁难,难于再活500年”!

   “改就改了,错就错了”。历史长河中,岁数有止而岁月不已。理解身份、理解身份证,更要理解身份证岁数吧。

阅读次数(629) | 回复数(5)
上一篇:由严打想起文学
下一篇:莫道天寒好个冬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