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潘明会
  • 性别:男
  • 地区:宁晋县东汪镇洨口村
  • QQ号:1030614844
  • Email:1030614844@qq.com
  • 个人签名: 走过春夏秋冬,处处留点雄风。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521 篇
    回复总数:8497 条
    留言总数:85 条
    日志阅读:425920 人次
    总访问数:697920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nanhaiyimin发表的博文
一个花盆给予的简单而粗暴的思考[2017/7/18 15:54:50|by:nanhaiyimin]
     毋容置疑,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文化皆为一种现代文明象征。

     文化底蕴与程度,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再进步的基础。所以,文化范畴内的事情,不仅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谓软实力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现状与发展走向的表座。

      一个表象文化现象蔓延,虽可一时将“红肿之处”视为“艳若桃花”,但倘若“膏肓灿烂”之初还恍惚中自我陶醉于“杜尔丁”,那只能说是“一息尚存之时,为医术表现留下足够想象空间”。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是可以靠“跳大神、拿大顶”走向现代化生活的。

      人可以没文化,但一定不要伪文化。以讹传讹式的约定俗成,贻害无穷。南京大学的“钱艇”教授在《百家讲坛》说过,“手无缚鸡之力”的“缚”应是“搏”。一想不无道理。一个人若打算逮一只鸡,必然先“搏”之而后“缚”之。如果连“缚鸡”的劲都没有,其之前“手无”点缀便是枉有。钱教授还说:谁闲着没事捆鸡玩呢?而斗鸡,时至今日,童儿也经常遇到。

点击查看原图

      今偶尔看到一印有“明月松山照,清泉石上流”的花盆,并以此想到了相声版“任凭风浪起,稳坐钩鱼船”的情景。还回忆起了一领导“欲穷千里日,更上一层楼”的结束语讲话,将“此处可能有掌声”的传说,化成了“结束一定有掌声”的现实。

      说道“结束”一词,必须指出,有好多播音主持,竟将“束”随意念作“Su”。

      唱一首歌、录一次镜、上一次晚会,包一座煤矿、盖一片高楼、提拔一群干部,可以“价值连城”。而四川农大一杆子科研人员,因论文获奖共享1350万元科研经费,却成为“写论文,去农大”的嚼舌噱头。这倒不是不尊重艺术或欣赏不了高雅,而是膈应某些伤眼的畸形。或者至少类似于听到某些刺激神经末梢的摩擦声,就会情不自禁牙冠发紧,浑身要起鸡皮疙瘩一样。

      凡事大约都需经“文化传播”,方能人人皆知、家喻户晓,尤其是在“网+”时代。故现在“文化”现象,堪称比比皆是、争奇斗艳。酒有“文化”,吃有“文化”,茶有“文化,穿也有“文化”,演更是“文化”。就连先人羞于启齿的那事,也大摇大摆做起“文化”状来。一霎时,“文化”风暴仿佛卷走了雾霾、“文化”筛子似乎过滤了污排。隔海相望的一个汉字镶嵌其中的国家,硬是串联起来了一套令人“蠢蠢欲动”的宴“文化”——女体盛。据说中国的某些省份,早已将此“盛景”隐隐约约引进国门。这算不算我们在某个领域经常引用的“倒逼”现象?确实有点儿“疑罪从无”的味道。但“市场”有需求,肯定无疑。

      屠呦呦“大器晚成”、浙大教授捡破烂匿名资助贫困生、“两弹一星”们渐渐随风而去,与“飞机停机生锈”、数十辆豪车接藏獒、煤老板“天涯海角”般嫁女,形成了两个巨大的漩流。待某一天交汇之时,会是何等壮观?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钱塘江观潮,每年都有漩进那边去欣赏另一道风景的。

     其实,造花盆的伪文化,比流氓会武术更为可怕。因为流氓不管何时都“尊”称流氓。即使遣词造句出现一些微妙变化,至少终还是流氓之类的称呼。而制造花盆者呢?一旦“明月山间照”蔓延,量也不会公检法出面的。

     的确,任何白纸只要顶起文化皇冠,即可掩饰无字之谢顶。

     “依法治国”可以,至于“依法治盆”么——难!
标签:一个,花盆,给予,简单,粗暴,思考     阅读次数(839) | 回复数(12)
上一篇:挽留(微说)
下一篇:莫道天寒好个冬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