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潘明会
  • 性别:男
  • 地区:宁晋县东汪镇洨口村
  • QQ号:1030614844
  • Email:1030614844@qq.com
  • 个人签名: 走过春夏秋冬,处处留点雄风。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521 篇
    回复总数:8497 条
    留言总数:85 条
    日志阅读:426690 人次
    总访问数:699518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nanhaiyimin发表的博文
“圈学篇”之片段[2015/12/21 7:53:29|by:nanhaiyimin]

   

   “圈子”是个涵盖多门“学问”的综合“圆”。

   “圈子”只要“圈住”,哪怕不是“圈禁”,不是“为狱”,只是打起“矮墙”,扎上“篱笆”,里面任何一元素也都算是“圈项”。

    圈住的东东,不一定都具备几何意义上的圆那样的“规律”。这些东东,有时做直线范畴的运动,有时又饱含线段的特点;有时在射线行里也能觅其身影。还有时,打开自由落体页面,也能现其踪迹。总之,横向的、纵向的、穿插的、切入的、四面八方的甚至横冲直撞的其“轱辘”行为都可能有。

    即是“圈子”边缘上的点儿,也不一定都遵循“圆周率”。甚至,每一个点儿到圈心的距离与“圈子”面积大小的关系,必须绕过“π”才能证得“命题成立”。

    “圈子”有时像转呼啦圈一样就在在身边,有时似乎每个人都在人手一圈,竞相参加儿时一样的推圈比赛——尽管是非正规的。

    预测“圈子”的形成、落脚点和归宿,一点也不亚于预报地震。但“地震学”的一些知识,大致可以作为研究“圈子学”的一些参考。譬如:井水犯上了河水、无缘无故到的鸡跳狗叫和莫名其妙的天体现象等。甚至蚂蚁搬家、蚯蚓走穴以及虱子虼蚤全天候上岗,皆是某种尺度内的预兆。

    至于研究和摸寻“圈子”与“圈子”之间的关系,简直比摸索宇宙间的规律还难。“圈子”和“圈子”,有时碰撞,有时交集,有时各不相干。更有时到时候自己就散了架,化作流星雨飘去。也许,此时最为壮观,不仅引得天文界和爱好天文的人士高度重视,还会引得众多看官一片哗然,唏嘘不已,人人像是口腔部位接住了天上掉下的馅饼,甚或胜于偶然间淘得了宝贝、两块钱中了500万似的。

    高潮之时,括弧:此处可能有掌声。

    圆和圆有相交、相切、重合、相离、相套之说。圈子是圆的,或者至少概念上是圆的,用现代一点儿的话讲,叫“软圆”,所以,“圈子”归根结底还是“圆”的学问。方正的物象或者貌似方块的地儿,其实,很有可能充斥着“圈子”氛围,以至于布满“圈子空间”。比如足球场里的中圈弧,乒乓台上跳跃的乒乓球。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内圆外方”。

      以“更快、更高、更强”为宗旨的奥运精神,也是用“五环”标志来体现的。“啊五环,你比四环多一环,啊四环,你比五环少一环”。“环”具有某种意义上的“圆”意。

    分子、原子和粒子这些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俗言就是一个“小不点儿”。“点儿”印象上就是圆的。而圆的外表物状呈现形式就是“圈”。

    单靠数学上的单一知识面,是很难算计出“圈子”的一些数据的。至少,还需要天文地理和人文历史等诸学科统力合作,必要时还要加上一些土哩巴叽的基层范儿,才有可能解析“圈子”原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因为,业内专家学者,是没有办法解释“吃糖包为什么会烫伤天庭盖”、“吃黏糕为什么会沾住后脑勺”的。

    不转的轱辘形同一张图纸。

    圈子,都在奔跑;圆满,都在追求。

                                  20151221 星期一 冬至

标签:小段 圈子     阅读次数(238) | 回复数(14)
上一篇:足球马甲也鲜艳
下一篇:莫道天寒好个冬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