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潘明会
  • 性别:男
  • 地区:宁晋县东汪镇洨口村
  • QQ号:1030614844
  • Email:1030614844@qq.com
  • 个人签名: 走过春夏秋冬,处处留点雄风。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521 篇
    回复总数:8497 条
    留言总数:85 条
    日志阅读:427425 人次
    总访问数:700515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nanhaiyimin发表的博文
非捕蛇者说[2013/2/7 0:02:21|by:nanhaiyimin]

       蛇是瘮虫。

     现实生活里,蛇留下的总体印象不怎么好。“毒如蛇蝎”、“比毒蛇还狠”等都是“坏话”。从这个意义上,很难说蛇是人类的朋友。动物界里,维持生物平衡,蛇又是食物链上的一环。它至少是四害之一老鼠的天敌。从这个意义上,很难说蛇是人类的敌人。

    蛇这条虫,比一般虫要长得多 。由此在民间得小名“长虫”。而无论它有多长,在“虎头蛇尾”里,都相形见绌的“小”。

    蛇在动物学上归于脊椎爬行动物。虽有脊椎,却总也挺不起来,甚至连直的时候也没有。但这也促就了蛇的优势----能曲能伸。

     爬行动物里,蛇类都没有脚。否则,就没有画蛇添足的故事。

     蛇和龟一样,同系水陆两栖,会游泳,能潜水。但一般不能长时间生活在水下,有露出水面换气的需要和习惯。

    蛇称冷血动物。一旦热血沸腾就玩完。

    蛇喜欢水润、遮荫之处。偶尔也在自以为无人之处晒晒太阳。但“没有不透风的墙”,又时常被人撞见。

    蛇惧怕严寒。稍微嗅觉到冬的味道,就早早的入地冬眠。处于冬眠状态的蛇,无任何抵御能力。

    蛇为了生计和繁衍,奔波于城乡田野,山川河谷,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不同地域里的蛇,有不同的特征,蛇跟蛇也有区别。

     需要时,蛇也大蛇吃小蛇。同类“窝里哄”的也经常有之。

     蛇只有更毒,没有最毒。有时毒不胜毒。

     

     蛇有蛇的活动范围,也就是蛇有蛇道。在各自的“行政区域里”,可以“为所欲为,作威作福”。俗话说:强龙压不住地头蛇。没有特殊原因,不会“入侵”,但也不会容忍异蛇来犯。一旦发现另类,先会利用“外交”途径发出警告。对峙、矛盾、冲突、打架“斗殴”的情况时有发生。不过,蛇可以交流,蛇有蛇语。

    蛇的生活很有规律,黑暗中或黑夜里活动较多。“如蛇得黑”更甚于如鱼得水。

    蛇不管有多厉害,一般不会主动和人“斗”。但人类会逗蛇。

    蛇和人不能和谐相处,“麻秸打蛇,两头害怕”。耍蛇的、养蛇的、把蛇当成宠物的是另一回事。因为那要么是共同利益使然;要么是人的利益驱使。更多的时候是后者。

    除了意识到来自人的威胁,蛇不会也不敢主动攻击人。“人不犯蛇,蛇不犯我”。从这方面不难看出,蛇还是害怕人的,蛇胆并不大,比狗胆差远了。人定胜蛇!

     蛇虽居于洞穴,却天生无自作本领,始终寄生于非自己家园。要么占鼠洞,要么侵蛙穴,其家的温馨从来都是“别人”买单。这就像不开发就拥有房地产一样幸福。

     

      蛇有与生俱来的致命缺陷----七寸。人人皆知,家喻户晓:打蛇打在七寸上。这是打蛇的普通常识和基本功!

     

    从古至今,蛇浑身都是宝自不用说,其胆其毒保健和药用价值更甚。

    实事求是地说,无论蛇有多大用处,或有多大好处,没几个人喜欢它。就是研究或靠蛇吃饭的人,也绝不可能“爱不释手”。倒是听说个别有特异功能的人,不管蛇有多毒,都能人蛇一家,“与蛇共舞,方显英雄本色”。     

    当然,俗话说“无利不起蛇”。商业蛇表演比较经常化;冲击吉尼斯“蛇界”记录的也有。

    传说中蛇跟龙是近门族亲。假设历史上确有龙的存在,哪怕是“龙光一现”,按现代生物学原理,蛇是龙的基因变异,或叫转基因物种。至今人们还可以“看到”,蛇除了犄角和爪,其他还继承着龙的缩比例身躯,竭尽全力扮演着龙的角色。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十二生肖里,人们不愿意或忌讳把“蛇”说成“蛇”,所以俗称“小龙”,隐约表现出一种“避蛇就龙”的极“右”倾向和“弃蛇投龙”的“投降主义路线”。说白了,就是向龙靠拢。

    平常拿蛇说事,除了吓唬人,就是到了非用蛇不可的时候。再有就是中学生课下复习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湖南永州和“唐慧案”里的唐慧是老乡的那个地方发生的故事。即使糟践人,也宁可拿“王八”说事,绝不“引蛇绕身”。其他时候,一旦提及它,胆小的心惊胆颤,胆大一点的也讳莫如深。毕竟,像英国超级爬行动物专家奥斯汀·斯蒂文斯那样,对蛇独有情衷,而又玩蛇于鼓掌、戏蛇如反掌的人凤毛麟角,比中国的大熊猫还要稀缺的多。

    不过,蛇确实还有很多故事。“蛇名昭著”的,要算是“打草惊蛇”了。

    这故事发生在说远不远、说近不近的唐代。说的是,有一位当朝七品叫王鲁,经常非法敛钱聚财,也就是贪污受贿。一天,王鲁举报,说王鲁的一个下属有贪污受贿的事,这个下属所做的坏事写一张状。这些坏事跟王鲁平常干得事情如出一辙做贼心虚的王鲁看完状子,豆大的汗珠嘀哒下来感觉好像告的就是自己一样,不由自主地在状子上“圈阅”了八个字:汝虽打草,吾以惊蛇。意是:你虽然打草,我就像一条蛇,无意中也被吓了。

    后人将这故事,以成语的形式列为举世闻名的“三十六计”之一----打草惊蛇,并由军事拓展到其他领域,运用至今,活力不减。

    大家当然知道,当它以成语的面目出现时,有两层意思。其一是客观被动性的,即“不小心”惊动了“对象”,使“下一步”难办起来;其二是主观能动性的,即故意而为之,有“引蛇出洞”、进而捉打的意思。它作为“三十六计”之一时,就一定是“其二”主观能动性的“故意而为之”。

    另外,“纯民间”的打草惊蛇,大约也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尚不知草里有无蛇。进入草里前或进入草里后,时不时的打打草,把无论是有意藏躲还是正好路过这里的蛇惊出来,眼看着让蛇爬出这块草地,希望有人处理,以免吓着或伤着自己。另一层意思是,预料这草地里肯定有蛇。打一下,俩目的,要么惊掉,要么捉住。这两层意思,都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得顾忌和警惕。这也充分说明蛇之威力。

    除此之外,也有把草里有蛇无蛇作为赌注,打一下看个究竟,论个输赢。不过,这只是偶然现象,通常生活里并不常见。

    蛇有一个改不了的特性,净则盘蜷;动时就是死,也做不到“宁蛇不曲”。

    由于蛇本身的原因,人们对蛇一般近而远之,有敬有畏。尽管有《农夫和蛇》的寓言故事,善良的人们,总乐于用美好的愿望去感化蛇的身躯,美化蛇的心灵,用以打动蛇的“毒心”,甚至有谄媚和巴结蛇的嫌疑。

    除了跟《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孟姜女》一同称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的《白蛇传》里的许仙,蛇的有无出没,的确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白素贞”这个“人名”,也不过是为了宣传“正能量”、演绎故事“画蛇添足”而已。

    这一点上,蛇似乎又和女人有不解之缘。

    蛇的现代名声乍起,大概源于毛泽东气势磅礴、无与伦比的《沁园春·雪》里的一句诗词。

    要不是金蛇出洞、金蛇狂舞之蛇年新春即将到来,并由此想到了当前如火如荼、一浪高过一浪、摁下葫芦瓢起来的网络反腐,我真不愿意甚至从没想过“拿”蛇“理论”。

    因为,我和绝大多数人一样,即使不“谈蛇色变”,也不肯“与蛇为伍”,更不愿“蛇话连篇”,自己恫吓自己。

    哦,还要必须附加说明,对于杯弓蛇影的人,恕我“哪壶不开提哪壶”,说声对不起。

标签:nanhaiyimin     阅读次数(505) | 回复数(14)
上一篇:望春图
下一篇:莫道天寒好个冬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