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孟春波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2421583146@qq.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343 篇
    回复总数:3003 条
    留言总数:33 条
    日志阅读:158855 人次
    总访问数:371848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mengchunbo发表的博文
格律诗的抝句与抝救[2015/1/12 15:14:39|by:mengchunbo]
    一、拗句 格律诗中不合常规平仄格律的句子,即该用平声的未用平声,该用仄声的未用仄声,往往出现犯孤平、失黏等毛病,这样的句子称为拗句。写格律诗旧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但这只是一般的说法。还要知道,在五言格律诗中的第三字和七言格律诗中的第五字的平仄,在有些情况下是不能轻易更动的。稍不注意,便会成为拗句。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成了古风式的律诗。

    二、拗救
出现拗句,一般应采取补救的办法,即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上改变其他字的平仄安排。如"红颜弃轩冕",第三字按格律应该平声而用了仄声,就把第四字应仄而改用平。又如"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上句第五字该平而用了仄,就把下句第五字该仄改为平。诗人不得已用了拗句,同时进行补救,合起来叫作拗救。拗句经过拗救,就算合律。

    所谓"救",就是补偿。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在适当的位置补上一个平声。常见的有以下四种情况。

    1、出句自救——在(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中,因为是仄声字在句末,所以这句诗肯定是出句。这种格式又可变成“平平仄平仄”,即第三字位置该用平用了仄,于是在第四字位置补回一个平声字。叫做“三拗四救”(如果是七律就是“五拗六救”了)式。如杜甫的《天末怀李白》的首句:“凉风起天末”、王维《观猎》的尾联出句“回看射雕处”,以及杜甫的《咏怀古迹》之尾联出句“庾信平生最萧瑟”,都属于这种情况。注意:出句自救只限于这种情况。不是任何出句都可乱随意变化的。这条规定可以用四句口诀来帮助记忆:“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三拗四来救,一定要记得。”

    2、对句救出句——“仄仄平平仄”(七律则为平平仄仄平平仄)这种句式,又可写变成“仄仄仄平仄”(这是因为五律第三字、七律第五字可平可仄),甚至变成“仄仄仄仄仄”,不过这样一来,对句就必须变成“(仄仄)平平平仄平”,即第三个字必须变成平声字。在对句增加一个平声字来弥补出句中缺少的平声字。所以叫“对句救出句”。典型的例子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吹救不)、陆游的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无救万)。

    3、孤平拗救——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种句式中,句末的平声字是押韵的要求,必须用的,因此不算它。除它之外,这句就只有前面两个平声字。这时,如果第一个字也变成了仄声,就叫做犯孤平。那么,就必须把第三个字变成平声来进行补救。这就叫做“孤平拗救”。

    4、两救——如果“平平仄仄平”用于对句,那么,它的出句就是“仄仄平平仄”,上面说过,这种格式又可以变成“仄仄仄平仄”甚至“仄仄仄仄仄”,这时,就要把对句的第三个字位置变成平声字以相补救,这属于对句救出句。但如果这个出句又是个“孤平拗救”式,则构成这第三个平声字既救出句的第三或者第四字,又救本句的第一字,这就是两救。如陆游《夜泊水村》的“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一联中,“报国有万死”就是“仄仄仄仄仄”,“向人无再青”就是“仄平平仄平”。其中的“无”就既救出句的“万”,又救本句的“向”,所以叫“两救”。可以利用这首诗构成两救的口诀:“报国有万死,向人无再青。无字救两拗,此例要记清。”
阅读次数(1079) | 回复数(15)
上一篇:七绝《清风》——答王存峰
下一篇:七律——喜迎猪年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