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董青军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qingjun1964@126.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1413 篇
    回复总数:9200 条
    留言总数:82 条
    日志阅读:1506706 人次
    总访问数:1974427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dongqingjun发表的博文
董青军:我和科技报的15年情缘[2018/7/23 13:32:48|by:dongqingjun]
     1997年前后,我正在经营收购旧书旧报的行当,当时主要在沙河褡裢镇附近收购。那里工矿企业单位比较多,一天下来收入都在二三十元,比当时当小工强多了!白天,每一户收购完毕后,我都会把自己觉得有价值,或者值得阅读的书报,放到自行车前边的筐子里。

      在众多的报纸杂志当中,我特别钟情《河北科技报》。虽然这都是人家看过的报纸,但是保存完好。看了一阵子,我被眼前《河北科技报》的一篇篇文字所吸引,农家人说农家事,不娇作,无空话,是这张报纸的特点!

       大约是在2001年的冬天,我经过连续收购旧书旧报几年后,手里的经济已不像分家时那样拮据。清楚记得,那年粜罢玉米,妻子塞给我50元钱,给我说:“你总是看人家的旧报纸,整天这样辛苦,我今年年关就不在添置衣服了,你去邮局订一份算了!”

      那天早晨下着大雪,我披着布单,推上自行车一口气跑到邮局。但是邮局还没开门,只好在门口等待作罢,我的手都冻僵了。当我订到科技报,拿到单据,莫名的心里有一种火焰在胸中翻滚。虽然阴天大雪,可是我又感到天空却是异然豁亮。

     2002年夏天,我的第一篇处女作文学作品《饭市》发表,开始了我在文学道路上的“长征”。因为与《河北科技报》结缘,我现在已经发表散文、诗歌和随笔300多篇;如果不是与《河北科技报》结缘,我就没有文学上的今天。

    2003年那年, 还有一件让我难忘的小事,至今让我心情难以忘怀。大家知道,过去农民卖粮难总是困扰大家的一件难事。当时,永年县东部农民手中80%的余粮都会销往沙河或者邢台,但是,就在永年和沙河的交界处,南北长达三公里的乡间土路,沟壑纵横,成了制约我地农民卖粮难,粮价底的主要“瓶颈”。乡亲们知道我定有《河北科技报》,并且常年爱写文章,呼吁我动动笔,给大家办点好事,实在不行大家给你买上几盒烟香烟。我感动了,我说我不抽烟,照样给大家办事。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体验农民卖粮难,粮贩买粮难的境地,我在一个下雨天,独自骑车到实地进行查看。我真实地看到,这条土路两边被户主挖了大沟,一辆装满小麦的三马车翻进沟里,车主夫妇大哭,户主却要赔偿压倒的玉米苗!

      现场的情景对我触动很大,当天我手写了稿件,又冒雨跑到邮局,两天后登载了。那年秋天那条土路被硬化成水泥路后,沙河市几位经常来我地返粮的农民,开着三马车,手拿着那张报纸找到我,说:“谢谢《河北科技报》报社,谢谢青军大好人!”感激之余,眼角里流露着晶莹的泪花。

     后来,报社成立了报友会。凭心而论,这是一件大好事,大善事!永年报友会成立那天,我见到了“真”记者。刘秀来、刘永斌、刘敬东老师和蔼可亲的工作态度,接地气的交流和演讲,还有已故的姜京宇老师的答疑解惑,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到《河北科技报》是农民的贴心人,农民身边的及时雨和好帮手!

      今年我地小麦出现全蚀病和茎基腐病 ,好几位邻居找到我,让我给出出主意该怎么办?我翻出报纸,给他们解释发病的原因,并在我的农资门市前的空地上写了黑板报,受到了全村群众的好评!

      现在我自费订阅《河北科技报》已经15年了,15年来我订报写稿,是《河北科技报》给了我无限的精彩!《河北科技报》早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在《河北科技报》60年华诞之际,我真情地说,愿与《河北科技报》一起共荣辱、沐风雨,同成长,为《河北科技报》的发展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阅读次数(774) | 回复数(12)
上一篇:董青军的散文:两段旅途获重生
下一篇:董青军的乡土诗:在黎明的分界线下

loading...